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氩氦刀冷冻消融联合PD1抑制剂+化疗治疗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
1
作者 娄小飞 杜可朴 +4 位作者 王猛 李亚丹 高飞 高梦宇 杜雅冰 《海南医学》 CAS 2023年第16期2318-2322,共5页
目的评估氩氦刀冷冻消融联合抗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化疗治疗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54例经病理明确诊断不可手术切除的Ⅲb~Ⅳ期NSCLC肺癌患者... 目的评估氩氦刀冷冻消融联合抗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化疗治疗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54例经病理明确诊断不可手术切除的Ⅲb~Ⅳ期NSCLC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氩氦刀组29例和标准治疗组25例。化疗4个周期(3周为一个化疗周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客观缓解率(ORR)、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无进展生存率。结果化疗4个周期后,氩氦刀组患者的ORR为75.86%,略高于标准治疗组的60.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年,氩氦刀组患者的中位PFS为13.61个月,明显长于标准治疗组的9.72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氩氦刀组患者1年、2年、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2.76%、62.07%、13.79%,略高于标准治疗组的76.00%、56.00%、8.00%,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氩氦刀消融联合PD1抑制剂+化疗用于治疗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进一步提升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冷冻消融 抗程序性死亡蛋白1 客观缓解率 中位生存期
下载PDF
利妥昔单抗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效果及其耐药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娄小飞 杜可朴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16期3019-3022,共4页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有效性,并分析患者耐药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2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47例DLBCL患者,均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计算客观缓解率(ORR)及耐药率,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有效性,并分析患者耐药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2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47例DLBCL患者,均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计算客观缓解率(ORR)及耐药率,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利妥昔单抗耐药的影响因素。结果147例DLBCL患者中,有70例完全缓解(CR)47.62%,15例不确定部分缓解(CRu)10.20%,20例部分缓解(PR)13.61%,42例复发或进展(SD或PD)28.57%,ORR为71.43%。化疗后6个月内病死14例,难治/复发37例,耐药率为34.69%。耐药组B症状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淋巴细胞与细胞计数比值(LMR)、钙离子通道A1C(CACNA1C)低于对照组,β_(2)-微球蛋白(β_(2)-MG)、红细胞沉降率(ESR)、乳酸脱氢酶(LDH)、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白细胞介素-17A(IL-17A)高于对照组(P<0.05)。B症状(OR=5.809)、ALB(OR=0.454)、NLR(OR=5.724)、LMR(OR=0.344)、CACNA1C(OR=0.467)、IL-17A(OR=9.143)是利妥昔单抗耐药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利妥昔单抗治疗DLBCL效果显著,但仍有34.69%患者因利妥昔单抗耐药难治/复发/病死。B症状、ALB、NLR、LMR、CACNA1C、IL-17A是导致利妥昔单抗耐药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工作中需根据相关因素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加强管理,以降低利妥昔单抗耐药风险,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利妥昔单抗 耐药现象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高速TIG-MIG复合焊焊缝驼峰及咬边消除机理 被引量:22
3
作者 娄小飞 陈茂爱 +1 位作者 武传松 叶克力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7-90,117,共5页
搭建了TIG-MIG复合焊试验平台及电参数—高速图像同步采集系统,进行了一系列低碳钢高速TIG-MIG复合焊工艺试验,研究了高速TIG-MIG复合焊的电弧形态、熔滴过渡及熔池行为对焊缝成形的影响,并确定了合适的匹配参数.结果表明,MIG焊电流在24... 搭建了TIG-MIG复合焊试验平台及电参数—高速图像同步采集系统,进行了一系列低碳钢高速TIG-MIG复合焊工艺试验,研究了高速TIG-MIG复合焊的电弧形态、熔滴过渡及熔池行为对焊缝成形的影响,并确定了合适的匹配参数.结果表明,MIG焊电流在240~300 A,且TIG焊电流与MIG焊电流相当时,TIG-MIG复合焊焊接过程稳定,即使在焊接速度高达2.5 m/min时,焊缝仍无驼峰、咬边等缺陷,与传统MIG焊相比,熔深增加,熔宽减小.TIG-MIG复合焊由于电弧间的相互作用,两电弧指向发生偏转,电弧压力减小,焊接过程不产生弧坑,且熔宽变窄,这是避免驼峰和咬边缺陷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G-MIG复合焊 高速焊 驼峰 咬边
下载PDF
氨甲环酸在非体外循环冠脉移植手术中应用效果与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2
4
作者 娄小飞 阚全程 +1 位作者 杜书章 付俊涛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232-1234,1238,共4页
目的系统评价氨甲环酸(TA)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移植手术中使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等数据库,收集TA用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移植术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使用Cochrane协作网的RevMan 5.2软件对纳入文献... 目的系统评价氨甲环酸(TA)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移植手术中使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等数据库,收集TA用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移植术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使用Cochrane协作网的RevMan 5.2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共纳入10个RCT,共851例患者。TA可显著减少术后总出血量(24h:SD=-208.41,95%CI:-311.48^-105.35,P<0.000 1),降低围术期同种异体输血风险(RR=0.47,95%CI:0.33~0.66,P<0.000 1),可显著降低输入袋装红细胞的人数(RR=0.60,95%CI:0.49~0.74,P<0.001)。该研究尚无足够证据证明TA与血栓栓塞事件有关。结论 TA可减少OPCAB手术患者的出血量和输血风险。由于样本量小、剂量小、随访时间短的问题,其不良反应仍存争议,仍需更多高质量的临床试验进行确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甲环酸 非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移植术 冠状动脉搭桥术 meta分析
下载PDF
6-羟基-D-葡萄糖衍生物的合成研究
5
作者 黄传辉 娄小飞 杜娜娜 《亚太传统医药》 2011年第2期32-34,共3页
目的:利用有机化学反应研究6-羟基-D-葡萄糖衍生物的合成。方法:以D-葡萄糖为原料,用丙酮对其1,2,5,6羟基进行保护,再对其5,6位进行水解、氧化、环合,合成一系列化合物。结果:合成了6个化合物,优化了两步反应条件。结论:共合成了6个化合... 目的:利用有机化学反应研究6-羟基-D-葡萄糖衍生物的合成。方法:以D-葡萄糖为原料,用丙酮对其1,2,5,6羟基进行保护,再对其5,6位进行水解、氧化、环合,合成一系列化合物。结果:合成了6个化合物,优化了两步反应条件。结论:共合成了6个化合物,合成条件得到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 氧化 衍生物 合成
下载PDF
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的PEG-rhG-CSF用于预防卵巢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成本-效用分析
6
作者 梁艳 赵杰 +7 位作者 李嘉 娄小飞 乔高星 张瑞 胡伟 李军芳 左旭 杜书章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63-368,共6页
目的评价长效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G-CSF)与短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用于预防卵巢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经济性。方法使用真实世界数据,从医疗卫生系统角度出发,构建马尔可夫(Markov... 目的评价长效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G-CSF)与短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用于预防卵巢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经济性。方法使用真实世界数据,从医疗卫生系统角度出发,构建马尔可夫(Markov)模型,使用成本效用分析对2种药物的经济性进行评价,并通过敏感性分析和情景分析验证模型的稳健性。结果基础分析结果显示,与rhG-CSF组相比,PEG-rhG-CSF组可节约成本2279.63元,增加0.27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s),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值为-8393.90元/QALY,具有绝对经济优势。敏感性分析和情景分析均显示了研究结果的稳健性。结论PEG-rhG-CSF较rhG-CSF用于预防卵巢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更具有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真实世界 中性粒细胞减少 成本效用分析
原文传递
计算机断层扫描引导下胃造瘘术与内镜胃造瘘术成功率和安全性对比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杜可朴 何玉成 +5 位作者 娄小飞 王猛 李亚丹 高梦宇 高飞 周志刚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2-106,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经皮放射学引导胃造瘘术(PRG)与经皮内镜胃造瘘术(PEG)的技术成功率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因无法经口进食行胃造瘘术的76例患者的资料,其中采用PEG(PEG组)和CT-... 目的对比分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经皮放射学引导胃造瘘术(PRG)与经皮内镜胃造瘘术(PEG)的技术成功率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因无法经口进食行胃造瘘术的76例患者的资料,其中采用PEG(PEG组)和CT-PRG(CT-PRG组)各38例。比较PEG组与CT-PRG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相关情况包括技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术后体重指数和住院时间;并发症包括轻微并发症(瘘口周围感染、肉芽组织增生、渗漏、气腹、造瘘管堵塞、导管脱落、持续疼痛)和严重并发症(出血、腹膜炎、结肠穿孔、30 d内死亡)。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CT-PRG组的技术成功率高于PEG组[100.0%(38/38)比78.9%(30/38)],手术时间短于PEG组[(17.16±8.52) min比(29.33±16.22) 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9,t=2.36;P=0.038、0.011)。PEG组与CT-PRG组患者的术后体重指数[(16.29±3.56) kg/m2比(16.12±3.17) kg/m2]、住院时间[(4.13±1.26) d比(3.52±1.13) 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EG组轻微并发症发生率为42.1%(16/38),包括瘘口周围感染6例、渗漏1例、造瘘管堵塞5例、造瘘管脱落1例、持续疼痛3例;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5.3%(2/38),包括出血和结肠穿孔各1例。CT-PRG组轻微并发症发生率为39.5%(15/38),包括瘘口周围感染5例、肉芽组织增生1例、气腹3例、造瘘管堵塞3例、造瘘管脱落2例、持续疼痛1例;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0。PEG组与CT-PRG组轻微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PRG组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低于PE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P=0.043)。结论 PEG是安全、有效的胃造瘘方法,但对于食管梗阻患者,CT-PRG可作为PEG的有效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造口术 经皮内镜胃造瘘术 经皮放射学引导胃造瘘术 计算机断层扫描引导 技术成功率 安全性
原文传递
大剂量阿托伐他汀预防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患者心血管事件有效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付俊涛 娄小飞 +3 位作者 孙志 杨翠 张丽霄 杜书章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226-1229,共4页
目的:系统评价大剂量阿托伐他汀预防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患者心血管事件的有效性,以为临床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Central、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收集在常规治疗(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大... 目的:系统评价大剂量阿托伐他汀预防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患者心血管事件的有效性,以为临床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Central、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收集在常规治疗(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试验组)预防PCI术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研究进行资料提取,并采用Cochrane 5.1.0系统评价员手册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 Man 5.3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项RCT,合计2 08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PCI术心肌梗死发生率[OR=0.55,95%CI(0.43,0.71),P<0.001]、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OR=0.58,95%CI(0.44,0.78),P<0.00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可有效降低患者PCI术心肌梗死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 META分析 有效性
原文传递
乳腺癌化疗相关中性粒细胞减少症预防用药的直接经济负担对比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赵杰 张晓坚 +3 位作者 梁艳 乔高星 娄小飞 杜书章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1352-1355,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粒细胞刺激因子用于预防乳腺癌化疗相关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经济负担,为合理用药以及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依据。方法:整群抽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住院病案系统,收集整理2016年11月1日至2019年11月30日临床诊断为乳... 目的:对比分析粒细胞刺激因子用于预防乳腺癌化疗相关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经济负担,为合理用药以及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依据。方法:整群抽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住院病案系统,收集整理2016年11月1日至2019年11月30日临床诊断为乳腺癌的出院患者信息,进行描述性对比分析。结果:共纳入7913名患者,采用粒细胞刺激因子预防的患者相较未预防的患者人群死亡率更低,2组患者整体住院费用增长较快,但医保报销比例逐年提高,预防组的平均报销比例比非预防组高约20%。成本-效果比率预防组为67654.70元/周期,非预防组为52804.31元/周期,增量成本-效果比率预防组为非预防组的1.28倍。结论:使用粒细胞刺激因子用于乳腺癌化疗相关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预防在当前阈值范围内具有经济性,但整体医疗花费仍较高,建议进一步提高诊疗规范,合理减少住院次数、天数,建立预防管理临床路径,有效控制相关住院费用的增长,从而降低乳腺癌患者的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粒细胞刺激因子 直接经济负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