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沙拉嗪与康复新液联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 被引量:79
1
作者 李勇 谢宜奎 +1 位作者 丁红玲 孔先一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25期55-56,共2页
目的探讨美沙拉嗪与康复新液联合治疗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及疗效。方法83例UC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1组单独口服美沙拉嗪1.0 g,3次/d;治疗2组除口服美沙拉嗪外,将康复新液30 mL加入生理盐水150 mL中灌肠,每晚1次;两组... 目的探讨美沙拉嗪与康复新液联合治疗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及疗效。方法83例UC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1组单独口服美沙拉嗪1.0 g,3次/d;治疗2组除口服美沙拉嗪外,将康复新液30 mL加入生理盐水150 mL中灌肠,每晚1次;两组均连续治疗30 d,治疗前后检测血清IL-1、IL-8、TNF-α水平,复查结肠镜了解疗效。同时选择80例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UC组血清IL-1、IL-8、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2组血清IL-1、IL-8、TNF-α水平下降幅度较治疗1组显著(P均<0.05),临床疗效亦优于治疗1组(P<0.05)。结论 UC患者存在细胞因子异常,美沙拉嗪与康复新液联合治疗比单用美沙拉嗪治疗具有更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细胞因子 美沙拉嗪 康复新液
下载PDF
康复新液对胃溃疡愈合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4
2
作者 李勇 孔先一 周存金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3期77-78,共2页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对胃溃疡愈合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6例经胃镜证实的活动性胃溃疡伴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2例给予埃索美拉唑20 mg,2次/d服4周;阿莫西林1 g、克拉霉素0.5 g,2次/d服1周。治疗组64例除服用上述3种药...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对胃溃疡愈合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6例经胃镜证实的活动性胃溃疡伴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2例给予埃索美拉唑20 mg,2次/d服4周;阿莫西林1 g、克拉霉素0.5 g,2次/d服1周。治疗组64例除服用上述3种药物外,加服康复新液10 ml,3次/d4,周1个疗程。两组治疗前后测定胃黏膜组织前列腺素E2(PGE2)、氨基己糖I、L-8的含量并观察治疗后溃疡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治疗组溃疡治愈率92.19%明显优于对照组79.03%(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PGE2、氨基己糖I、L-8含量变化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组织学表现治疗组溃疡侵袭范围、炎性细胞浸润均轻于对照组,周边黏膜再生程度优于对照组。结论康复新液可减轻胃黏膜炎性损伤,促进胃溃疡愈合进程,提高胃溃疡愈合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溃疡 康复新液 前列腺素E2 氨基己糖 白细胞介素-8
下载PDF
56例伪膜性肠炎临床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李勇 李敏 孔先一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年第15期98-99,共2页
目的总结56例伪膜性肠炎临床特点。方法收集伪膜性肠炎56例,分析其临床特点、内镜下表现及治疗预后结果56例患者发病前均有应用广谱抗生素或抗肿瘤药物史,腹泻是其临床主要特点,结肠镜下见粘膜水肿,附有伪膜是其镜下特点。结论结肠镜是... 目的总结56例伪膜性肠炎临床特点。方法收集伪膜性肠炎56例,分析其临床特点、内镜下表现及治疗预后结果56例患者发病前均有应用广谱抗生素或抗肿瘤药物史,腹泻是其临床主要特点,结肠镜下见粘膜水肿,附有伪膜是其镜下特点。结论结肠镜是诊断伪膜性肠炎主要手段,对应用抗生素或抗肿瘤药物期间出现腹泻患者应早期行结肠镜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膜性结肠炎 结肠镜检查
下载PDF
急诊ERCP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对临床效果、并发症及预后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建峰 孔先一 +1 位作者 李时光 李勇 《系统医学》 2022年第7期86-89,185,共5页
目的分析急诊ERCP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对临床效果、并发症及预后。方法选择2019年2月—2021年2月该院收治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患者100例,按随机数表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50例给予急诊ERCP治疗,对两组临床效果、... 目的分析急诊ERCP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对临床效果、并发症及预后。方法选择2019年2月—2021年2月该院收治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患者100例,按随机数表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50例给予急诊ERCP治疗,对两组临床效果、并发症及预后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2.00%显著高于对照组8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96,P<0.05);研究组胆红素恢复(6.72±1.48)d、血清淀粉酶恢复(6.64±1.57)d与血白细胞计数恢复(5.76±1.15)d均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61、7.905、8.211,P<0.05);研究组恶心呕吐消失时间(2.71±0.83)d、退热时间(4.05±1.11)d、肠道功能通气时间(4.08±1.17)d、腹痛缓解时间(6.62±1.10)d与住院时间(11.22±2.38)d均比对照组(4.75±0.68)、(6.29±1.06)、(5.42±1.31)、(9.15±1.23)、(16.87±2.67)d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444、10.320、5.395、10.842、11.170,P<0.05);研究组消化道出血、休克、脏器功能衰退、胰腺囊肿、胆道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6.00%低于对照组2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16,P<0.05)。结论采用ERCP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可缓解腹痛、发热等症状,减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CP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临床效果 并发症 预后
下载PDF
腹痛、便血、紫癜
5
作者 袭军祥 马新 +1 位作者 赵海涛 孔先一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5期114-115,共2页
关键词 上腹痛 便血 紫癜 胃内容物 药物治疗 左氧氟沙星 奥美拉唑 时间延长
下载PDF
表皮生长因子、雌二醇及其受体与肝癌分期的关系及意义
6
作者 陈进国 孔先一 吴洪文 《当代医学》 2010年第30期93-94,共2页
目的对不同分期肝癌组织表皮生长因子(EGF)、雌二醇(E2)及其受体(EGFR、ER)进行检测,旨在探讨EGF、E2及其受体与肝癌分期的关系和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不同分期肝癌组织EGF、EGFR、E2和ER表达,分析EGF、EGFR、E2和ER与... 目的对不同分期肝癌组织表皮生长因子(EGF)、雌二醇(E2)及其受体(EGFR、ER)进行检测,旨在探讨EGF、E2及其受体与肝癌分期的关系和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不同分期肝癌组织EGF、EGFR、E2和ER表达,分析EGF、EGFR、E2和ER与肝癌分期的关系和意义。结果Ⅰ期、Ⅱ期、Ⅲ期肝癌EGF和EGFR阳性率逐渐增高,Ⅰ期阳性率明显低于Ⅱ期和Ⅲ期(P<0.05);I期、Ⅱ期、Ⅲ期肝癌E2、ER阳性率随肝癌进展逐渐降低;除Ⅰ期E2阳性率显著高于Ⅲ期(Fisher精确概率P=0.017)外,其于各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EGF、EGFR与E2和ER在不同分期肝癌表达不同,在肝癌发生、发展和转移中发挥不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表皮生长因子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雌二醇 雌激素受体
下载PDF
腹腔化疗+高频透热治疗+免疫治疗癌性腹水18例分析
7
作者 李敏 唐小鹤 孔先一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5期3016-3017,共2页
关键词 肿瘤/并发症 肿瘤/治疗 腹水/治疗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高温 诱发 免疫疗法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食管癌患者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17
8
作者 孔先一 张晓蕾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336-339,共4页
[目的]分析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食管癌患者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方法]选取我院2015-05—2016-10行ESD治疗的早期食管癌患者58例,分析病变切除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单因素分析术后食管狭窄发生的危险性因素。[结果]5... [目的]分析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食管癌患者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方法]选取我院2015-05—2016-10行ESD治疗的早期食管癌患者58例,分析病变切除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单因素分析术后食管狭窄发生的危险性因素。[结果]58例患者全部一次性整块切除,手术时间30~90min,术后食管狭窄发生率为44.83%(26/58)。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时间≥50min、病变环周比≥3/4及创伤面积≥8cm^2是术后发生食管狭窄的危险性因素(P<0.05),而术后发热症状与食管狭窄的发生无关。[结论]早期食管癌患者行ESD治疗安全有效,有整块切除率高、术中出血量少、穿孔率低等优势,但术后易出现食管狭窄并发症,需操作者在实践过程中积极把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早期食管癌 食管狭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