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肺纤维化合并肺气肿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
4
1
作者
姜纹姣
邵春磊
+1 位作者
蒋林娜
岳红梅
《国际呼吸杂志》
2019年第8期622-627,共6页
肺纤维化合并肺气肿(CPFE)目前被认为是一类独立的疾病,在临床特征方面区别于单纯肺气肿或肺纤维化。目前国内外尚无CPFE的明确诊断标准,其在影像学上主要以上叶肺气肿及下叶肺纤维化为特征。CPFE常合并肺动脉高压、肺癌等,预后较差,据...
肺纤维化合并肺气肿(CPFE)目前被认为是一类独立的疾病,在临床特征方面区别于单纯肺气肿或肺纤维化。目前国内外尚无CPFE的明确诊断标准,其在影像学上主要以上叶肺气肿及下叶肺纤维化为特征。CPFE常合并肺动脉高压、肺癌等,预后较差,据报道其中位生存时间仅21~85年,且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管理措施。本文就CPFE可能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肺功能特点、并发症、临床治疗及其相关预后作一综述,以期为CPFE临床诊治提供有关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纤维化
肺疾病
间质性
肺气肿
临床特征
原文传递
住院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位置与肺栓塞发生部位的特点分析
被引量:
4
2
作者
吴济强
王学珍
+5 位作者
姜纹姣
李小奇
王满君
王红娟
王倩
陈其章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48-1153,共6页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位置与肺栓塞发生部位的特点及其潜在关联。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2月至2021年12月通过超声诊断为下肢DVT,同时经CT肺动脉造影诊断为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下肢DVT形成位置分为混合型DVT、近...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位置与肺栓塞发生部位的特点及其潜在关联。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2月至2021年12月通过超声诊断为下肢DVT,同时经CT肺动脉造影诊断为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下肢DVT形成位置分为混合型DVT、近端DVT、远端DVT,远端DVT进一步分为胫前/后静脉和腓静脉血栓及小腿肌间静脉血栓,混合型DVT指同时存在近端和远端DVT。根据肺动脉受累部位将肺栓塞分为肺动脉主干或左/右肺动脉干栓塞、肺叶动脉栓塞和肺段动脉栓塞。观察住院患者DVT形成位置、肺栓塞发生部位、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临床表现(气短、胸闷、胸痛、咯血、咳嗽、下肢肿胀、下肢疼痛、晕厥、发热)和危险因素(骨折/创伤、肿瘤、糖尿病、高血压、心房颤动、感染、手术、自身免疫性疾病、瘫痪、妊娠),以及D-二聚体水平。结果最终共209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左下肢DVT 127例(占60.8%),右下肢DVT 82例(占39.2%);混合型DVT占39.2%,近端DVT占17.3%,远端DVT占43.5%(胫前/后静脉和腓静脉血栓占14.8%、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占28.7%)。混合型DVT及近端DVT患者肺动脉主干或左/右肺动脉干栓塞发生率明显高于胫前/后静脉和腓静脉血栓与小腿肌间静脉血栓患者〔41.5%(34/82)、38.8%(14/36)比16.2%(5/31)、10.0%(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胫前/后静脉和腓静脉血栓患者肺段动脉栓塞发生率高于混合型DVT及近端DVT患者〔41.9%(13/31)比26.8%(22/82)、30.6%(11/3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小腿肌间静脉血栓患者肺段动脉栓塞发生率明显高于混合型DVT和近端DVT患者〔66.7%(40/60)比26.8%(22/82)、30.6%(11/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合并肺动脉主干或左/右肺动脉干栓塞患者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合并肺段动脉栓塞者(mg/L:6.08±3.12比3.66±2.66,P<0.05);而下肢其他DVT形成位置合并不同部位肺栓塞患者D-二聚体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VTE临床表现方面,除混合型DVT患者下肢肿胀发生率明显高于胫前/后静脉和腓静脉血栓及小腿肌间静脉血栓患者〔54.9%(45/82)比29.0%(9/31)、15.0%(9/60),均P<0.05〕、近端DVT患者下肢肿胀发生率明显高于小腿肌间静脉血栓患者外〔41.7%(15/63)比15.0%(9/60),P<0.05〕,下肢DVT不同形成位置患者其他VTE临床表现无明显差异,且各组VTE危险因素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住院患者DVT大多发生于左下肢,且远端DVT发生率高于近端DVT;混合型DVT及近端DVT患者合并肺栓塞大多发生在肺动脉主干或左/右肺动脉干,远端DVT患者合并肺栓塞多发生在肺段动脉;下肢DVT合并肺动脉主干或左/右肺动脉干患者D-二聚体水平高于合并肺叶和肺段动脉栓塞者;混合型DVT和近端DVT患者下肢肿胀发生率高于远端DVT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
肺栓塞
部位
原文传递
OSAHS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8
3
作者
邵春磊
姜纹姣
+1 位作者
蒋林娜
岳红梅
《国际呼吸杂志》
2020年第7期556-560,共5页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由于睡眠时气道塌陷而引起反复缺氧、白天嗜睡等症状,且与高血压、心律失常、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和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关系密切。OSAHS在促进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由于睡眠时气道塌陷而引起反复缺氧、白天嗜睡等症状,且与高血压、心律失常、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和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关系密切。OSAHS在促进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目前OSAHS作为CHD的重要危险因素逐渐受到重视。本文就OSAHS引起CHD的发病机制,OSAHS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之间的联系,OSAHS合并CHD的不良预后及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该类患者预后的影响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狭窄
连续气道正压通气
发病机制
原文传递
KL-6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5
4
作者
蒋林娜
邵春磊
+1 位作者
姜纹姣
岳红梅
《国际呼吸杂志》
2019年第21期1665-1669,共5页
间质性肺疾病(ILD)是一组主要累及肺间质和肺泡腔,导致肺泡-毛细血管功能单位丧失的弥漫性肺疾病,因此早期诊断是有效管理ILD的关键.胸部高分辨率CT、肺功能检查、支气管镜及肺活检是诊断ILD和评估疾病严重程度及治疗效果的有效手段,但...
间质性肺疾病(ILD)是一组主要累及肺间质和肺泡腔,导致肺泡-毛细血管功能单位丧失的弥漫性肺疾病,因此早期诊断是有效管理ILD的关键.胸部高分辨率CT、肺功能检查、支气管镜及肺活检是诊断ILD和评估疾病严重程度及治疗效果的有效手段,但费用高、辐射多、侵袭性大.研究发现,肺泡Ⅱ型细胞表面抗原-6(KL-6)是ILD有前景的血清学指标,其与ILD的发生、进展、药物疗效及预后均有明显相关性,同时发现KL-6在其他呼吸系统疾病中也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KL-6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L-6
肺疾病
间质性
原文传递
题名
肺纤维化合并肺气肿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
4
1
作者
姜纹姣
邵春磊
蒋林娜
岳红梅
机构
兰州大学第一临床医院呼吸内科
出处
《国际呼吸杂志》
2019年第8期622-627,共6页
文摘
肺纤维化合并肺气肿(CPFE)目前被认为是一类独立的疾病,在临床特征方面区别于单纯肺气肿或肺纤维化。目前国内外尚无CPFE的明确诊断标准,其在影像学上主要以上叶肺气肿及下叶肺纤维化为特征。CPFE常合并肺动脉高压、肺癌等,预后较差,据报道其中位生存时间仅21~85年,且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管理措施。本文就CPFE可能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肺功能特点、并发症、临床治疗及其相关预后作一综述,以期为CPFE临床诊治提供有关依据。
关键词
肺纤维化
肺疾病
间质性
肺气肿
临床特征
Keywords
Pulm on ary fibrosis
Lung diseases, inicrstitial
Pulm on ary emphysema
Clinical features
分类号
R563 [医药卫生—呼吸系统]
原文传递
题名
住院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位置与肺栓塞发生部位的特点分析
被引量:
4
2
作者
吴济强
王学珍
姜纹姣
李小奇
王满君
王红娟
王倩
陈其章
机构
甘肃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干部病区
出处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48-1153,共6页
基金
甘肃省兰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20-ZD-22)。
文摘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位置与肺栓塞发生部位的特点及其潜在关联。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2月至2021年12月通过超声诊断为下肢DVT,同时经CT肺动脉造影诊断为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下肢DVT形成位置分为混合型DVT、近端DVT、远端DVT,远端DVT进一步分为胫前/后静脉和腓静脉血栓及小腿肌间静脉血栓,混合型DVT指同时存在近端和远端DVT。根据肺动脉受累部位将肺栓塞分为肺动脉主干或左/右肺动脉干栓塞、肺叶动脉栓塞和肺段动脉栓塞。观察住院患者DVT形成位置、肺栓塞发生部位、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临床表现(气短、胸闷、胸痛、咯血、咳嗽、下肢肿胀、下肢疼痛、晕厥、发热)和危险因素(骨折/创伤、肿瘤、糖尿病、高血压、心房颤动、感染、手术、自身免疫性疾病、瘫痪、妊娠),以及D-二聚体水平。结果最终共209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左下肢DVT 127例(占60.8%),右下肢DVT 82例(占39.2%);混合型DVT占39.2%,近端DVT占17.3%,远端DVT占43.5%(胫前/后静脉和腓静脉血栓占14.8%、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占28.7%)。混合型DVT及近端DVT患者肺动脉主干或左/右肺动脉干栓塞发生率明显高于胫前/后静脉和腓静脉血栓与小腿肌间静脉血栓患者〔41.5%(34/82)、38.8%(14/36)比16.2%(5/31)、10.0%(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胫前/后静脉和腓静脉血栓患者肺段动脉栓塞发生率高于混合型DVT及近端DVT患者〔41.9%(13/31)比26.8%(22/82)、30.6%(11/3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小腿肌间静脉血栓患者肺段动脉栓塞发生率明显高于混合型DVT和近端DVT患者〔66.7%(40/60)比26.8%(22/82)、30.6%(11/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合并肺动脉主干或左/右肺动脉干栓塞患者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合并肺段动脉栓塞者(mg/L:6.08±3.12比3.66±2.66,P<0.05);而下肢其他DVT形成位置合并不同部位肺栓塞患者D-二聚体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VTE临床表现方面,除混合型DVT患者下肢肿胀发生率明显高于胫前/后静脉和腓静脉血栓及小腿肌间静脉血栓患者〔54.9%(45/82)比29.0%(9/31)、15.0%(9/60),均P<0.05〕、近端DVT患者下肢肿胀发生率明显高于小腿肌间静脉血栓患者外〔41.7%(15/63)比15.0%(9/60),P<0.05〕,下肢DVT不同形成位置患者其他VTE临床表现无明显差异,且各组VTE危险因素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住院患者DVT大多发生于左下肢,且远端DVT发生率高于近端DVT;混合型DVT及近端DVT患者合并肺栓塞大多发生在肺动脉主干或左/右肺动脉干,远端DVT患者合并肺栓塞多发生在肺段动脉;下肢DVT合并肺动脉主干或左/右肺动脉干患者D-二聚体水平高于合并肺叶和肺段动脉栓塞者;混合型DVT和近端DVT患者下肢肿胀发生率高于远端DVT患者。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
肺栓塞
部位
Keywords
Lower extremity deep vein thrombosis
Pulmonary embolism
Site
分类号
R563.5 [医药卫生—呼吸系统]
R543.6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原文传递
题名
OSAHS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8
3
作者
邵春磊
姜纹姣
蒋林娜
岳红梅
机构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内科
出处
《国际呼吸杂志》
2020年第7期556-560,共5页
文摘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由于睡眠时气道塌陷而引起反复缺氧、白天嗜睡等症状,且与高血压、心律失常、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和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关系密切。OSAHS在促进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目前OSAHS作为CHD的重要危险因素逐渐受到重视。本文就OSAHS引起CHD的发病机制,OSAHS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之间的联系,OSAHS合并CHD的不良预后及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该类患者预后的影响作一综述。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狭窄
连续气道正压通气
发病机制
Keywords
Sleep apnea,obstructiv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oronary stenosis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Pathogenesis
分类号
R54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原文传递
题名
KL-6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5
4
作者
蒋林娜
邵春磊
姜纹姣
岳红梅
机构
兰州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出处
《国际呼吸杂志》
2019年第21期1665-1669,共5页
文摘
间质性肺疾病(ILD)是一组主要累及肺间质和肺泡腔,导致肺泡-毛细血管功能单位丧失的弥漫性肺疾病,因此早期诊断是有效管理ILD的关键.胸部高分辨率CT、肺功能检查、支气管镜及肺活检是诊断ILD和评估疾病严重程度及治疗效果的有效手段,但费用高、辐射多、侵袭性大.研究发现,肺泡Ⅱ型细胞表面抗原-6(KL-6)是ILD有前景的血清学指标,其与ILD的发生、进展、药物疗效及预后均有明显相关性,同时发现KL-6在其他呼吸系统疾病中也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KL-6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KL-6
肺疾病
间质性
Keywords
KL-6
Lung diseases,interstitial
分类号
R56 [医药卫生—呼吸系统]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肺纤维化合并肺气肿的临床特征分析
姜纹姣
邵春磊
蒋林娜
岳红梅
《国际呼吸杂志》
2019
4
原文传递
2
住院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位置与肺栓塞发生部位的特点分析
吴济强
王学珍
姜纹姣
李小奇
王满君
王红娟
王倩
陈其章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4
原文传递
3
OSAHS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研究进展
邵春磊
姜纹姣
蒋林娜
岳红梅
《国际呼吸杂志》
2020
8
原文传递
4
KL-6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蒋林娜
邵春磊
姜纹姣
岳红梅
《国际呼吸杂志》
2019
5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