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静脉穿刺皮肤消毒剂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
作者 黄婵 娄廼彬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3年第12期66-68,共3页
通过静脉穿刺采血或给药是临床常用的诊疗手段。但是静脉穿刺破坏人体的天然屏障,病原微生物可进入循环血流中,形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BloodStreamInfection,CRBSI)。正常人皮肤表面有大量细菌定植,分为暂驻菌... 通过静脉穿刺采血或给药是临床常用的诊疗手段。但是静脉穿刺破坏人体的天然屏障,病原微生物可进入循环血流中,形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BloodStreamInfection,CRBSI)。正常人皮肤表面有大量细菌定植,分为暂驻菌与常驻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穿刺采血 临床应用 皮肤消毒剂 病原微生物 导管相关性 循环血流 血流感染 细菌定植
下载PDF
酸性氧化电位水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黄婵 娄廼彬 《护理研究(下旬版)》 2010年第4期1040-1041,共2页
作者从酸性氧化电位水在消化内镜消毒应用角度,综述了酸性氧化电位水的生成原理、理化特性、杀菌机制,成分指标要求以及消毒的效果。
关键词 酸性氧化电位水 理化特性 杀菌机制 成分指标 消毒效果
下载PDF
食道狭窄扩张术后患者的观察及护理 被引量:1
3
作者 马超群 娄廼彬 《中国民康医学》 2010年第15期2032-2033,共2页
关键词 食道狭窄扩张 术后患者 晚期食管癌 护理 贲门失迟缓症 支架置入治疗 药物治疗 扩张治疗
下载PDF
不同干燥方法对消化内镜再处理效果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黄婵 娄廼彬 +2 位作者 彭秋生 安芳 杨思慧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4787-4790,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微生物学监测比较乙醇干燥、压缩空气干燥等不同干燥方法对内镜消毒效果的影响。方法分层随机抽样、双盲设计,入选的内镜经专人执行标准化的"预处理-清洗-漂洗-消毒-终末漂洗"后,随机分为三组:A组99条,不进行干... 目的探讨应用微生物学监测比较乙醇干燥、压缩空气干燥等不同干燥方法对内镜消毒效果的影响。方法分层随机抽样、双盲设计,入选的内镜经专人执行标准化的"预处理-清洗-漂洗-消毒-终末漂洗"后,随机分为三组:A组99条,不进行干燥;B组96条,压缩空气吹干各管腔各30s;C组105条,75%乙醇30ml冲洗内镜各管腔,保持3min,然后用压缩空气吹干各管腔30s。微生物学采样以10ml中和剂注入内镜活检管腔,收集后接种于普通琼脂平皿,于35℃培养48h,计数菌落数。结果各组菌落数为偏态分布,C组菌落数的P70,P80,P90均小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微生物学监测合格率分别为A组73.73%、B组77.08%,C组89.52%,C组的微生物学监测合格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胃镜经过三种干预处理后微生物学监测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肠镜经三种干预处理后微生物学监测合格率分别为45.71%,54.28%,88.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检出病原菌8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7株,检出率5.67%,革兰阳性菌68株,检出率22.67%,真菌1例,检出率0.33%;以微球菌与枯草杆菌的检出率最高。结论使用75%乙醇对消毒后的内镜进行干燥可提高内镜再处理流程的消毒效力,乙醇干燥法优于压缩空气干燥法或仅以注射器抽吸水分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再处理流程 消毒 干燥 微生物学监测
原文传递
三磷酸腺苷生物荧光法应用于软式内镜再处理流程质量监测的评价 被引量:13
5
作者 黄婵 娄廼彬 +1 位作者 王占伟 安芳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796-800,共5页
目的评价三磷酸腺苷(ATP)生物荧光法应用于软式内镜再处理流程质量监测的效力。方法将使用后的同一型号的胃镜随机分为A、B两组,均由专人执行标准化的清洗消毒流程。A组于清洗及消毒后先进行ATP生物荧光法检测,再进行微生物学采样;... 目的评价三磷酸腺苷(ATP)生物荧光法应用于软式内镜再处理流程质量监测的效力。方法将使用后的同一型号的胃镜随机分为A、B两组,均由专人执行标准化的清洗消毒流程。A组于清洗及消毒后先进行ATP生物荧光法检测,再进行微生物学采样;B组清洗及消毒后检测方法顺序相反。比较ATP生物荧光法与微生物学监测在内镜清洗与消毒后生物负载的差异,分析两种方法对清洗、消毒效果检测的相关性。结果有效样本共51例,按ATP生物荧光法检测标准,23例清洗合格,清洗合格率45.1%;按微生物学监测标准,47例消毒合格,消毒合格率92.2%。A、B组检测顺序不同,但两组清洗合格率(50.0%比40.0%,X。=0.515,P=0.473)与消毒合格率(96.2%比88.0%×。0.316,P=0.57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ATP检测,内镜清洗后的相对光单位(RLU)对数值高于消毒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8+0.50比0.88+0.49,t=2.335,P=0.024)。消毒合格的内镜无论是清洗后或消毒后,ATP检测RLU对数值均低于消毒不合格的内镜(t=2.505,P=0.016;t=2.485,_P=0.016)。将ATP检测结果与微生物学监测结果做相关分析,显示内镜清洗后ATP检测结果与微生物学监测结果低度相关,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r=0.199,P=0.171);内镜消毒后ATP检测结果与微生物学监测结果存在低度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r=0.391,P=0.005)。内镜清洗后ATP检测结果与消毒后微生物学监测结果存在低度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r=0.301,P=0.032)。结论ATP生物荧光法可反应内镜生物负载变化的趋势,可作为内镜再处理流程中质量监控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内窥镜 质量控制 消毒 荧光分析法
原文传递
1例以肠梗阻为特征的腹膜后纤维化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3
6
作者 黄婵 娄廼彬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6-47,共2页
腹膜后纤维化(retroperitoneal fibrosis,RPF)是一种病因不明、进展缓慢、较罕见的慢性炎性反应疾病。其特征是腹膜后组织慢性非特异性炎性反应伴纤维组织增生,进而压迫输尿管、大血管、胆管和腹膜后腔其他脏器。
关键词 腹膜后纤维化 特异性炎性反应 肠梗阻 纤维组织增生 护理 患者 病因不明 进展缓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