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滆湖浮游藻类群落结构特征 被引量:28
1
作者 陈立婧 彭自然 +3 位作者 孔优佳 花少鹏 顾静 王武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549-1556,共8页
2004年4月—2006年1月对江苏滆湖的浮游藻类进行了调查,分析了浮游藻类的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以及浮游藻类与滆湖理化参数的相互关系。调查共鉴定出浮游藻类8门147属267种,绿藻种类最多,其次是硅藻和蓝藻;优势种主要是铜绿微囊藻(Micro... 2004年4月—2006年1月对江苏滆湖的浮游藻类进行了调查,分析了浮游藻类的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以及浮游藻类与滆湖理化参数的相互关系。调查共鉴定出浮游藻类8门147属267种,绿藻种类最多,其次是硅藻和蓝藻;优势种主要是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不定微囊藻(M.incerta)、点状平裂藻(Merismopedia punctata)、微小平裂藻(M.tenuissima)、线形棒条藻(Rhabdoerma lineare)和小空星藻(Goelastrum microporum);总藻类密度年平均值为4871.09×104ind·L-1,生物量年平均值为7.302mg·L-1;密度秋季最高,生物量春、秋季较高;春季藻类物种多样性最高,多样性指数与其藻类密度负相关而与藻类生物量正相关;滆湖浮游藻类现存量由北向南逐渐减小,北部湖区与中部湖区浮游藻类现存量差异不显著,与南部湖区的差异显著,中部湖区与南部湖区间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滆湖 浮游藻类 生物密度 生物量 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网围养殖对滆湖底栖动物群落组成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24
2
作者 刘其根 孔优佳 +2 位作者 陈立侨 卜一凡 严卫兵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66-570,共5页
2002年4月、7月、11月和2003年1月对滆湖底栖动物群落组成、分布及多样性现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滆湖现有底栖动物31种,其中软体动物14种,淡水寡毛类6种,水生昆虫7种和水蛭4种.主要优势种为梨形环棱螺和羽摇蚊.相似性分析表明,滆湖网... 2002年4月、7月、11月和2003年1月对滆湖底栖动物群落组成、分布及多样性现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滆湖现有底栖动物31种,其中软体动物14种,淡水寡毛类6种,水生昆虫7种和水蛭4种.主要优势种为梨形环棱螺和羽摇蚊.相似性分析表明,滆湖网围养鱼区和网围养蟹区底栖动物群落组成相似程度较高,而都与非养殖区差异较大,说明网围养殖对底栖动物组成存在影响;而且网围养鱼对底栖动物的影响更甚于网围养蟹的影响.多样性分析表明,滆湖底栖动物多样性呈现自北向南递增以及夏秋低、冬春高的时空变化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围养殖 底栖动物 物种多样性 群落结构 滆湖
下载PDF
滆湖轮虫群落结构与水质生态学评价 被引量:33
3
作者 陈立婧 顾静 +3 位作者 彭自然 孔优佳 花少鹏 王武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16,共10页
研究了浅水湖泊——滆湖的轮虫群落结构,并用轮虫污染指示种类、E/O值、QB/T值和生物多样性指数评价滆湖的水质和营养状况。在两周年的研究中,共发现轮虫69种,污染指示轮虫39种。优势种为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前节... 研究了浅水湖泊——滆湖的轮虫群落结构,并用轮虫污染指示种类、E/O值、QB/T值和生物多样性指数评价滆湖的水质和营养状况。在两周年的研究中,共发现轮虫69种,污染指示轮虫39种。优势种为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前节晶囊轮虫(Asplanchna priodonta)、针簇多肢轮虫(Polyarthra trigla)、长三肢轮虫(Filinialongiseta)和裂足臂尾轮虫(B.diversicornis)。轮虫密度年平均值为1584ind./L,生物量年平均值为5.9821mg/L。密度秋季最高,生物量夏季较高。轮虫物种多样性较低,多样性指数与其密度及生物量正相关。滆湖三个生态功能区轮虫的种类相似;湖区北部与中部的轮虫现存量差异不显著,与南部的差异显著,中部与南部间差异极显著。根据指示生物法、生物指数法和多样性指数法评价滆湖水质及营养类型,滆湖为富营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滆湖 轮虫 群落结构 生态学评价
下载PDF
滆湖水质调查与富营养状态评价 被引量:21
4
作者 彭自然 陈立婧 +5 位作者 江敏 王武 孔优佳 花少鹏 鲍雯瑾 刘少平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52-258,共7页
于2004年4月-2005年4月对滆湖水质进行调查,分析了透明度、pH值、DO、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总无机氮、总磷等水质参数年内变化规律。采用滆湖富营养状态指数评价其富营养化程度,并对比了20年来该湖富营养化状况。研究表明,滆湖水... 于2004年4月-2005年4月对滆湖水质进行调查,分析了透明度、pH值、DO、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总无机氮、总磷等水质参数年内变化规律。采用滆湖富营养状态指数评价其富营养化程度,并对比了20年来该湖富营养化状况。研究表明,滆湖水体夏季DO为3.98 mg/L、生化需氧量年均值为4.98 mg/L、高锰酸盐指数年均值为4.59 mg/L、总无机氮年均值为1.37 mg/L、总磷年均值为0.209 mg/L;除南部部分水域属中-富营养后期外,大部水域营养状态处于富营养期,且富营养化程度由北向南逐渐减弱;氮磷物质含量明显上升是造成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上游来水水质恶化和网围养殖过密造成水质污染和湖泊环境功能破坏,从而导致氮磷累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涌湖 富营养化 营养状态指数 水质评价
下载PDF
滆湖控藻网围中鲢鳙对枝角类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陈立婧 梅榛 +1 位作者 孔优佳 刘其根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45-555,共11页
为了研究控藻网围中鲢鳙对枝角类群落结构的影响以及对富营养化水质改善的效果,于2009年12月—2010年11月对滆湖控藻网围外A区和网围内B、D、C 3区(鲢鳙比分别为1∶4、1∶2、1∶1.5)枝角类的群落结构和部分水质特征参数进行比较,并结合... 为了研究控藻网围中鲢鳙对枝角类群落结构的影响以及对富营养化水质改善的效果,于2009年12月—2010年11月对滆湖控藻网围外A区和网围内B、D、C 3区(鲢鳙比分别为1∶4、1∶2、1∶1.5)枝角类的群落结构和部分水质特征参数进行比较,并结合二者探讨了控藻网围枝角类群落结构与环境变量的关系。经鉴定,网围内外共采集到枝角类32种,隶属于7科14属。研究表明,网围内外枝角类种类组成相似,A区枝角类的年均生物密度和年均生物量均高于网围内各区,且与B区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优势种主要为长额象鼻溞、角突网纹溞和裸腹溞属未定种。8月A区裸腹溞属未定种的生物密度显著高于B、D区,而网围内3区波动幅度不大,结果表明,体积较大的裸腹溞属未定种比其他两个小型种类更易受到鱼类捕食影响。典范对应分析(CCA)表明,水温、高锰酸盐指数、硝酸盐氮和透明度是影响枝角类丰度的主要非生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鲢和鳙 枝角类 群落结构 网围 滆湖
下载PDF
滆湖湖滨带生态修复技术初步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孔优佳 徐东炯 +1 位作者 刘其根 胡忠军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24,共8页
在滆湖湖滨带进行生态修复试验,为湖滨带修复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和滆湖水环境治理提供参考,也为太湖流域湖滨带生态功能恢复提供实用示范技术。在太滆运河滆湖河口28.67 hm^2试验区内设置围隔,放养鲢鳙、细鳞鲴、三角帆蚌,保护和栽培水生... 在滆湖湖滨带进行生态修复试验,为湖滨带修复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和滆湖水环境治理提供参考,也为太湖流域湖滨带生态功能恢复提供实用示范技术。在太滆运河滆湖河口28.67 hm^2试验区内设置围隔,放养鲢鳙、细鳞鲴、三角帆蚌,保护和栽培水生植物等,对比分析各种工程技术措施及水生生物群落结构对营养盐削减效果,监测和评价水质。2008-2009年试验期间的水质监测结果表明,试验区综合污染指数1.76~1.79,为重污染水平;对照点(滆湖大湖区)为2.03~2.09,属严重污染水平,试验区污染程度较对照点降低了一个等级。以漂浮植物为主的湖滨带湖湾湿地生物群落发育良好,与对照点相比,试验区TN去除率达26.52%,TP为27.92%,而NH_3-N为46.15%~68.12%,但chl-a及COD_(Mn)则高于对照点。在试验区内的围隔试验中,以沉水植物为主的除磷效果最好,达37.06%。放养的鲢鳙有效控制了蓝藻暴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滨带 水生动物 水生植物 生态修复 滆湖
下载PDF
滆湖鱼类学调查及渔获物分析 被引量:15
7
作者 唐晟凯 张彤晴 +2 位作者 孔优佳 花少鹏 王晓峰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0-24,共5页
2008年1-12月对滆湖鱼类进行了调查,对鱼类群落优势种、群落生物多样性相关指数进行了分析,对其繁保区鲢、鳙、鲫的年龄结构进行了调查。共采集鱼类30种,隶属于7目、9科。结果表明,群落优势种为似鳊[Pseudobrama simoni(Bleeker)]、鲫... 2008年1-12月对滆湖鱼类进行了调查,对鱼类群落优势种、群落生物多样性相关指数进行了分析,对其繁保区鲢、鳙、鲫的年龄结构进行了调查。共采集鱼类30种,隶属于7目、9科。结果表明,群落优势种为似鳊[Pseudobrama simoni(Bleeker)]、鲫[Carassius auratus(Linnaeus)]、鳙[Aristichthys nobilis(Richardson)]等;多样性特征值平均指标分别为:Margalef指数2.68,Shannon-Wiener指数H′和H″分别为2.02和2.08,Pielou均匀度指数J′和J″分别为0.64和0.66;繁保区鲢、鳙、鲫的年龄结构合理,保护效果良好,但滆湖鱼类在总体上呈现小型化特点;并对渔业管理提出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滆湖 渔获物分析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滆湖杂食性鱼类食物生态位的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王武 刘杰 +4 位作者 陈立婧 孔优佳 花少鹏 邬振祥 栾天 《水利渔业》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9-40,42,共3页
2004年9~12月,分别从漏湖北部、中部和南部湖区采集了鲫鱼、鲤鱼和黄颡鱼等杂食性鱼类各60尾,总计180尾。通过对其肠道内的食物组成进行观察、分析和研究,计算出3种鱼类肠道中各食物的出现频率及百分比组成,通过此2种指标反映其食... 2004年9~12月,分别从漏湖北部、中部和南部湖区采集了鲫鱼、鲤鱼和黄颡鱼等杂食性鱼类各60尾,总计180尾。通过对其肠道内的食物组成进行观察、分析和研究,计算出3种鱼类肠道中各食物的出现频率及百分比组成,通过此2种指标反映其食物组成。结果表明:由于滆湖北部、中部水域的生态环境恶化,湖泊生物多样性明显下降,造成杂食性鱼类食物生态位的趋同性,有机碎屑和水草已成为滆湖杂食性鱼类的主要饵料。滆湖北部、中部水域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已不适合杂食性鱼类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滆湖 杂食性鱼类 生态位
下载PDF
滆湖人工放流技术的改进及其效益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孔优佳 童合一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1994年第1期55-61,共7页
本文研究了滆湖1986—1988年人工放流主要鱼类的年龄组成、生长速度、肥满度、回捕率及其经济效益。青鱼、草鱼和团头鲂等主要放流种类的回捕率为23.85%—39.88%;鲢鳙鱼为8.20%—19.63%;中华绒螫蟹苗和蟹种分别为2.69%和48.57%。... 本文研究了滆湖1986—1988年人工放流主要鱼类的年龄组成、生长速度、肥满度、回捕率及其经济效益。青鱼、草鱼和团头鲂等主要放流种类的回捕率为23.85%—39.88%;鲢鳙鱼为8.20%—19.63%;中华绒螫蟹苗和蟹种分别为2.69%和48.57%。人工放流的产量效益平均为14.3倍,经济效益早均为9.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放流 回捕率 鱼类 湖泊养殖
下载PDF
滆湖鲢鳙鱼增殖放流效果初步评估 被引量:5
10
作者 孔优佳 花少鹏 +4 位作者 朱颖 刘其根 胡忠军 徐东炯 周巍 《水产养殖》 CAS 2015年第10期20-26,共7页
2014年在滆湖鲌类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开展了(鲢)鳙标志放流试验,其中放流鲢鱼种71 296尾,规格为125 g/尾;鳙鱼种放流两种规格,共计99 268尾,其规格、数量分别为103.8 g/尾、77 929尾和265.7 g/尾、21 339尾。采用T型标志,标记鳙鱼种12 ... 2014年在滆湖鲌类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开展了(鲢)鳙标志放流试验,其中放流鲢鱼种71 296尾,规格为125 g/尾;鳙鱼种放流两种规格,共计99 268尾,其规格、数量分别为103.8 g/尾、77 929尾和265.7 g/尾、21 339尾。采用T型标志,标记鳙鱼种12 358尾,标志了其中规格为103.8 g/尾的鳙8 449尾,占68.37%。规格为265.7 g/尾的3909尾,占31.63%,标记率为12.45%。标志鱼于2014年元月2日放流入湖,在2014年8—10月分3批次试捕。统计结果表明,经9个月左右放流,鳙测试回捕率平均达53.17%。根据鲢、鳙测试渔获率,推算出鲢回捕率为39.18%。鳙平均增重达21.36倍,鲢20.96倍。鳙鱼种放流的经济效益达11.35倍,鲢鱼种为8.24倍。鲢鳙增殖放流效果显著。同时建议进一步增加鲢鳙放流量、提高夏花鱼种放流规格、建设夏花暂养区等措施,逐步修复鲌类保护区食物网结构,促进滆湖增殖保护型渔业转型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滆湖 标志放流 效果评估
下载PDF
滆湖天然鱼类小型化及其对策 被引量:11
11
作者 童合一 刘其根 +5 位作者 陈马康 杨和荃 万青 孔优佳 余宁 于能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CSCD 1992年第3期124-135,共12页
本文通过1986~1988年对滆湖几种渔具(特别是簖)的渔获物进行的统计,对鲫、红鳍鲌、乌鳢等鱼类的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分析了滆湖鱼类的群落和种群结构中存在的小型化现象?峁砻?群落结构中以小型、低值鱼类和种群结构中低龄鱼占有较大的... 本文通过1986~1988年对滆湖几种渔具(特别是簖)的渔获物进行的统计,对鲫、红鳍鲌、乌鳢等鱼类的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分析了滆湖鱼类的群落和种群结构中存在的小型化现象?峁砻?群落结构中以小型、低值鱼类和种群结构中低龄鱼占有较大的比例。用Bertalanffy生长方程和Beverton-Holt,动态综合模式分析了鲫种群数量变动,据此提出了合适的捕捞强度和起捕规格。本文还从湖泊渔业生态系统角度,探讨了造成滆湖天然鱼类小型化的原因及其相应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起捕 乌鳢 种群结构 生长方程 生物学特性 渔具 湖泊渔业 对策 变动
全文增补中
滆湖鲢和鳙肠道生长格局研究
12
作者 胡忠军 施玉雪 +4 位作者 孔优佳 花少鹏 孙宇 于文涵 刘其根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2-99,共8页
肠道形态种间差异是动物对食物质量的长期进化响应,本文研究了滆湖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nobilis)肠长(GL)和肠重(GM)两种肠道形态参数的生长格局,并探讨了它们对鲢鳙食性差异的指示作用。结果表明,滆湖鲢、... 肠道形态种间差异是动物对食物质量的长期进化响应,本文研究了滆湖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nobilis)肠长(GL)和肠重(GM)两种肠道形态参数的生长格局,并探讨了它们对鲢鳙食性差异的指示作用。结果表明,滆湖鲢、鳙GL相对身体大小(体长BL和体重BM)、GM相对GL、肠道内含物重(GCM)相对BM均呈正异速生长或增加,鲢鳙GM相对BM分别呈等速和负异速生长。相对肠长(RGL)、ZI指数、相对肠道内含物重指数(RGCM)鲢显著大于鳙,GM/GL比值正好相反,相对肠重(RGM)鲢鳙间无显著差异。根据文献对比及RGL与营养级的经验公式,鲢鳙均为偏浮游植物杂食性鱼类,这与鳙为偏浮游动物食性鱼类的普遍认识不太一致,说明国内需要更多的研究以增加RGL对鱼类食性的指示作用。与鳙相比,鲢从更多且质量较低的食物中满足营养和能量需求的主要机制是增加肠道长度而不是分配更多组织给肠道。肠长能而肠重不能识别体型相似的2个近缘物种(鲢鳙)的食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滆湖 肠道指数 异速生长 食性
下载PDF
滆湖网围无公害河蟹养殖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孔优佳 花少鹏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7-60,共4页
研究了网围无公害培育一龄蟹种和成蟹养殖技术,检测了试验区水质、底泥和成蟹品质。结果表明,网围河蟹养殖达到无公害标准。投草型、种草型和轮牧型养殖方式分别适合15亩左右、50亩左右和100亩以上规模的网围养殖,平均亩产达41.34~52.0... 研究了网围无公害培育一龄蟹种和成蟹养殖技术,检测了试验区水质、底泥和成蟹品质。结果表明,网围河蟹养殖达到无公害标准。投草型、种草型和轮牧型养殖方式分别适合15亩左右、50亩左右和100亩以上规模的网围养殖,平均亩产达41.34~52.09kg,平均亩效益为1780.77~1988.89元。无公害养殖技术提高了河蟹品质,对维护浅水草型湖泊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循环和河蟹产业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公害河蟹 无公害养殖技术 湖泊生态环境 一龄蟹种 河蟹养殖 养殖方式 网围养殖 健康发展 试验区 循环和 成蟹 品质 平均 轮牧 种草 亩产 水草
下载PDF
调整渔业结构 保护水域环境 被引量:2
14
作者 孔优佳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3-4,共2页
今年5月底以来,太湖流域无锡段蓝藻暴发,取水口水源遭受严重污染,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很大影响,水质保护问题受到空前关注。水产养殖在发展其产业的同时应怎样兼顾水质保护,这是所有人都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编者希望此文能使大家对... 今年5月底以来,太湖流域无锡段蓝藻暴发,取水口水源遭受严重污染,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很大影响,水质保护问题受到空前关注。水产养殖在发展其产业的同时应怎样兼顾水质保护,这是所有人都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编者希望此文能使大家对当前水产养殖业与水环境保护的关系有一个新的认识,并一起关注我们赖以生存的水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问题 渔业结构 水域环境 水产养殖业 调整 水质保护 水环境保护 蓝藻暴发
下载PDF
湖泊围网养鱼的赶张结合捕捞技术初探 被引量:2
15
作者 孔优佳 《淡水渔业》 1988年第2期6-9,共4页
采用赶张结合捕捞技术,捕捞湖泊围网养殖鱼类。经2网或3网的捕捞后,青鱼、草、团头鱼鲂,鳙等鱼类的起捕率达94%,鲤、鲫等底层鱼类的为35.84~42.17%。
关键词 捕捞技术 湖泊围网养殖 鱼类 养鱼 起捕 围网 青鱼 初探
下载PDF
团头鲂浦江I号后备亲鱼生态培育和选育技术 被引量:1
16
作者 孔优佳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64-65,共2页
关键词 团头鲂 “浦江Ⅰ号” 后备亲鱼 生态培育 选育技术
下载PDF
团头鲂(Megabbrama amblycephala Yih)浦江Ⅰ号池塘养殖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孔优佳 陈亚宏 +1 位作者 花少鹏 杨光明 《现代渔业信息》 2002年第12期17-18,13,共3页
本文研究了选用适当蛋白质含量的沉性颗粒饲料、投饲技术和提高养成规格等降本增效措施,对不同鱼类的合理搭配混养模式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以团头鲂浦江Ⅰ号一龄鱼种为主养鱼,混养上层及中底层鱼类,亩产达到1,107.6和1,138.6kg,其中... 本文研究了选用适当蛋白质含量的沉性颗粒饲料、投饲技术和提高养成规格等降本增效措施,对不同鱼类的合理搭配混养模式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以团头鲂浦江Ⅰ号一龄鱼种为主养鱼,混养上层及中底层鱼类,亩产达到1,107.6和1,138.6kg,其中主养鱼亩产分别为541.4和521.6kg,占各试验池产量的48.88%和45.81%,平均亩效益为1,842.36和2,216.74元。研究证实,团头鲂浦江Ⅰ号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效益显著,可作为池塘主养鱼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头鲂 浦江Ⅰ号 池塘养殖技术
下载PDF
滆湖3个区域枝角类群落特征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曾甜甜 刘其根 +1 位作者 孔优佳 陈立婧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5-122,共8页
于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对滆湖鲢、鳙鱼控藻网围内、外和工程示范区3个区域的枝角类群落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3个区域共鉴定出枝角类22种,主要优势种有:长额象鼻溞(Bosmina longirostris)、脆弱象鼻溞(B.fatalis)、角突网纹溞(Ceriodaph... 于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对滆湖鲢、鳙鱼控藻网围内、外和工程示范区3个区域的枝角类群落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3个区域共鉴定出枝角类22种,主要优势种有:长额象鼻溞(Bosmina longirostris)、脆弱象鼻溞(B.fatalis)、角突网纹溞(Ceriodaphnia cornuta)、直额裸腹溞(Moina rectirostris)、镰角秀体溞(Diaphanosoma excisum)、长肢秀体溞(D.leuchtenbergianum)和微型裸腹溞(Moina micrura)等,3个区域种类相似,物种多样性无显著差异。枝角类生物密度:工程示范区(121.5±16.7)ind/L>网围外(38.7±20.6)ind/L>网围内(12.3±1.4)ind/L,生物量也呈同样趋势。冗余分析(RDA)结果表明,水温、高锰酸盐指数、溶氧、透明度和叶绿素a含量是影响枝角类生态特征分布的主要水质因子。结果显示,鲢、鳙鱼养殖会降低枝角类现存量,工程示范区有利于枝角类的生长和群落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滆湖 控藻网围 工程示范区 枝角类 群落结构
下载PDF
浦江Ⅰ号团头鲂大规格鱼种培育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孔优佳 陈亚宏 +1 位作者 花少鹏 杨光明 《水产科技情报》 2002年第5期208-209,213,共3页
缩短团头鲂养殖周期的关键是培育出大规格鱼种。试验结果表明 :合理搭配放养品种、选用良种团头鲂和不同型号的沉性颗粒饲料 ,每千平方米放 2 .4万尾良种团头鲂夏花鱼种可培育出 1.5万尾平均规格为 66.7g/尾的大规格鱼种。主养鱼单产达... 缩短团头鲂养殖周期的关键是培育出大规格鱼种。试验结果表明 :合理搭配放养品种、选用良种团头鲂和不同型号的沉性颗粒饲料 ,每千平方米放 2 .4万尾良种团头鲂夏花鱼种可培育出 1.5万尾平均规格为 66.7g/尾的大规格鱼种。主养鱼单产达每千平方米 10 89kg ,平均利润 2 72 1元 /10 0 0m2 。大规格鱼种培育技术的研究成功使团头鲂的养殖周期缩短至 2年成为可能 ,这对稳定常规鱼类生产、提高传统水产品养殖效益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浦江Ⅰ号 团头鲂 大规格鱼种 培育技术 养殖周期 池塘放养量
下载PDF
浮性颗粒饲料培育团头鲂浦江1号鱼种试验
20
作者 孔优佳 陈亚宏 +1 位作者 周恩华 张健 《科学养鱼》 2003年第6期52-53,共2页
关键词 浮性颗粒饲料 培育技术 团头鲂 浦江1号品种 鱼种 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