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燕麦+箭筈豌豆混播草地混播优势的测度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2
1
作者 朱亚琼 于辉 +5 位作者 郑伟 黎松松 娜尔克孜 刘岳含 郝帅 艾丽菲热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4-85,共12页
从混播牧草地上部分生长效率与种间竞争格局、地下部分根系构型与生物固氮效率角度出发,将不同混播群体结构(行距+同行/异行/异行阻隔)作为燕麦+箭筈豌豆型草地混播优势的影响因素,利用盆栽试验分析和比较混播牧草在不同混播群体结构中... 从混播牧草地上部分生长效率与种间竞争格局、地下部分根系构型与生物固氮效率角度出发,将不同混播群体结构(行距+同行/异行/异行阻隔)作为燕麦+箭筈豌豆型草地混播优势的影响因素,利用盆栽试验分析和比较混播牧草在不同混播群体结构中地上部、地下部因素对混播优势的相对贡献,以及不同混播群体结构氮素固定、转移和利用效率对混播系统生态功能的贡献,以期明确豆禾混播草地的种间竞争过程及其混播优势产生的机理。结果表明,1)豆禾异行混播+15 cm行距处理(Y15)的混播群体结构具有较佳的产量优势,燕麦的竞争率和侵占力均高于与之混播的箭筈豌豆;2)豆禾同行混播+15 cm行距处理(T15)和Y15均具有较高的应用生物固氮量、转氮率及豆科牧草对草地氮产量的贡献率;3)牧草产量与牧草叶片初始荧光(Fo)和单位面积捕获光能(TRo/CSo)均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牧草产量与根系形态特征参数和根系构型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4)地上部和地下部因素对燕麦+箭筈豌豆混播系统混播优势的相对贡献分别为21.64%和78.36%,综合体现为地下部分贡献远大于地上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行混播 异行混播 生长效率 地上竞争格局 根系构型 氮素利用效率
下载PDF
不同种植模式下豆科绿肥对土壤改良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9
2
作者 朱亚琼 简大为 +6 位作者 郑伟 王朴 黎松松 郝帅 娜尔克孜 刘岳含 艾丽菲热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20年第5期889-900,共12页
为探明豆科绿肥还田对土壤改良效果和作物生物产量的影响,本研究选取玉米(Zea mays)、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大麦(Hordeum vulgare)、燕麦(Avena sativa)为间混作/轮作对象,将花生(Arachis hypogaea)、鹰嘴豆(Cicer arietinum)、... 为探明豆科绿肥还田对土壤改良效果和作物生物产量的影响,本研究选取玉米(Zea mays)、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大麦(Hordeum vulgare)、燕麦(Avena sativa)为间混作/轮作对象,将花生(Arachis hypogaea)、鹰嘴豆(Cicer arietinum)、白花草木樨(Melilotus albus)作为主要豆科绿肥进行田间试验,利用土壤浅层有机质、氮、磷、钾等养分含量的变化及田间作物地上生物产量的表现,比较不同种植模式下豆科绿肥对土壤改良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作物单作相比,豆科绿肥与玉米、油菜间混作以及轮作均可提高土壤表层有机质、全氮及碱解氮质量分数,混作对土壤表层全钾质量分数影响较小,轮作还可提高土壤表层全磷、有效磷质量分数;另一方面,间混作群体结构在土壤肥力的改善效果方面也起到一定的作用。2)与试验前土壤养分质量分数相比,白花草木樨+大麦混作并翻压还田模式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分别提高了40.43%、50.00%、10.00%、27.93%、76.75%、45.13%;玉米+花生间作模式土壤养分改善效果次之。3)玉米、油菜和白花草木樨地上生物产量较其单作分别提高了23.19%、16.68%和27.31%。因此,采用豆科绿肥+禾本科牧草混作并翻压还田、玉米+花生间作的种植模式可有效改善乌尔禾地区农田的土壤质量,并兼顾其他农作物生产,可提高该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混作 轮作 豆科绿肥 土壤理化性质 地上生物产量
下载PDF
不同混播方式和供磷水平对燕麦+箭筈豌豆混播草地磷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娜尔克孜 于辉 +5 位作者 朱亚琼 郑伟 黎松松 刘岳含 艾丽菲热 郝帅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3期161-169,共9页
本研究以混播牧草获得混播优势和优化地上种间竞争格局为目的,以箭筈豌豆(Vicia sativa)和燕麦(Avena sativa)2种牧草为研究材料,在新疆昭苏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77团自然环境条件下进行盆栽混播试验,将不同土壤供磷水平(低磷/中磷/高磷)... 本研究以混播牧草获得混播优势和优化地上种间竞争格局为目的,以箭筈豌豆(Vicia sativa)和燕麦(Avena sativa)2种牧草为研究材料,在新疆昭苏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77团自然环境条件下进行盆栽混播试验,将不同土壤供磷水平(低磷/中磷/高磷)和不同混播方式(同行/异行/异行阻隔)作为竞争环境的变化因素,利用根际土壤磷的富集率、土壤磷酸酶活性、植株含磷量和磷利用效率等指标,分析混播体系中牧草的磷养分利用优势,明确混播方式和土壤供磷水平对混播体系磷养分竞争和牧草混播优势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磷异行混播处理下,箭筈豌豆+燕麦混播群体的牧草产量、土地当量比和植株含磷量均处于较高水平,而根际土壤磷养分活化能力处于较低水平,土壤施用磷肥可以改善混播群体磷养分竞争格局,而异行混播可通过提高土壤磷酸酶活性,降低土壤pH值,增加根际土壤富集磷的能力,从而获得混播优势。中磷同行混播处理的根际全磷富集率最高,低磷同行混播处理的根际速效磷富集率最高,中磷同行混播处理的磷利用效率最高。低磷和中磷处理下箭筈豌豆+燕麦同行混播时的根际活化效率得到提高。土壤根际与非根际速效磷均显著影响富集率和植株含磷量,植株磷含量与牧草产量和土地当量比有密切联系。箭筈豌豆+燕麦混播草地可以通过优化群体结构、增加土壤磷养分供给实现较高的生产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磷水平 混播方式 磷利用效率 根际磷富集率 混播优势
下载PDF
不同混播方式下燕麦+箭筈豌豆混播草地的生产性能及土壤养分特征 被引量:44
4
作者 关正翾 娜尔克孜 +3 位作者 朱亚琼 郑伟 刘岳含 艾丽菲热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19年第3期772-784,共13页
为阐明混播方式对燕麦(Avena sativa)+箭筈豌豆(Vicia sativa)型豆禾混播草地混播优势的影响,在新疆昭苏盆地采用同行混播、异行混播与不同豆禾比的播种方式建植混播草地,利用牧草产量、营养物质产量和籽粒产量等指标分析混播方式对生... 为阐明混播方式对燕麦(Avena sativa)+箭筈豌豆(Vicia sativa)型豆禾混播草地混播优势的影响,在新疆昭苏盆地采用同行混播、异行混播与不同豆禾比的播种方式建植混播草地,利用牧草产量、营养物质产量和籽粒产量等指标分析混播方式对生产性能优势的影响,以不同混播方式下土壤养分变化与生产性能的内在联系为依据,探讨生产性能优势获得的途径。结果表明,1)燕麦与箭筈豌豆混播可获得混播优势,其中同行混播+豆禾比50∶50、异行混播+豆禾比50∶50和同行混播+豆禾比75∶25组合牧草产量和种子产量优势明显,生产性能较高。2)混播方式对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全量养分影响较小,单播燕麦具有较高的土壤浅层速效磷含量,箭筈豌豆的生物固氮作用可增加土壤氮素养分的供应,而同行混播方式则有利于土壤碱解氮的积累。3)以混播群体结构作为控制因素时,牧草和粗蛋白产量依赖土壤氮素养分,与土壤速效磷含量呈负相关关系;以混播比例作为控制因素时,高箭筈豌豆混播比例下(80%和100%),土壤氮素养分可负向影响牧草和粗蛋白产量、牧草产量优势,否则则为正向影响,土壤速效磷含量负向影响牧草和粗蛋白产量、产量优势,正向影响种子产量优势,与混播比例无关联。因此,在冷凉牧区进行燕麦+箭筈豌豆型混播草地建植时,采取同行混播+豆禾比75∶25的混播组合既能提高土壤肥力,还能收获牧草产量和品质较优的草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播比例 同行混播 异行混播 混播优势 土壤养分
下载PDF
群体密度和混播群体结构对箭筈豌豆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关正翾 娜尔克孜 +3 位作者 朱亚琼 郑伟 刘岳含 艾丽菲热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19年第2期458-467,共10页
本研究综合分析了群体密度和混播群落结构对箭筈豌豆(Vicia sativa)的种子产量、质量和种子产量构成等性状的影响。将播量作为群体密度控制因素,将混播方式(同行混播、异行混播)和混播比例作为群落结构的控制因素。结果表明:1)随着播量... 本研究综合分析了群体密度和混播群落结构对箭筈豌豆(Vicia sativa)的种子产量、质量和种子产量构成等性状的影响。将播量作为群体密度控制因素,将混播方式(同行混播、异行混播)和混播比例作为群落结构的控制因素。结果表明:1)随着播量的增加,种子产量呈增加趋势,各混播处理种子产量均小于单播处理,但发芽势有所提升;随着箭筈豌豆混播比例的增加,种子产量和种子发芽势均呈增加趋势,混播方式(同行、异行混播)对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较小。2)群体密度和群落结构主要通过影响箭筈豌豆分枝数和结荚数来影响其种子产量;而荚长、每荚籽粒数、发芽率等生物学性状变化较小。3)燕麦(Avena sativa)在混播系统中处于强竞争者的地位,提高箭筈豌豆混播比例和采用异行混播有利于增加其竞争率,也有利于提高种子产量。因此,在冷凉地区进行箭筈豌豆种子生产,其播量应高于120 kg·hm–2为宜;为了提高箭筈豌豆种子产量和质量,防止倒伏,可采用箭筈豌豆混播比例高于75%+异行混播方式进行种子田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量 同行混播 异行混播 混播比例 分枝数 结荚数 种间竞争
下载PDF
旅游干扰下山地草甸光谱特征及其与冠层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5
6
作者 刘岳含 黎松松 +4 位作者 郑伟 郝帅 朱亚琼 娜尔克孜 艾丽菲热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3-94,共12页
本研究利用SVC-HR768光谱仪观测不同旅游干扰程度下山地草甸的冠层高光谱反射率,结合山地草甸的冠层叶绿素含量和冠层组分、结构和生产力的测定,分析旅游干扰下群落数量特征、植物多样性和叶绿素含量(SPAD值)等的变化与冠层反射率和相... 本研究利用SVC-HR768光谱仪观测不同旅游干扰程度下山地草甸的冠层高光谱反射率,结合山地草甸的冠层叶绿素含量和冠层组分、结构和生产力的测定,分析旅游干扰下群落数量特征、植物多样性和叶绿素含量(SPAD值)等的变化与冠层反射率和相关光谱参数的相关性,以期利用高光谱技术快速、无损和精确的监测景区旅游干扰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旅游干扰下,耐践踏的物种重要值增加,而践踏敏感物种重要值减少,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显著下降,群落结构向少数耐践踏的物种集中,群落生产力下降;(2)随着旅游干扰强度的增加,冠层叶绿素含量下降,冠层对可见光的吸收减弱,反射增强,"红边"位置产生了"蓝移"现象,"绿峰"幅值增加,"红谷"和"红边"幅值均呈下降趋势;(3)可利用红边位置、敏感波段优化的多元散射光谱拟合模型对叶绿素含量、群落数量特征和植物多样性进行估算,且相对精度较高,误差较小。因此,利用高光谱技术监测旅游干扰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干扰 反射高光谱 光谱参数 叶绿素含量 群落数量特征 植物多样性
下载PDF
口服α-硫辛酸对超重或肥胖患者脉搏波速度和卧位血压影响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交叉试验研究
7
作者 黄永迪 李农 +9 位作者 张卫国 胡晓娟 王倩 王琛琛 许睿伟 严恺 侯雪雁 娜尔克孜 王晓玲 严卫丽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90-296,共7页
目的 探讨超重或肥胖患者口服抗氧化剂α-硫辛酸(ALA)对臂踝脉搏波速度(baPWV)、卧位收缩压(sSBP)和卧位舒张压(sDBP)的影响,为超重或肥胖相关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和交叉试验设计.按... 目的 探讨超重或肥胖患者口服抗氧化剂α-硫辛酸(ALA)对臂踝脉搏波速度(baPWV)、卧位收缩压(sSBP)和卧位舒张压(sDBP)的影响,为超重或肥胖相关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和交叉试验设计.按照入选标准(20~60岁汉族、BMI≥25 kg/m2和未服用任何抗氧化剂等)纳入研究对象103人(男性63人、女性40人).采用分层区组随机化设计方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到ALA组(52人)或安慰剂组(51人)进行为期8周的干预,剂量为1200mg/d.经过4周洗脱期后,两组干预措施交换再干预8周.基线测量包括问卷调查、人体测量、血压测量、脉搏波速度、卧位血压、血液生化指标的检测.两阶段起始和终末均采用统一的检测方法和同一批调查员.采用Stata 11.0软件进行混合效应模型分析.结果 ALA组和安慰剂组人体测量指标和生化指标的基线水平均衡可比(P>0.05).经口服ALA 8周后,ALA组baPWV降低(-33.03±130.70)cm/s,安慰剂组升高(5.66±139.89)cm/s,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8).ALA组sSBP降低(-4.09±9.18)mm Hg,安慰剂组降低(-2.32±8.16)mm Hg,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7);ALA组sDBP降低(-1.29±6.55)mm Hg,安慰剂组降低(-0.48±6.63)mm Hg,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5).混合效应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了试验顺序、阶段等因素后,两组间baPWV、sSBP和sDBP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LA 1200mg/d口服8周,不能明显降低动脉硬度和卧位血压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硫辛酸 超重或肥胖 臂踝脉搏波速度 卧位血压 心血管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