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寻根·复活·人性——才旦小说《蛇塔》及其他 被引量:1
1
作者 孔占芳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39-142,共4页
本文通过分析小说虚构的四次"复活"事件和"蛇塔"的象征意蕴,表达出寻根的主题。作家站在历史和现代的交汇口,及时地反映本民族的生存境况和进步历程。在他浓厚的民间情怀的包孕下,小说呈现出神秘而独特的地域色彩,... 本文通过分析小说虚构的四次"复活"事件和"蛇塔"的象征意蕴,表达出寻根的主题。作家站在历史和现代的交汇口,及时地反映本民族的生存境况和进步历程。在他浓厚的民间情怀的包孕下,小说呈现出神秘而独特的地域色彩,透出在历史的长河中把握人物命运、塑造自然人性的独特视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根 复活 人性 民间情怀
下载PDF
藏族传统文化的温情回眸与现代烛照——万玛才旦电影主题探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孔占芳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122-129,共8页
万玛才旦以电影《静静的嘛呢石》成为中国电影百年史上第一位藏族导演。他的电影从藏族的内视觉反观自身与外面的世界,以藏族人说藏族事的方式走进民族生活与心灵。追求电影的精神向度和艺术价值使他的电影成为一部部打磨的精品。其电... 万玛才旦以电影《静静的嘛呢石》成为中国电影百年史上第一位藏族导演。他的电影从藏族的内视觉反观自身与外面的世界,以藏族人说藏族事的方式走进民族生活与心灵。追求电影的精神向度和艺术价值使他的电影成为一部部打磨的精品。其电影主题主要表现为:面对现代化的到来藏民族的困惑、迷惘、探索、反思,对传统文化的深情回眸、对现时的深刻观瞻以及对未来的引领。用现代文明精神烛照藏民族文化,成为他引领民族精神的思想内核,也是他虔诚创作纯粹艺术电影的精神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电影 万玛才旦 主题
下载PDF
从话本小说到章回小说质的飞跃 被引量:1
3
作者 孔占芳 《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25-27,共3页
本文通过小说结构、作家主体意识和作品人物体现的生命意识三方面的比较分析,得出章回小说不仅从形式到内容、从作家主体意识到作品思想意识都比话本小说有了质的飞跃,并以其宏大的叙事结构、广阔的社会背景、深刻复杂的思想主题、栩栩... 本文通过小说结构、作家主体意识和作品人物体现的生命意识三方面的比较分析,得出章回小说不仅从形式到内容、从作家主体意识到作品思想意识都比话本小说有了质的飞跃,并以其宏大的叙事结构、广阔的社会背景、深刻复杂的思想主题、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独特的艺术审美,成为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成熟的古典文学的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本小说 章回小说 主体意识
下载PDF
大海和城市:生命的延展——老舍的《骆驼祥子》与康拉德 被引量:1
4
作者 孔占芳 《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15-17,共3页
康拉德对老舍创作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其中对《骆驼祥子》的创作有直接影响的是康拉德的创作态度和环境对人物的影响。本文分别从康拉德和老舍的创作环境对人物的影响——大海和城市入手,阐述"一个近代伟大人格的创造者"对... 康拉德对老舍创作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其中对《骆驼祥子》的创作有直接影响的是康拉德的创作态度和环境对人物的影响。本文分别从康拉德和老舍的创作环境对人物的影响——大海和城市入手,阐述"一个近代伟大人格的创造者"对老舍创作车夫——祥子形象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之花 康拉德 《骆驼祥子》
下载PDF
孔子价值观对弘扬新青海精神的若干启示
5
作者 孔占芳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12年第6期111-114,共4页
孔子思想包涵着重要的人生价值观、伦理价值观和自然价值观,对于当前的青海具有深远的借鉴意义,特别是青海省提出的新青海精神,是源于优良传统、具有自身独特内涵的价值观,是传统价值观的升华。传承孔子的价值观,有助于不断丰富新青海... 孔子思想包涵着重要的人生价值观、伦理价值观和自然价值观,对于当前的青海具有深远的借鉴意义,特别是青海省提出的新青海精神,是源于优良传统、具有自身独特内涵的价值观,是传统价值观的升华。传承孔子的价值观,有助于不断丰富新青海精神的内涵,提升新青海精神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价值观 新青海精神 路径选择
下载PDF
象征和暗示:意蕴的多重呈现——老舍的《骆驼祥子》与康拉德
6
作者 孔占芳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1期140-143,共4页
康拉德对老舍《骆驼祥子》创作方法的影响,使小说具有了西方现代文学的象征意蕴,而暗示手法的融创性运用使小说具有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含蓄美。
关键词 老舍 康拉德 创作 融创性 象征 暗示
下载PDF
神话和传说:小说虚构中族群文化的隐显——读阿来的《尘埃落定》
7
作者 孔占芳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85-89,共5页
本文通过解读阿来的长篇小说《尘埃落定》中的神话和传说,试图探讨族群文化对创作个体的思维方式和对小说构思的影响,从而解释作家阿来企图实现写一部"寓言"式"普世意义"小说的构想。
关键词 神话 传说 族群文化 寓言小说 普世意义
下载PDF
船和车:信念的承载——老舍的《骆驼祥子》与康拉德
8
作者 孔占芳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104-106,共3页
对《骆驼祥子》的创作影响最大的是康拉德的创作态度和赋予人物的信念。本文分别从康拉德和老舍的信念的承载物——船和车入手,阐述"一个近代伟大人格的创造者"对老舍创作祥子形象的影响。
关键词 融创性 信念 祥子 康拉德
下载PDF
阿来小说语言文化心理透视
9
作者 孔占芳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86-91,共6页
藏族作家阿来的小说充满诗意和灵性,其诗性的气韵和优美、空灵、睿智、幽默、行云流水般的语言是他小说的主要特色。本文从情趣、意趣、理趣三个方面对阿来诗化的语言特点进行论述,进而对其诗化语言特点的形成从民族自我意识、西方文化... 藏族作家阿来的小说充满诗意和灵性,其诗性的气韵和优美、空灵、睿智、幽默、行云流水般的语言是他小说的主要特色。本文从情趣、意趣、理趣三个方面对阿来诗化的语言特点进行论述,进而对其诗化语言特点的形成从民族自我意识、西方文化的心理印痕和多元文化碰撞、民间文化的濡染诸方面作一分析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 诗化 文化心理
下载PDF
卡夫卡《变形记》幻化的现代神话内蕴
10
作者 孔占芳 《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29-32,共4页
本文通过分析卡夫卡的小说《变形记》的家庭关系、主人公的自我价值和父亲的形象.揭示小说所包含的内蕴:亲情沦丧,自我价值丧失,父权的强大。它是卡夫卡虚幻的现代神话,表达了他对现代西方社会生活真实处境的真切感受。
关键词 卡夫卡 《变形记》 现代神话 小说评论 家庭关系 自我价值 父权
下载PDF
文化身份与族群文化的忧郁与建构--以阿顿·华多太的诗集《忧郁的雪》为例
11
作者 孔占芳 《青藏高原论坛》 2016年第1期111-114,共4页
文化身份的焦虑、追寻与建构使族裔写作者既痛苦不堪又成为写作优势。阿来、阿顿·华多太等的创作表明,文化身份是变化、流动的,是一个不断建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族裔作家们的写作已然担当起"创作者和翻译者"的双重... 文化身份的焦虑、追寻与建构使族裔写作者既痛苦不堪又成为写作优势。阿来、阿顿·华多太等的创作表明,文化身份是变化、流动的,是一个不断建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族裔作家们的写作已然担当起"创作者和翻译者"的双重角色使不同文化相互丰富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认知 文化身份 族群文化 忧郁 反思 建构
下载PDF
铅华洗尽意真切 故园情深吟乡音——王永昌散文集《驿路平安》的精神原乡探析
12
作者 孔占芳 《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55-58,共4页
王永昌的散文集《驿路平安》描写的是全球经济化浪潮裹挟之下的农村,在城镇化进程中成了怀揣故乡的农村学子定居城市后的诗意回眸。作品通过朴实的散文笔调,描写了对家乡的温馨回忆,是作者成长的印痕,是一幅幅充满乡趣、童真的民情风俗... 王永昌的散文集《驿路平安》描写的是全球经济化浪潮裹挟之下的农村,在城镇化进程中成了怀揣故乡的农村学子定居城市后的诗意回眸。作品通过朴实的散文笔调,描写了对家乡的温馨回忆,是作者成长的印痕,是一幅幅充满乡趣、童真的民情风俗图,是一首首心怀诚意的感恩诗,是一曲曲叩响心灵之弦的乐章,是最普通最平凡民众的赞歌,是地域文化的不经意留存,是对人类精神家园的诗意回望和美好憧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精神原乡 悯农情怀 朴实
下载PDF
荒原上的守望者——读才旦小说《嫩绿色的玛瑙项链》及其他
13
作者 孔占芳 《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43-46,共4页
本文通过文本细读的方法,阐述了藏族作家才旦小说创作的两大特色:一是创设特定的"人生境遇"来挖掘"荒原"上人性的善恶,并以"善有善报"的结局,引导人性向善、趋美;一是娴熟地运用中间叙事的手法和开放式... 本文通过文本细读的方法,阐述了藏族作家才旦小说创作的两大特色:一是创设特定的"人生境遇"来挖掘"荒原"上人性的善恶,并以"善有善报"的结局,引导人性向善、趋美;一是娴熟地运用中间叙事的手法和开放式的叙事结构使小说显出较强的时代性和较高的艺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境遇 开放式 叙事结构 守望者
下载PDF
文化兼容性:觅归和超越——读《阿来文集》
14
作者 孔占芳 《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14-15,35,共3页
通过对《阿来文集》的解读,阐释了文化兼容性是作者创作的文化动因和特质。
关键词 文化兼容性 《阿来文集》 文学评论 小说
下载PDF
当代藏族作家汉语创作管见
15
作者 孔占芳 《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35-39,共5页
当代藏族作家汉语创作自新中国成立伊始,从无到有,逐渐形成了一个由各行各业、老中青四代作家共同写作的创作群体。这些作家以记录藏民族在祖国大家庭中的生活和心路历程、提供给藏民族丰富的精神食粮为崇高使命,反映出藏民族文化的活... 当代藏族作家汉语创作自新中国成立伊始,从无到有,逐渐形成了一个由各行各业、老中青四代作家共同写作的创作群体。这些作家以记录藏民族在祖国大家庭中的生活和心路历程、提供给藏民族丰富的精神食粮为崇高使命,反映出藏民族文化的活力和多重价值。由此,可以看到少数民族文学在丰富和拓展中华文化、文学的版图,形塑崭新的人文精神,建立文化自信,构建多元文化格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方面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全新的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当代藏族作家 汉语创作
下载PDF
认知名字 再塑人格 再建价值——大学汉语课堂育人途径探析之一
16
作者 孔占芳 《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74-76,共3页
本文通过案例分析,认为认知名字,是大学汉语课堂育人的途径之一。通过认知名字,大学生会重新认知自我,重新自我定位,再塑人格,再建价值观,了解亲人的期望,懂得感恩,学会感恩,并能认知取名的文化,了解历史,理性分析名字的文化意义,了解... 本文通过案例分析,认为认知名字,是大学汉语课堂育人的途径之一。通过认知名字,大学生会重新认知自我,重新自我定位,再塑人格,再建价值观,了解亲人的期望,懂得感恩,学会感恩,并能认知取名的文化,了解历史,理性分析名字的文化意义,了解不同民族起名的方式和文化,建构各民族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共同繁荣发展的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名字 大学汉语课堂 育人
下载PDF
雪域生态的忧郁与建构——读阿顿·华多太的诗集《忧郁的雪》
17
作者 孔占芳 《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18-21,共4页
青海藏族诗人阿顿·华多太因族裔身份濡染的佛教生态伦理观,在上世纪90年代就敏锐、前瞻地意识到工业化和城镇化对生态的破坏。他的诗歌通过对生存环境恶化的无尽忧郁和建构生态的理想成为中国文坛上比较早的生态文学诗篇,显示了文... 青海藏族诗人阿顿·华多太因族裔身份濡染的佛教生态伦理观,在上世纪90年代就敏锐、前瞻地意识到工业化和城镇化对生态的破坏。他的诗歌通过对生存环境恶化的无尽忧郁和建构生态的理想成为中国文坛上比较早的生态文学诗篇,显示了文学对生态危机表现出的担忧和对建构人类家园的责任与担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学 佛教生态伦理观 《忧郁的雪》
下载PDF
散淡、辽远、神秘的牧歌情怀——才旦小说创作风格谈
18
作者 孔占芳 《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11-13,共3页
才旦小说在整体风格上呈现出一种散淡、辽远、神秘的牧歌情调。这种文学风格的形成与才旦生活的藏域、生活经历有关。才旦对文学的执着追求以及对文学理论的研究成就了作品的高度。
关键词 才旦小说 文学风格 文学评论
下载PDF
《史记》叙事中的“生命”意识及其对司马迁思想的重大影响
19
作者 孔占芳 《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6-9,共4页
《史记》具有强烈的生命意识,因而《史记》的内容充满了追求永恒价值的渴望,激励人们追求生命的理想境界。而强烈的生命意识对司马迁的思想产生重大影响,从而影响了《史记》的叙事立场和视角。
关键词 生命意识 叙事 《史记》
下载PDF
《史记》叙事中人物的“价值诉求”
20
作者 孔占芳 《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11-12,共2页
《史记》中人物具有强烈的价值诉求,因而《史记》的内容充满了追求永恒价值的渴求,激励人们追求生命的理想境界。关注人物的"价值生活",反映人物的"价值诉求",使《史记》具有了丰厚的价值和永恒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 《史记》叙事 人物 价值诉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