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农架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亚洲黑熊活动节律研究
1
作者 张留栓 刘芳 +5 位作者 姬云瑞 陈静 余辉亮 马国飞 杨敬元 李迪强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58-766,共9页
神农架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以下简称“神农架国家公园”)位于我国华中区域,是亚洲黑熊(Ursus thibetanus)的重要分布区域。目前,缺乏该物种在神农架林区的活动节律研究,无法支撑神农架国家公园制定该物种针对性的保护方案。研究收集了2... 神农架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以下简称“神农架国家公园”)位于我国华中区域,是亚洲黑熊(Ursus thibetanus)的重要分布区域。目前,缺乏该物种在神农架林区的活动节律研究,无法支撑神农架国家公园制定该物种针对性的保护方案。研究收集了2018—2020年神农架国家公园772台次红外相机位点监测数据,累计62575个相机工作日,利用其中亚洲黑熊的影像数据分析其活动节律,并采用卡方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分析亚洲黑熊对不同海拔段的利用强度及不同季节的垂直迁移行为。结果表明:(1)神农架国家公园亚洲黑熊年活动节律为单峰型,夏季和秋季的活动强度较高,冬眠期为12月下旬至次年4月中旬,持续时间约为3个半月。(2)神农架林区亚洲黑熊日活动节律为晨昏活动模式,日间活动强度更高,具有明显的昼行性。(3)在海拔梯度上,亚洲黑熊在神龙架>1000~2600 m海拔段最为活跃。(4)不同季节亚洲黑熊活动的海拔范围差异明显,具有垂直迁移行为。(5)在神农架林区亚洲黑熊拍摄率最低的>1600~1800 m海拔段内,公路长度和居民点数量分别居第2和第1,说明人为活动对亚洲黑熊活动产生较大影响。神农架国家公园亚洲黑熊的活动节律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可为神农架国家公园制定亚洲黑熊种群的保护管理方案以及缓解人熊冲突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和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黑熊 红外相机 海拔 冬眠 活动节律 神农架国家公园
下载PDF
黑龙江兴凯湖水鸟多样性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2
作者 韦雪蕾 张国钢 +6 位作者 贾茹 姬云瑞 徐红英 杨泽玉 刘化金 刘宇霖 杨培宇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8-129,共12页
【目的】分析我国东部水鸟重要迁徙通道——黑龙江兴凯湖保护区不同年度水鸟群落结构特征和多样性变化趋势,为保护区水鸟保护和管理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对2014—2015年和2021年兴凯湖43个监测点的水鸟调查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合兴凯... 【目的】分析我国东部水鸟重要迁徙通道——黑龙江兴凯湖保护区不同年度水鸟群落结构特征和多样性变化趋势,为保护区水鸟保护和管理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对2014—2015年和2021年兴凯湖43个监测点的水鸟调查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合兴凯湖气温和水位等信息,利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TBI指数,比较2次调查期间不同区域和不同栖息地水鸟的丰度变化和群落结构差异,并探讨该差异与气候的相关性。【结果】兴凯湖共记录水鸟7目12科71种665504只,与2014—2015年相比,种类无明显差异,水鸟个体数量增加近1倍,主要是雁鸭类和鸥类水鸟数量增加,鹤类、鸻类和秧鸡类水鸟数量呈下降趋势。3—4月和9—11月迁徙期水鸟种类、数量较高,5—8月繁殖期则较低。兴凯湖4个区域水鸟群落结构相近但有一定差异:龙王庙水鸟种类和数量最多,物种呈增加趋势;湖岗和东北泡子水鸟均匀度较低,物种呈增加趋势;青山水库水鸟数量最少,但多样性和均匀度均最高,物种呈减少趋势。在7种栖息地类型中,沼泽水鸟种类最多,混合生境水鸟数量最大且多样性也最高,农田水鸟均匀度最低,以上3种栖息地水鸟种类和数量均增多;灌丛、草甸和水域栖息地水鸟种类和数量均下降,其中水域水鸟数量下降最多。【结论】兴凯湖水鸟数量增多与近年来保护区加强管理以及气温、水位升高等因素有关。兴凯湖目前仍面临农田增多、沼泽减少的压力,建议采用标准化方法进行长期水鸟监测,针对不同时期水鸟分布状况对重点区域加强管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鸟 多样性 气候变化 迁徙 兴凯湖
下载PDF
利用红外相机调查浙江江山仙霞岭省级自然保护区兽类和鸟类多样性 被引量:4
3
作者 姬云瑞 余著成 +4 位作者 余杰 陈卓 童哲 李迪强 刘芳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11-218,共8页
2018年12月至2019年10月,利用红外相机在浙江江山仙霞岭省级自然保护区开展了野生动物多样性调查。以1 km^(2)的网格为单位放置红外相机,并在重点区域增加相机数量。最终共在89个位点布设了红外相机,累积14 906个相机日,获得独立照片4 ... 2018年12月至2019年10月,利用红外相机在浙江江山仙霞岭省级自然保护区开展了野生动物多样性调查。以1 km^(2)的网格为单位放置红外相机,并在重点区域增加相机数量。最终共在89个位点布设了红外相机,累积14 906个相机日,获得独立照片4 778张。共鉴定出野生动物50种,包括19种兽类(隶属于5目12科)和31种鸟类(隶属于4目12科)。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种,分别是黄腹角雉(Tragopan caboti)、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和黑麂(Muntiacus crinifrons);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0种,包括藏酋猴(Macaca thibetana)、亚洲黑熊(Ursus thibetanus)和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等。分析结果显示,拍摄率最高的前5种兽类依次是小麂(Muntiacus reevesi)、猪獾(Arctonyx collaris)、鼬獾(Melogale moschata)、野猪(Sus scrofa)和花面狸(Paguma larvata);拍摄率最高的前5种鸟类依次是白鹇(Lophura nycthemera)、灰胸竹鸡(Bambusicola thoracicus)、黄腹角雉、勺鸡(Pucrasia macrolopha)和紫啸鸫(Myophonus caeruleus)。本研究首次利用红外相机调查了仙霞岭省级自然保护区兽类和鸟类的多样性,为保护区后期持续的野生动物资源监测提供基线数据,为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方案设计和保护对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多样性 特有种 黄腹角雉 黑麂 亚洲黑熊
下载PDF
云南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片区 周边社区人熊冲突现状
4
作者 姬云瑞 张留栓 +6 位作者 黄湘元 唐建彦 刘增帅 李家华 杨维春 李迪强 刘芳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87-397,共11页
亚洲黑熊(Ursus thibetanus)与人类之间的冲突普遍存在。在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人熊冲突严重威胁了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和生命安全。因此研究人熊冲突现状是了解其发生机制并提出缓解冲突措施的基础。我们于2019年通过半... 亚洲黑熊(Ursus thibetanus)与人类之间的冲突普遍存在。在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人熊冲突严重威胁了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和生命安全。因此研究人熊冲突现状是了解其发生机制并提出缓解冲突措施的基础。我们于2019年通过半结构式访谈法对高黎贡山保护区保山片区周边社区的79位居民进行了人熊冲突相关的调查。结果表明亚洲黑熊在高黎贡山保护区周边社区的肇事类型按发生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破坏农作物(119起)、捕食家畜(43起)、损害蜂箱(40起)和伤人(5起)。亚洲黑熊造成受访者经济损失最多的肇事类型是捕食家畜(799200元),之后依次为损害蜂箱(309300元)和破坏农作物(298790元)。在高黎贡山保护区周边社区亚洲黑熊肇事的高峰期是每年的7—9月。在高黎贡山东西两侧亚洲黑熊肇事特征明显不同:东坡以破坏农作物为主,而损害蜂箱在西坡最常见。居住在高黎贡山西坡的村民比在东坡的村民对亚洲黑熊持有更为消极的态度,但消极的态度没有导致他们对黑熊进行报复性捕杀。此外,在高黎贡山周边社区72.0%的受访者表示没听说过当地有偷猎黑熊的事件,98.6%的受访者表示没听说过熊产品交易事件,大部分受访者表示在未来也没有使用熊产品的意愿。本文分析了高黎贡山保护区保山片区周边社区人熊冲突的现状,探讨了人熊冲突的空间和时间格局,为在高黎贡山开展缓解人熊冲突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黑熊 损害 时空格局 态度 偷猎 半结构式访谈
下载PDF
云南铜壁关省级自然保护区发现红鬣羚
5
作者 姬云瑞 赵加苍 +3 位作者 王维镇 杨祖伟 李迪强 刘芳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40-640,共1页
红鬣羚Capricornis rubidus隶属鲸偶蹄目Cetartiodactyla牛科Bovidae鬣羚属(魏辅文等,2021),被《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列入附录Ⅰ(CITES,2019),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评估为近危(NT)(Duckworth... 红鬣羚Capricornis rubidus隶属鲸偶蹄目Cetartiodactyla牛科Bovidae鬣羚属(魏辅文等,2021),被《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列入附录Ⅰ(CITES,2019),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评估为近危(NT)(Duckworth&Than,2008)。2017年之前,红鬣羚仅知分布于缅甸北部(Grubb,2005),其分布区的东北部与中国云南省傈僳族自治州接壤,但中国境内一直未有确认的野外记录。《中国动物地理》(张荣祖,1999)、《中国哺乳动物多样性及地理分布》(蒋志刚等,2015)和《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蒋志刚等,2016)均未记录红鬣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张荣祖 红色名录 省级自然保护区 缅甸北部 牛科 鬣羚 偶蹄目
下载PDF
人熊冲突缓解措施研究进展——以三江源国家公园为例 被引量:9
6
作者 代云川 李迪强 +4 位作者 刘芳 张于光 张毓 姬云瑞 薛亚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8310-8318,共9页
人与熊科动物之间的冲突已成为亚洲、欧洲和美洲地区的一个普遍问题,科学有效的人熊冲突管控措施有助于人熊共存机制的建立。目前,全球范围内肇事熊科动物涉及7种,分别为棕熊、亚洲黑熊、美洲黑熊、北极熊、马来熊、懒熊和眼镜熊。肇事... 人与熊科动物之间的冲突已成为亚洲、欧洲和美洲地区的一个普遍问题,科学有效的人熊冲突管控措施有助于人熊共存机制的建立。目前,全球范围内肇事熊科动物涉及7种,分别为棕熊、亚洲黑熊、美洲黑熊、北极熊、马来熊、懒熊和眼镜熊。肇事类型主要包括伤人、捕食牲畜、入侵房屋、损害庄稼、袭击蜂箱以及翻食垃圾。引发人熊冲突的原因与人类活动范围扩大、熊科动物种群数量上升、熊科动物生境质量下降、熊科动物自然食源周期性短缺、人类食物来源易获得性以及公众对肇事熊的容忍度下降有关。国际上已有的人熊冲突缓解措施包括物理措施、生物措施、化学措施以及政策导向性措施,然而,多数措施的制定仅停留在措施本身的技术层面上,缺乏对地方实际情况和冲突驱动因素的分析。西藏棕熊属于棕熊的一种稀有亚种,生活在靠近人类的中亚高海拔地区。在中国三江源国家公园地区,人类与西藏棕熊的冲突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为协助制订有效的保育目标、解决区内人熊冲突问题,提出以下缓解建议:(1)缓解措施的制定需因地而异,综合考虑地方实际情况,如地理环境、法律法规、民俗文化以及宗教信仰等;(2)冲突类型多样,防熊措施需持续更新与完善;(3)加强人类社会发展与熊科动物生存之间的关系研究,探索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与熊科动物行为变化之间的关系;(4)加强棕熊生态学方面的研究,从棕熊生境质量、种群动态、自然食源以及生态系统完整性等方面去深入挖掘人熊冲突的驱动因素,进而从根本上制定缓解措施,促进三江源国家公园地区人熊共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熊冲突 缓解措施 共存 西藏棕熊 三江源国家公园
下载PDF
利用红外相机调查四川雪宝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和兽类多样性 被引量:10
7
作者 姬云瑞 陶义 +3 位作者 李昌林 李迪强 赵定 刘芳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05-810,共6页
2017年4月至2019年10月,利用红外相机在四川雪宝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了野生动物调查工作。共在152个位点上布设了红外相机,累积30,792个相机日,共获得独立照片6,316张。共鉴定出野生动物105种,包括27种兽类(隶属于4目13科)和78种鸟类... 2017年4月至2019年10月,利用红外相机在四川雪宝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了野生动物调查工作。共在152个位点上布设了红外相机,累积30,792个相机日,共获得独立照片6,316张。共鉴定出野生动物105种,包括27种兽类(隶属于4目13科)和78种鸟类(隶属于5目20科)。其中,属于国家Ⅰ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7种,分别是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四川羚牛(Budorcas tibetanus)、红喉雉鹑(Tetraophasis obscurus)、绿尾虹雉(Lophophoruslhuysii)和金雕(Aquilachrysaetos);属于国家II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11种,包括藏酋猴(Macaca thibetana)、藏雪鸡(Tetraogallus tibetanus)等。分析结果显示,拍摄率最高的前5种兽类依次是中华斑羚(Naemorhedus griseus)、岩羊(Pseudois nayaur)、岩松鼠(Sciurotamias davidianus)、野猪(Sus scrofa)和猪獾(Arctonyx collaris);拍摄率最高的前5种鸟类依次是血雉(Ithaginis cruentus)、雪鹑(Lerwa lerwa)、藏雪鸡(Tetraogallus tibetanus)、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和绿尾虹雉。此外,红外相机还在26个位点上拍摄到了家畜,在22个位点上拍摄到了人为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相机调查 兽类 鸟类 物种多样性 雪宝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原文传递
我国网络平台外来宠物贸易调查 被引量:3
8
作者 姬云瑞 李叶 +1 位作者 刘芳 李迪强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44-650,共7页
为了解我国网络平台外来宠物贸易情况,作者分别在2018年、2019年对爬宠网app、转转app、微信和慧聪网4个网络平台上外来宠物贸易的种类、规模、价格进行了为期各6周的调查。共记录到外来宠物111种,隶属于4纲8目44科94属,其中爬行纲3目31... 为了解我国网络平台外来宠物贸易情况,作者分别在2018年、2019年对爬宠网app、转转app、微信和慧聪网4个网络平台上外来宠物贸易的种类、规模、价格进行了为期各6周的调查。共记录到外来宠物111种,隶属于4纲8目44科94属,其中爬行纲3目31科78属94种,占物种总数的84%;两栖纲2目9科11属12种,占物种总数的11%;鸟纲1目2科3属3种,占物种总数的3%;哺乳纲2目2科2属2种,占物种总数的2%。IUCN红色名录受威胁物种27种,占物种总数的24%;列入CITES附录的物种45种,占物种总数的41%。77%的外来贸易宠物售卖信息条数低于6条,58%的外来贸易宠物价格低于1,000元/只。本文根据目前网络平台外来宠物贸易现状,提出了网络平台动物贸易监管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宠物 动物贸易 网络平台 管理措施
原文传递
湖北五峰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多样性 被引量:1
9
作者 姬云瑞 韦雪蕾 +6 位作者 张国锋 向明贵 王永超 龚仁琥 胡杨 李迪强 刘芳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19-225,共7页
为了解湖北五峰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后河保护区)鸟类物种多样性及其区系组成的变化,我们通过样线、红外相机调查和检索文献资料相结合的方法获得了后河保护区鸟类名录,并将其与后河保护区1999年科学考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本... 为了解湖北五峰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后河保护区)鸟类物种多样性及其区系组成的变化,我们通过样线、红外相机调查和检索文献资料相结合的方法获得了后河保护区鸟类名录,并将其与后河保护区1999年科学考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本研究于2017–2019年共在后河保护区内设置了82km的鸟类调查样线,共在309个位点上放置了红外相机,累计99,586个相机日。我们用“后河”“鸟类”“湖北省”等关键词搜索相关出版物,并查阅中国观鸟记录中心经审核后发布的鸟类信息,结合样线和红外相机调查结果形成后河保护区鸟类名录。共整理得到后河保护区鸟类255种,隶属于16目55科。其中,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2种,包括中华秋沙鸭(Mergus squamatus)和金雕(Aquila chrysaetos);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46种,包括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棉凫(Nettapus coromandelianus)、松雀鹰(Accipiter virgatus)、灰林鸮(Strix aluco)、蓝鹀(Emberizasiemsseni)等。此外,后河保护区有11种中国特有鸟类,占我国特有鸟类种数(n=93)的11.83%。在区系成分上,后河保护区鸟类以东洋种为主(151种,占59.22%),其次为广布种(55种,占21.57%)。与1999年科学考察结果相比,鸟类增加了116种,其中有15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鸟类。在区系组成上,后河保护区内东洋种占比增加,包括分布区向北扩散的物种成分。此外,本次调查未记录到20世纪在保护区内有分布的白冠长尾雉(Syrmaticusreevesii)和海南鳽(Gorsachiusmagnificus)。本研究表明,后河保护区鸟类物种多样性高、特有种及珍稀濒危物种丰富,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和意义。通过对比分析后河保护区内野生鸟类动态变化,可为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方案设计和保护对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变化 濒危物种 特有物种 白冠长尾雉
原文传递
海南尖峰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动态监测样地鸟类和兽类多样性 被引量:16
10
作者 莫锦华 姬云瑞 +2 位作者 许涵 李迪强 刘芳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19-824,共6页
2016年8月至2019年2月,我们利用红外相机对海南尖峰岭60 ha森林动态监测样地的鸟类和兽类进行了调查。共在79个位点上布设了红外相机,累积27,848个相机日,获得可鉴定到物种的独立有效照片15,320张。经鉴定,共拍摄到46种野生动物,包括16... 2016年8月至2019年2月,我们利用红外相机对海南尖峰岭60 ha森林动态监测样地的鸟类和兽类进行了调查。共在79个位点上布设了红外相机,累积27,848个相机日,获得可鉴定到物种的独立有效照片15,320张。经鉴定,共拍摄到46种野生动物,包括16种兽类(隶属于6目11科)和30种鸟类(隶属于8目16科)。其中,属于国家Ⅰ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3种,即海南孔雀雉(Polyplectron katsumatae)、海南山鹧鸪(Arborophilaardens)和中华穿山甲(Manispentadactyla),属于国家Ⅱ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6种,分别是猕猴(Macaca mulatta)、巨松鼠(Ratufa bicolor)、红原鸡(Gallus gallus)、白鹇(Lophura nycthemera)、松雀鹰(Accipiter virgatus)和蓝背八色鸫(Pitta soror)。拍摄率最高的前5种兽类依次是帚尾豪猪(Atherurus macrourus)、红腿长吻松鼠(Dremomyspyrrhomerus)、白腹巨鼠(Leopoldamysedwardsi)、赤腹松鼠(Callosciuruserythraeus)和赤麂(Muntiacusvaginalis);前5种鸟类依次是白鹇、海南孔雀雉、蓝背八色鸫、海南山鹧鸪和栗颊噪鹛(Garrulaxcastanotis)。本研究补充调查了海南尖峰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兽类和鸟类的多样性,与之前的基线调查对比分析了大样地内野生动物物种及其相对多度的动态变化,可为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方案设计和保护对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兽类 鸟类 物种多样性 环境 红外相机调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