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股沟嵌顿疝患者肠坏死的预测和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姜笑明 黄文海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10-716,共7页
目的研究腹股沟嵌顿疝患者肠坏死的危险因素及预测因子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107例嵌顿疝急诊手术患者。肠坏死病例为观察组(n=24),无肠坏死为对照组(n=83)。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 目的研究腹股沟嵌顿疝患者肠坏死的危险因素及预测因子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107例嵌顿疝急诊手术患者。肠坏死病例为观察组(n=24),无肠坏死为对照组(n=83)。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确定连续变量的截断值,评估肠坏死预测因子的诊断价值。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嵌顿疝患者肠坏死的危险因素。结果满足入组标准107例患者,肠坏死24例(22.4%),单因素分析显示肠坏死与女性(P=0.028)、高龄(P=0.004)、股疝(P=0.013)、嵌顿时间(P=0.023)、白细胞计数(P=0.002)、中性粒细胞计数(P<0.001)、淋巴细胞计数(P=0.016)、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数(P<0.001)、C反应蛋白(P=0.031)、血浆纤维蛋白(P=0.018)、D-二聚体(P<0.001)、肠梗阻(P<0.001)、腹膜炎体征(P=0.002)相关。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中性粒细胞数>7×10^(9)/L(OR=6.188,95%CI:1.350~41.326,P=0.023)和D-二聚体>0.3 mg/L(OR=24.961,95%CI:3.328~186.659,P=0.002)为嵌顿疝患者肠坏死的危险因素。联合中性粒细胞计数(>7×10^(9)/L)和D-二聚体(>0.3 mg/L)预测肠坏死的ROC曲线AUC面积为0.894,诊断肠坏死的敏感度为95.8%,特异度为91.6%,阳性预测值76.7%,阴性预测值98.7%。结论中性粒细胞和D-二聚体升高可能与嵌顿疝患者的肠坏死风险相关,有助于术前预测诊断肠管坏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顿疝 肠坏死 D-二聚体 中性粒细胞
下载PDF
胃切除术后并发胰瘘的诊断和非手术治疗 被引量:3
2
作者 姜笑明 项建斌 +3 位作者 周易明 李震洋 孙鹏 陈宗祐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9年第1期40-42,共3页
目的:分析胃癌根治术后并发胰瘘的诊治情况。方法:对670例胃癌根治术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胰瘘诊断、治疗方法及转归情况。结果:胃癌根治术后共发生胰瘘41例,发生率为6.12%,其中临床胰瘘21例(3.13%),生化胰瘘20例(2.99%)。41例... 目的:分析胃癌根治术后并发胰瘘的诊治情况。方法:对670例胃癌根治术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胰瘘诊断、治疗方法及转归情况。结果:胃癌根治术后共发生胰瘘41例,发生率为6.12%,其中临床胰瘘21例(3.13%),生化胰瘘20例(2.99%)。41例胰瘘经非手术治疗均痊愈。结论:监测术后引流液淀粉酶可及时诊断胃癌术后胰瘘。保持引流通畅、选用广谱抗生素及应用胰酶分泌抑制剂可有效治疗胰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胃切除术 胰腺瘘 诊断
下载PDF
腹腔多房棘球蚴病一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姜笑明 刘常星 +3 位作者 李震洋 项建斌 孙鹏 陈宗祐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8年第5期487-487,共1页
病例:女,54岁,江苏省丹阳珥陵镇农民。因右下腹肿块4年八院。肿块呈逐渐增大,1个月前于劳累后开始出现右下腹阵发性隐痛,无发热、腹泻等症状。病人长期从事农业生产,无疫区接触史,无啮齿类动物及狗的接触史。20年前曾行阑尾切除... 病例:女,54岁,江苏省丹阳珥陵镇农民。因右下腹肿块4年八院。肿块呈逐渐增大,1个月前于劳累后开始出现右下腹阵发性隐痛,无发热、腹泻等症状。病人长期从事农业生产,无疫区接触史,无啮齿类动物及狗的接触史。20年前曾行阑尾切除术,5年前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切除术。查体:右下腹触及一直径约10cm固定肿块,质中,表面光滑,边界不清,无触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球蚴病 回肠 诊断 外科手术
下载PDF
胃癌根治术后并发胰漏的临床诊治 被引量:1
4
作者 姜笑明 项建斌 +3 位作者 周易明 李震洋 孙鹏 陈宗祐 《中国临床医学》 2009年第1期90-91,共2页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胰漏的诊治方法。方法:对近4年430例行胃癌根治术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探讨胰漏诊断、治疗方法以及转归情况。结果:胃癌根治术后共发生胰漏19例,发生率为4.42%,其中临床胰漏9例(2.09%),生化胰漏10例(2.32%)。19...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胰漏的诊治方法。方法:对近4年430例行胃癌根治术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探讨胰漏诊断、治疗方法以及转归情况。结果:胃癌根治术后共发生胰漏19例,发生率为4.42%,其中临床胰漏9例(2.09%),生化胰漏10例(2.32%)。19例胰漏经非手术治疗均痊愈。结论:监测术后引流液淀粉酶可及时诊断胃癌术后胰漏。保持引流通畅,选用广谱抗生素及应用胰酶分泌抑制剂可有效治疗胰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根治性切除 胰漏
下载PDF
“腹腔多房棘球蚴病一例”作者回复
5
作者 姜笑明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8年第6期608-608,共1页
有关吕健主任医师对“腹腔多房棘球蚴病一例”一文所提出的商榷意见我已详读,本文确实有些不尽完善之处,对于吕健主任医师所提出的问题我们可以作以下讨论。
关键词 棘球蚴病 诊断 学术商榷
下载PDF
经下腹部正中切口腹膜前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5
6
作者 姜笑明 孙荣勋 +3 位作者 陈润浩 黄文海 俞建平 张华云 《中国临床医学》 2017年第5期785-788,共4页
目的:探讨嵌顿疝急诊经下腹部正中切口行腹膜前修补手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8月因嵌顿疝行急诊手术的1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切口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为下腹部正中切口,共41例;对照组为传统腹股沟区切口,... 目的:探讨嵌顿疝急诊经下腹部正中切口行腹膜前修补手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8月因嵌顿疝行急诊手术的1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切口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为下腹部正中切口,共41例;对照组为传统腹股沟区切口,共85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情况及远期疗效。结果:观察组41例中,35例完成腹膜前Ⅰ期无张力修补,术后复发1例再次修补,2例行坏死肠段切除吻合。对照组85例中,8例复发(其中7例再次修补),33例行Ⅰ期无张力修补术(其中1例复发再次修补),3例行坏死肠段切除吻合。观察组Ⅰ期行疝无张力修补术率较对照组高(85.4%vs 38.8%,P<0.001),补片修补总的手术并发症(包括慢性疼痛、异物感、疝复发、切口感染及局部血清肿)发生率较对照组低(5.7%vs24.2%,P=0.031)。两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围手术期急性疼痛、尿潴留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下腹部正中切口行腹膜前嵌顿疝无张力修补术操作简单,可提高嵌顿疝Ⅰ期无张力修补率,且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顿疝 腹膜前间隙 正中切口 无张力修补术
下载PDF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开腹阑尾切除术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6
7
作者 姜笑明 黄文海 俞建平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21-226,共6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LA)与开腹阑尾切除术(open appendectomy,OA)治疗阑尾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0月收治行阑尾切除术患者862例,其中LA组335例,OA组... 目的比较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LA)与开腹阑尾切除术(open appendectomy,OA)治疗阑尾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0月收治行阑尾切除术患者862例,其中LA组335例,OA组527例。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切口感染、肠梗阻、腹腔脓肿等情况。结果 LA组患者中,325例在腹腔镜下切除阑尾,中转开腹10例(3.0%)。LA组较OA组出血量少[(16.6±13.2)mL vs.(24.7±18.3)mL,P<0.001],切口感染率低(0.9%vs.4.9%,P<0.001),术后中-重度疼痛发生率低(4.5%vs.11.6%,P<0.001),平均住院时间短[(4.4±1.9)天vs.(5.1±2.5)天,P<0.001],住院综合费用高[(7 806±1 406)元vs.(4 871±1 308)元,P<0.001],手术时间长[(41.4±8.1)min vs.(38.8±11.7)min,P<0.001]。两组腹腔脓肿、肠梗阻及再次手术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A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9.55%,低于OA组的14.42%(P=0.035)。对于超重或肥胖患者(BMI≥24),LA组较OA组有明显微创优势,而且手术时间缩短[(45.2±7.7)min vs.(49.0±7.6)min,P=0.004],住院费用不增加[(7 951±1 485)元vs.(7 717±1 705)元,P=0.396)]。结论 LA与OA同样安全可靠,在减少切口感染、术后疼痛等并发症方面较OA有明显优势,但费用较高,手术时间稍长。对于超重或肥胖患者LA可作为阑尾切除手术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炎 腹腔镜 阑尾切除术 手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两种阑尾残端处理方法的前瞻性对比研究 被引量:26
8
作者 姜笑明 陈润浩 +2 位作者 黄文海 俞建平 张华云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12-714,共3页
目的前瞻性对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两种阑尾残端处理方法的临床效果,为临床选择LA阑尾残端处理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8月在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因急性阑尾炎接受急诊LA的患者200例,采用电脑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塑料夹... 目的前瞻性对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两种阑尾残端处理方法的临床效果,为临床选择LA阑尾残端处理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8月在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因急性阑尾炎接受急诊LA的患者200例,采用电脑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塑料夹组(Hem-o-lok组),各100例。对照组阑尾残端用丝线单纯结扎或结扎+缝扎,不包埋;Hem-o-lok组阑尾残端采用Hem-o-lok夹闭。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切皮开始到缝合完毕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疼痛、肠梗阻、感染)发生情况,再次手术及中转开腹情况。结果 Hem-o-lok组98例顺利完成LA,2例中转开腹,1例因腹腔脓肿二次手术;对照组99例完成LA,1例中转开腹,无二次手术。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Hem-o-lok组(P<0.001)。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再次手术率、中转开腹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肠梗阻再入院。结论 2种处理阑尾残端的方法同样安全有效,结扎+缝扎处理阑尾残端对术者腹腔镜操作水平要求较高,操作时间长。Hem-o-lok夹闭阑尾根部节省手术时间,操作简单,可作为首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切除术 腹腔镜检查 疗效比较研究
下载PDF
阑尾腔和腹腔脓液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姜笑明 黄文海 +2 位作者 李小燕 彭上晋 俞建平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7年第6期515-519,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病人阑尾腔和腹腔脓液的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性,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分别采集研究组2014年和2015年,100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病人阑尾腔和腹腔脓液,行细菌培养及药敏测试,观察主要致病菌及药敏情况,并与对... 目的:对比分析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病人阑尾腔和腹腔脓液的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性,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分别采集研究组2014年和2015年,100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病人阑尾腔和腹腔脓液,行细菌培养及药敏测试,观察主要致病菌及药敏情况,并与对照组2013年408例比较细菌培养结果和治疗情况。结果:研究组阑尾腔和腹腔脓液送检标本各100份,分离出细菌113株。分离菌株数量前两位是,大肠埃希菌83株(73.5%)和铜绿假单胞菌14株(12.4%)。研究组检出产ESBL大肠埃希菌45株(54.2%),较对照组5株(31.3%)上升(P=0.013)。研究组产ESBL大肠埃希菌菌株对亚胺培南(100%)、阿米卡星(95.6%)、头孢美唑(84.5%)、头孢哌酮/舒巴坦(82.2%)、哌拉西林/三唑巴坦(73.3%)敏感率高,耐药率≤17.8%。对哌拉西林(95.6%)、头孢唑啉(100%)、头孢克洛(100%)、头孢呋辛(93.3%)、头孢噻肟(91.1%)、庆大霉素(77.8%)及复方新诺明(84.5%)耐药率较高。研究组较对照组抗生素使用时间[(1.4±1.3)d比(2.6±0.8)d,P<0.001]和住院时间[(3.5±2.1)d比(4.3±2.4)d,P=0.004]均较短。两组切口感染率无统计学差异(2.0%比3.2%,P=0.746)。结论:大肠埃希菌为急性阑尾炎的主要致病菌。产ESBL大肠埃希菌有上升趋势,对临床常用的广谱青霉素及头孢菌素明显耐药。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美唑及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可作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产ESBL大肠埃希菌感染的治疗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炎 细菌培养 药敏试验 抗生素
下载PDF
CT三维成像技术研究肌耻骨孔解剖
10
作者 姚君良 俞建平 +2 位作者 姜笑明 顾超 孙荣勋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2年第3期249-252,共4页
目的:采用CT三维成像技术重建肌耻骨孔,研究腹股沟疝病人解剖数据。方法:采集2019年3月至2019年12月我院90例腹股沟疝病人的术前CT图像。其中斜疝79例,直疝9例,股疝2例。CT图像导入软件行三维重建。测量重建后肌耻骨孔的解剖数据,比较... 目的:采用CT三维成像技术重建肌耻骨孔,研究腹股沟疝病人解剖数据。方法:采集2019年3月至2019年12月我院90例腹股沟疝病人的术前CT图像。其中斜疝79例,直疝9例,股疝2例。CT图像导入软件行三维重建。测量重建后肌耻骨孔的解剖数据,比较年龄、性别和体质量指数分组后的差异。结果:肌耻骨孔的平均总宽度为(7.67±0.75)cm,长度(7.34±0.38)cm,上缘长度(5.79±0.79)cm,下缘长度(6.57±0.50)cm,上下两区夹角(120.10±9.36)°。男女分组间的总宽度、长度和上缘长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分组的上缘长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质量指数分组的上下两区夹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CT三维成像技术测量肌耻骨孔可行。采集的肌耻骨孔数据可指导不同年龄、性别以及体质量指数腹股沟疝手术病人的补片制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疝 肌耻骨孔 三维成像
下载PDF
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中不同疝囊处理方式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黄文海 姜笑明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3期300-303,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在治疗腹股沟斜疝中不同疝囊处理方式对手术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收治的原发性腹股沟斜疝患者80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试验组术...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在治疗腹股沟斜疝中不同疝囊处理方式对手术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收治的原发性腹股沟斜疝患者80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试验组术中横断斜疝疝囊,对照组术中完全还纳疝囊。对比2组疝囊处理时间、手术时间、术后血肿发生率、血清肿发生率、急性疼痛发生率、慢性疼痛发生率、住院时间、复发率和其他并发症情况。结果疝囊处理时间方面,试验组明显短于对照组[(9.2±3.42)min比(26.7±8.93 min),P<0.01];2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42.2±4.33)min和(59.0±8.4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无显著差异。2组患者的血肿发生率、血清肿发生率、急性疼痛发生率、慢性疼痛发生率和复发率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TAPP治疗腹股沟斜疝时疝囊横断减少了操作时间,不增加血清肿、急性或慢性疼痛等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斜疝 腹腔镜 疝囊 血清肿 疼痛 复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