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课程,悠游于科技的边缘——威廉·派纳与杨澄宇关于课程和科技关系的对话
被引量:
7
1
作者
威廉.派纳
杨澄宇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2-105,共4页
杨澄宇(以下简称"杨"):宽泛而言,您是否认为科技的进步会促进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
网络资源
看不见的手
重建主义
我不知道
这样看来
信息技术
自我发展
外来者
大城市
前现代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意识与课程能力:虚拟的还是具身的经验
被引量:
4
2
作者
威廉.派纳
屠莉娅
陶阳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1-27,共7页
课程通过智慧史能帮助人们历史地理解所处的现实,其所产生的教育经验发生于人与人之间,这种具身的经验能增强人们重构现实和自我的能力。为此,应意识到教育的标准化、技术化和虚拟化对教育经验造成的工具化危害,积极探索我们的意识如何...
课程通过智慧史能帮助人们历史地理解所处的现实,其所产生的教育经验发生于人与人之间,这种具身的经验能增强人们重构现实和自我的能力。为此,应意识到教育的标准化、技术化和虚拟化对教育经验造成的工具化危害,积极探索我们的意识如何同我们的经验相互交融。如应体察到工具化的教育经验,如目标-结果模式不但本身具有脆弱性,而且也抹杀了非预期教育经验的重要价值;应看到技术的进步理性具有不可克服的自相矛盾之处,认识到虚拟技术对人类丰富的、他异的、原生的情境中学习的机会和能力,从而保持警醒的态度。在主体的具身相遇和复杂对话之中,打破标准化和一致性的愚弄,回归真实的、具身的教育经验,关注主体的在场及其在情感和智慧中的互动参与,重申主体性的重要性以及对世界的开放性,这是推动人类与世界打破束缚、丰富发展的重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经验
工具化
现代性
主体在场
复杂对话
原文传递
公立学校教育的“终结”和范式转换--美国课程研究的境遇与回应
被引量:
1
3
作者
威廉.派纳
张文军
陶阳
《全球教育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9,118,共8页
近年来,美国公立教育不断处在"被改革"的状态,这些改革都是合理的吗?存在哪些问题?本文从后概念重建主义课程研究的视角,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反思。本文质疑了经济学对教育研究和课程研究领域的侵蚀,揭示出"技术中心主义&qu...
近年来,美国公立教育不断处在"被改革"的状态,这些改革都是合理的吗?存在哪些问题?本文从后概念重建主义课程研究的视角,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反思。本文质疑了经济学对教育研究和课程研究领域的侵蚀,揭示出"技术中心主义"对美国公立学校教育的危害;在此基础上提出深化课程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面对美国公立学校教育濒临"终结"的状态,课程学者不应只沉浸在原有的概念体系中,课程研究可以从纵向(历史)研究和横向(视界)研究两条路径,通过借鉴国际课程领域的概念体系以及"复杂的对话",促使美国课程研究学科化,促成课程研究的新一轮范式转换,来理解和改造变化了的教育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研究
美国公立教育
后概念重建
课程史研究
课程国际化研究
原文传递
将课程曲解为制度性文本:学校实验与八年研究
4
作者
威廉.派纳
高振宇
《全球教育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9,16,共8页
本文借助对《八年研究的故事》的书评,全面回顾和批判了八年研究期间以拉尔夫·泰勒为首的课程专家所推行的教育实验。文章批评八年研究将制度形态的课程置于它的知识本体之上,重视课程重组甚于课程知识的改造,并在强调目标和评价...
本文借助对《八年研究的故事》的书评,全面回顾和批判了八年研究期间以拉尔夫·泰勒为首的课程专家所推行的教育实验。文章批评八年研究将制度形态的课程置于它的知识本体之上,重视课程重组甚于课程知识的改造,并在强调目标和评价体系的同时,把学科知识贬低为实现外在目的的一种手段,回避了"什么知识是最有价值的"这个关键问题。为消除八年研究所造成的不利影响,作者指出必须把课程开发视作一项理智性的事业,鼓励教师对艺术、人文、自然和社会科学各领域进行高等研究,并将之视为课程开发的重要任务,同时,必须把理智型实验和制度型实验结合起来,才能为重建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年研究
拉尔夫·泰勒
目标
评价
实验
重组
原文传递
题名
课程,悠游于科技的边缘——威廉·派纳与杨澄宇关于课程和科技关系的对话
被引量:
7
1
作者
威廉.派纳
杨澄宇
机构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出处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2-105,共4页
文摘
杨澄宇(以下简称"杨"):宽泛而言,您是否认为科技的进步会促进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
网络资源
看不见的手
重建主义
我不知道
这样看来
信息技术
自我发展
外来者
大城市
前现代
分类号
G40-05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意识与课程能力:虚拟的还是具身的经验
被引量:
4
2
作者
威廉.派纳
屠莉娅
陶阳
机构
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出处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1-27,共7页
文摘
课程通过智慧史能帮助人们历史地理解所处的现实,其所产生的教育经验发生于人与人之间,这种具身的经验能增强人们重构现实和自我的能力。为此,应意识到教育的标准化、技术化和虚拟化对教育经验造成的工具化危害,积极探索我们的意识如何同我们的经验相互交融。如应体察到工具化的教育经验,如目标-结果模式不但本身具有脆弱性,而且也抹杀了非预期教育经验的重要价值;应看到技术的进步理性具有不可克服的自相矛盾之处,认识到虚拟技术对人类丰富的、他异的、原生的情境中学习的机会和能力,从而保持警醒的态度。在主体的具身相遇和复杂对话之中,打破标准化和一致性的愚弄,回归真实的、具身的教育经验,关注主体的在场及其在情感和智慧中的互动参与,重申主体性的重要性以及对世界的开放性,这是推动人类与世界打破束缚、丰富发展的重要路径。
关键词
教育经验
工具化
现代性
主体在场
复杂对话
Keywords
educational experience, instrumentalization, modernity, the presence of subject, complicated conversation
分类号
G423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原文传递
题名
公立学校教育的“终结”和范式转换--美国课程研究的境遇与回应
被引量:
1
3
作者
威廉.派纳
张文军
陶阳
机构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
浙江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出处
《全球教育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9,118,共8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后现代文化视野下的课程研究”学术交流活动
文摘
近年来,美国公立教育不断处在"被改革"的状态,这些改革都是合理的吗?存在哪些问题?本文从后概念重建主义课程研究的视角,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反思。本文质疑了经济学对教育研究和课程研究领域的侵蚀,揭示出"技术中心主义"对美国公立学校教育的危害;在此基础上提出深化课程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面对美国公立学校教育濒临"终结"的状态,课程学者不应只沉浸在原有的概念体系中,课程研究可以从纵向(历史)研究和横向(视界)研究两条路径,通过借鉴国际课程领域的概念体系以及"复杂的对话",促使美国课程研究学科化,促成课程研究的新一轮范式转换,来理解和改造变化了的教育现实。
关键词
课程研究
美国公立教育
后概念重建
课程史研究
课程国际化研究
Keywords
curriculum studies
public education
post - reconceptualization
intellectual history
internationalization
分类号
G423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原文传递
题名
将课程曲解为制度性文本:学校实验与八年研究
4
作者
威廉.派纳
高振宇
机构
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课程与教学系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出处
《全球教育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9,16,共8页
文摘
本文借助对《八年研究的故事》的书评,全面回顾和批判了八年研究期间以拉尔夫·泰勒为首的课程专家所推行的教育实验。文章批评八年研究将制度形态的课程置于它的知识本体之上,重视课程重组甚于课程知识的改造,并在强调目标和评价体系的同时,把学科知识贬低为实现外在目的的一种手段,回避了"什么知识是最有价值的"这个关键问题。为消除八年研究所造成的不利影响,作者指出必须把课程开发视作一项理智性的事业,鼓励教师对艺术、人文、自然和社会科学各领域进行高等研究,并将之视为课程开发的重要任务,同时,必须把理智型实验和制度型实验结合起来,才能为重建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八年研究
拉尔夫·泰勒
目标
评价
实验
重组
Keywords
eight - year study
Ralph W. Tyler
objective
evaluation
experimentation
reorganization
分类号
G423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课程,悠游于科技的边缘——威廉·派纳与杨澄宇关于课程和科技关系的对话
威廉.派纳
杨澄宇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意识与课程能力:虚拟的还是具身的经验
威廉.派纳
屠莉娅
陶阳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4
原文传递
3
公立学校教育的“终结”和范式转换--美国课程研究的境遇与回应
威廉.派纳
张文军
陶阳
《全球教育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1
原文传递
4
将课程曲解为制度性文本:学校实验与八年研究
威廉.派纳
高振宇
《全球教育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