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代中国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变动之关系──以民初中国对日贸易为中心 被引量:6
1
作者 娄向哲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64-70,共7页
近代中国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变动之关系──以民初中国对日贸易为中心经济研究所博士生娄向哲近代中国对外贸易结构的变动与产业结构的变动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本文拟以民初中国对日贸易与中国产业结构变动──也包括工业发展阶段之... 近代中国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变动之关系──以民初中国对日贸易为中心经济研究所博士生娄向哲近代中国对外贸易结构的变动与产业结构的变动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本文拟以民初中国对日贸易与中国产业结构变动──也包括工业发展阶段之间关系为中心,进行初步探讨。(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对外贸易 产业结构 近代 日本
下载PDF
直系军阀政权与英美关系初探 被引量:2
2
作者 娄向哲 《天津师大学报》 1986年第1期42-44,共3页
1922年5月,在第一次直奉战争中,直系军阀集团战胜奉系军阀集团,北京政权开始由直系独自把持,形成“直系即中央”的局面,一直到1924年10月直系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失败而结束。这一时期。
关键词 直系军阀 第二次直奉战争 北京政府 政权 第一次直奉战争 帝国主义列强 英国政府 奉系军阀 英美关系 吴佩孚
下载PDF
粤奉皖“三角同盟”浅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娄向哲 《天津师大学报》 1984年第2期39-44,33,共7页
粤、奉、皖“三角同盟”,即以孙中山为首的广东国民革命派与张作霖的奉系,段祺瑞的皖系,为共同反对直系所结成的同盟。这个同盟存在达四、五年之久,其活动甚为频繁。同盟的各方,尤其是孙中山投入了相当大的力量,对当时的政局变化起了不... 粤、奉、皖“三角同盟”,即以孙中山为首的广东国民革命派与张作霖的奉系,段祺瑞的皖系,为共同反对直系所结成的同盟。这个同盟存在达四、五年之久,其活动甚为频繁。同盟的各方,尤其是孙中山投入了相当大的力量,对当时的政局变化起了不小的作用,对后来的历史进展也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系军阀 孙中山 斗争艺术 三角同盟 叶恭绰 张作霖 主要作用 国民革命 军队 第二次直奉战争
下载PDF
北洋军阀与日本关系述论 被引量:1
4
作者 娄向哲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50-56,共7页
辛亥革命之后,中国出现了长达十七年之久的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它占据了整个中华民国史的近一半时间。北洋军阀与日本种种关系的研究无疑是近代中日关系史研究中重要的一页。北洋军阀的统治具有其鲜明的特点:既有其相当集权的一面,即... 辛亥革命之后,中国出现了长达十七年之久的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它占据了整个中华民国史的近一半时间。北洋军阀与日本种种关系的研究无疑是近代中日关系史研究中重要的一页。北洋军阀的统治具有其鲜明的特点:既有其相当集权的一面,即以北京政府为标志的集权统治,这一点在袁世凯统治时期尤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日本 述论 集权统治 中华民国史 中日关系史 辛亥革命 北京政府
下载PDF
近代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简论 被引量:1
5
作者 娄向哲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24-28,42,共6页
近代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简论娄向哲对外经济,是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它对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一国经济,甚至是至关重要的。近代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发展与变动,始于19世纪中叶,即在以英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列强用大炮轰开中国的国门之后。... 近代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简论娄向哲对外经济,是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它对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一国经济,甚至是至关重要的。近代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发展与变动,始于19世纪中叶,即在以英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列强用大炮轰开中国的国门之后。此期,中国不再是一个完全封闭的封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中国 对外经济关系 国际收支状况 中国对外贸易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中国国际收支 中国近代 商品结构 外人投资 半封建半殖民地
下载PDF
贸易条件与民国初年中日贸易
6
作者 娄向哲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73-78,共6页
本文拟对民初时期即1912年—1928年期间,中国对日贸易中的贸易条件及相关问题进行一点探讨。 (一) 国际上通谓的贸易条件(net barter ferms of trade,即净换贷贸易条件)
关键词 贸易条件 对外贸易 中国 日本 贸易史 民国时期
下载PDF
日本在郭松龄反奉事件中的作用
7
作者 娄向哲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6期39-42,共4页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发生后,中国政治舞台上曾出现了两个轰动一时的“倒戈”事件,即同年10月下旬冯玉祥发动的反对直系曹(锟)、吴(佩孚)集团的“北京政变”和翌年11月爆发的郭松龄反对奉系张作霖的战争。
关键词 郭松龄 事件 第二次直奉战争 日本 中国政治 北京政变 冯玉祥 张作霖
下载PDF
不存在奉、皖、孙“三公子会议”
8
作者 娄向哲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3期24-24,共1页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之前,广东孙中山国民革命政权曾与张作霖、皖系浙督卢永祥结成反直系曹(锟)吴(佩孚)的三角同盟。在一些著述、回忆录中,曾认为这个同盟肇始于1924年秋天在奉天(沈阳)召集的孙科(孙中山之子)张学良(张作...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之前,广东孙中山国民革命政权曾与张作霖、皖系浙督卢永祥结成反直系曹(锟)吴(佩孚)的三角同盟。在一些著述、回忆录中,曾认为这个同盟肇始于1924年秋天在奉天(沈阳)召集的孙科(孙中山之子)张学良(张作霖之子)、卢小嘉(卢永祥之子)所谓“三公子会议”①。其实,三角同盟的结成大大早于1924年,“三公子会议”也查无实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公 第二次直奉战争 革命政权 张作霖 孙中山 同盟 回忆录 张学良
下载PDF
民初中国东北对日贸易述论
9
作者 娄向哲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75-80,共6页
中国东北的贸易走向国际市场,始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在进入20世纪之时,日本在中国东北的对外贸易中开始起到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并逐渐成为中国东北输出商品的主要贸易国。至民国元年(1912),大连已成为中国东北最大的商埠和对日贸易港口。
关键词 对外贸易 东北 日本
下载PDF
论第二次直奉战争
10
作者 娄向哲 《史林》 1987年第4期81-88,80,共9页
1924年秋天,中国北方爆发了一场空前的内战——第二次直奉战争。分析这场战争,并通过对这场战争的分析从而认识这一时期的社会历史是本文的宗旨。
关键词 直系军阀 第二次直奉战争 总统府 内战 前沿阵地 军队 吴佩孚 作用 重要因素 孙中山
下载PDF
直系军阀政权的财政破产及其倾覆 被引量:3
11
作者 娄向哲 《学术月刊》 1984年第2期76-81,共6页
“财政是维持统治阶级权力的工具,北洋政府的垮台,我们从它财政的破产中也明显的表现出来。”而一战胜皖,再战胜奉,曾经把持了北京政权的直系军阀集团的覆灭正是这一结论的例证。本文仅从分析这一时期的财政危机状况来加以论述。
关键词 北京政府 直系军阀 财政状况 政权 财政危机 第二次直奉战争 帝国主义列强 北洋政府 政府外债 破产
原文传递
论近代中日贸易对日本经济发展之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娄向哲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2期7-10,共4页
中日贸易,源远流长.公元7世纪初叶,即中国隋唐时期,两国之间已有物货交流,此后,中日贸易不断展开,直至近代.
关键词 日本经济发展 对华贸易 近代中日 纺织业 中日贸易 贸易出超 “九·一八”事变前 贸易扩张 历史教学 “满铁”
原文传递
日本寺内内阁与段祺瑞 被引量:1
13
作者 娄向哲 《学术月刊》 1987年第7期78-81,共4页
日本寺内正毅内阁于1916年10月9日成立,1918年9月底结束。中国北洋军阀集团在袁世凯死后的主要代表者段祺瑞于1916年6月开始主政,至1918年10月10日退出内阁,在这一期间,北京政府的权柄一直掌握在段祺瑞皖系手中。寺内正毅与段祺瑞两内... 日本寺内正毅内阁于1916年10月9日成立,1918年9月底结束。中国北洋军阀集团在袁世凯死后的主要代表者段祺瑞于1916年6月开始主政,至1918年10月10日退出内阁,在这一期间,北京政府的权柄一直掌握在段祺瑞皖系手中。寺内正毅与段祺瑞两内阁执政时间大体平行,本文试图对这一时期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在日本大隈内阁末期,随着列强在华的争夺,以袁世凯称帝为契机,日本对华外交开始有了较明显的转变、即从所谓“追随外交”转到“主动外交”。1916年1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段祺瑞 内阁 日本人 北京政府 对华外交 西原借款 袁世凯 初步探讨 政权 北洋军阀
原文传递
中国近代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
14
作者 娄向哲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20-23,共4页
在中国近代教育史研究中,对学制的演变、规模的扩展、层次的提高等等,大都通过政治变革考虑问题,或是从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去分析,当然这些无疑是有道理的。但容易被忽略的是,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的联系。教育作为一种资本投资和资本消... 在中国近代教育史研究中,对学制的演变、规模的扩展、层次的提高等等,大都通过政治变革考虑问题,或是从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去分析,当然这些无疑是有道理的。但容易被忽略的是,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的联系。教育作为一种资本投资和资本消费以及它注定要为经济增长收入带来的益处,还会影响到国民生产净值的总额。从此出发,本文试阐述中国近代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一 中国经济近代化进程始于19世纪60—70年代的洋务运动。在其后约30年间,中国近代工业从无到有,军用工业产业工人数已愈万人,资本达5千万银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教育 经济发展 中国近代工业 国民生产净值 政治变革 近代化进程 洋务教育 工人数 新式教育 经济增长
原文传递
近代中日两国教育发展的若干比较
15
作者 娄向哲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8期52-54,共3页
19世纪下半叶,中日两国在教育方面都出现了新局面,其中一共同之处即都开始派员赴海外留学。说起来中国人到欧美学习并不晚于日本,早在1847年,被称为华夏第一留西学人容闳即赴美,并在以后著成《西学东渐记》,而日本幕府正式派遣留学人员... 19世纪下半叶,中日两国在教育方面都出现了新局面,其中一共同之处即都开始派员赴海外留学。说起来中国人到欧美学习并不晚于日本,早在1847年,被称为华夏第一留西学人容闳即赴美,并在以后著成《西学东渐记》,而日本幕府正式派遣留学人员则是在1862年(此前某些强藩也曾派人赴海外学习)。当然,当时容闳之留学尚属私人性质,并非“公派”,但已开启近代中国人到西方求学之风。1866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闳 近代中国人 福泽谕吉 近代启蒙思想 海外留学 私人性质 学校教育 教育发展 漫游随录 王韬
原文传递
吉田茂在驻华外交官任上
16
作者 娄向哲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2期22-26,共5页
在近代中日关系史上,吉田茂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人物.他早年曾出任过驻中国外交官,但远不及后来出任日本首相时期那样名闻于世.考察其在驻华期间(大体上是中国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活动及所起的作用,可以使我们对北洋时期中日关系的了解更... 在近代中日关系史上,吉田茂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人物.他早年曾出任过驻中国外交官,但远不及后来出任日本首相时期那样名闻于世.考察其在驻华期间(大体上是中国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活动及所起的作用,可以使我们对北洋时期中日关系的了解更加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田茂 中日关系史 北洋时期 张作霖 日本军国主义 外务省 日本首相 寺内正毅 吴佩孚 大久保利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