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青叶药材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姬志强 李永丽 +1 位作者 张永飞 石磊 《中国药师》 CAS 2013年第10期1467-1469,共3页
目的:研究中药材大青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硅胶及凝胶柱色谱法对大青叶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大青叶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及理化性质分别鉴定为亚油酸(1)、十八酸(2)、异... 目的:研究中药材大青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硅胶及凝胶柱色谱法对大青叶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大青叶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及理化性质分别鉴定为亚油酸(1)、十八酸(2)、异牡荆素(3)、4(3H)-喹唑酮(4)、异落叶松脂素(5)、靛玉红(6)、β-谷甾醇(7)。结论:化合物2为首次从大青叶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青叶 化学成分 4(3H)-喹唑酮
下载PDF
山风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姬志强 唐娜娜 +1 位作者 张建民 石磊 《中国药师》 CAS 2015年第12期2067-2069,共3页
目的:研究中药材山风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硅胶及凝胶柱色谱法对山风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山风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及理化性质分别鉴定为油酸(1)、亚油酸(2)、槲皮素(3)、... 目的:研究中药材山风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硅胶及凝胶柱色谱法对山风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山风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及理化性质分别鉴定为油酸(1)、亚油酸(2)、槲皮素(3)、木犀草素(4)、袖皮素(5)、橙皮素(6)、没食子酸(7)、β-谷甾醇(8)、胡萝卜苷(9)和橙皮苷(10)。结论:化合物1、2、5、6、7、10为首次从山风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风 化学成分 油酸 亚油酸
下载PDF
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分析大青叶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5
3
作者 姬志强 唐娜娜 +2 位作者 张建民 石磊 郭长升 《中国药师》 CAS 2014年第11期1835-1837,共3页
目的:研究大青叶药材的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首次分析了大青叶的挥发性成分。结果:从大青叶中鉴定了35个化合物,占大青叶挥发性成分的89.95%,大青叶主要的挥发性成分是6,10,14-三甲基-2-... 目的:研究大青叶药材的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首次分析了大青叶的挥发性成分。结果:从大青叶中鉴定了35个化合物,占大青叶挥发性成分的89.95%,大青叶主要的挥发性成分是6,10,14-三甲基-2-十五烷酮(6.32%)、壬醛(5.99%)、苯乙基异硫氰酸酯(5.79%)和棕榈酸(5.62%)。结论:棕榈酸和苯甲醇可能是大青叶药材中的药效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青叶 挥发性成分 固相微萃取
下载PDF
大青叶脂溶性成分的GC-MS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姬志强 张建民 +1 位作者 李永丽 李园园 《中国药师》 CAS 2014年第6期950-952,共3页
目的:研究大青叶药材的脂溶性成分。方法:用索氏提取法提取大青叶的脂溶性成分,甲酯化处理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首次对大青叶的脂溶性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从大青叶中鉴定了34个化合物,占大青叶脂溶性成分的73.98%,大青叶... 目的:研究大青叶药材的脂溶性成分。方法:用索氏提取法提取大青叶的脂溶性成分,甲酯化处理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首次对大青叶的脂溶性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从大青叶中鉴定了34个化合物,占大青叶脂溶性成分的73.98%,大青叶主要的脂溶性成分是α-亚麻酸(12.02%),γ-谷甾醇(5.93%),棕榈酸(5.6%),7,10,13-二十碳三烯酸(4.82%)和油酸(3.78%)。结论:亚麻酸、棕榈酸和油酸是大青叶药材中的活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青叶 脂溶性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
下载PDF
河南产结香花蕾和花的挥发性成分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姬志强 武小红 +1 位作者 康文艺 孙磊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8年第1期23-27,共5页
目的:研究河南产结香花蕾和花的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首次分析了河南产结香花蕾和花的挥发性成分。结果:从花蕾中鉴定了48种组分,从花中鉴定了45种组分。其中有19种组分二者是相同的。结... 目的:研究河南产结香花蕾和花的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首次分析了河南产结香花蕾和花的挥发性成分。结果:从花蕾中鉴定了48种组分,从花中鉴定了45种组分。其中有19种组分二者是相同的。结论:醇类化合物大部分存在于花蕾中,而花中含有大量的酯类化合物,说明醇类化合物在结香花开放的过程中可能逐步被植物体内的酶催化形成酯类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微萃取 挥发性成分 结香
下载PDF
河南产珍珠梅花蕾和花的挥发性成分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姬志强 王金梅 孙磊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8年第2期17-20,共4页
目的:研究河南产珍珠梅花蕾和花的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首次分析了河南产珍珠梅花蕾和花的挥发性成分。结果:从花蕾中鉴定了44种组分,从花中鉴定了36种组分。其中有32种组分二者是相同的... 目的:研究河南产珍珠梅花蕾和花的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首次分析了河南产珍珠梅花蕾和花的挥发性成分。结果:从花蕾中鉴定了44种组分,从花中鉴定了36种组分。其中有32种组分二者是相同的。结论:珍珠梅花在开放的过程中,其内部化学物质的代谢基本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微萃取 挥发性成分 珍珠梅
下载PDF
GC-MS法分析蛇床子的脂溶性成分 被引量:4
7
作者 姬志强 张建民 +1 位作者 夏俊梅 牛广东 《中国药师》 CAS 2015年第11期1892-1894,共3页
目的:研究蛇床子的脂溶性成分。方法:用索氏提取法提取蛇床子的脂溶性成分,甲酯化处理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首次对其脂溶性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从蛇床子中鉴定了39个化合物,占蛇床子脂溶性成分的85.33%,蛇床子主要的脂溶... 目的:研究蛇床子的脂溶性成分。方法:用索氏提取法提取蛇床子的脂溶性成分,甲酯化处理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首次对其脂溶性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从蛇床子中鉴定了39个化合物,占蛇床子脂溶性成分的85.33%,蛇床子主要的脂溶性成分为植物醇(15.98%)、棕榈酸(12.73%)、9,12,15-十八碳三烯酸(11.02%)、油酸(6.33%)和9,12-十八碳二烯酸(4.77%)。结论:植物醇、棕榈酸、9,12,15-十八碳三烯酸和油酸是蛇床子的活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床子 脂溶性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下载PDF
阔鳞鳞毛蕨脂溶性成分的GC-MS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姬志强 姜晓芳 +1 位作者 郭曙光 康文艺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9年第1期29-32,共4页
目的:研究阔鳞鳞毛蕨的脂溶性成分。方法:用索氏提取法提取脂溶性成分,甲酯化处理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首次对阔鳞鳞毛蕨中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从阔鳞鳞毛蕨根的脂溶性成分中鉴定了22种脂肪酸,占根中脂溶性成分的90... 目的:研究阔鳞鳞毛蕨的脂溶性成分。方法:用索氏提取法提取脂溶性成分,甲酯化处理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首次对阔鳞鳞毛蕨中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从阔鳞鳞毛蕨根的脂溶性成分中鉴定了22种脂肪酸,占根中脂溶性成分的90.20%,从叶中鉴定了19种脂肪酸,占叶中脂溶性成分的91.78%。结论:阔鳞鳞毛蕨脂溶性成分的主要成分是(Z)-9-十八碳烯酸,具有很大的药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阔鳞鳞毛蕨 脂溶性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分析阔鳞鳞毛蕨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2
9
作者 姬志强 王金梅 康文艺 《中国药师》 CAS 2012年第11期1541-1543,1564,共4页
目的:研究阔鳞鳞毛蕨的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首次对阔鳞鳞毛蕨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从阔叶鳞毛蕨根中鉴定了31个化合物,占根中挥发性成分的90.26%,从叶中鉴定了43个化合物,占叶中挥发性成分的95.32... 目的:研究阔鳞鳞毛蕨的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首次对阔鳞鳞毛蕨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从阔叶鳞毛蕨根中鉴定了31个化合物,占根中挥发性成分的90.26%,从叶中鉴定了43个化合物,占叶中挥发性成分的95.32%。结论:阔鳞鳞毛蕨根和叶的挥发性成分有很大的相似之处,正壬醛有可能是阔叶鳞毛蕨的主要香气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阔鳞鳞毛蕨 挥发性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
下载PDF
三叉耳蕨挥发油HS-SPME-GC-MS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姬志强 王金梅 康文艺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474-476,共3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从根中鉴定了31个成分,从叶中鉴定了22个成分。其中有16个共有成分。三叉耳蕨根的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是十六醛(11.24%)、正十六酸(9.07%)、十六烷(6.31%)和2,6,10,14-四甲基-十五烷(6.0...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从根中鉴定了31个成分,从叶中鉴定了22个成分。其中有16个共有成分。三叉耳蕨根的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是十六醛(11.24%)、正十六酸(9.07%)、十六烷(6.31%)和2,6,10,14-四甲基-十五烷(6.05%)。叶的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是邻苯二甲酸二乙酯(9.85%)、(E)-4-(2,6,6-三甲基-2-环己-1-烯基)-3-丁烯-2-酮(9.32%)、6,10,14-三甲基-2-十五烷酮(8.25%)和(E)-4-(2,6,6-三甲基-1-环己-1-烯基)-3-丁烯-2-酮(8.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SPME GC/MS 挥发油 三叉耳蕨
下载PDF
GC-MS法分析黑鳞耳蕨叶的脂溶性成分 被引量:1
11
作者 姬志强 石磊 +1 位作者 王金梅 康文艺 《中国药师》 CAS 2013年第11期1670-1672,共3页
目的:研究黑鳞耳蕨叶的脂溶性成分。方法:用索氏提取法提取黑鳞耳蕨叶的脂溶性成分,甲酯化处理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首次对其脂溶性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黑鳞耳蕨叶的主要脂溶性成分是油酸(22.88%),棕榈酸(15.11%),10,13-... 目的:研究黑鳞耳蕨叶的脂溶性成分。方法:用索氏提取法提取黑鳞耳蕨叶的脂溶性成分,甲酯化处理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首次对其脂溶性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黑鳞耳蕨叶的主要脂溶性成分是油酸(22.88%),棕榈酸(15.11%),10,13-十八碳二烯酸(9.11%)和植物醇(8.46%)。结论:黑鳞耳蕨叶有药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鳞耳蕨叶 气相色谱-质谱 脂溶性成分 油酸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3种耳蕨根脂溶性成分 被引量:1
12
作者 姬志强 王金梅 康文艺 《中国药业》 CAS 2009年第13期11-12,共2页
目的研究革叶耳蕨、黑鳞耳蕨和三叉耳蕨根的脂溶性成分。方法用索氏提取法提取3种耳蕨根的脂溶性成分,甲酯化处理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法)对3种蕨类根中脂溶性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3种耳蕨根主要的脂肪酸成分一致,有... 目的研究革叶耳蕨、黑鳞耳蕨和三叉耳蕨根的脂溶性成分。方法用索氏提取法提取3种耳蕨根的脂溶性成分,甲酯化处理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法)对3种蕨类根中脂溶性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3种耳蕨根主要的脂肪酸成分一致,有显著差异的成分是甾醇类化合物。结论3种耳蕨根均具有药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油酸 亚油酸
下载PDF
浅裂鳞毛蕨脂肪酸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姬志强 贺光东 康文艺 《中国药业》 CAS 2009年第4期21-22,共2页
目的研究浅裂鳞毛蕨的脂肪酸成分。方法用索氏提取法提取脂肪酸成分,甲酯化处理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首次对浅裂鳞毛蕨中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从浅裂鳞毛蕨根中鉴定了21个化合物,占根中成分的90.31%;从叶中鉴定了21... 目的研究浅裂鳞毛蕨的脂肪酸成分。方法用索氏提取法提取脂肪酸成分,甲酯化处理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首次对浅裂鳞毛蕨中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从浅裂鳞毛蕨根中鉴定了21个化合物,占根中成分的90.31%;从叶中鉴定了21个化合物,占叶中成分的89.24%。结论(Z)-9-十八碳烯酸是浅裂鳞毛蕨脂肪酸的主要药效成分,具有药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裂鳞毛蕨 脂肪酸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下载PDF
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分析浅裂鳞毛蕨挥发性成分
14
作者 姬志强 张建民 +1 位作者 张新民 石磊 《中国药师》 CAS 2015年第7期1120-1122,共3页
目的:研究浅裂鳞毛蕨的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首次对浅裂鳞毛蕨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从浅裂鳞毛蕨根中鉴定了28个化合物,占根中挥发性成分的86.84%,从叶中鉴定了24个化合物,占叶中挥发性成分的82.79... 目的:研究浅裂鳞毛蕨的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首次对浅裂鳞毛蕨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从浅裂鳞毛蕨根中鉴定了28个化合物,占根中挥发性成分的86.84%,从叶中鉴定了24个化合物,占叶中挥发性成分的82.79%。结论:正壬醛有可能是浅裂鳞毛蕨叶中的主要香气成分,丁羟基甲苯和石竹烯有可能是浅裂鳞毛蕨中的药效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裂鳞毛蕨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
下载PDF
石韦叶挥发油成分HS-SPME-GC-MS分析 被引量:12
15
作者 康文艺 姬志强 +1 位作者 王金梅 孙磊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994-995,共2页
关键词 石韦属 挥发油成分 SPME 《神农本草经》 MS GC HS 挥发性成分
下载PDF
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融合发展的实践困境与推进路径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姬志强 《当代体育科技》 2023年第2期134-138,共5页
全民健康运动和全民健身融合的实质,是能够摸索出一条通过体育促进健康的社会发展之道,主要目的是缓解中国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健康问题,从而推动国家健康中国战略的稳步实现。因此,该文在查阅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全民健... 全民健康运动和全民健身融合的实质,是能够摸索出一条通过体育促进健康的社会发展之道,主要目的是缓解中国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健康问题,从而推动国家健康中国战略的稳步实现。因此,该文在查阅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融合的基本内涵和必要性进行剖析,深入研究了二者在结合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并给出有针对性的优化与实施途径,以力求有效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的迅速发展和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中国 全民健身 全民健康 融合发展
下载PDF
金银花不同部位挥发油成分研究 被引量:28
17
作者 王金梅 姬志强 康文艺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075-1078,共4页
用固相微萃取技术提取了阴干金银花花蕾、银花和金花的挥发性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结合保留指数法鉴定了其成分。分别从金银花花蕾、银花和金花的挥发油中鉴定出了39、48和39个化合物,三者共有成分10个。对比分析了花蕾、银花和... 用固相微萃取技术提取了阴干金银花花蕾、银花和金花的挥发性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结合保留指数法鉴定了其成分。分别从金银花花蕾、银花和金花的挥发油中鉴定出了39、48和39个化合物,三者共有成分10个。对比分析了花蕾、银花和金花的挥发性成分,发现在金银花花蕾开放的过程中,挥发性成分的转化有一定的规律性。结果表明,在用于治疗痈疖、丹毒、发热、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时,应优先考虑金银花的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花 挥发油 固相微萃取 中药现代化技术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河南产紫丁香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16
18
作者 王金梅 姬志强 +1 位作者 许启泰 康文艺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8年第6期1022-1026,共5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首次分析了河南产紫丁香花蕾和花的挥发性成分。从紫丁香花蕾和花中共鉴定了65种组分,其中17个成分是二者共有的;酯类化合物只存在于花蕾中,而酸类和醇类化合物在花中的含量较高。这...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首次分析了河南产紫丁香花蕾和花的挥发性成分。从紫丁香花蕾和花中共鉴定了65种组分,其中17个成分是二者共有的;酯类化合物只存在于花蕾中,而酸类和醇类化合物在花中的含量较高。这表明酯类化合物在紫丁香花开放的过程中可能逐步被植物体内的水解酶水解成酸类和醇类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丁香花蕾 紫丁香花 固相微萃取 挥发性成分
下载PDF
荆芥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9
19
作者 方明月 康文艺 +1 位作者 姬志强 王金梅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551-1552,共2页
目的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荆芥中提取挥发油。方法用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果共鉴定了58个成分,占挥发油的86.23%以上。结论通过对荆芥挥发油的分析,为其进一步开发作为药食两用植物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荆芥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
下载PDF
迎春挥发性成分HS-SPME-GC-MS分析 被引量:18
20
作者 康文艺 王金梅 +1 位作者 姬志强 许启泰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9年第1期84-86,121,共4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首次分析了河南产迎春花蕾和花的挥发性成分。花蕾中鉴定了34个成分,花中鉴定了23个成分,有13个共有成分。其中9个共有烷烃以十五烷为转折点,在此转折点以前,随着花蕾开放逐渐增多;在...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首次分析了河南产迎春花蕾和花的挥发性成分。花蕾中鉴定了34个成分,花中鉴定了23个成分,有13个共有成分。其中9个共有烷烃以十五烷为转折点,在此转折点以前,随着花蕾开放逐渐增多;在此转折点以后,随着花蕾的开放烷烃逐渐减少。4-亚硝酸基-苯磺酸(4-溴甲基-2-金刚烷基)酯(14.98%)、亚油酸(14.48%)和苯甲醇(3.32%)只存在与花中,苯乙醇在花蕾中含量很少,而在开放的花中含量明显增加,表明4-亚硝酸基-苯磺酸(4-溴甲基-2-金刚烷基)酯、苯甲醇和苯乙醇是迎春花主要香味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迎春花 固相微萃取 挥发性成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