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终末期肾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1
作者 姬利珂 许清玉 +3 位作者 崔艳 罗雨轻 朱琼杰 郭明好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333-337,共5页
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终末期肾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8年9月至2021年9月就诊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肾脏病医院的终末期肾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6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32)和对照... 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终末期肾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8年9月至2021年9月就诊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肾脏病医院的终末期肾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6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32)和对照组(n=31)。2组患者均接受持续性腹膜透析、慢性心力衰竭的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者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起始剂量50 mg,每日2次,根据患者血压每2~4周倍增1次,最高剂量200 mg;对照组患者给予缬沙坦胶囊80 mg,每日1次,根据血压调整剂量,最高剂量160 mg。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每搏输出量(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等心室功能参数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室间隔厚度(IVS)、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等心室构型参数,应用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分级标准评估2组患者的心功能分级,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记录2组患者随访期间低血压、高血钾、肝功能异常、心力衰竭再住院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心室功能、心室构型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室功能、心室构型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LVEF、LVFS大于治疗前,LVDd、LVDs小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其余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LVDs小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其余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和治疗后,2组患者心功能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分级Ⅳ级患者占比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心功能分级Ⅱ~Ⅲ级患者占比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SBP、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SBP、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患者SBP、DBP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SBP、DB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2.58%(7/31)、43.75%(14/32),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75,P>0.05)。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可有效改善终末期肾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室功能,逆转心室重构,提高心功能分级,降低血压,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肾病 腹膜透析 心力衰竭 沙库巴曲缬沙坦 心室功能 心室重构 血压
下载PDF
基于罗沙司他改善腹膜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真实世界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罗雨轻 许清玉 +3 位作者 姬利珂 朱琼杰 师晶晶 郭明好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23年第4期313-319,共7页
目的观察真实世界中罗沙司他相较于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在治疗腹膜透析伴有肾性贫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规律就诊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的腹膜透析患者83例,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重组人促... 目的观察真实世界中罗沙司他相较于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在治疗腹膜透析伴有肾性贫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规律就诊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的腹膜透析患者83例,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组39例)和实验组(罗沙司他组44例)。对照组患者予以皮下注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每周100~150 IU/kg,分3次注射。实验组患者予以口服罗沙司他胶囊,具体服药剂量按体重服用,体重<60 kg的患者100 mg/次;体重≥60 kg的患者120 mg/次,每周3次。开始随访时,患者每4周复查1次血常规,在随访的第12周及第24周复查铁代谢及生化等相关实验室指标,总治疗周期为24周。观察两组患者开始治疗后贫血、铁代谢及生化等指标的变化。结果经过为期24周的随访,实验组44例及对照组39例完成了本研究。第24周时,实验组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120.02±17.79)g/L比(113.13±9.40)g/L]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随访结束时,实验组患者转铁蛋白[(2.86±0.57)g/L比(2.17±0.37)g/L,P<0.001]、血清铁[(19.94±5.11)μmol/L比(15.52±7.46)μmol/L,P=0.002]、总铁结合力[(61.29±16.77)μmol/L比(54.68±12.50)μmol/L,P=0.047]高于对照组,而转铁蛋白饱和度[(12.67±4.30)%比(20.64±6.56)%,P<0.001]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铁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3)。实验组患者总胆固醇[(3.45±0.90)mmol/L比(4.42±0.99)mmol/L,P<0.001]、三酰甘油[(0.95±0.30)mmol/L比(1.24±0.59)mmol/L,P=0.007]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0.51(0.23,2.34)mg/L比2.42(0.59,9.89)mg/L,P=0.001]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而对照组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68)。在随访的24周内,两组患者的总蛋白、白蛋白、血肌酐、血钾、血磷、血钙相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罗沙司他在改善腹膜透析伴有肾性贫血患者的贫血状态、铁代谢、炎症、脂代谢的临床疗效不劣于促红细胞生成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沙司他 促红细胞生成素 腹膜透析 贫血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