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衰竭患者中医证型与西医肝衰竭分期之间的关系观察 被引量:4
1
作者 冯明洋 丁叶舟 +9 位作者 赵青青 赵钢德 娄世珂 郑超 孙学华 刘柯慧 林兰意 谢青 郑岚 王晖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第4期391-395,共5页
目的:探讨肝衰竭患者中医证型与西医肝衰竭分期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指标及预后特点,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衰竭提供参考。方法:收集165例肝衰竭住院患者的基本信息,观察患者的西医肝衰竭前期、早期、中期及晚期各... 目的:探讨肝衰竭患者中医证型与西医肝衰竭分期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指标及预后特点,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衰竭提供参考。方法:收集165例肝衰竭住院患者的基本信息,观察患者的西医肝衰竭前期、早期、中期及晚期各期中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分析中医证型与患者的临床转归、血清学指标间的关系。结果:165例肝衰竭患者中,肝衰竭前期26例,早期87例,中期31例,晚期21例;165例肝衰竭患者的中医证型可大致归纳为肝郁脾虚、湿热蕴结、肝肾阴虚、瘀血阻络4个,其中以肝郁脾虚型最多,共81例(占49.09%),病因以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为主要原因,占70%(65%合并肝硬化);肝衰竭前期多见于瘀血阻络型(14/26,53.84%),早期肝衰竭多见于肝郁脾虚型(49/87,56.32%),肝衰竭中期也见于肝郁脾虚型(12/31,38.71%)和湿热蕴结型(12/31,38.71%),晚期肝衰竭多见于湿热蕴结型(11/21,52.38%)。肝郁脾虚型患者占所有患者的49.1%,占比最高且预后最佳,临床好转率超过80%;肝肾阴虚型患者的预后最差,临床恶化比例占50%。湿热蕴结型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655.0±143.4)IU/L]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504.0±117.7)IU/L]显著高于其他证型(P<0.05),且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21.57±0.95)s]显著延长(P<0.05);肝肾阴虚型患者的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307.5±33.00)μmol/L]显著高于其他证型(P<0.05)。结论:肝衰竭各分期的患者中中医证型分布没有差异,肝郁脾虚型所占比例最高;肝郁脾虚型肝衰竭患者的预后最好,肝肾阴虚型患者预后最差,湿热蕴结型患者的肝功能生化指标异常较其他证型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衰竭 中医证型 疾病分期 临床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