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州东部风水林斑块面积对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娄铎 陈玉娟 +4 位作者 刘凯 陈瑶瑶 马磊 于晨曦 管东生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21,共10页
近年来人类活动的干扰导致许多连续的自然森林破碎为斑块化的森林片断(如村落旁保留的"风水林"),研究森林斑块的面积与森林生物量的关系对改善森林的碳汇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位于广州市东部的风水林中分别选取立... 近年来人类活动的干扰导致许多连续的自然森林破碎为斑块化的森林片断(如村落旁保留的"风水林"),研究森林斑块的面积与森林生物量的关系对改善森林的碳汇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位于广州市东部的风水林中分别选取立地条件、森林植被类型和结构、林龄、森林生长发育阶段等因素相同但面积不同的大斑块(15-25 hm^2)、中斑块(5-8 hm^2)和小斑块(0.5-2 hm^2)各5个,采用样方调查和遥感估算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风水林地上生物量与斑块面积的关系,以及风水林斑块从林缘到林内地上生物量的梯度变化。结果显示:(1)平均生物量呈现出大斑块(199.33 t/hm^2)>中斑块(181.59 t/hm^2)>小斑块(147.51 t/hm^2)的趋势,大、中、小斑块的地上生物量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1),斑块面积对地上生物量的影响比较显著;(2)样地调查结果和遥感数据都显示,边缘效应对风水林斑块地上生物量的影响比较明显:大斑块生物量从林缘到林内呈现斑块中心(290.24 t/hm^2)>斑块中心到林缘的中间位置(226.63 t/hm^2),>板块边缘(129.16 t/hm^2)的趋势;(3)大斑块中高大树木的比例较大,这是大斑块的生物量大于中、小斑块的主要原因。本研究的结果表明,保护和建设较大的森林斑块,有助于提高森林的碳汇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 斑块面积 周长面积比 边缘效应 自然森林斑块
下载PDF
广东英罗湾不同潮位红树林-滩涂系统碳密度差异 被引量:8
2
作者 陈瑶瑶 张雅松 +2 位作者 娄铎 于晨曦 管东生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34-1140,共7页
自然生长的红树林植被生物量及土壤碳密度沿着海岸潮滩的分布存在异质性和不确定性,而目前对于潮滩高程间的异质性及不确定性的原因研究还比较少。以广东英罗湾自然分布的红树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不同潮滩高程红树林群落碳储量,对自... 自然生长的红树林植被生物量及土壤碳密度沿着海岸潮滩的分布存在异质性和不确定性,而目前对于潮滩高程间的异质性及不确定性的原因研究还比较少。以广东英罗湾自然分布的红树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不同潮滩高程红树林群落碳储量,对自然分布的不同潮位红树林碳储量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低潮位、中潮位、高潮位红树林植被生物量分别为(67.39±3.51)、(150.67±22.29)、(364.14±64.82)t·hm^-2。(2)低潮位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为13.50g·kg^-1,中潮位为17.25 g·kg^-1,高潮位为32.87 g·kg^-1。高潮位红树林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显著大于中低潮位。(3)生态系统碳密度在低潮位、中潮位、高潮位分别为(117.63±12.10)、(159.68±15.06)、(312.06±44.23) t·hm^-2。(4)不同潮位土壤盐度均值介于17.83‰-32.67‰,容重均值介于0.78-1.10 g·m^-3,pH均值介于4.84-5.75,总氮(TN)质量分数介于1.32-1.85 g·kg^-1,总磷(TP)质量分数介于0.18-0.35 g·kg^-1,除容重、pH外,其他指标均呈现随潮滩高程增加而增加的规律。(5)植被生物量、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与土壤总氮、总磷、盐度呈显著性相关,与pH呈显著性负相关。潮滩高程的变化是影响红树林碳汇的重要因素,研究结果能够为区域红树林的碳汇作用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潮位 生态系统碳密度 土壤理化性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