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联合临床、MR T2WI及表观弥散系数图影像组学特征列线图预测初发前列腺癌骨转移 被引量:9
1
作者 姬健智 张倩 +2 位作者 牛猛 郭顺林 翟亚楠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050-1055,共6页
目的评估基于临床、MR T2WI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图影像组学特征构建的联合模型列线图预测初发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接受前列腺MR检查且经病理证实的初发前列腺癌患者,根据^(99)Tc^(m)亚甲基二磷酸盐(^(99)Tc^(m)-M... 目的评估基于临床、MR T2WI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图影像组学特征构建的联合模型列线图预测初发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接受前列腺MR检查且经病理证实的初发前列腺癌患者,根据^(99)Tc^(m)亚甲基二磷酸盐(^(99)Tc^(m)-MDP)全身骨显像分为骨转移组(n=50)和无骨转移组(n=60)。基于T2WI及ADC图各提取851个、共1702个影像组学特征,筛选最佳特征,计算影像组学评分并建立影像组学模型。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初发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临床相关独立危险因素,建立临床模型,并构建临床独立危险因素联合影像组学评分联合模型,绘制列线图将之可视化。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模型预测初发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效能,以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价联合模型的价值。结果最终选出11个最佳影像组学特征,以之建立的影像组学模型预测初发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2。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碱性磷酸酶和N分期是初发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临床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以之构建的临床模型的AUC为0.93。联合模型的AUC(0.96)高于临床模型(Z=-2.066,P=0.039)和影像组学模型(Z=-3.451,P<0.001)。联合模型在阈值概率0~0.98时的临床净获益大于临床模型。结论基于临床联合T2WI及ADC图影像组学特征的列线图可有效预测初发前列腺癌骨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肿瘤转移 骨和骨组织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列线图
下载PDF
多参数和双参数磁共振评估前列腺癌的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9
2
作者 姬健智 张倩 +2 位作者 曹亮 牛猛 郭顺林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8-120,共3页
前列腺癌是老年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MRI作为一种重要的检查方法,不仅能够早期诊断前列腺癌,还在治疗方案选择、疗效及预后评估方面起到非常好的作用。欧洲泌尿放射生殖学会建议使用完整的多参数磁共振进行检查,但关于其中的动态增... 前列腺癌是老年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MRI作为一种重要的检查方法,不仅能够早期诊断前列腺癌,还在治疗方案选择、疗效及预后评估方面起到非常好的作用。欧洲泌尿放射生殖学会建议使用完整的多参数磁共振进行检查,但关于其中的动态增强检查争议较多。近些年的研究表明双参数MRI和多参数MRI对前列腺癌的检出率差别不大。多数文献均讨论对比剂带来的不良反应或其他危险,关于动态增强的优点鲜有文献讨论。笔者综述了目前诊断前列腺癌的主要序列并对双参数MRI与多参数MRI做出对比,同时重点讨论了目前争议最大的动态增强序列,并做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磁共振成像 多参数磁共振成像 双参数磁共振成像 动态对比增强
下载PDF
肾外腹膜后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3
作者 张倩 牛猛 +3 位作者 姬健智 陈梓娴 王小云 郭顺林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2年第3期538-540,共3页
目的探讨肾外腹膜后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RAML)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特点,从而提升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选取2例病理证实为腹膜后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临床资料、病理及影像学表现特点。结果2例ERAML均体积较大且不侵犯周围组织,其中1... 目的探讨肾外腹膜后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RAML)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特点,从而提升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选取2例病理证实为腹膜后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临床资料、病理及影像学表现特点。结果2例ERAML均体积较大且不侵犯周围组织,其中1例发生于盆腔,缺乏脂肪成分,密度/信号均匀,增强呈均匀强化且具有完整包膜。1例发生于右侧腹膜后,体积巨大,富含脂肪成分,密度不均,内部可见条索样、结节样软组织密度影,增强后见多根血管影穿行。结论ERAML的发病年龄、发病部位、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后肿瘤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影像学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