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浆内毒素定量测定在临床上的意义 被引量:3
1
作者 孔京慧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1年第11期1400-1401,共2页
细菌内毒素为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成分,而在临床表现上,由革兰阴性菌所引起的内毒素血症及脓毒血症目前仍是临床上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虽然人们使用了各类广谱、高效的抗生素,但是脓毒血症的病死率仍居高不下。作为临床早期... 细菌内毒素为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成分,而在临床表现上,由革兰阴性菌所引起的内毒素血症及脓毒血症目前仍是临床上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虽然人们使用了各类广谱、高效的抗生素,但是脓毒血症的病死率仍居高不下。作为临床早期诊断的细菌学培养,不仅需时很长,而且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其培养阳性率很低。而作为临床上抢救感染性休克的关键是在早期的数小时内,但根据临床特征与体征推断病原学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因此早期血浆中内毒素的正确、快速检测及对症治疗就显得格外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内病毒 血浆内毒素 革兰阴性菌
下载PDF
干化学法、免疫胶体金法在儿童尿液潜血检测方面特异性的差异 被引量:1
2
作者 孔京慧 宋银森 《中国保健营养(下半月)》 2013年第4期993-993,共1页
目的探讨干化学法、免疫胶体金法在儿童尿液潜血检测方面特异性的差异,以此来为临床治疗与尿液潜血相关的疾病提供诊断的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7月——2011年7月所收治的252例泌尿肾病科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同时使用免疫胶体金法以及... 目的探讨干化学法、免疫胶体金法在儿童尿液潜血检测方面特异性的差异,以此来为临床治疗与尿液潜血相关的疾病提供诊断的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7月——2011年7月所收治的252例泌尿肾病科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同时使用免疫胶体金法以及干化学法来对患儿的尿潜血进行检测,利用人工显微镜来对镜检过程进行质控,利用统计学方法来对免疫胶体金法以及干化学法在检验尿潜血时的特异性差异以及灵敏度进行比较。结果免疫胶体金法所得出的检测结果中,假阳性患儿的例数为0,有3例患儿为假阴性,其概率为1.89%;干化学法所得出的检测结果中,假阳性患儿的例数为56例,其概率为26.17%,且在检测的过程中没出现假阴性的标本。结论在对患儿的尿液潜血情况进行检测的过程中,免疫胶体金法的特异性优于干化学法,而干化学法的灵敏度强于免疫胶体金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胶体金法 干化学法 尿液潜血
下载PDF
定量检测抗-HBs在评价儿童乙肝疫苗接种效果中的作用
3
作者 孔京慧 李娴 《求医问药(下半月)》 2013年第3期208-209,共2页
目的:分析定量检测抗-HBs在评价儿童乙肝疫苗接种效果中的作用。方法:在罗氏E170电化学发光仪上,利用微粒子免疫吸附的相关原理来对全程免疫过乙肝疫苗进行定量分析,用酶联免疫吸附(即ELISA)来对其中的76份抗-HBs儿童血清样本中的抗-HB... 目的:分析定量检测抗-HBs在评价儿童乙肝疫苗接种效果中的作用。方法:在罗氏E170电化学发光仪上,利用微粒子免疫吸附的相关原理来对全程免疫过乙肝疫苗进行定量分析,用酶联免疫吸附(即ELISA)来对其中的76份抗-HBs儿童血清样本中的抗-HBs进行定性检测。结果:通过ELISA定性检测,76份抗-HBs儿童血清样本,抗-HBs超过10Miu/ml的样本有41份,抗-HBs低于10Miu/ml的样本有22份,抗-HBs低于2.1Miu/ml的样本有13份。结论:儿童在接种乙肝疫苗后,ELISA定性检测的结果显示,在儿童的抗-HBs样本血清中,还有54%的抗-HBs含量处于乙肝病毒感染的预防水平。由此可见,仅仅依靠ELISA定性检测来对乙肝疫苗在注入人体后的免疫效果进行判断,其准确性较低,而抗-HBs的定量检测在确定乙肝疫苗的接种方案以及对其接种效果进行评价这两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检测 定性检测 抗-HBS 乙肝疫苗 接种效果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6及其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 被引量:2
4
作者 孔京慧 肖林生 《医学综述》 2009年第19期2991-2993,共3页
白细胞介素6是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细胞因子,具有调节血脂代谢、参与炎性反应、介导白细胞的黏附与聚集等多种功能。近年来,关于白细胞介素6基因多态性与疾病的关系,以及在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有了新的认识。本文就白细胞介素6的分子生... 白细胞介素6是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细胞因子,具有调节血脂代谢、参与炎性反应、介导白细胞的黏附与聚集等多种功能。近年来,关于白细胞介素6基因多态性与疾病的关系,以及在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有了新的认识。本文就白细胞介素6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及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6 基因多态性 2型糖尿病
下载PDF
手足口病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的临床意义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娴 申战省 +1 位作者 李林飞 孔京慧 《中外医学研究》 2015年第4期63-64,共2页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HFMD)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HFMD患儿组与对照组血清免疫球蛋白Ig A、Ig G、Ig M及补体C3、C4浓度。结果:HFMD患儿组血清免疫球蛋白Ig G、Ig A浓度下降,与对照组...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HFMD)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HFMD患儿组与对照组血清免疫球蛋白Ig A、Ig G、Ig M及补体C3、C4浓度。结果:HFMD患儿组血清免疫球蛋白Ig G、Ig A浓度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免疫球蛋白Ig M浓度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MD患儿组血清补体C3、C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诊疗中,对疑似手足口病患儿要及时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浓度,血清免疫球蛋白对手足口病的诊断起补充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血清免疫球蛋白
下载PDF
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芯片技术检测Prader-Willi综合征患儿染色体微缺失 被引量:2
6
作者 孔京慧 章波 +4 位作者 葛丽丽 陈重芬 郭鹏波 刘磊 宋银森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5期330-331,共2页
目的采用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芯片(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array,SNP-array)分析l例因生长发育迟缓而诊断为Prader-Willi综合征患儿的染色体微缺失,探讨其分子遗传发病机制。方法用SNP-array检测方法分析患儿及其父母的DNA拷... 目的采用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芯片(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array,SNP-array)分析l例因生长发育迟缓而诊断为Prader-Willi综合征患儿的染色体微缺失,探讨其分子遗传发病机制。方法用SNP-array检测方法分析患儿及其父母的DNA拷贝数变异,并对缺失区段进行数据库比对和文献分析。结果 SNP-array检测结果示患儿父母结果未见异常。患儿的父源性15q11.2-q13.1区段23699701-28525460缺失了4.826 Mb,该缺失区段与Prader-Willi综合征相关。结论 SNP-array技术可以明确诊断Prader-Willi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苷酸多态性芯片 PRADER-WILLI综合征 染色体 微缺失
下载PDF
NDUFV1和NDUFS1基因变化与儿童遗传性脑白质病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宋银森 葛丽丽 +2 位作者 孔京慧 郭鹏波 刘磊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19年第6期1006-1008,1018,共4页
目的探究NDUFV1(NADH-泛醌氧化还原酶黄素蛋白1)和NDUFS1(NADH-泛醌氧化还原酶Fe-S蛋白1)基因变化与儿童遗传性脑白质病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至2018年5月临床诊断的6例遗传性脑白质病儿童的血乳酸、脑脊液乳酸检查结果,及分析... 目的探究NDUFV1(NADH-泛醌氧化还原酶黄素蛋白1)和NDUFS1(NADH-泛醌氧化还原酶Fe-S蛋白1)基因变化与儿童遗传性脑白质病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至2018年5月临床诊断的6例遗传性脑白质病儿童的血乳酸、脑脊液乳酸检查结果,及分析检测NDUFV1和NDUFS1基因变化。结果3例空泡脑白质病以运动倒退为首发症状,并伴有认知障碍、肌张力障碍、锥体束阳性等症状,实验室检查2例血乳酸升高同时伴有脑脊液乳酸升高,1例血乳酸和脑脊液乳酸均正常,遗传学分析提示2例NDUFV1变异(变异类型p.R377C,p.R377H,T368P),1例NDUFS1变异(变异类型p.Y454X,p.D565G);2例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患儿主要表现为共济失调,运动障碍及精神症状,实验室检查1例血乳酸和脑脊液乳酸均升高,1例血乳酸升高脑脊液乳酸正常,遗传学分析提示1例NDUFV1(变异类型p.R368C)变异,1例NDUFS1变异(变异类型p.Y454X,p.D565G);1例球形细胞白质营养不良患儿以惊厥为首发症状,伴有易激惹、四肢僵硬和对听觉触觉刺激过度敏感,实验室检查血乳酸和脑脊液乳酸均正常,遗传学分析提示NDUFS1变异(变异类型p.S701N)。结论儿童遗传性脑白质病是较少见的遗传性代谢性疾病,对有特殊临床表现的患儿可进行NDUFV1、NDUFS1基因变异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脑白质病 NDUFV1基因变异 NDUFS1基因变异
下载PDF
1例生长发育迟缓患儿及其父母的染色体全基因组检测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孔京慧 章波 宋银森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47期85-87,共3页
目的观察生长发育迟缓患儿的染色体变异/缺失情况及其遗传学特征。方法采用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芯片(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array,SNP-array)技术对1例生长发育迟缓患儿及其父母的染色体全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进行检测分析... 目的观察生长发育迟缓患儿的染色体变异/缺失情况及其遗传学特征。方法采用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芯片(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array,SNP-array)技术对1例生长发育迟缓患儿及其父母的染色体全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患儿2号染色体2p14p13. 3(64,567,549-68,721,484)区段有约4. 15Mb的新发缺失,涉及29个基因的全部或部分缺失;患儿父母染色体未见异常。结论有的生长发育迟缓患儿的2号染色体2p14p13. 3(64,567,549-68,721,484)区段可能有缺失,且可能为新发缺失而非遗传自父母。采用SNP-array技术对生长发育迟缓患儿及其父母的染色体全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进行检测分析,有助于生长发育迟缓的病因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变异 染色体缺失 染色体全基因组 单核苷酸多态性 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芯片 生长发育迟缓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在886例高危婴幼儿遗传性代谢疾病筛查的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孔京慧 李娴 +2 位作者 赵鼎 张振华 李林飞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6年第6期6-7,共2页
目的研究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在高危婴幼儿遗传性代谢疾病筛查中的意义。方法留取886例临床疑似遗传代谢病新生儿的干血滤纸片,进行液相串联质谱分析。结果 886例高危婴幼儿中检测出患儿47例,检出率5.3%(47/886),包括脂肪酸代谢... 目的研究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在高危婴幼儿遗传性代谢疾病筛查中的意义。方法留取886例临床疑似遗传代谢病新生儿的干血滤纸片,进行液相串联质谱分析。结果 886例高危婴幼儿中检测出患儿47例,检出率5.3%(47/886),包括脂肪酸代谢病14例(29.8%),氨基酸代谢病24例(51.1%),有机酸代谢病9例(19.1%)。结论高效液相串联质谱检测技术是筛查遗传性代谢疾病的有效手段,婴幼儿遗传性代谢疾病的筛查应尽早进行,扩大新生儿遗传性代谢疾病筛查的覆盖面,对于遗传代谢病高危新生儿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串联质谱 婴幼儿 遗传代谢病
原文传递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在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孔京慧 李娴 +2 位作者 李瑞 赵鼎 宋银森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4年第2期136-136,共1页
遗传代谢病(inborn errs of metabolism,IEM)的概念是由Garrod1908年首次提出,是一类以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遗传性缺陷,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智力发育异常、生长发育落后、惊厥、肌张力异常、黄疸、肝脾肿大等,
关键词 遗传代谢病 串联质谱技术 高效液相色谱 新生儿 筛查 智力发育异常 生长发育落后 遗传性缺陷
原文传递
串联质谱检测酰基肉碱和氨基酸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孔京慧 李娴 +4 位作者 陈重芬 宋银森 赵鼎 李林飞 张振华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7年第10期73-74,共2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干血片氨基酸和酰基肉碱浓度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HPLC/MS/MS测定患儿组与对照组干血片氨基酸及肉碱浓度。结果患儿组与对照组相比辛酰基肉碱C8、葵酰基肉碱C10浓度降低,十四烷酰基肉碱C14、十六烷...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干血片氨基酸和酰基肉碱浓度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HPLC/MS/MS测定患儿组与对照组干血片氨基酸及肉碱浓度。结果患儿组与对照组相比辛酰基肉碱C8、葵酰基肉碱C10浓度降低,十四烷酰基肉碱C14、十六烷酰基肉碱C16浓度升高(P<0.05);缬氨酸(VAL)浓度降低,瓜氨酸(CIT)浓度升高(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酸 肉碱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串联质谱法
原文传递
386例尿道下裂患儿染色体核型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孔京慧 杨俊文 +4 位作者 李娴 赵鼎 宋银森 张振华 李林飞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6年第6期35-35,共1页
目的通过对386例尿道下裂患儿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探讨尿道下裂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方法对患儿进行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并结合荧光原位杂交方法对异常染色体核型进行检测。结果 386例尿道下裂患儿中发现染色体数目异常有4例(1.04%),染... 目的通过对386例尿道下裂患儿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探讨尿道下裂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方法对患儿进行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并结合荧光原位杂交方法对异常染色体核型进行检测。结果 386例尿道下裂患儿中发现染色体数目异常有4例(1.04%),染色体数目嵌合体7例(1.81%)总体异常率(2.85%)。结论染色体异常是引起尿道下裂的重要原因之一,应用G带及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精确诊断患儿的染色体核型,可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医学遗传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道下裂 染色体核型 荧光原位杂交
原文传递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47,XXX/46,XX/45,X一例
13
作者 孔京慧 李娴 +2 位作者 赵鼎 宋银森 李林飞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15,共1页
患者女,12岁,因身材矮小就诊。查体:身高128cm,体重35kg,发育指数均偏下,智力正常。眼距宽、眼裂上斜,小颌,后发际低,颈蹼,双侧乳房未发育,两乳头间距远,未来月经。妇科检查:外阴幼稚型。B超提示子宫大小3.2cm×2.2c... 患者女,12岁,因身材矮小就诊。查体:身高128cm,体重35kg,发育指数均偏下,智力正常。眼距宽、眼裂上斜,小颌,后发际低,颈蹼,双侧乳房未发育,两乳头间距远,未来月经。妇科检查:外阴幼稚型。B超提示子宫大小3.2cm×2.2cm×1.4cm,为幼稚子宫,右侧卵巢大小约2.3cm×1.6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原位杂交 技术检测 XXX 身材矮小 发育指数 双侧乳房 妇科检查 子宫大小
原文传递
18号环状染色体2例患儿的综合诊断与遗传学分析
14
作者 丁哲 梅世月 +5 位作者 章波 孔京慧 刘磊 张振华 王超杰 张耀东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9期1110-1116,共7页
目的明确2例18号环状染色体患儿的遗传学诊断,分析其变异的形成机制及表型特点。方法选取2022年6月和2023年3月于河南省儿童医院就诊的2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应用拷贝数变异测序(CNV-seq)、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及全外显子组测序(WES)技术... 目的明确2例18号环状染色体患儿的遗传学诊断,分析其变异的形成机制及表型特点。方法选取2022年6月和2023年3月于河南省儿童医院就诊的2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应用拷贝数变异测序(CNV-seq)、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及全外显子组测序(WES)技术对患儿进行检测。本研究通过河南省儿童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查(伦理号:2023-K-075)。结果患儿1主要表现为发育迟滞、脑白质发育不良、1型糖尿病及小阴茎,染色体核型结果为46,XY,r(18)(p11.21q22.1)[40]/46,XY[7],CNV-seq检测结果显示其染色体18p11.21p11.32区缺失14.86 Mb,18q22.1q23区缺失14.02 Mb。患儿2主要表现为特殊面容、脑白质髓鞘化落后约1个月、发育迟滞、房间隔缺损、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先天性喉喘鸣,染色体核型结果为46,XY,r(18)(p11.2q23),CNV-seq检测结果显示其染色体18p11.21p11.32区缺失14.86 Mb,18q21.32q23区缺失20.74 Mb。2例患儿WES检测均未发现明确的致病性单核苷酸变异位点,但提示18号染色体存在大片段缺失。结论2例患儿均被确诊为18号环状染色体综合征。2例患儿在18q区域缺失范围不同,18号环状染色体的嵌合比例也不同(患儿1为嵌合型,患儿2为非嵌合型),这可能是造成2例患儿表型差异的主要原因。2例患儿的1型糖尿病及小阴茎表型为18号环状染色体综合征新的临床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号环状染色体综合征 18q缺失综合征 脑白质发育不良 1型糖尿病 拷贝数变异测序
原文传递
环状染色体患儿25例的临床表型及遗传学分析
15
作者 王超杰 赵鼎 +6 位作者 李瑞 张振华 孔京慧 章波 李娴 李林飞 张耀东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28-532,共5页
目的探讨环状染色体(RCs)患儿的临床表型与遗传学特征的相关性。方法病例系列研究。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23年10月因生长发育迟缓、智力障碍或先天畸形于河南省儿童医院就诊并进行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测的11 434例患儿的临床资... 目的探讨环状染色体(RCs)患儿的临床表型与遗传学特征的相关性。方法病例系列研究。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23年10月因生长发育迟缓、智力障碍或先天畸形于河南省儿童医院就诊并进行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测的11 434例患儿的临床资料, 从中收集核型分析结果为RCs患儿25例, 对其诊断年龄、核型分布、临床表现及遗传学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1 434例患儿核型分析共检出RCs 25例, 环状检出率为0.21%。其中7例RCs进行了全基因组拷贝变异(CNV)分析, 结果均存在致病性变异。在25例RCs患儿中, 诊断年龄为2个月至14岁;社会性别为男11例, 女14例;常染色体环20例, 性染色体环5例;嵌合体核型13例, 非嵌合体核型12例。25例RCs患儿多存在智力障碍或发育迟缓的临床表现, 部分患儿还伴有矮小、先天性畸形、癫痫等特异性临床表现。结论 RCs致病机制复杂, 临床表现由环状染色体综合征和由剂量效应引起的特异性表型共同决定, 异质性强, 容易漏诊、误诊, 联合运用细胞及分子遗传学检测技术有助于RCs患儿及早诊治, 同时对表型与遗传学特征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可为遗传咨询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环状染色体 发育迟缓 核型分析 基因组拷贝数变异分析
原文传递
CHARGE综合征7例患儿的临床表型及分子遗传学分析
16
作者 葛丽丽 孔京慧 +3 位作者 陈重芬 夏志毅 梅世月 张耀东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9期1053-1058,共6页
目的探讨7例CHARGE综合征(CS)患儿的临床表型及遗传学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2年12月就诊于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的7例CS患儿的临床资料,采集患儿及其父母的外周血样,提取基因组DNA,对其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对候选变异进行... 目的探讨7例CHARGE综合征(CS)患儿的临床表型及遗传学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2年12月就诊于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的7例CS患儿的临床资料,采集患儿及其父母的外周血样,提取基因组DNA,对其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对候选变异进行Sanger测序家系验证及致病性分析。本研究通过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查(伦理号:2024-K-023)。结果7例患儿首诊年龄为出生后1 d~12岁不等,均存在生长发育迟缓,5例患儿首诊原因为出生后呼吸、吞咽及喂养困难,1例因外生殖器异常伴听力障碍就诊,1例因青春期第二性征未发育就诊。7例患儿均检测出CHD7基因变异:c.6292C>T(p.R2098*)、c.2754G>A(p.W918*)、c.469C>T(p.R157*)、c.3308T>A(p.V1103D)、c.7111delC(p.Q2371Kfs)、c.6023delA(p.D2008Vfs)、c.3565C>T(p.R1189C),包括3个无义变异、2个移码变异、2个错义变异。经Sanger测序验证,上述变异均为新发。经生物信息学预测及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CMG)相关指南评级,c.3308T>A(p.V1103D)与c.3565C>T(p.R1189C)被评定为可能致病性变异(PS2+PM2_Supporting+PP3),其余均被评定为致病性变异(PVS1+PS2+PM2_Supporting)。结论CS的临床与遗传异质性较强,早期进行基因检测有利于准确诊断,避免漏诊与误诊。上述新变异位点的检出拓展了CS的表型谱及CHD7基因的变异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RGE综合征 CHD7基因 先天性多发畸形
原文传递
COL1A1基因中一个导致I型成骨不全的新剪接突变c.3208G〉A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宋银森 金湘东 +2 位作者 孔京慧 赵鼎 郭振欣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72-475,共4页
目的探讨COL1A1基因中一个新突变c.3208G〉A导致I型成骨不全的致病机理。方法应用标准的方法提取外周血全基因组DNA,PCR扩增基因的整个编码区域和内含子一外显子边界,应用ABI 3100/3130测序仪对PCR产物进行直接测序。从患者的EB病... 目的探讨COL1A1基因中一个新突变c.3208G〉A导致I型成骨不全的致病机理。方法应用标准的方法提取外周血全基因组DNA,PCR扩增基因的整个编码区域和内含子一外显子边界,应用ABI 3100/3130测序仪对PCR产物进行直接测序。从患者的EB病毒转化永生B细胞系中提取全RNA,用寡(dT)18引物合成第一链cDNA,对PCR产物直接测序或者用TA克隆质粒DNA测序。结果在一个I型成骨不全大家庭中检测到一种位于COL1A1基因上的新突变c.3208G〉A,为剪接突变。结论发现了COL1A1基因中的新的剪接突变c.3208G〉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1A1基因 I型成骨不全 剪接突变
原文传递
6号环状染色体嵌合体综合征一例
18
作者 李瑞 赵鼎 +5 位作者 宋银森 李娴 孔京慧 李林飞 张振华 许哲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4年第6期54-54,共1页
患儿,女,5月,以“竖头不稳,反应迟钝3月余”为代主诉入院。病例特点:1.高危因素:系G3PI,剖宫产。2.早期表现:四肢少动,头后背,易呛奶、吐奶。3.生长发育异常:现5个月仍竖头不稳,追听迟钝,不翻身,不会坐,双足外翻。4... 患儿,女,5月,以“竖头不稳,反应迟钝3月余”为代主诉入院。病例特点:1.高危因素:系G3PI,剖宫产。2.早期表现:四肢少动,头后背,易呛奶、吐奶。3.生长发育异常:现5个月仍竖头不稳,追听迟钝,不翻身,不会坐,双足外翻。4.反应迟钝,耳位低,肌张力偏低。5.颅脑CT示:脑白质过少。临床诊断:脑性瘫痪(高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嵌合体 综合征 环状 反应迟钝 高危因素 病例特点 早期表现 发育异常
原文传递
郑州地区染色体平衡易位t(4;6)一家系两例
19
作者 李瑞 赵鼎 +5 位作者 宋银森 孔京慧 李娴 李林飞 张振华 许哲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4年第8期19-19,F0004,共2页
1 病例 患儿,女,因生长发育迟缓,身材矮小就诊。查体:身高110.5cm,体重18.7kg,意识清楚,面容幼稚,身材匀称,肘外翻,膝关节内收,智力发育尚可。
关键词 染色体平衡易位 郑州地区 家系 生长发育迟缓 身材矮小 意识清楚 膝关节内 智力发育
原文传递
一例22号环状染色体合并22ql3微缺失综合征患儿的临床及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孔京慧 章波 +1 位作者 葛丽丽 宋银森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2期175-177,共3页
目的探讨1例语言发育滞后患儿的遗传学病因。方法对患儿进行外周血染色体G显带分析以及单核昔酸多态性微阵列芯片(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microarray,SNP array)检测。结果患儿染色体核型为46,XY,r(22)(pll.2ql3),SNP array检... 目的探讨1例语言发育滞后患儿的遗传学病因。方法对患儿进行外周血染色体G显带分析以及单核昔酸多态性微阵列芯片(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microarray,SNP array)检测。结果患儿染色体核型为46,XY,r(22)(pll.2ql3),SNP array检测在22ql3区发现一处1.67 Mb的缺失,具体为arr[Hgl9]22ql3.33(49531302〜51197766)X1O结论患儿同时携带22号环状染色体以及22ql3微缺失,为明确其病因和遗传咨询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2号环状染色体 22q13微缺失综合征 语言发育滞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