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社会转型时期价值冲突的根源与价值观重建 被引量:18
1
作者 姜锡润 王曼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149-155,共7页
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价值冲突根源主要有三点,基于此,可以发现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存在两个亟须解决的问题,一是市场经济的动力问题,二是市场经济的方向问题。文中对这两个问题进行了探讨并试图据此寻找出走出我国当前价值冲突困境的途径。
关键词 社会转型 价值冲突 价值观重建
下载PDF
关于《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交往与交往形式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姜锡润 王燕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4期445-449,共5页
有些学者认为《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交往形式”范畴是后来的“生产关系”范畴的雏形。其实 ,“交往形式”是一个比“生产关系”更宽泛的概念 ,“交往”则是生产力发展的历史前提和必要条件。《形态》中的“交往”和“交往形式”是两... 有些学者认为《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交往形式”范畴是后来的“生产关系”范畴的雏形。其实 ,“交往形式”是一个比“生产关系”更宽泛的概念 ,“交往”则是生产力发展的历史前提和必要条件。《形态》中的“交往”和“交往形式”是两个具有独立意义的范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意志意识形态》 交往 交往形式 生产关系 马克思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社会发展
下载PDF
劳动与人的规定性--对马克思“劳动观”的解读 被引量:13
3
作者 姜锡润 马健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CSSCI 2008年第1期169-178,共10页
本文从劳动与人的规定性之关系的角度,阐述了马克思的劳动观。劳动是人按自己的意志与意识去改变世界的有目的的自觉的活动,是人的目的不断对象化、对象世界不断人化的历史文化过程,是人在自由自觉地改变自然中既创造对象世界又创造人... 本文从劳动与人的规定性之关系的角度,阐述了马克思的劳动观。劳动是人按自己的意志与意识去改变世界的有目的的自觉的活动,是人的目的不断对象化、对象世界不断人化的历史文化过程,是人在自由自觉地改变自然中既创造对象世界又创造人本身的社会过程,是人之所以存在的根据。由于劳动,人才是自由自觉的"创造性"的存在,是不断追求生命价值与生活意义的"意义性"的存在,是自在又自为的文化的存在,是社会历史的存在。当劳动的对象化表现为它的非现实化时,劳动就变成了异化劳动,异化劳动则直接导致了现实的人的异化和人的类本质的异化。共产主义是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在共产主义社会,人的创造性劳动,真正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人就是真正实现了自由的完全的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劳动观 劳动 人的规定性
下载PDF
试析工业文明时代的休闲异化 被引量:3
4
作者 姜锡润 周海荣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CSSCI 2012年第1期232-241,共10页
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以来,科技与经济的迅速发展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丰厚的物质基础和充裕的闲暇时间,从而使休闲日益成为大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就在这个普通大众终于可以享受休闲的时代,休闲却异化了,本应充满人文性和理想... 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以来,科技与经济的迅速发展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丰厚的物质基础和充裕的闲暇时间,从而使休闲日益成为大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就在这个普通大众终于可以享受休闲的时代,休闲却异化了,本应充满人文性和理想性的休闲被物质化和低俗化,"实现"人的休闲反而"异化"了人。鉴于此,本文着重阐述了工业文明时代休闲异化的主要表现,并对休闲异化的根本原因进行了剖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闲 异化 主体性
下载PDF
人口与资源危机问题的若干视角——马尔萨斯、马克思、中国传统智慧的视角 被引量:1
5
作者 姜锡润 杨根龙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2-26,共5页
西方人口控制论是以误读马尔萨斯人口论为理论基础的,事实上,马尔萨斯并不主张人口控制。但是,无论马尔萨斯人口论还是西方人口控制论,都具有很强的意识形态性,从来都不是政治中立的。马克思从社会有机整体出发,认为以物为根本尺度的资... 西方人口控制论是以误读马尔萨斯人口论为理论基础的,事实上,马尔萨斯并不主张人口控制。但是,无论马尔萨斯人口论还是西方人口控制论,都具有很强的意识形态性,从来都不是政治中立的。马克思从社会有机整体出发,认为以物为根本尺度的资本主义经济体制无限制地追求资本增长,是世界人口与资源危机的总根源。这一思路对于构建"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总体布局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在如何解决增长与非增长的矛盾上,中国传统智慧有可能做出自己独特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尔萨斯 马克思 中国传统智慧 人口控制 资源危机
下载PDF
论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与西方人本思想的特征 被引量:2
6
作者 姜锡润 王玉梅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CSSCI 2010年第1期302-310,共9页
本文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从总体上阐述了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两大特征:对"民"之考察以集体为本位和价值理念上凸显民生问题;论述了西方人本思想的两大特征:对"人"之考察以个体为本位和价值观上偏重于政治视角;具体... 本文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从总体上阐述了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两大特征:对"民"之考察以集体为本位和价值理念上凸显民生问题;论述了西方人本思想的两大特征:对"人"之考察以个体为本位和价值观上偏重于政治视角;具体分析了两者各自的合理性、局限性以及两者的互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民本思想 西方人本思想 特征
下载PDF
试论社会价值指向的发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姜锡润 余建斌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CSSCI 2009年第1期351-361,共11页
论文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述了社会价值指向发展的历史形式、内在机制和内外动力。论文认为,社会价值指向是人预设的社会发展的应然状态;以神为本、以物为本和以人为本是社会价值指向发展的三个历史形式;人在实践中对"社... 论文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述了社会价值指向发展的历史形式、内在机制和内外动力。论文认为,社会价值指向是人预设的社会发展的应然状态;以神为本、以物为本和以人为本是社会价值指向发展的三个历史形式;人在实践中对"社会器官"的构建、对"社会器官"的意义反思以及人在意识中对社会价值指向的重构,是社会价值指向发展的内在机制;人的主体性发展是社会价值指向发展的内在动力,人的社会实践是社会价值指向发展的外部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 价值 价值指向 发展
下载PDF
论思维方式的核心、特性、作用和当代变革 被引量:6
8
作者 姜锡润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04年第1期88-97,共10页
主体对世界的观念掌握,是通过思维活动实现的,而思维活动又总是在一定的思维方式中进行的。思维方式从总体上限定了思维活动的方向和程序,从而限定了思维能力的发挥水平,制约着思维把握世界的广度和深度。只有变革旧的思维方式,建立新... 主体对世界的观念掌握,是通过思维活动实现的,而思维活动又总是在一定的思维方式中进行的。思维方式从总体上限定了思维活动的方向和程序,从而限定了思维能力的发挥水平,制约着思维把握世界的广度和深度。只有变革旧的思维方式,建立新的思维方式,才能促进当代实践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思维方式 基本观念 思维活动 理论观念 主体性 当代 框架 相互依存 实践 主体能力
下载PDF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认同 被引量:1
9
作者 姜锡润 蔡玲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CSSCI 2013年第1期231-241,共11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认同是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前提。本文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认同的内涵、内容和意义,剖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认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探索了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认同度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 核心价值观念 社会主义 认同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个人”概念的两种逻辑
10
作者 姜锡润 周海荣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CSSCI 2014年第1期182-193,共12页
"个人"概念在马克思哲学中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事实上马克思的"个人"概念遵循着两种逻辑:一方面是考察个人存在状态的方法论逻辑,沿着"精神的个人"、"类的个人"到"现实的个人"这一... "个人"概念在马克思哲学中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事实上马克思的"个人"概念遵循着两种逻辑:一方面是考察个人存在状态的方法论逻辑,沿着"精神的个人"、"类的个人"到"现实的个人"这一脉线发展;另一方面是关于人的发展过程的生成论逻辑,由"群体化个人"、"偶然的个人"到"完整的个人"这一脉线构成。厘清马克思个人概念的两种逻辑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的理论历程以及马克思哲学中诸多理论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个人概念 方法论逻辑 生成论逻辑
下载PDF
论认识交往关系的要素、形式和功能
11
作者 姜锡润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7期6-10,共5页
认识交往关系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课题。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本身又是以交往为前提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24页)以实践为基础的认识交往同样是认识生产的前提。没有这个前提,就没有认识主体主观结... 认识交往关系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课题。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本身又是以交往为前提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24页)以实践为基础的认识交往同样是认识生产的前提。没有这个前提,就没有认识主体主观结构的现实形成、调节和更新,就没有信息的社会传播、重构、检验、利用和反馈,也就没有认识的现实发生和发展。所以,研究这个前提,对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认识的社会性思想,深入说明认识发生和发展的社会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认识交往关系的内容十分丰富,本文仅就其中的要素、形式和功能作些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往关系 认识活动 传者 认识主体 受者 主观 发展马克思主义 新信息 马克思恩格斯 信息交流
下载PDF
罗莎·卢森堡走向当代——“罗莎·卢森堡思想及其当代意义”国际学术研讨会述评
12
作者 姜锡润 赵士发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06年第1期359-363,共5页
为了推进国际罗莎·卢森堡思想研究,加强中外马克思主义的学术交流,繁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于2006年3月20~22日在武汉大学联合举办"罗莎... 为了推进国际罗莎·卢森堡思想研究,加强中外马克思主义的学术交流,繁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于2006年3月20~22日在武汉大学联合举办"罗莎·卢森堡思想及其当代意义"国际学术研讨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卢森堡 当代意义 国际学术研讨会 西方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思想研究 政治经济学 武汉大学 马克思主义研究 资本积累
下载PDF
人学何以可能——对几种人学观的评价与再思考
13
作者 姜锡润 刘友红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06年第1期308-315,共8页
人学一词源于拉丁文"authropologia",最早出现于文艺复兴时期,新教主义者卡斯曼用它来表示对人的心理物理两重本性的研究。18世纪下半叶用它表示一门新兴科学,中文译为人类学,包括体质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是研究人的科学。19... 人学一词源于拉丁文"authropologia",最早出现于文艺复兴时期,新教主义者卡斯曼用它来表示对人的心理物理两重本性的研究。18世纪下半叶用它表示一门新兴科学,中文译为人类学,包括体质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是研究人的科学。19、20世纪以来,"人学"一词在研究人的哲学意义上逐渐被广泛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学观 哲学人学 哲学界 本体论基础 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 人文科学 传统本体论 具体科学 哲学人类学
下载PDF
试论合理需要尺度的确立根据
14
作者 姜锡润 赵士发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01年第1期254-261,共8页
当代哲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价值哲学日益走到当代学术的前沿。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这并不意味着研究已到尽头。不再有新的问题产生。其实,合理需要问题就是当代价值哲学研究的一个新的理论生长点,研究这一问题无论是对价值理论的发... 当代哲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价值哲学日益走到当代学术的前沿。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这并不意味着研究已到尽头。不再有新的问题产生。其实,合理需要问题就是当代价值哲学研究的一个新的理论生长点,研究这一问题无论是对价值理论的发展,还是对当代社会实践,都是十分必要而迫切的。本文试图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思维方式出发,对合理需要尺度的确立根据这个关键问题,作些初步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判断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 主体尺度 社会实践 价值哲学 客体尺度 价值目标 合理性 事实判断
下载PDF
价值——调控主客体相互转化的因素
15
作者 姜锡润 《江汉论坛》 1984年第10期27-31,共5页
一近年来,我国哲学界对主体与客体的范畴、层次结构、相互关系等方面作了大量的探讨。这种研究并不是纯概念之争,而是为了探索主客体的相互转化问题。这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笔者认为,调节控制是主客体相互转化的关键,价值则是主... 一近年来,我国哲学界对主体与客体的范畴、层次结构、相互关系等方面作了大量的探讨。这种研究并不是纯概念之争,而是为了探索主客体的相互转化问题。这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笔者认为,调节控制是主客体相互转化的关键,价值则是主客体相互转化的调控因素。所谓价值,就是客体对主体的有用性。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客体 主体需要 价值标准 相互关系 调节控制 实践活动 价值判断 研究课题 手段 相互转化
下载PDF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批判思想评析
16
作者 姜锡润 马健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07年第1期239-247,共9页
本文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和方法,历史地阐述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批判思想的基本主张及其由来,侧重论述了法兰克福学派主要代表人物的社会批判思想的主张,具体地分析了其主张的观点、根据、实质和存在的问题,客观地评价了其主张的... 本文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和方法,历史地阐述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批判思想的基本主张及其由来,侧重论述了法兰克福学派主要代表人物的社会批判思想的主张,具体地分析了其主张的观点、根据、实质和存在的问题,客观地评价了其主张的历史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马克思主义 法兰克福学派 社会批判思想 评析
下载PDF
试探激发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热情的方法
17
作者 姜锡润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06年第1期351-356,共6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是哲学系专业理论基础课,也是中国高校的理论基础课。它的教学质量的好坏,不仅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治学基础和为人的根本,而且关系到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成败。但是,当前的大学生普遍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缺乏兴趣。能否提...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是哲学系专业理论基础课,也是中国高校的理论基础课。它的教学质量的好坏,不仅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治学基础和为人的根本,而且关系到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成败。但是,当前的大学生普遍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缺乏兴趣。能否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已经成为能否提高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质量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 学习兴趣 青年学生 学生学习 教学质量 大学生 方法论原则 理论基础课 激发 教学方法
下载PDF
论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面临的困境及其根源
18
作者 姜锡润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05年第1期148-154,共7页
在中国社会转型的历史关头,回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考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状,对于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具有重大的历史与现实意义。过去哲学界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的论述已经很多,但是很少有人... 在中国社会转型的历史关头,回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考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状,对于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具有重大的历史与现实意义。过去哲学界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的论述已经很多,但是很少有人考察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面临的不利因素。实际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信仰 困境 历史与现实 社会理想 历史关头 艾思奇 理论成果 根源 相结合
下载PDF
论当代实践的主体性中介
19
作者 姜锡润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03年第1期149-155,共7页
无论是对客体的观念把握.还是对客体的实际把握,主体都必须借助于一定的中介系统才能实现。主体性中介是人类智力的外化和物化,是主体与客体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变换的物质手段和精神手段。主体性中介的质和量,现实地制约着主体认识和... 无论是对客体的观念把握.还是对客体的实际把握,主体都必须借助于一定的中介系统才能实现。主体性中介是人类智力的外化和物化,是主体与客体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变换的物质手段和精神手段。主体性中介的质和量,现实地制约着主体认识和改造客体的活动方式、性质和水平。在主体和客体既定的前提下.主体性中介不同,主体的能力就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性 客体 思维工具 中介系统 主体认识 语言符号 主体地位 当代发展 主体能力 物质性
下载PDF
论当代主体的需要和利益
20
作者 姜锡润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02年第1期236-243,共8页
主体的需要和利益是主体实践的内在动因,是激活主体能力、驱使主体实践的力量源泉,是当代实践的主体性条件。主体需要和利益的当代发展,促进了当代实践的形成和发展,又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当代实践的负效应。因此,要有效地解决当代实践... 主体的需要和利益是主体实践的内在动因,是激活主体能力、驱使主体实践的力量源泉,是当代实践的主体性条件。主体需要和利益的当代发展,促进了当代实践的形成和发展,又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当代实践的负效应。因此,要有效地解决当代实践所面临的种种全球性问题,建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协调发展关系,就必须深入地研究和合理地发展人的主体性需要和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利益 当代人 主体需要 人类实践 当代发展 人与自然 主体能力 全球性问题 发展需要 局部主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