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副热带高压气候动力学研究回顾 被引量:4
1
作者 刘屹岷 姜继兰 何编 《气象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85-595,共11页
基于早期副热带高压气候动力学的研究,本文重点介绍了近10 a在南亚高压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形成和变异机理方面的动力学研究,包括南亚高压的建立和维持机理、副热带高压的季节变化、年际—年代际变化和未来预估,最后讨论了需要进一步... 基于早期副热带高压气候动力学的研究,本文重点介绍了近10 a在南亚高压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形成和变异机理方面的动力学研究,包括南亚高压的建立和维持机理、副热带高压的季节变化、年际—年代际变化和未来预估,最后讨论了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热带高压气候动力学 研究回顾 海—气相互作用 青藏高原热力强迫
下载PDF
基于ArcGIS的四川地区城市气候舒适度评价 被引量:4
2
作者 姜继兰 韩琳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18年第3期318-325,共8页
城市气候舒适度的研究对城市区域气候变化及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气候舒适度评价模型,通过插值法对四川省城市气候舒适度和舒适期进行综合区划和评价以及通过熵值法和百分位法利用海拔差异对气候舒适度进行有效订正。研究表明:... 城市气候舒适度的研究对城市区域气候变化及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气候舒适度评价模型,通过插值法对四川省城市气候舒适度和舒适期进行综合区划和评价以及通过熵值法和百分位法利用海拔差异对气候舒适度进行有效订正。研究表明:气候舒适度具有显著时空分布差异,舒适期空间分布差异大。经海拔订正后舒适度分布:平均海拔低于500 m地区春秋较舒适,冬夏较不舒适;500~1000 m地区冬夏较舒适,春秋舒适;1000~2000 m地区四季均为舒适;高于2000 m地区均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气象 舒适度 海拔 地理信息系统 时空分析 熵值法
下载PDF
社区对老年人健康问题的干预措施 被引量:1
3
作者 姜继兰 于明 肖少丽 《实用医技杂志》 2006年第3期465-466,共2页
关键词 社区 老年人 健康问题
下载PDF
减少护理纠纷的探讨
4
作者 姜继兰 张治红 《科技信息》 2009年第29期390-390,共1页
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及《医疗事故条例》的颁布,人们的法制观念、健康意识、维权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在不断增强,护理纠纷也日趋上升.这不仅给护士和患者带来了不同程度的伤害、也给护患关系造成负面影响.使护理质量难以提高。因此,... 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及《医疗事故条例》的颁布,人们的法制观念、健康意识、维权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在不断增强,护理纠纷也日趋上升.这不仅给护士和患者带来了不同程度的伤害、也给护患关系造成负面影响.使护理质量难以提高。因此,避免纠纷的发生,使每位护士应该值得研讨的大问题。现在从下几方面和同仁们共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纠纷 护理 自我保护意识 医疗事故 法制观念 健康意识 维权意识 护士
下载PDF
梅雨期长江中下游地区湿位涡的特征及其与青藏高原的联系 被引量:1
5
作者 由丽蓉 姜继兰 +3 位作者 陈笑晨 马婷婷 刘屹岷 吴国雄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505-1522,共18页
本文基于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简称ECMWF)提供的ERA-Interim再分析数据集和FGOALS-f3-L海气耦合模式,分析了1980~2017年梅雨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对流层大气湿位涡(MPV)的分布特征及... 本文基于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简称ECMWF)提供的ERA-Interim再分析数据集和FGOALS-f3-L海气耦合模式,分析了1980~2017年梅雨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对流层大气湿位涡(MPV)的分布特征及其与青藏高原的联系。研究发现,梅雨期湿等熵面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呈自下而上向北倾斜的分布特征,湿位涡正压项(MPV_(1))和斜压项(MPV_(2))的大值带均沿倾斜的湿等熵面分布在梅雨区上空,且随雨带的北移而北移。对流层中层MPV_(1)和MPV_(2)大值带均分布在梅雨雨带的北侧,而对流层低层MPV_(2)负值带与梅雨雨带近乎重合。这主要是由于入梅前后MPV_(2)的分布结构满足倾斜涡度发展的必要条件,有利于暖湿空气沿湿等熵面上滑,从而导致暖湿空气的垂直涡度显著增强,造成梅雨降水。进一步分析发现MPV_(2)负值带西起青藏高原向东经过江淮地区一直延伸到西北太平洋地区。数值试验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大地形条件对MPV~2负值带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当去掉高原地形时,长江中下游地区的MPV_(2)负值带显著减弱甚至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雨 湿位涡 青藏高原
下载PDF
印度洋偶极子研究进展回顾 被引量:3
6
作者 姜继兰 刘屹岷 +1 位作者 李建平 张人禾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79-591,共13页
印度洋偶极子是热带印度洋中重要的年际变率之一,对印度洋周边国家乃至全球的气候有着重要的影响,关于其形成机制及气候影响的研究对于气候预测具有重要意义。主要回顾了近10年印度洋偶极子的相关研究进展,包括印度洋偶极子的基本特征... 印度洋偶极子是热带印度洋中重要的年际变率之一,对印度洋周边国家乃至全球的气候有着重要的影响,关于其形成机制及气候影响的研究对于气候预测具有重要意义。主要回顾了近10年印度洋偶极子的相关研究进展,包括印度洋偶极子的基本特征、与热带太平洋中厄尔尼诺—南方涛动之间的关系、与亚洲夏季风之间的关系、对全球气候的影响以及全球变暖背景下的变化等。印度洋偶极子与热带太平洋中厄尔尼诺—南方涛动之间的关系体现为二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的,但不同类型的印度洋偶极子对热带太平洋中厄尔尼诺—南方涛动的影响机制尚不明确,还需进一步的研究。印度洋偶极子与亚洲夏季风之间的关系体现为二者之间存在强烈的相互作用,印度洋偶极子与印度洋东部夏季风环流之间存在相互促进作用,而印度洋偶极子与印度夏季风环流之间的相互作用尚需进一步研究。此外,研究表明全球变暖背景下极端正印度洋偶极子的发生将增多,同时极端印度洋偶极子对我国极端气候事件的发生有着重要影响。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单独的印度洋偶极子或印度洋偶极子和热带太平洋中厄尔尼诺—南方涛动的结合对我国极端气候的影响,而印度洋偶极子与中高纬环流系统或泛热带海洋之间的协同作用对我国极端气候事件的影响还亟需相关研究。对印度洋偶极子的系统性回顾可为未来印度洋偶极子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洋偶极子 厄尔尼诺—南方涛动 亚洲夏季风 相互作用 全球增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