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13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姜锦贵 朱伦 +5 位作者 石群立 周晓军 安晓静 杨杰 马恒辉 吴波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8-91,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的临床病理形态特征、免疫组化及预后特点。方法对13例原发性皮肤ALCL进行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标记及随访,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13例原发性皮肤ALCL中,男女之比为1.6∶1,平均年龄4... 目的探讨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的临床病理形态特征、免疫组化及预后特点。方法对13例原发性皮肤ALCL进行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标记及随访,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13例原发性皮肤ALCL中,男女之比为1.6∶1,平均年龄47岁。临床表现为皮肤斑块、结节、肿块;组织学形态多样;免疫组化示CD30均(+),大多数CD3和/或CD43(+),部分EMA、GranB和perforin(+),ALK、CKpan、CD20、CD79a、HMB45、CD68、CD15和CD117(-)。13例均经外科手术切除局部病变,再辅助以化疗和∕或放疗;9例随访时间5~55个月,1例死亡。结论原发性皮肤ALCL是低度恶性淋巴瘤,预后相对较好。诊断依赖于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标记。本病应与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黑色素瘤、低分化腺癌等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免疫组化 鉴别诊断 预后
下载PDF
原发性淋巴结外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姜锦贵 安晓静 +4 位作者 石群立 杨杰 马恒辉 吴波 周晓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325-1328,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淋巴结外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ALCL)的病理形态、免疫表型特征及预后特点。方法对29例原发性淋巴结外ALCL进行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标记及随访,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本组淋巴结外A... 目的探讨原发性淋巴结外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ALCL)的病理形态、免疫表型特征及预后特点。方法对29例原发性淋巴结外ALCL进行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标记及随访,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本组淋巴结外ALCL共29例,男女之比为1.6∶1,平均年龄46.2岁。发生于皮肤12例、消化道7例、骨5例、口鼻黏膜3例、肺及乳腺各1例。29例患者中随访12例,随访时间3~45个月。29例均经外科手术切除局部病变或脏器,大部分再辅以化疗和放疗。12例随访病例中,手术切除病变后接受单纯化疗7例,放化疗者2例,未经放化疗者3例。其中8例死亡。ALCL组织学形态多样。免疫组化:29例ALCL均表达CD30,大多数表达CD3和(或)CD43(26/29),部分表达EMA、ALK-1、GranB和Perforin;不表达CKpan、CD20、CD79α、HMB45、CD68、CD15和CD117。结论发生在淋巴结外的ALCL并非罕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诊断依赖于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标记,淋巴结外(除外皮肤)的ALCL预后相对较差。该病应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低分化腺癌及胃肠道上皮样间质肿瘤等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淋巴结外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鉴别诊断
下载PDF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8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姜锦贵 王海 +1 位作者 周航波 陈建华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43-344,F0002,共3页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病理形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对8例SPTP进行形态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及随访,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8例患者均为女性,平均33岁,入院时主要症状为:2例腹部疼痛,2例腹部包块合并黄...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病理形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对8例SPTP进行形态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及随访,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8例患者均为女性,平均33岁,入院时主要症状为:2例腹部疼痛,2例腹部包块合并黄疸,4例为健康体检时发现。肿瘤平均直径6 cm,组织学特征为相对单一的多边形细胞形成实性假乳头结构。免疫组织化学:Vim和a-ACT阳性率为100%,CKpan阳性率为25.0%,Syn和CgA阳性率为12.5%,PR阳性率为62.5%,EMA和ER阳性率为0。8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分别随访1~10年未发现死亡病例。结论 SPTP可能起源于胰腺胚胎的多潜能干细胞,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资料、特征性形态学改变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应注意鉴别诊断,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状瘤 胰腺肿瘤 病理学 临床 免疫组织化学 诊断 预后
下载PDF
脊索样脑膜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姜锦贵 石群立 +2 位作者 张泰和 金行藻 严小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6期553-555,I073,共4页
目的:研究脊索样脑膜瘤的临床与病理特征,以提高其早期诊断率。方法:运用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标记(S-P法)对3例脊索样脑膜瘤进行临床病理学和组化(PAS)、免疫组化(EMA、Vim、S-100、CK)及电镜观察。结果... 目的:研究脊索样脑膜瘤的临床与病理特征,以提高其早期诊断率。方法:运用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标记(S-P法)对3例脊索样脑膜瘤进行临床病理学和组化(PAS)、免疫组化(EMA、Vim、S-100、CK)及电镜观察。结果:组织学瘤细胞胞浆内外均见粘液,在粘液基质背景中有成簇或成行的类液滴样细胞,瘤组织中有典型的脑膜上皮漩涡结构,组化及免疫组化示PAS(+)、EMA(+)、Vim(+)、S-100(+)、CK(-);电镜下提示上皮结构并有分泌活性。结论:脊素样脑膜瘤是罕见类型的脑膜瘤,需根据临床病理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脊索样瘤
下载PDF
CD_(34)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姜锦贵 周晓军 +1 位作者 孙桂勤 陆珍凤 《江苏医药》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21-122,共2页
关键词 肝肿瘤 肝细胞癌 诊断 CD34抗原
下载PDF
胃底腺型腺癌2例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姜锦贵 王礼鑫 +5 位作者 陈刚 王军 招晋 周晓军 刘蕾蕾 石群立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1年第9期709-712,716,共5页
目的探讨胃底腺型腺癌(GA-FG)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与其他相似肿瘤的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例GA-FG,分析其临床特点,观察其病理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特征,并与2例泌酸腺腺瘤进行比较,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GA-FG和泌酸腺腺瘤没... 目的探讨胃底腺型腺癌(GA-FG)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与其他相似肿瘤的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例GA-FG,分析其临床特点,观察其病理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特征,并与2例泌酸腺腺瘤进行比较,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GA-FG和泌酸腺腺瘤没有典型的临床表现,2例均以上腹部不适就诊,临床内窥镜下均诊断为息肉。病理组织学GA-FG和泌酸腺腺瘤均有两种细胞组成:一种类似主细胞,另一种类似壁细胞,胃底腺部位的主细胞带及壁细胞带腺体排列紊乱,多数腺体分支状,迷路状,融合,并呈浸润性生长,与正常胃壁组织分界明显,细胞轻度异型性。2例GA-FG浸润至黏膜下,而2例泌酸腺腺瘤局限于黏膜层。免疫组织化学:肿瘤组织MUC6、pepsinogen-Ⅰ,H^(+)/K^(+)-ATP_(ase)、Syn(+),Ki-67增殖指数<5%,β-catenin胞膜或质(+)。2例行ESD治疗,平均随访1~18个月,均未见复发或转移。结论胃底腺型腺癌是WHO(2019)消化系统肿瘤新增组织学类型,其诊断主要依据病理形态学特征及伴有明确黏膜下浸润,预后较好,需要长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底腺型腺癌 临床病理特征 免疫组化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儿童肾细胞癌3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
7
作者 姜锦贵 印洪林 周晓军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5年第1期89-90,共2页
肾细胞癌是成人常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而儿童肾癌,尤其是伴砂粒体形成的乳头状透明细胞癌非常少见.我们收集3例报告如下.
关键词 儿童肾癌 临床病理 预后
下载PDF
江苏两地宫颈鳞癌组织HPV感染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姜锦贵 刘卫芳 +6 位作者 耿建祥 龙秀荣 李东斌 夏林 王宏景 季月霞 赵雪 《甘肃医药》 2017年第9期787-789,共3页
目的:比较江苏省南京市和金湖县两地宫颈鳞癌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基因型分布的差异性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基因扩增结合基因芯片技术对江苏省南京市156例及江苏省金湖县124例宫颈鳞癌组织标本进行23种HPV分型检测,并对患者的... 目的:比较江苏省南京市和金湖县两地宫颈鳞癌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基因型分布的差异性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基因扩增结合基因芯片技术对江苏省南京市156例及江苏省金湖县124例宫颈鳞癌组织标本进行23种HPV分型检测,并对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56例南京市宫颈鳞癌患者检出HPV感染者136例,HPV总感染率为87.18%(136/156),其中一型感染率为66.03%(103/156),多型感染率为21.15%(33/156);124例金湖县宫颈鳞癌患者检出HPV感染者114例,HPV总感染率为91.94%(114/124),其中一型感染率为67.74%(84/124),多型感染率为24.19%(30/124)。江苏省两地宫颈鳞癌组织中,都以HPV一型感染为主,多型感染为辅,南京市HPV感染出现频率最主要的依次为16、18、33、58、52、59、45、31型,而金湖县HPV感染出现频率最主要的依次为16、58、31、18、52、6、11、33型,高危16、18、33、58、52、31、59、45型是两地致宫颈鳞癌的主流型别,两地都以16型尤其突出,分布占高危型出现频率的55.81%(南京市96/172)和44.37%(金湖县63/142)。结论:HPV芯片检测技术可用于子宫颈鳞癌组织的分型检测,对我国女性宫颈鳞癌的防治、流行病学研究以及HPV疫苗的研发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 宫颈鳞状细胞癌 人乳头瘤病毒 基因分型
下载PDF
肺硬化性血管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姜锦贵 沈阳 +1 位作者 杨耀林 陈建华 《实用医药杂志》 2010年第5期419-420,共2页
肺硬化性血管瘤(sclerosing hemangioma of the lung,SHL)最初由Liebow和Hubbell于1956年首次命名,是少见的肺良性肿瘤。有其特征性形态学改变,组织起源至今是个迷,由于其非常少见,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认识不足及术前诊断、术中快速病理... 肺硬化性血管瘤(sclerosing hemangioma of the lung,SHL)最初由Liebow和Hubbell于1956年首次命名,是少见的肺良性肿瘤。有其特征性形态学改变,组织起源至今是个迷,由于其非常少见,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认识不足及术前诊断、术中快速病理检查容易误诊。为进一步了解SHL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特点,本文报告笔者所在医院近10年诊治的12例SHL,并探讨其组织起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硬化性血管瘤 临床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诊断及鉴别诊断 预后
下载PDF
胆囊癌35例病理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姜锦贵 陈建华 《实用医药杂志》 2005年第10期900-901,共2页
关键词 胆囊癌 组织病理学 误诊 高危因素
下载PDF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30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姜锦贵 王武明 陈建华 《现代医药卫生》 2004年第21期2250-2251,共2页
目的 :探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30例确诊的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结合文献资料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 :病理形态分增生型、坏死型、黄色瘤型。11例出现大小不等的凝固性坏死。30例出现... 目的 :探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30例确诊的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结合文献资料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 :病理形态分增生型、坏死型、黄色瘤型。11例出现大小不等的凝固性坏死。30例出现核碎裂及细胞凋亡 ,中性粒细胞几乎未见 ,坏死灶周边出现大量增生的不同类的组织细胞和转化的淋巴细胞 ,免疫母细胞 ,且淋巴滤泡增多 ,其中22例有不同程度误诊误治。结论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在不同阶段 ,增生、坏死及黄色瘤交错存在 ,临床上有发热后颈部淋巴结肿大且极易误诊 ,抗生素使用无效。应及时取淋巴结活检 ,与淋巴瘤诊断困难时 ,应做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 临床病理分析 增生 黄色瘤 诊断 临床病理特点 颈部淋巴结肿大 结论 交错 同类
下载PDF
CD34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价值
12
作者 姜锦贵 周晓军 +1 位作者 孙桂勤 陆珍凤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97年第4期331-333,共3页
目的 :探讨血管标记物 CD34 ( QBend10 )在鉴别肝细胞癌和肝硬变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在 2 1例肝细胞癌、4例肝炎肝硬变、4例轻度肝炎组织中对肝窦血管 CD34的表达进行观察 ,并对上述组织进行网状纤维染色。  结果 :CD3... 目的 :探讨血管标记物 CD34 ( QBend10 )在鉴别肝细胞癌和肝硬变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在 2 1例肝细胞癌、4例肝炎肝硬变、4例轻度肝炎组织中对肝窦血管 CD34的表达进行观察 ,并对上述组织进行网状纤维染色。  结果 :CD34在所有肝细胞癌中血窦标记阳性且染色强 ,而癌旁组织则标记阴性 ,肝硬变及肝炎组织均标记阴性。网织纤维染色在所有肝细胞癌中有减少。  结论 :CD34在肝细胞癌血窦中表达不同于其它肝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肝癌 CD34 血窦
下载PDF
脊索样脑膜瘤
13
作者 姜锦贵 石群立 +2 位作者 张泰和 金行藻 严晓娟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98年第1期80-82,共3页
脊索样脑膜瘤为几种少见类型的脑膜瘤之一,文献报道较少〔1~4〕,临床及病理均易误诊。本院发现3例报告,并复习文献进行初步探讨如下。1对象和方法收集我院脑外科手术切除的脊索样脑膜瘤3例,复习所有临床资料,肿瘤标本用10... 脊索样脑膜瘤为几种少见类型的脑膜瘤之一,文献报道较少〔1~4〕,临床及病理均易误诊。本院发现3例报告,并复习文献进行初步探讨如下。1对象和方法收集我院脑外科手术切除的脊索样脑膜瘤3例,复习所有临床资料,肿瘤标本用10%中性福马林固定,石蜡包埋,4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索样脑膜瘤 免疫组织化学 超微结构
下载PDF
妊娠伴卵巢蜕膜结节1例
14
作者 姜锦贵 张新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97年第3期284-284,共1页
关键词 卵巢 蜕膜结节 妊娠
下载PDF
64排CT增强扫描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5
作者 杨春雷 费兵 +2 位作者 姜锦贵 王志家 郑华中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1年第1期56-58,共3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诊断中64排CT增强扫描的应用及特异性和灵敏度。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20年8月金湖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28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对患者进行64排CT增强扫描,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28例甲状腺结节患者,恶性患... 目的探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诊断中64排CT增强扫描的应用及特异性和灵敏度。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20年8月金湖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28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对患者进行64排CT增强扫描,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28例甲状腺结节患者,恶性患者56例(43.8%);良性患者72例(56.2%),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42例,甲状腺腺瘤患者30例。CT增强扫描准确度为85.9%,灵敏度为88.9%、特异度为82.1%。恶性与良性甲状腺结节在形态、钙化、边界方面存在明显差异(P均<0.05),两组直径、囊变没有明显区别(P均>0.05)。在甲状腺形态不规则诊断方面,特异性较高;在甲状腺边界模糊方面,阴性预测值较高;在细颗粒状钙化诊断方面,阳性预测值及特异性性均较高。结论对甲状腺结节患者进行64排CT增强扫描具有较高特异性与灵敏度,可有效区分甲状腺结节良、恶性,可为患者临床治疗提供更有效理论依据,提高治疗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Thyroid Nodule) 甲状腺肿瘤(Thyroid Neoplasms)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Tomography Spiral Computed) 特异性(specificity) 灵敏度(sensitivity)
下载PDF
CTU检查在诊断膀胱癌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春雷 徐峰 +1 位作者 姜锦贵 潘琰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第7期185-186,共2页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泌尿系造影(CTU)在膀胱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8月—2020年6月经膀胱镜检查活检确诊为膀胱癌患者42例,并行CTU检查。所有患者均签知情同意书,先行CT平扫,然后注射对比剂,行双期及排泄期CT扫描,并进行...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泌尿系造影(CTU)在膀胱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8月—2020年6月经膀胱镜检查活检确诊为膀胱癌患者42例,并行CTU检查。所有患者均签知情同意书,先行CT平扫,然后注射对比剂,行双期及排泄期CT扫描,并进行图像处理。结果:CTU三维重建可以清楚显示膀胱癌的部位,形态及周围结构情况,为影像诊断及临床治疗提供较为准确的依据。结论:CTU具有扫描时间短,无创伤,对膀胱癌的诊断准确性高,在早期临床诊断及临床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排螺旋CT 膀胱癌 CTU
下载PDF
肾集合管癌合并肾囊性透明细胞癌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17
作者 程静 姜锦贵 +3 位作者 张正祥 周航波 马恒辉 石群立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8年第2期172-175,共4页
目的:探讨肾集合管癌(CDC)合并肾囊性透明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诊断、鉴别诊断方法。方法:分析1例CDC合并肾囊性透明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形态学和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70岁,临床表现为无痛性血尿。... 目的:探讨肾集合管癌(CDC)合并肾囊性透明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诊断、鉴别诊断方法。方法:分析1例CDC合并肾囊性透明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形态学和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70岁,临床表现为无痛性血尿。影像学检查提示左肾占位。组织学示肾上极的肿瘤组织排列成不规则腺管状、乳头状,部分肿瘤细胞呈靴钉状突向腺腔内,间质纤维结缔组织明显增生,大量淋巴细胞浸润,肿瘤周围部分集合管腺上皮见异型增生。瘤细胞阳性表达波形蛋白(vimentin)、角蛋白7(CK7)、角蛋白19(CK19)、上皮膜抗原(EMA)、转录因子E3(TFE3)和E-钙黏素(E-cad),而角蛋白20(CK20)、CD31、CD34、CD10、CD117、肾脏特异性钙黏蛋白(ksp-cad)和α-甲基酰基辅酶A消旋酶(AMACR)表达则呈阴性。肾中部囊性肿瘤组织学表现为典型的肾囊性透明细胞癌,癌细胞阳性表达CD10、波形蛋白和CK19,而CK7、CD117表达则呈阴性。结论:CDC是一种少见的高度恶性肿瘤,其诊断依赖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标记。由于组织起源不同,CDC合并肾透明细胞癌的概率更小,但这种合并存在的情况仍有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 集合管癌 透明细胞癌
下载PDF
691例女性外阴尖锐湿疣组织HPV感染基因分型的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龙秀荣 姜锦贵 +6 位作者 耿建祥 喻朝霞 夏林 王宏景 梅静 李东斌 赵雪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7期2350-2352,共3页
目的探讨691例江苏省南京市及镇江市女性外阴尖锐湿疣(CA)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基因型分布状态和分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基因扩增结合基因芯片技术对江苏省南京市665例及镇江市26例女性外阴尖锐湿疣组织标本进行23种HPV分型检... 目的探讨691例江苏省南京市及镇江市女性外阴尖锐湿疣(CA)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基因型分布状态和分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基因扩增结合基因芯片技术对江苏省南京市665例及镇江市26例女性外阴尖锐湿疣组织标本进行23种HPV分型检测,并对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691例女性外阴尖锐湿疣患者检出HPV感染者597例,总HPV感染率为86.40%(597/691),其中一型感染率为51.38%(355/691),以11、6和16型最为常见,分别占一型感染51.55%(183/355)、41.97%(149/355)和3.38%(12/355)。多型感染率为35.02%(242/691),以6+11型、11+18型、6+16型和11+16型为主,其分别占多型感染9.92%(24/242)、9.09%(22/242)、4.96%(12/242)和4.13%(10/242)。结论南京市及镇江市女性外阴CA组织中HPV感染,以低危型感染为主,高危型感染为辅,行外阴CAHPV分型检测,对我国女性外阴CA和宫颈病变的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阴 尖锐湿疣 人乳头瘤病毒 基因分型 女性
下载PDF
淮安市洪泽区非育龄妇女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基因型别分析
19
作者 卜永红 姜锦贵 张晖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7年第24期183-184,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淮安市洪泽区非育龄女性宫颈脱落细胞中人乳头瘤病毒感染(HPV)的基因型分布情况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HPV-23种基因分型检测技术对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非育龄妇女的201例的HPV感染筛查情况进行统计研究和分析。结果:HPV-23... 目的:研究分析淮安市洪泽区非育龄女性宫颈脱落细胞中人乳头瘤病毒感染(HPV)的基因型分布情况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HPV-23种基因分型检测技术对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非育龄妇女的201例的HPV感染筛查情况进行统计研究和分析。结果:HPV-23种基因分型检测技术可用于宫颈癌筛查检测,能够一次性检测23种HPV基因型。检出HPV感染者60例,总HPV感染率为29.85%(60/201),一型感染率为23.38%(47/201),二型感染率为4.97%(10/201)三型感染率为0.99%(2/201),四型感染率为0.49%(1/201)。结论:非育龄妇女需要进行宫颈癌筛查,HPV-23种基因分型检测技术对中国女性宫颈鳞癌的防治、流行病学研究以及HPV疫苗的研发均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筛查 人乳头瘤病毒 基因分型
下载PDF
HPV感染基因型与宫颈鳞癌致癌性关系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姜锦贵 夏林 +6 位作者 耿建祥 王宏景 龙秀荣 喻朝霞 梅静 李东斌 赵雪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7年第6期1141-1144,共4页
目的探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基因型与致癌性的关系。方法来自一项多中心的临床研究的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标本653例,使用膜杂交芯片技术行23种HPV分型检测,并对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 目的探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基因型与致癌性的关系。方法来自一项多中心的临床研究的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标本653例,使用膜杂交芯片技术行23种HPV分型检测,并对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标本中,总的HPV感染率为90.05%(588/653),其中一型感染率为73.97%(483/653),多型感染率为16.08%(105/653)。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HPV一型感染是主流,多型感染是支流,HPV感染最主要的高风险型别依次为16、18、58、33、31、52、59、45、66、73型,16型最多,占高危型出现频率的60.90%(422/693),16型和18型占高危型出现频率的71.00%(492/693)。结论 HPV基因膜芯片检测技术可用于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的分型检测,对我国女性宫颈鳞状细胞癌的防治、HPV疫苗的研发以及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HPV感染分型数据库的建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鳞状细胞癌 人乳头瘤病毒 基因分型 致癌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