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吾家有子初长成
1
作者 《中华家教》 2013年第6期36-37,共2页
有一个个头比自己高的儿子,真的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有时候,早上送他去上学的路上,我会不由自主落后几步,微笑着远距离凝视他的背影.然后在心里慨叹造化是多么神奇,一百多个日子而已,他竟—下子从低我十几公分的小男孩长成了如... 有一个个头比自己高的儿子,真的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有时候,早上送他去上学的路上,我会不由自主落后几步,微笑着远距离凝视他的背影.然后在心里慨叹造化是多么神奇,一百多个日子而已,他竟—下子从低我十几公分的小男孩长成了如今高出我许多的阳光少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教育 教育方法 孩子 父母
下载PDF
我这样让孩子学会感恩
2
作者 《中华家教》 2013年第9期16-16,共1页
月中旬时,我对儿子说:“这个月我们只有800元钱了,从现在起到月底妈妈发工资,还有16天,这16天,我们只能用800元,明白吗?” 16天用800元,平均一天只能用50元左右。按我们平时的花销标准,这样坚持到月底是有点困难。平时来说,... 月中旬时,我对儿子说:“这个月我们只有800元钱了,从现在起到月底妈妈发工资,还有16天,这16天,我们只能用800元,明白吗?” 16天用800元,平均一天只能用50元左右。按我们平时的花销标准,这样坚持到月底是有点困难。平时来说,一般不买大东西的话,仅仅生活开销,我们一个月将近用3000元,孩子在长身体,很多的花销是必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教育 教育方式 家长 孩子
下载PDF
最后的鲁迅
3
作者 《珠江水运》 2006年第9期52-52,共1页
关键词 鲁迅 生命 战斗 战士 军人 左翼作家联盟 左联 知识分子
下载PDF
最后的鲁迅(随笔)
4
作者 《四川统一战线》 2006年第9期47-47,共1页
喜欢在夜深人静时阅读鲁迅,贴近他的心跳,倾听他的灵魂在生命最后岁月里的呢喃。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的寓所永远地告别了人世,带着悲凉与绝望。因为他眼中所看到的还是污浊与不堪,他对这个世界的期待还远远没有实现。在生命的终极。
关键词 鲁迅 生命 左联 左翼作家联盟 知识分子
下载PDF
5毛钱的成功
5
作者 《成才之路》 2011年第21期I0014-I0014,共1页
她叫王金桃。初中毕业后,王金桃曾给人当了两年保姆,之后到家发廊学艺。那是她在迷你发廊打工学艺的第8天,当她刚打开店门,就来了一位穿婚纱的姑娘,让她给吹一吹头发。
关键词 成功 初中毕业 发廊 工学
下载PDF
悠悠茶语
6
作者 《广东茶业》 2006年第5期26-27,共2页
我几乎不可一日无茶。那淡淡的略带苦味的清香,夹杂着阳光雨露与山野的气息,总能曲曲折折地流淌到心灵最柔软的部分,引人神思。在喧嚣的现代都市,那份清雅如沙漠中的绿洲,亲切而清凉;那份平和的滋味,散发着繁华中优美的淡泊。
关键词 植茶 茶道
下载PDF
悠悠茶语
7
作者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07年第22期32-33,共2页
我几乎不可一日无茶。那淡淡的略带苦味的清香,夹杂着阳光雨露与山野的气息,总能曲曲折折地流淌到心灵最柔软的部分,引人神思。在喧嚣的现代都市,那份清雅如沙漠中的绿洲,亲切而清凉;那份平和的滋味,散发着繁华中优美的淡泊。清新的茶... 我几乎不可一日无茶。那淡淡的略带苦味的清香,夹杂着阳光雨露与山野的气息,总能曲曲折折地流淌到心灵最柔软的部分,引人神思。在喧嚣的现代都市,那份清雅如沙漠中的绿洲,亲切而清凉;那份平和的滋味,散发着繁华中优美的淡泊。清新的茶是犒劳自己的奢侈品。周末清晨,思绪还在蛰伏中,一杯香茶却可以将清晨的宁静拉得很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文化
下载PDF
245厂的学徒实行了供給制
8
作者 高峰 子靜 《中国劳动》 1959年第2期35-,共1页
国营245厂本年招收的学徒数相当于原有职工总数的两倍,过去学徒的生活待遇是,每月伙食費16元,另用錢3元,共19元。这个待遇水平并不低,但因大多数学徒年紀較小,缺乏独立生活能力,不会計划自己的生活,特別在吃飯問題上,有的九天吃了八元多... 国营245厂本年招收的学徒数相当于原有职工总数的两倍,过去学徒的生活待遇是,每月伙食費16元,另用錢3元,共19元。这个待遇水平并不低,但因大多数学徒年紀較小,缺乏独立生活能力,不会計划自己的生活,特別在吃飯問題上,有的九天吃了八元多,有的买了一个月的粮票十天就用完了,經常爭吵粮食不够吃,錢不够花,使他們的工作和学习情緒受到一定的影响。厂党委鉴于这一情况,認为实行供給本人基本生活需要的制度,不但对解决学徒的生活問題有好处,且可以培养学徒的集体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学徒的新供給办法(草案)是在不突破原来学徒的生活津貼标准的原則下,經过群众討論修改、又召开厂职工代表大会討論以后确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产主义思想 职工代表大会 基本生活需要 独立生活能力 生活待遇 津贴标准 水平井 供应标准 卫生用品 九三
下载PDF
为什么新老工人不团结
9
作者 坤田 《中国劳动》 1957年第3期15-,共1页
在建筑工人评级工作中,相当普遍地产生了新老工人的不团结现象。有些青年工人不服气老技术工人,低级技术工人不愿与高级技术工人在一个小组干活。有的青年工人反映:“我们一样干活,不一样得分”,“大技工拿钱多,就应当多干活”等等。有... 在建筑工人评级工作中,相当普遍地产生了新老工人的不团结现象。有些青年工人不服气老技术工人,低级技术工人不愿与高级技术工人在一个小组干活。有的青年工人反映:“我们一样干活,不一样得分”,“大技工拿钱多,就应当多干活”等等。有的计件小组要求将青年工人与技术工人分开。总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技术工人 青年工人 建筑工人 等极 工安 旅大 考工 木建筑 六极 便官
下载PDF
对划分企业类别的几点认识
10
作者 白源 坤田 《中国劳动》 1956年第9期29-,共1页
在这一次工资改革中,由于我省地方国营工业、基本建设企业单位较多,规模的大小又很悬殊,有的单位是几千人,有的单位仅几十个人或是十几个人;在生产上、技术设备上又不一致,有的是手工业生产,有的是机械生产;有的企业日产量上千上万,有... 在这一次工资改革中,由于我省地方国营工业、基本建设企业单位较多,规模的大小又很悬殊,有的单位是几千人,有的单位仅几十个人或是十几个人;在生产上、技术设备上又不一致,有的是手工业生产,有的是机械生产;有的企业日产量上千上万,有的日产量仅几十几百,因此,在规定工资标准时,不能机械地执行一个统一的工资标准,因为这样做就不符合社会主义按劳取酬的原则,但也不能将所有的每一个企业都制定一个工资标准,因为这样就会造成工资标准过多的混乱现象,并造成职工调动中的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资标准 企业类别 机械生产 手工业生产 企业单位 工资改革 国营工业 工资水平 千人 地方国营
下载PDF
古历裒谈(二) 被引量:1
11
作者 《南国红豆》 2000年第Z1期84-85,共2页
“网巾边”粤剧行话惯把班中卫生叫“网巾边”,简称为“边”。这个代称何来?艺人们一直捉摸不透,视同“乌之逛”——无从稽考。殊不知“网巾边”实有其物,人们把卫生叫“网巾边”大有来由。无征不信,有书为证: 明代文学家谢肇淛所撰笔... “网巾边”粤剧行话惯把班中卫生叫“网巾边”,简称为“边”。这个代称何来?艺人们一直捉摸不透,视同“乌之逛”——无从稽考。殊不知“网巾边”实有其物,人们把卫生叫“网巾边”大有来由。无征不信,有书为证: 明代文学家谢肇淛所撰笔记《五杂俎》中写道:“童子帻无屋(帽顶)者,示未成人也。近时总角者犹系一网巾边,是其遗制。”现此,可见明代童子(还有卑贱身份的平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生 粤剧 京剧 戏曲 俞振飞 艺人
原文传递
12
作者 《广州研究》 1986年第4期20-20,共1页
广州、南、番、顺一带,旧日简称先生为“先”,语音如“鱼腥”的“腥”,如教书先、风水先,以至通称一般男人为“阿先”。《辞海》谓:先,先生的简称。《史记·袁盎晁错列传》:“学中商刑名于轵张恢先所”。张恢先即张恢先生。轵是地... 广州、南、番、顺一带,旧日简称先生为“先”,语音如“鱼腥”的“腥”,如教书先、风水先,以至通称一般男人为“阿先”。《辞海》谓:先,先生的简称。《史记·袁盎晁错列传》:“学中商刑名于轵张恢先所”。张恢先即张恢先生。轵是地名。清王士祯《香祖笔记》卷十一:“今人称先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水 广州 简称 史记 辞海 列传 王士祯 人称 语音 晁错
原文传递
茶杆竹
13
作者 《广州研究》 1985年第3期70-70,共1页
久住广州的人都会听过大街小巷上有人叫卖“茶杆竹”。何谓“茶杆”?人们不明不白,《竹谱》也没记载。据明末屈大均《广东新语》考证,它原称撑竿竹,别称油竹、白眉竹。常见于广东的西、北江,竹身厚而坚实,可作棚架用材,又因最适合作船... 久住广州的人都会听过大街小巷上有人叫卖“茶杆竹”。何谓“茶杆”?人们不明不白,《竹谱》也没记载。据明末屈大均《广东新语》考证,它原称撑竿竹,别称油竹、白眉竹。常见于广东的西、北江,竹身厚而坚实,可作棚架用材,又因最适合作船上的撑竿,故而得名“撑竿竹”,广州人音转为“茶杆竹”,居民多买来晒晾衣裳,故又称衣裳竹或晒衫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杆竹 屈大均 广东新语 考证 广州人 明末 别称 北江 衣裳 记载
原文传递
14
作者 《广州研究》 1985年第2期22-22,共1页
广州常用方言词中,有个“重”字,音仲。此字口头使用上有三类相近的词义:一是“再”,二是“还”,三是“更加”。广州话这样使用“重”,是普通话所没有的。但在古汉语中却较常见。《管子》:“思之思之,又重思之,思之不通,鬼神通之。”这... 广州常用方言词中,有个“重”字,音仲。此字口头使用上有三类相近的词义:一是“再”,二是“还”,三是“更加”。广州话这样使用“重”,是普通话所没有的。但在古汉语中却较常见。《管子》:“思之思之,又重思之,思之不通,鬼神通之。”这里的“重”正是再三之意。屈原《离骚》:“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朱熹注:“重,直用反;能,叶,奴代反。重,再也,非轻重之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汉语 普通话 方言词 广州话 词义 内美 离骚 朱熹 屈原 广州方言
原文传递
公仔
15
作者 《广州研究》 1984年第1期66-66,共1页
公仔,是广东话特有的名词。因缘时会,这个词越来越多见使用。如:公仔书;公仔纸;公仔饼;石湾公仔……不仅人们口头上这样讲,连书报上也这样登。这,并不奇怪,约定俗成的方言土语流行开来,有时是会渐进到全民族的通语里去的。公仔,是怎么... 公仔,是广东话特有的名词。因缘时会,这个词越来越多见使用。如:公仔书;公仔纸;公仔饼;石湾公仔……不仅人们口头上这样讲,连书报上也这样登。这,并不奇怪,约定俗成的方言土语流行开来,有时是会渐进到全民族的通语里去的。公仔,是怎么个来由?一向无人深究。“粤语称物之小者为仔”,于是直觉地把公仔臆测为“供孩子们玩几的小东西”。这个臆测不错,但只得其果,未及其因。公仔一词其实渊源有自,而且古老得很。据考:“公仔”是由“傀儡子”音转而来。字书载:傀儡子或称魁儡子、窟磊子,指的是木偶戏和戏里的木头人。传说傀儡戏首创于汉代,千百年来作为一种艺术,供人欣赏,直至今天。傀儡子的形制有大有小,小的可以弄诸指掌之间,特别逗人喜爱。宋元时,民间已有七夕节供养土木小偶人争妍逞丽的习俗。其后,它就成为儿童们玩耍的恩物,各地称谓不一,岭南人沿袭傀儡子之名叫做公仔。“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言土语 广东话 傀儡戏 木偶戏 小东西 儿童 臆测 粤语 通语 渊源
原文传递
打阿嗤
16
作者 《广州研究》 1984年第2期42-42,共1页
阿嗤,表声之词,北方人叫喷嚏(音替),广州的打阿嗤就是打喷嚏。嚏,最早见于《诗经·邶风·终风》:“愿言则嚏。”其诠释是:“愿,犹思也,盖他人思我,我则嚏之也。”又谓:“今俗人嚏则日‘人道我’,此古之遗语也。”宋苏东坡《元... 阿嗤,表声之词,北方人叫喷嚏(音替),广州的打阿嗤就是打喷嚏。嚏,最早见于《诗经·邶风·终风》:“愿言则嚏。”其诠释是:“愿,犹思也,盖他人思我,我则嚏之也。”又谓:“今俗人嚏则日‘人道我’,此古之遗语也。”宋苏东坡《元日》诗:“白发苍颜谁肯记,晚来频嚏为何人?”诗人用的“频”字实在形象生动。元康进之《李逵负荆》杂剧:“打嚏耳朵热,一定有人说。”这个韵语料是当时流行的俗谚。又《散曲》描写闺情:“不怕人尤(歹带)(滞留),只怕被人调戏,因甚无个阿鹊地(的),没工夫说里(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象生动 苏东坡 北方人 广州 诗经 元康 人道 杂剧 喷嚏 白发
原文传递
本地姜唔辣
17
作者 《广州研究》 1984年第3期26-26,共1页
古籍记载:夏后“妹喜嗜珍味,必有南海之姜”。远代传闻或有夸饰,未为信史。而“陈皮、老姜、禾杆草”称为广东三宝,却是事实。为何粤谚偏说“本地姜唔辣”呢? 清初,番禺屈大均《广东新语》谓:“新兴多姜,田种者十之三,山种者十之七,其... 古籍记载:夏后“妹喜嗜珍味,必有南海之姜”。远代传闻或有夸饰,未为信史。而“陈皮、老姜、禾杆草”称为广东三宝,却是事实。为何粤谚偏说“本地姜唔辣”呢? 清初,番禺屈大均《广东新语》谓:“新兴多姜,田种者十之三,山种者十之七,其性亦异”。语曰:“在田姜多腴,在山姜多辣。”观此,可以明白“本地姜唔辣”一语的由来。几百年前的俗谚,内容是否合科学,都无碍于谚语的流传。因为它所重者在引申义——自卑心理要不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大均 广东新语 南海 自卑心理 引申义 古籍 陈皮 清初 山姜 传闻
原文传递
禾杈比
18
作者 《广州研究》 1984年第2期10-10,共1页
同祖的兄弟,古称同堂兄弟,唐代开始省称为堂兄弟,书面语多称从兄弟。广州人却叫它做“禾杈比”。这是一种通俗的借喻。禾杈,是叉取禾束的农具,由杈杆、杈丫两部分连接而成。杈杆一梃象征祖辈,杈丫两岐象征父亲和伯叔,堂房兄弟都从这一... 同祖的兄弟,古称同堂兄弟,唐代开始省称为堂兄弟,书面语多称从兄弟。广州人却叫它做“禾杈比”。这是一种通俗的借喻。禾杈,是叉取禾束的农具,由杈杆、杈丫两部分连接而成。杈杆一梃象征祖辈,杈丫两岐象征父亲和伯叔,堂房兄弟都从这一梃两岐的关系上繁衍而来,故广州人称之为“禾杈比”。比是比拟,所渭就近取譬。这里的比还含有“比其小大”和“其比如栉”的序列、亲密之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人 书面语 象征 唐代 同祖 借喻 序列 农具 连接 父亲
原文传递
火腿绳
19
作者 《广州研究》 1984年第2期37-37,共1页
火腿,在旧社会的平民眼里是富贵人家宴席上的珍品。广州常见的多是腊味铺中用草绳系着高高挂起的“琵琶腿”。买火腿一般论只,过称时火腿连绳一起称。这就意味着火腿绳跟火腿同等论价。可是一旦火腿报销,这油腻而发霉的草绳就分文不值,... 火腿,在旧社会的平民眼里是富贵人家宴席上的珍品。广州常见的多是腊味铺中用草绳系着高高挂起的“琵琶腿”。买火腿一般论只,过称时火腿连绳一起称。这就意味着火腿绳跟火腿同等论价。可是一旦火腿报销,这油腻而发霉的草绳就分文不值,成为垃圾堆中的废物了。由此及彼,广州人就用“火腿绳”来形容那些凭借亲友、上司的煊赫权势而尸位素餐、肠肥脑满的无能之辈。比“火腿绳”等而下之的,叫他做“腊肠绳”,以示区别,可谓得体。这两种“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腿 草绳 广州人 平民 垃圾堆 珍品 琵琶 废物 挂起 发霉
原文传递
20
作者 《广州研究》 1984年第3期17-17,共1页
普通话“甩”音shuai“尸歪”切。词义:①摆动。如:甩袖子;狗甩尾巴。②挥动。如:甩发;甩马鞭。③抛开。如:甩手不管;甩卖(贱价抛售)。广州方言也用“甩”字,但音义与普通话的“甩”完全不同。它俗念作lek,“栗一”切。词义为:脱落;消褪... 普通话“甩”音shuai“尸歪”切。词义:①摆动。如:甩袖子;狗甩尾巴。②挥动。如:甩发;甩马鞭。③抛开。如:甩手不管;甩卖(贱价抛售)。广州方言也用“甩”字,但音义与普通话的“甩”完全不同。它俗念作lek,“栗一”切。词义为:脱落;消褪;松散。如:甩牙;甩色;甩鞋带。按:广州方言俗字的“甩”,虽然口讲笔书,沿用已久,但查实无所依据。清同治年间修的《广东通志》采录了方言俗字一批,其中有“甩”,不作“甩”,亦未注出处。其他字书,均不见收入.有些方言字本可以约定俗成,但广州话的“甩”(lek),混淆了普通话的“甩”(shuai),使用起来易生误会,是不可以不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话 方言俗字 广州方言 词义 广州话 同治年间 方言字 摆动 音义 鞋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