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孙奇逢《理学宗传》的政治理念 被引量:2
1
作者 姜金顺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8-31,共4页
与一般的理学史论著不同,孙奇逢在《理学宗传》中加入并且肯定了汉代学术成就等内容。这些内容本来并不应该出现在正统的理学史论著中。之所以如此,应与孙奇逢试图修正宋儒的政治理念有关。宋儒强调的是一种对抗式的君臣关系,而孙奇逢... 与一般的理学史论著不同,孙奇逢在《理学宗传》中加入并且肯定了汉代学术成就等内容。这些内容本来并不应该出现在正统的理学史论著中。之所以如此,应与孙奇逢试图修正宋儒的政治理念有关。宋儒强调的是一种对抗式的君臣关系,而孙奇逢强调的是一种合作式的君臣关系,这在清初的政治语境中有其合理性。孙奇逢的政治理念在当时拥有不少支持者,并影响到他们的政治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奇逢 理学宗传 政治理念 君臣关系
下载PDF
关节镜辅助治疗简单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郭东辉 李晓明 +6 位作者 姜金顺 卢洪昌 侯秀秀 李运美 马世强 沈润斌 韩广普 《河北医药》 CAS 2015年第23期3589-3591,共3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治疗SchatzkerⅠ-Ⅳ型胫骨平台骨折和常规手术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从2010年6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84例SchatzkerⅠ-Ⅳ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42例采用关节镜辅助治疗(关节镜组),42例常规手术治疗(对照组),分析其手...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治疗SchatzkerⅠ-Ⅳ型胫骨平台骨折和常规手术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从2010年6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84例SchatzkerⅠ-Ⅳ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42例采用关节镜辅助治疗(关节镜组),42例常规手术治疗(对照组),分析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住院时间和膝关节功能评分(HSS评分)。结果全部病例获得随访,随访14-18个月,平均随访15.2个月,关节镜组的膝关节HSS评分优良率优于对照组,在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辅助治疗SchatzkerⅠ-Ⅳ型胫骨平台骨折比常规手术创伤小、功能恢复早,能有效改善术后膝关节功能,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关节镜 常规手术 SCHATZKER分型
下载PDF
LCP接骨板在胫骨中下1/3骨折中的应用
3
作者 姜金顺 刘义同 李晓明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30期453-454,共2页
目的观察AO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胫骨中下1/3粉碎骨折的效果。方法采用胫骨LCP桥接内固定技术。行CT检查,不遗漏骨折远端隐形骨折线。结果术后X线片复查示骨折对线对位良好,骨折一期愈合良好。结论 LCP对胫骨中下1/3粉碎骨折治疗不加重原... 目的观察AO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胫骨中下1/3粉碎骨折的效果。方法采用胫骨LCP桥接内固定技术。行CT检查,不遗漏骨折远端隐形骨折线。结果术后X线片复查示骨折对线对位良好,骨折一期愈合良好。结论 LCP对胫骨中下1/3粉碎骨折治疗不加重原创伤,对局部血供破坏小,术中无需切开植骨,术后并发症极少,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是一种微创、固定及骨折愈合有效的内固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中下1 3粉碎骨折 LCP桥接内固定术 胫骨远端 CT检查
下载PDF
“海瑞定理”形成原因的再考察
4
作者 姜金顺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86-90,共5页
解决同案不同判的制度难题,明代中后期至少存在三种解决方案,"海瑞定理"只是其中的一种。面对可能存在的不同判决,海瑞同时使用类似于经济学、伦理学的思维方式,想寻找不同分歧的最大公约数,以便获得不同认识的官员的支持。... 解决同案不同判的制度难题,明代中后期至少存在三种解决方案,"海瑞定理"只是其中的一种。面对可能存在的不同判决,海瑞同时使用类似于经济学、伦理学的思维方式,想寻找不同分歧的最大公约数,以便获得不同认识的官员的支持。从渊源上看,明代中后期,由于对待一些政治议题的态度存在差异,地方官员对相关案件的审理也会有所不同。"海瑞定理"以及海瑞极力反对的做法,可以视为不同官员对一些政治议题的不同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海瑞定理 社会转型 政治议题
下载PDF
提升高校名著导读课程吸引力的方法与路径
5
作者 姜金顺 《社会主义论坛》 2024年第5期38-39,共2页
2018年8月,中共中央在相关文件中提出“高等教育要努力发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由此正式提出“新文科”概念。2020年11月3日,教育部在《新文科建设宣言》中指出,提升综合国力、坚定文化自信、培养时代新人、建设高等教育... 2018年8月,中共中央在相关文件中提出“高等教育要努力发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由此正式提出“新文科”概念。2020年11月3日,教育部在《新文科建设宣言》中指出,提升综合国力、坚定文化自信、培养时代新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文科教育融合发展都需要新文科。尽管存在很多不同解读,新文科建设肯定无法忽视经典名著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本研究以中国政法大学为例,探讨提升高校名著导读课程吸引力的方法与路径。高校名著导读课程存在的问题与原因高校名著导读课程的受众定位有待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著导读 中国政法大学 时代新人 人才培养过程 受众定位 文化自信 文科建设 经典名著
原文传递
在人类学与历史学之间——以瞿同祖为中心的阅读史个案:1934—1965 被引量:4
6
作者 姜金顺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8-127,160,共10页
在向功能派人类学学习的过程中,"吴文藻学派"经历了逐渐将历史扔进"垃圾箱"的过程,并由此影响了他们的写作。因此,仅以功能主义的标准来衡量、评价他们的学术成就可能并不妥当。瞿同祖最著名的作品《中国法律与中... 在向功能派人类学学习的过程中,"吴文藻学派"经历了逐渐将历史扔进"垃圾箱"的过程,并由此影响了他们的写作。因此,仅以功能主义的标准来衡量、评价他们的学术成就可能并不妥当。瞿同祖最著名的作品《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就是在此过程中被"生产"出来的。寻求历史学与人类学的结合,也是此书最大的贡献。形成反差的是,当学界视他为历史学家的时候,他却变成了完全的功能主义拥护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文藻 瞿同祖 人类学 历史学 《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
原文传递
明清判牍的适用场合 被引量:2
7
作者 姜金顺 《历史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1-114,共4页
明清时期的判词相当于现代的判决文书。在明清司法档案未被整理、出版之前,研究者可以系统利用的史料唯有明清官员文集中收录(或者单独出版)的判牍,包括官员对本人撰写判词的整理本,以及时人或后人对官员撰写判词的选编本。对此,... 明清时期的判词相当于现代的判决文书。在明清司法档案未被整理、出版之前,研究者可以系统利用的史料唯有明清官员文集中收录(或者单独出版)的判牍,包括官员对本人撰写判词的整理本,以及时人或后人对官员撰写判词的选编本。对此,学界做了大量的史料收集和整理工作。可在对判牍的研究中,有个问题常被忽视,即判牍到底适用于哪种场合,它是否就是用来执行的最终判决?对此,笔者拟从文字表述、比对新近出版的司法档案等途径加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判牍 整理工作 判决文书 史料收集 文字表述 判词 出版
原文传递
徐阶案与晚明江南的投献
8
作者 姜金顺 《理论界》 2012年第3期100-102,共3页
通过对明代史料的梳理,可以发现徐阶案的产生与江南的投献风习有密切联系;而出于在江南地区顺利推行一条鞭法的考虑,海瑞需要对缙绅的优免特权加以限制,于是要求徐阶"削籍"和"退产过半",这应是理解徐阶案的经济史... 通过对明代史料的梳理,可以发现徐阶案的产生与江南的投献风习有密切联系;而出于在江南地区顺利推行一条鞭法的考虑,海瑞需要对缙绅的优免特权加以限制,于是要求徐阶"削籍"和"退产过半",这应是理解徐阶案的经济史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瑞 徐阶 投献 一条鞭法
原文传递
康熙朝奏折中的经世官员及其典范化 被引量:2
9
作者 姜金顺 《史林》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8-95,220,共9页
康熙朝经世官员具有两方面的特点:一是拥有掌握特殊治理技术的优点,二是存在很多难以回避的缺点。由于存在缺点,经世官员很难通过常规选任程序进行选拔,只能通过特殊选任程序进行选拔。由于豁免缺点的条件不同,经世官员分别被时人称为&q... 康熙朝经世官员具有两方面的特点:一是拥有掌握特殊治理技术的优点,二是存在很多难以回避的缺点。由于存在缺点,经世官员很难通过常规选任程序进行选拔,只能通过特殊选任程序进行选拔。由于豁免缺点的条件不同,经世官员分别被时人称为"廉吏"或"循吏"。经世官员之所以会被保举,是因为地方督抚可以借此获得人事提名的权力。在18世纪的官箴书中,经世官员所受的处分被解释为坚持人地相宜原则而做出的自我牺牲,原本被视为升迁障碍的缺点反而变成理应效仿的优点。通过这种方式,经世官员演变成为州县官员的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熙朝奏折 经世官员 人事提名 官箴书 典范化
原文传递
张荫桓清讼方案的提出及其效应
10
作者 姜金顺 《现代法治研究》 2019年第1期94-101,共8页
在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七月二十日进呈的《时局艰危亟宜增修内政以戢民志而杜乱萌折》中,张荫桓提出了清理积案的法律改革方案。这一"清讼方案"与此前康有为在《上清帝第六书》中提出的法律改革方案截然不同,故而可以视... 在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七月二十日进呈的《时局艰危亟宜增修内政以戢民志而杜乱萌折》中,张荫桓提出了清理积案的法律改革方案。这一"清讼方案"与此前康有为在《上清帝第六书》中提出的法律改革方案截然不同,故而可以视为张荫桓与康有为划清界限的重要证据。该方案后来获得清廷的认可与持续推广,并且成为州县官员政绩考核的重要标准。从袁世凯、樊增祥的个案来看,应对清讼方案的经验也是他们观察、评判其他法律改革方案的重要参照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有为 张荫桓 法律改革方案 参照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