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脾多肽联合卡培他滨+多西紫杉醇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探讨 被引量:2
1
作者 姜鸿南 李晓君 王伟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7年第12期1839-1840,共2页
乳腺癌是目前我国致死率最高的女性恶性肿瘤,因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生育模式的改变,乳腺癌发病率持续上升,50~60岁妇女为高发人群,临床防治形势严峻。当前,早期乳腺癌治疗效果较为理想,但晚期乳腺癌治疗难度仍然较多,患者生存时间较短。
关键词 晚期乳腺癌 治疗效果 临床防治 多西紫杉醇 卡培他滨 多肽 女性恶性肿瘤 早期乳腺癌
下载PDF
钼靶X线联合动态增强MRI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李晓君 姜鸿南 +2 位作者 张建新 牛金亮 胡耀峰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7年第9期31-33,共3页
目的探讨钼靶X线联合动态增强MRI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2月经病理检查诊治的乳腺肿块患者62例,患者均进行钼靶X线检查、MRI平扫、MRI动态增强及弥散加权成像扫描检查,观察乳腺疾病分别在钼靶X线、MRI... 目的探讨钼靶X线联合动态增强MRI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2月经病理检查诊治的乳腺肿块患者62例,患者均进行钼靶X线检查、MRI平扫、MRI动态增强及弥散加权成像扫描检查,观察乳腺疾病分别在钼靶X线、MRI检查中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准确率,分析钼靶X线检查联合动态增强MRI检查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结果钼靶X线检查准确诊断乳腺疾病患者43例,其诊断准确率为69.35%(43/62);MRI检查准确诊断乳腺疾病患者57例,其诊断准确率为91.93%(57/62);联合检查诊断准确率为96.77%(60/62),高于单纯钼靶X线及动态增强MRI检查的准确率,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增强MRI对乳腺疾病诊断的准确度高于钼靶X线检查,钼靶X线检查联合动态增强MRI检查能提高对乳腺疾病诊断的准确率,为临床及时制定合理治疗方案提供相关影像学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靶X线 动态增强MRI 乳腺疾病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疗效评价中的价值 被引量:4
3
作者 李晓君 姜鸿南 +2 位作者 牛金亮 张建新 王峻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4年第12期1652-1653,共2页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的意义是使局部晚期的乳腺癌患者达到手术机会以及不能保乳的患者拥有保乳机会。乳腺癌病理分型分小叶癌及导管癌,导管癌发生在乳腺腺叶导管腺上皮,并可以沿导管播散的特点,所以...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的意义是使局部晚期的乳腺癌患者达到手术机会以及不能保乳的患者拥有保乳机会。乳腺癌病理分型分小叶癌及导管癌,导管癌发生在乳腺腺叶导管腺上皮,并可以沿导管播散的特点,所以传统的影像学方法因不能准确地显示化疗后是否有肿瘤残存以及残存病灶的范围导致在术前不能准确地制定手术计划。Garimella等[1]第186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进行外科手术的患者进行随访研究得出结论:对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的患者,依据术前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进行保乳手术方案的,可以减少术后复发率。 Nagashima等[2]认为肿瘤的体积缩减率是预测新辅助化疗后未取得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 complete response,PCR)患者术后早期预后的重要因素,而磁共振(MR)不仅能最准确地评价新辅助化疗前后病灶体积变化,而且通过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等功能成像技术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进行早期评价和疗效预测。本文旨在研究MR DWI在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中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三阴性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疗效评价 CHEMOTHERAPY 价值 术前磁共振成像 乳腺癌患者
下载PDF
乳腺癌的早期检查及高危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梁宏莉 姜鸿南 +2 位作者 郝斌 王伏生 郭炳麟 《当代医学》 2010年第33期87-88,共2页
目的提高乳腺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的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T0期乳腺癌患者的就诊情况及临床特点,分析其发病的高危因素。结果 41例早期乳腺癌有36人有发病高危因素,均经病理诊断证实;其中30例是由专科医师首先检出,6例由钼靶提示... 目的提高乳腺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的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T0期乳腺癌患者的就诊情况及临床特点,分析其发病的高危因素。结果 41例早期乳腺癌有36人有发病高危因素,均经病理诊断证实;其中30例是由专科医师首先检出,6例由钼靶提示发现,3例由彩色超声提示发现,2例乳头溢液系乳管镜检查发现。结论重视乳腺癌高危因素,仔细检查发现乳腺癌早期体征,积极行钼靶、彩超、乳管镜检查是早期发现乳腺癌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早期诊断 高危因素
下载PDF
脊柱-骨盆影像学指标在腰椎退行性病变中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晓君 姜鸿南 +2 位作者 樊知昌 杨洁 徐阳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84-589,共6页
本文探讨脊柱-骨盆影像学参数指标在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手术前后的变化及与患者术后发生慢性腰部疼痛的关系。选取160例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作为病例组,选取80例健康体检对象作为对照组,采用X线测量两组研究对象的脊柱-骨盆影像学参数,... 本文探讨脊柱-骨盆影像学参数指标在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手术前后的变化及与患者术后发生慢性腰部疼痛的关系。选取160例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作为病例组,选取80例健康体检对象作为对照组,采用X线测量两组研究对象的脊柱-骨盆影像学参数,病例组患者采用腰椎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并对比手术前后脊柱-骨盆影像学参数变化,探讨术前脊柱-骨盆影像学参数与患者术后并发慢性腰痛的关系。病例组的脊柱矢状位垂直轴(SVA)、骨盆入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测定值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的腰椎前凸角(LL)测定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腰痛组的SVA、PT测定值均显著大于非腰痛组,腰痛组的LL值显著小于非腰痛组(P<0.05);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年龄增大、融合节段≥3个、术后邻近节段退变、PT值增大是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术后是否发生腰痛的危险因素(P<0.05)。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腰椎曲度异常改变明显;同时患者术后PT值恢复较差、年龄较大、手术融合节段≥3个、术后邻近节段退变可引起术后腰部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 腰椎退行性病变 多因素 预测 慢性腰痛
下载PDF
血管生长因子基因裸质粒DNA转染自体外周血干细胞联合移植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 被引量:2
6
作者 王伏生 梁宏莉 +3 位作者 姜鸿南 马利军 樊莉 阎慧军 《临床医药实践》 2011年第1期8-11,共4页
目的:通过血管生长因子(VEGF)基因转染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联合应用,研究血管内皮主细胞(EPC)与血管生长因子的关系和作用机制及协同转染移植方法,探索一种安全、有效及适用范围广泛的治疗肢体缺血性疾病的方法。方法:选用18只新... 目的:通过血管生长因子(VEGF)基因转染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联合应用,研究血管内皮主细胞(EPC)与血管生长因子的关系和作用机制及协同转染移植方法,探索一种安全、有效及适用范围广泛的治疗肢体缺血性疾病的方法。方法:选用18只新西兰雄性大白兔,制成动物下肢缺血模型。随机分为VEGF基因裸质粒DNA转染自体外周血干细胞(PBSC)组(A组)、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组(B组)和VEGF基因裸质粒DNA转染组(C组)。观察术后缺血肢体肌肉血管再生及缺血表现。结果:VEGF基因裸质粒DNA转染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组术后无肢体坏死,各项血管再生指标明显好于单独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组和VEGF基因裸质粒DNA转染组。结论:VEGF基因裸质粒DNA转染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联合应用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长因子基因裸质粒 血管生长因子 外周血干细胞
下载PDF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人表皮生长因子2以及Ki-67水平变化与疗效关系 被引量:1
7
作者 王伟 姜鸿南 +2 位作者 高艳蓉 徐浩博 孙平平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1年第17期3003-3005,共3页
乳腺癌作为女性群体中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近年来在我国发病呈现年轻化上升趋势,已位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第1位,对女性的生命健康产生严重威胁[1]。乳腺癌由于极易发生淋巴转移及血行播散,作为一种全身性疾病,其治疗以手术为主,同时辅... 乳腺癌作为女性群体中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近年来在我国发病呈现年轻化上升趋势,已位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第1位,对女性的生命健康产生严重威胁[1]。乳腺癌由于极易发生淋巴转移及血行播散,作为一种全身性疾病,其治疗以手术为主,同时辅以全身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等全身综合治疗[2]。新辅助化疗(NAC)作为综合治疗的一部分,可以缩小癌灶、降低癌症分期,为保乳手术创造条件,还可以判断药物敏感性,为术后进一步治疗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疗效关系 新辅助化疗 保乳手术 全身性疾病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癌灶 药物敏感性
下载PDF
对我院300名职工的乳腺知识调查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梁宏莉 姜鸿南 《临床医药实践》 2009年第12期895-896,共2页
关键词 男性职工 知识调查 乳腺 问卷调查 医护人员 调查结果 调查资料 女性职工
下载PDF
空气波压力泵治疗乳腺癌术后患肢肿胀的效果观察
9
作者 孔晓玲 段秀兰 +1 位作者 姜鸿南 梁丽萍 《临床医药实践》 2011年第11期852-853,共2页
目的:对比空气波压力泵治疗前后上肢水肿程度的变化情况,了解空气波压力泵的治疗机制并对其进行疗效评价。方法:采用1+2模式,从2.67~5.33kPa压力开始,最大压力可达15.96~18.62kPa,每次30min,每日2次,连续治疗3周。结果... 目的:对比空气波压力泵治疗前后上肢水肿程度的变化情况,了解空气波压力泵的治疗机制并对其进行疗效评价。方法:采用1+2模式,从2.67~5.33kPa压力开始,最大压力可达15.96~18.62kPa,每次30min,每日2次,连续治疗3周。结果:治疗前为(29.57±0.35)kPa,治疗后为(27.76±0.35)kPa(P〈0.05)。与健侧比较时发现:治疗前上肢周径与健侧有明显差别,但治疗后与健侧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双侧上臂周径差值,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减小,患侧上肢肿胀程度明显减轻,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空气波压力泵疗法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促进了患侧上肢淋巴的回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波压力泵 乳腺癌 淋巴水肿
下载PDF
元宇宙在医学领域的应用现状与前景展望 被引量:5
10
作者 孔祥溢 姜鸿南 +2 位作者 方仪 高纪东 王靖 《医学信息学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1-11,共11页
介绍元宇宙发展历程,详细阐述元宇宙在医学教育和培训、远程医疗、医学模拟、药物研发等各种医学领域的应用场景及具体实例,介绍元宇宙与5G网络、人工智能、量子科学和区块链等高新科技结合情况,深入分析元宇宙在医学领域应用的优缺点,... 介绍元宇宙发展历程,详细阐述元宇宙在医学教育和培训、远程医疗、医学模拟、药物研发等各种医学领域的应用场景及具体实例,介绍元宇宙与5G网络、人工智能、量子科学和区块链等高新科技结合情况,深入分析元宇宙在医学领域应用的优缺点,指出需要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和开发以充分实现医学元宇宙的优势并克服其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宇宙 虚拟现实 临床实践 医学教育 医学科研
下载PDF
脐血来源CIK细胞的体外扩增培养
11
作者 祁岩超 姜鸿南 +4 位作者 王远东 杨波 卢敏莹 申鸿卓 潘东晓 《世界肿瘤杂志》 2006年第1期12-14,45,共4页
目的 研究人脐血来源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体外培养扩增,并检测其功能。方法 应用Ficoll-Hypaque离心获得界面细胞,贴壁培养2h,获得悬浮单个核细胞,体外以重组人白介素-1、重组人白介素-2、γ-... 目的 研究人脐血来源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体外培养扩增,并检测其功能。方法 应用Ficoll-Hypaque离心获得界面细胞,贴壁培养2h,获得悬浮单个核细胞,体外以重组人白介素-1、重组人白介素-2、γ-干扰素和CD3抗体诱导培养15d。在CIK发育过程中,在光镜下观察其生长情况,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IK表型。采用MTT法检测CIK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性。结果 CIK前3d细胞扩增不明显,在培养4d后,细胞增殖,呈团,可观察到不规则形的细胞.细胞体积增大,胞质少、胞核大、圆.有时可观察到细胞分裂相。培养12d后CIK细胞高表达CD3^+CD56^+,CD3^+CD8^+细胞缓慢增长,CD3、CD4细胞有所增加,在d7之后有所下降,CD3^+细胞维持高水平且变化不明显。CIK细胞对2种来源于不同组织的肿瘤细胞均产生了明显的杀伤性。结论 人脐血经重组人白介素-1、重组人白介素-2、γ-干扰素和CD3抗体体外诱导培养,能诱导出CIK,并对恶性肿瘤细胞有明显的杀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K 脐血 细胞体外扩增培养
下载PDF
乳腺癌肿物大小的相关检查及早期乳腺癌的诊治 被引量:4
12
作者 史晓燕 王伏生 +1 位作者 侯志超 姜鸿南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6年第10期1446-1450,共5页
目前,随着乳腺癌诊治各方面的不断发展,在术前对乳腺癌病期进行准确而合理的评估,显得越发重要;准确评估原发肿物大小是乳腺癌诊治的基本要素之一[1,2]。肿物大小应用于乳腺癌的肿瘤区域淋巴结远处转移(TNM)分期,也是判定其预后及制... 目前,随着乳腺癌诊治各方面的不断发展,在术前对乳腺癌病期进行准确而合理的评估,显得越发重要;准确评估原发肿物大小是乳腺癌诊治的基本要素之一[1,2]。肿物大小应用于乳腺癌的肿瘤区域淋巴结远处转移(TNM)分期,也是判定其预后及制定治疗方案的主要指标之一。伴随着乳腺癌术前新辅助化疗的广泛开展,术后可能无法得到准确的病理分期,而主要参考临床TNM分期来制定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肿瘤 临床体格检查 术前新辅助 发肿 淋巴结远处转移 钼靶摄片 保乳手术 超声弹性成像 乳腺自查 乳腺钼靶
下载PDF
荷CEA-rV的DC诱导的CIK对CEA阳性原代肿瘤细胞的特异杀伤作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家启 祁岩超 +1 位作者 姜鸿南 杨波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7年第14期1054-1058,共5页
目的:探讨携带CEA重组基因痘苗病毒(CEA-rV)抗原的树突状细胞(DC)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对CEA阳性原代肿瘤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方法:用脐血制备脐血单个核细胞(UBMC)、DC、CIK、DC+CIK、CEA-rV+DC+CIK和CEA-rV+DC+UNBC细胞。取新鲜切... 目的:探讨携带CEA重组基因痘苗病毒(CEA-rV)抗原的树突状细胞(DC)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对CEA阳性原代肿瘤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方法:用脐血制备脐血单个核细胞(UBMC)、DC、CIK、DC+CIK、CEA-rV+DC+CIK和CEA-rV+DC+UNBC细胞。取新鲜切除的食管癌组织和肺癌组织,制备原代培养的CEA阳性肿瘤细胞作为靶细胞。用MTT法测5组效应细胞对两种靶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1)用CEA兔抗人单克隆抗体鉴定证实两种原代培养靶细胞系CEA阳性细胞。2)流式细胞仪测定DC的分子表型,证实为DC。3)流式细胞仪测定CIK的CD3+CD56+双阳性细胞达75.4%。4)DC+CIK和CIK相比,对两种CEA阳性肿瘤细胞的杀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CEA-rV+DC+CIK对两种CEA阳性肿瘤细胞的杀伤率(78.80%)明显高于DC+CIK(52.94%),P<0.05。结论:CEA-rV+DC能明显提高CIK细胞对原代培养的CEA阳性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而单纯DC不能提高CIK的杀伤活性,说明CEA-rV在提高CIK对CEA阳性肿瘤细胞的特异杀伤作用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免疫学 痘苗病毒 癌胚抗原 树突细胞 细胞系 肿瘤
下载PDF
亚裔人群T_(1c)期乳腺癌特征分析及预后预测模型建立 被引量:2
14
作者 喻小力 曲南坤 +5 位作者 梁爽 姜鸿南 胡耀峰 任栋梁 朱思渊 王伏生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22年第7期608-615,共8页
目的探讨影响亚裔人群T_(1c)期乳腺癌患者生存的预后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收集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2010年至2015年T_(1c)期亚裔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数据作为建模组。对建模组进行Cox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使用R... 目的探讨影响亚裔人群T_(1c)期乳腺癌患者生存的预后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收集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2010年至2015年T_(1c)期亚裔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数据作为建模组。对建模组进行Cox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使用R软件构建列线图。采用一致性指数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的可信度。收集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诊断为T_(1c)期的乳腺癌患者作为验证组,对模型进行验证。绘制生存校正曲线,检测两组的一致性。结果共纳入T_(1c)期乳腺癌患者5328例,其中建模组4968例,验证组360例。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53个月和43个月,建模组死亡170例,验证组死亡13例。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组织学分级、ER和PR表达、HER-2状态、分子分型、N分期、M分期、手术和放化疗均为影响T_(1c)期乳腺癌患者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因素(P<0.01)。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建模组C指数为0.701(95%CI:0.693~0.709),验证组C指数为0.686(95%CI:0.657~0.715)。3、5年生存率ROC曲线显示,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9、0.694。3年生存率校正曲线显示,验证组校正曲线与建模组结果高度拟合。结论成功构建了预后预测模型,对亚裔T_(1c)期乳腺癌患者的3年生存率作出预测,可为临床医师做治疗决策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T_(1c)期 亚裔 列线图 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数据库
下载PDF
乳腺癌21基因分析复发评分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
15
作者 郝语晨 张亚芬 +3 位作者 姜鸿南 吴文斌 张浩远 毕恺欣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8年第8期1321-1324,共4页
分子生物学是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的桥梁,传统上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决策极大地依赖经典的组织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但在临床工作中,仅有传统的肿瘤临床病理学特征不足以做出精准的风险预测及个体化治疗方案,过度治疗和治疗不足难以避免... 分子生物学是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的桥梁,传统上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决策极大地依赖经典的组织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但在临床工作中,仅有传统的肿瘤临床病理学特征不足以做出精准的风险预测及个体化治疗方案,过度治疗和治疗不足难以避免,更加精确的诊断和治疗的判断方法亟待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患者 TAM RS 内分泌治疗 淋巴结 基因分析 辅助化疗 NSABP 前瞻性临床试验 全乳切除术 研究现状
下载PDF
CIK细胞的特点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姜鸿南(综述) 祁岩超(审校) 王远东(审校) 《世界肿瘤杂志》 2005年第3期240-242,共3页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是一种新型的免疫活性细胞,CIK增殖能力强,作用强,具有一定的免疫特性。在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中对CIK的探讨不断深入,以期得到更有效的免疫治疗方法,为临床提供依据。
关键词 杀伤细胞 免疫疗法 肿瘤
下载PDF
P27^(kip1)及cyclinE在乳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17
作者 姜鸿南 张瑜 范江 《临床医药实践》 2002年第10期746-748,共3页
目的 :研究 p2 7kip1蛋白及 cyclin E在乳癌中的表达水平以及影响 p2 7kip1蛋白表达水平的因素。方法 :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4 9例乳癌标本中 p2 7kip1 和 cyclin E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4 9例乳癌标本中 p2 7kip1 蛋白 (- ) 18例 ,占 36 ... 目的 :研究 p2 7kip1蛋白及 cyclin E在乳癌中的表达水平以及影响 p2 7kip1蛋白表达水平的因素。方法 :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4 9例乳癌标本中 p2 7kip1 和 cyclin E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4 9例乳癌标本中 p2 7kip1 蛋白 (- ) 18例 ,占 36 .7% ;(+) 7例 ,占 14 .3% ;( ) 2 4例 ,占 4 9%。阳性 31例 ,阳性率 6 3.3% ,其蛋白表达水平与病理组织分级 (P<0 .0 1) ,肿块大小 (P<0 .0 5 ) ,淋巴结转移 (P<0 .0 5 )具有相关性 ,而与雌孕激素受体表达无关。 cyclin E蛋白阳性 19例 ,占 38.8%。结论 :p2 7kip1蛋白在乳癌中的表达水平具有一定预后价值 ,对选择临床高危复发病例有一定意义。p2 7kip1与cycl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CLINE 乳腺癌 P27^KIPL 周期蛋白E 免疫组化
下载PDF
三阴乳腺癌组织中PTEN、p53和BAG-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8
作者 姜鸿南 李晓君 王伟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6年第10期2198-2200,共3页
目的探究三阴乳腺癌组织中PTEN、p53和BAG-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2月-2015年2月三阴乳腺癌女性病患手术石蜡包埋标本91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三阴乳腺癌组织中PTEN、p53和BAG-1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分析PTEN、p53... 目的探究三阴乳腺癌组织中PTEN、p53和BAG-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2月-2015年2月三阴乳腺癌女性病患手术石蜡包埋标本91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三阴乳腺癌组织中PTEN、p53和BAG-1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分析PTEN、p53和BAG-1的表达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及三者间的联系。结果 PTEN的阳性表达率随着组织学分级的升高而降低,有淋巴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无转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53的阳性表达率随着组织学分级的升高而升高,有淋巴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转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AG-1的阳性表达率随着组织学分级升高而升高,而随着p TNM分期的升高而降低,有淋巴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转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TEN表达与p53、BAG-1表达均呈负相关(r=-0.718,-0.786,均P<0.05),且p53表达与BAG-1表达呈负相关(r=-0.687,P<0.05)。结论 PTEN、p53及BAG-1在三阴乳腺癌中的表达有一定的相关性,临床上同时检测三者可为三阴乳腺癌的预后及治疗提供相应的病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乳腺癌 PTEN P53 BAG-1
原文传递
比较早期乳腺癌采取常规保乳手术与整形保乳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被引量:3
19
作者 姜鸿南 《医学信息》 2020年第S02期162-163,共2页
目的比较早期乳腺癌采取常规保乳手术与整形保乳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40例患者均在本院行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并用随机法分成两组各20例.常规保乳手术应用在对照组,整形保乳手术应用在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选取... 目的比较早期乳腺癌采取常规保乳手术与整形保乳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40例患者均在本院行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并用随机法分成两组各20例.常规保乳手术应用在对照组,整形保乳手术应用在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选取病例时间2019年2月~2020年2月.结果观察组术中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保乳整形效果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形保乳手术可使患者获得较好的术后乳房外观,改善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不良情绪,且具有较高的手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乳腺癌 常规保乳手术 整形保乳手术
下载PDF
CT和MRI鉴定腹膜后间隙脂肪肉瘤与组织病理学特征相关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晓君 姜鸿南 +1 位作者 张建新 牛金亮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92-796,共5页
本研究选取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腹膜后间隙脂肪肉瘤患者33例,分析患者术前CT、MRI图像及术后病理结果,旨在探讨不同类型腹膜后间隙脂肪肉瘤病理学及影像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33例患者中术后病理诊断为高分化脂肪肉瘤19例... 本研究选取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腹膜后间隙脂肪肉瘤患者33例,分析患者术前CT、MRI图像及术后病理结果,旨在探讨不同类型腹膜后间隙脂肪肉瘤病理学及影像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33例患者中术后病理诊断为高分化脂肪肉瘤19例,去分化脂肪肉瘤7例,黏液性脂肪肉瘤7例;不同病理分型脂肪肉瘤病灶大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分化脂肪肉瘤其CT密度同皮下脂肪,CT值-10~-110 Hu,肿瘤内可见不规则增厚的间隔;去分化脂肪肉瘤部分区域呈脂肪密度(CT值-70~30 Hu),部分区域呈软组织肿块(CT值为30~50 Hu);黏液性脂肪肉瘤CT密度接近水,增强扫描时肿块呈网状、片状、延迟强化,CT值20~40 Hu;高分化脂肪肉瘤MRI信号同皮下脂肪;黏液性脂肪肉瘤MRI呈长T1,长T2信号,与水相似;CT和MRI诊断腹膜后间隙脂肪瘤准确率分别为69.70%和73.33%,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得出初步结论,不同病理类型腹膜后间隙脂肪肉瘤的CT、MRI表现有所差异;CT和MRI术前诊断腹膜后间隙脂肪肉瘤准确性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后间隙 脂肪肉瘤 CT MRI 病理组织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