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种硝基咪唑类缓释药膜治疗成人牙周炎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4
1
作者 孔令镇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8年第6期143-143,146,共2页
目的比较奥硝唑、替硝唑与甲硝唑三种硝基咪唑类药膜牙周袋内缓释给药治疗成人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1例成人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奥硝唑组43例,替硝唑组38例,甲硝唑组40例,均采用牙周袋内分别放置各自药膜缓释给药的方法治疗,检测... 目的比较奥硝唑、替硝唑与甲硝唑三种硝基咪唑类药膜牙周袋内缓释给药治疗成人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1例成人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奥硝唑组43例,替硝唑组38例,甲硝唑组40例,均采用牙周袋内分别放置各自药膜缓释给药的方法治疗,检测用药前后牙周炎的各项临床指标的变化,以评价三者治疗成人牙周炎的临床疗效。结果三者之间两两比较其用药前后牙周炎的各项指标的改变,差异均具有显著性。结论三种药膜牙周袋内缓释给药治疗成人牙周炎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而替硝唑优于甲硝唑,奥硝唑又优于替硝唑,故奥硝唑的疗效最显著,应为临床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年人 牙周炎 硝基咪唑类 缓释药膜 奥硝唑 替硝唑 甲硝唑
下载PDF
益生菌佐治婴儿口腔念珠菌病69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4
2
作者 孔令镇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8年第5期44-45,共2页
目的观察微生态调节剂益生菌治疗小儿口腔念珠菌病的临床疗效和复发情况。方法132例小儿口腔念珠菌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9例,对照组63例,对照组给予2%碳酸氢钠溶液清洁口腔后,用2.5×10^7U/L制霉菌素溶液10~20ml涂抹口腔,... 目的观察微生态调节剂益生菌治疗小儿口腔念珠菌病的临床疗效和复发情况。方法132例小儿口腔念珠菌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9例,对照组63例,对照组给予2%碳酸氢钠溶液清洁口腔后,用2.5×10^7U/L制霉菌素溶液10~20ml涂抹口腔,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益生菌治疗,2组均观察3日,随访3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生菌联合制霉菌素治疗小儿口腔念珠菌病的疗效显著高于单用制霉菌素,且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念珠菌病 口腔 婴儿 微生态调节剂 疗效 复发
下载PDF
阿替卡因在牙髓病治疗中麻醉效果的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孔令镇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8年第7期37-39,共3页
目的观察阿替卡因在牙髓病治疗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160例166颗牙随机分成阿替卡因组(治疗组)和利多卡因组(对照组),阿替卡因组用含肾上腺素的阿替卡因行局部粘膜下浸润麻醉;利多卡因组也用含相同浓度肾上腺素的利多卡因行局部浸润麻醉... 目的观察阿替卡因在牙髓病治疗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160例166颗牙随机分成阿替卡因组(治疗组)和利多卡因组(对照组),阿替卡因组用含肾上腺素的阿替卡因行局部粘膜下浸润麻醉;利多卡因组也用含相同浓度肾上腺素的利多卡因行局部浸润麻醉和阻滞麻醉,行拔髓术或开髓术,并用同样的标准观察比较麻醉效果。结果阿替卡因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利多卡因组,且无任何不良反应。结论阿替卡因用于牙髓炎行牙髓摘除术时单侧麻醉具有起效快、毒性低、效果好等优点,可广泛用于牙体牙髓病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麻醉药 阿替卡因 浸润麻醉 牙髓病治疗
下载PDF
三种硝基咪唑类根管糊剂治疗慢性根尖周炎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
4
作者 孔令镇 《实用医技杂志》 2008年第8期1031-1033,共3页
目的:比较奥硝唑、替硝唑与甲硝唑三种硝基咪唑类根管糊剂治疗慢性根尖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54例慢性根尖周炎患者病牙数154例随机分为奥硝唑组48例,替硝唑组52例,甲硝唑组54例,分别采取充填三种硝基咪唑类根管糊剂的方法治疗,观察治... 目的:比较奥硝唑、替硝唑与甲硝唑三种硝基咪唑类根管糊剂治疗慢性根尖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54例慢性根尖周炎患者病牙数154例随机分为奥硝唑组48例,替硝唑组52例,甲硝唑组54例,分别采取充填三种硝基咪唑类根管糊剂的方法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慢性根尖周炎的各项临床指标的变化,并观察根管充填后3d内出现的根充反应,以比较三者临床疗效及人体组织相容性。结果:三者之间两两比较其用药前后根尖周炎的各项临床疗效指标的改变,均具有显著差异。根充反应率:奥硝唑与替硝唑无差异,甲硝唑的根充反应率明显高于前2组。结论:三种硝基咪唑类根管糊剂治疗慢性根尖周炎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而替硝唑优于甲硝唑,奥硝唑又优于替硝唑,故奥硝唑的疗效最显著,应为临床首选。且奥硝唑与替硝唑比甲硝唑更具有良好的人体组织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根尖周炎 根管糊剂 硝基咪唑类 奥硝唑 替硝唑 甲硝唑
下载PDF
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磁共振成像特征及临床病理研究
5
作者 于金环 王增振 +2 位作者 杨厚伟 赵福民 孔令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038-0041,共4页
研究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开展CT、磁共振的成像特征和病理表现。方法 将2021年1月到2023年10月来我院进行诊治的125例疑似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对所有患者开展 CT和磁共振检查,并将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价 CT... 研究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开展CT、磁共振的成像特征和病理表现。方法 将2021年1月到2023年10月来我院进行诊治的125例疑似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对所有患者开展 CT和磁共振检查,并将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价 CT和磁共振成像在诊断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面的价值,总结CT、磁共振成像的特征和与病理诊断结果的关联。结果 (1)125例疑似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经病理诊断确诊80例,而经过CT检测61例,经过磁共振成像检查78例,CT检出率低于病理诊断率和磁共振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病理诊断和磁共振检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CT、磁共振诊断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有较高的价值和各自的成像特征;(3) CT、磁共振成像均可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能为诊断提供依据。结论 采用磁共振成像相比CT而言可以更加精准的检出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发病情况,分析其成像特征可以为临床的检出和诊断工作提供科学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血管平滑肌 脂肪瘤 CT 磁共振 成像特征 病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