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危险因素探讨 被引量:22
1
作者 孔宪炳 罗放 +1 位作者 王济明 张才全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86-88,共3页
目的 :探讨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 (forward)对 15 3例急性胆囊炎LC的临床指标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本组 15 3例病人中 12 5例LC成功 ,2 8例中转开腹 (18.30 % )。急性胆囊炎LC失... 目的 :探讨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 (forward)对 15 3例急性胆囊炎LC的临床指标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本组 15 3例病人中 12 5例LC成功 ,2 8例中转开腹 (18.30 % )。急性胆囊炎LC失败的危险因素有上腹部手术史或发作史 ,右上腹肌紧张 ,白细胞增高 ,胆囊管结石嵌顿 ,胆囊图象缺失 ,发病超过 72h。术中发现胆囊三角致密粘连 ,解剖结构不清 ,是中转开腹的绝对指征。结论 :急性胆囊炎LC的危险因素计分有助于外科医生在术前对病人进行全面评估 ,以提高LC的成功率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胆囊炎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原位二级脾蒂离断法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被引量:10
2
作者 孔宪炳 阎雄 +3 位作者 杜成友 王建渝 刘林 陈建斌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978-980,共3页
目的探讨原位二级脾蒂离断法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 opicsplenectomy,LS)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a purpura,ITP)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对41例ITP患者在腹腔镜下采用解剖二级脾蒂的方法,超... 目的探讨原位二级脾蒂离断法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 opicsplenectomy,LS)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a purpura,ITP)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对41例ITP患者在腹腔镜下采用解剖二级脾蒂的方法,超声刀切开脾蒂浆膜,自下而上沿脾脏逐支分离脾动、静脉的二级分支,Hem—O—lok结扎夹钳夹2道,在两结扎夹之间用超声刀离断,切除脾脏。结果41例患者均完成LS,无1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75~180min,术中出血量50~800ml。术中发现并切除副脾7例,2例患者术中脾蒂改为Endo—GIA切割离断。住院时间4~9d,无严重并发症。术后血小板明显上升,5—7d到达高峰。随访3~20个月,总有效率达到85.4%(35/41)。结论原位二级脾蒂离断法LS治疗ITP安全有效、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手术费用低,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脾切除术 二级脾蒂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下载PDF
肝细胞癌凋亡、p21和PCNA表达与临床预后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孔宪炳 梁力建 黄洁夫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26-429,共4页
目的:研究 H C C 细胞凋亡、p21 和 P C N A 表达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55 例 H C C 标本采用 D N A末端标记( Tunel) 和免疫组化检测并结合计算机图像技术定量分析。结果: 小肝癌( < 5 cm) A ... 目的:研究 H C C 细胞凋亡、p21 和 P C N A 表达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55 例 H C C 标本采用 D N A末端标记( Tunel) 和免疫组化检测并结合计算机图像技术定量分析。结果: 小肝癌( < 5 cm) A I高于大肝癌( P<001) ,肝内转移、浸润性及低分化 H C C 的 A I分别低于无转移( P< 001) 、非浸润性及高分化 H C C( P< 005) 。而 P C N A L I恰好相反。癌旁组织p21 阳性率及p21 表达值( P U) 均高于癌组织( P< 001) 。并且癌及癌旁组织p21 表达值在浸润性及肝内转移 H C C 分别高于非浸润性及无转移 H C C( P< 001) 。 A I 与 P C N A L I 呈高度负相关(r= 0728 9 , P< 001) 。术后生存1 年以上者其 A I大于生存1 年以内者( P< 001) ,而 P C N A L I和p21 表达值却小于生存1 年以内者( P< 005) 。结论: A I、 P C N A L I和p21 表达水平与 H C C 的分化、浸润、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可能成为 H C C 预后判断的潜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细胞凋亡 P21蛋白 肝细胞癌 PCNA
下载PDF
肝细胞癌P-gp定量分析与生物学特性的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孔宪炳 梁力建 +1 位作者 黄洁夫 林汉良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4期329-331,共3页
研究肝细胞癌 MDR1基因产物 P-gp 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结合图像分析定量测定47例肝癌组织和33例癌旁组织 P-gp 含量,并与肝癌生物学特性比较。结果: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均有 P-gp 表达,且主要位于肝细胞膜上。肝癌组织... 研究肝细胞癌 MDR1基因产物 P-gp 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结合图像分析定量测定47例肝癌组织和33例癌旁组织 P-gp 含量,并与肝癌生物学特性比较。结果: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均有 P-gp 表达,且主要位于肝细胞膜上。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 P-gp 含量均高于正常肝组织(P<0.01)。高分化肝癌和肝内复发肝癌 P-gp 含量分别高于低分化肝癌和未复发肝癌(P<0.01),侵袭性肝癌 P-gp 含量也高于非侵袭性肝癌(P<0.05)。结论:P-gp 表达可能成为肝癌预后判断的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肝肿瘤 生物学特性 P-糖蛋白
下载PDF
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难度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孔宪炳 王济明 +1 位作者 罗放 张才全 《医师进修杂志(外科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9-20,共2页
目的 探讨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技术难度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 15 3例急性胆囊炎LC的临床资料 ,并对术前和术中难度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影响急性胆囊炎LC技术难度的因素有上腹部手术史或发作史 ,右上腹肌紧张 ,白细... 目的 探讨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技术难度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 15 3例急性胆囊炎LC的临床资料 ,并对术前和术中难度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影响急性胆囊炎LC技术难度的因素有上腹部手术史或发作史 ,右上腹肌紧张 ,白细胞增高 ,胆囊壁增厚 ,胆囊管结石嵌顿 ,胆囊图像缺失 ,发病超过 72h。术前判断为容易与困难者分别为 2 0 9%及 79 1% ,与术中发现相一致。术前难度计分与手术难度呈正相关 (相关系数r =0 .5 14 ,P <0 .0 1)。结论 急性胆囊炎的术前手术难度计分有助于外科医生对病人LC技术难度进行全面评估 ,以提高LC的成功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胆囊炎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手术难度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孔宪炳 罗放 +1 位作者 王济明 张才全 《腹部外科》 2004年第2期91-92,共2页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中主动中转开腹对减少并发症 ,提高手术质量的重要性。方法 对比分析我院 94例LC主动与被动中转开腹的原因及手术效果。结果 主动中转开腹 79例 ,主要原因为Calot三角严重粘连、胆囊管结石嵌顿、胆囊...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中主动中转开腹对减少并发症 ,提高手术质量的重要性。方法 对比分析我院 94例LC主动与被动中转开腹的原因及手术效果。结果 主动中转开腹 79例 ,主要原因为Calot三角严重粘连、胆囊管结石嵌顿、胆囊萎缩及解剖变异。平均手术时间为5 0min ,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 8.5d ,无并发症发生。被动中转开腹 1 5例 ,主要原因为术中胆管损伤、大出血及胃肠损伤。平均手术时间为 91min ,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 1 4 .4d ,有 6例并发症发生。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结论 当LC术中遇到Calot三角严重粘连、胆囊管结石嵌顿、胆囊萎缩及解剖变异等手术难度超出术者处理能力时应适时主动中转开腹以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剖腹术
下载PDF
胆道出血外科治疗的合理选择 被引量:7
7
作者 孔宪炳 姚榛祥 《临床外科杂志》 1994年第6期294-295,共2页
本文报道胆道出血28例.其病因:感染19例(67.8%),损伤7例(25%)。本组共死亡10例(35.7%),其中1980年前治疗17例,死亡8例(47.1%);1980年后根据病因病理,合理选择治疗11例,死亡2例... 本文报道胆道出血28例.其病因:感染19例(67.8%),损伤7例(25%)。本组共死亡10例(35.7%),其中1980年前治疗17例,死亡8例(47.1%);1980年后根据病因病理,合理选择治疗11例,死亡2例(18.2%)。我们认为对外伤,包括医源性损伤所致的胆道出血,宜首先考虑选择性肝动脉栓塞疗法,对感染性胆道出血,可首先采用非手术治疗。如果感染严重,非手术治疗无效,或栓塞疗法失效,则应立即手术探查。根据病灶施行胆总管引流加肝固有动脉结扎,或肝叶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出血 病因 治疗 外科手术
下载PDF
外科实习教学中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技能 被引量:20
8
作者 孔宪炳 《医学教育探索》 2006年第8期767-768,771,共3页
本文从当前医患关系的现状及临床实习教学的经验,发现医患沟通的障碍分别来自于患者、临床医生和医学生等方面。提高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具体方法,包括提高临床教师队伍的素质,鼓励医学生多参加临床实践,树立“视病人如亲人”的思想,... 本文从当前医患关系的现状及临床实习教学的经验,发现医患沟通的障碍分别来自于患者、临床医生和医学生等方面。提高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具体方法,包括提高临床教师队伍的素质,鼓励医学生多参加临床实践,树立“视病人如亲人”的思想,注重自身修养,掌握语言沟通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患沟通 外科教学 素质教育
下载PDF
肝癌及癌旁组织p21蛋白表达与其病理学指征的相关性
9
作者 孔宪炳 梁力建 +1 位作者 黄洁夫 林汉良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981-983,共3页
目的: 研究肝细胞癌(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及癌旁组织 p21蛋白表达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测定 47例肝癌手术标本 p21蛋白的表达水平,并与临床病理学指标进行对比。 结果:癌旁组织 p21... 目的: 研究肝细胞癌(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及癌旁组织 p21蛋白表达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测定 47例肝癌手术标本 p21蛋白的表达水平,并与临床病理学指标进行对比。 结果:癌旁组织 p21蛋白表达阳性率及表达水平均高于癌组织( P<0.01),癌旁组织 p21蛋白表达水平在侵袭转移性HCC高于非侵袭无转移性HCC(P<0.01).并且癌旁组织P21蛋白表达水平高于癌组织的HCC,其侵袭转移等指标亦高于癌旁组织P21蛋白表达水平低于癌组织的病例(P<0.01).结论:肝癌旁组织P21蛋白的表达在评估其侵袭转移潜能方面可能是一个较癌组织本身更为有用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P21蛋白 癌旁组织 肿瘤转移 肿瘤侵袭
下载PDF
细胞凋亡在肝癌浸润转移过程中的状况
10
作者 孔宪炳 梁力建 黄洁夫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50-351,354,共3页
目的 研究肝细胞癌(HCC)凋亡在浸润转移过程中的重要性。方法 采用DNA 原位末端标记法(ISEL)、光镜、电镜,并结合计算机图象分析技术定量检测55例HCC的凋亡发生情况。结果  低分化HCC凋亡指数低于高分化HCC (P<0.05),浸... 目的 研究肝细胞癌(HCC)凋亡在浸润转移过程中的重要性。方法 采用DNA 原位末端标记法(ISEL)、光镜、电镜,并结合计算机图象分析技术定量检测55例HCC的凋亡发生情况。结果  低分化HCC凋亡指数低于高分化HCC (P<0.05),浸润性和转移性HCC的凋亡指数分别低于非浸润性和无转移HCC(P<0.05和P<0.01)。结论 HCC凋亡指数与肿瘤的某些生物学特性有密切的联系,细胞凋亡的异常改变可能在HCC的浸润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细胞凋亡 肿瘤浸润 肿瘤转移
下载PDF
细胞外基质在肝癌侵袭和转移中的变化
11
作者 孔宪炳 杨祖奎 罗亿治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50-53,共4页
探讨肝细胞癌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细胞外基质 (extracellular m atrix,ECM)层粘蛋白 (laminin,L N)、胶原蛋白 (collagen ,Col )的分布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利用免疫组化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观察 5 4例 HCC组织中 L N、 C... 探讨肝细胞癌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细胞外基质 (extracellular m atrix,ECM)层粘蛋白 (laminin,L N)、胶原蛋白 (collagen ,Col )的分布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利用免疫组化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观察 5 4例 HCC组织中 L N、 Col 的分布特点和表达水平。结果表明 L N和 Col 的分布方式相似。低分化、侵袭性和伴肝内转移的 HCC其 ECM分布呈中断的索周型和血管型 ,而高分化、非侵袭性及无肝内转移的 HCC的 ECM分布主要是连续的索周型 (P<0 .0 1)。低分化 HCC的 L N、Col 表达水平均低于高分化 HCC(P<0 .0 5和 P<0 .0 1)。侵袭性和伴肝内转移的 HCC其 L N、Col 表达水平分别低于非侵袭性和不伴肝内转移的 HCC (P<0 .0 1)。提示 HCC组织 ECM的分布和表达与肿瘤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外基质 肝癌侵袭 肝细胞癌 肿瘤转移
下载PDF
层粘蛋白与肝癌侵袭转移相关性的研究
12
作者 孔宪炳 杨祖奎 《四川医学》 CAS 1999年第1期10-11,共2页
探讨层粘蛋白(Laminin,LN)在肝细胞癌(HCC)中的分布和表达及其与HCC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以免疫组化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观察54例HCC组织中LN的分布情况与表达水平。结果:高分化HCC的LN分布主要... 探讨层粘蛋白(Laminin,LN)在肝细胞癌(HCC)中的分布和表达及其与HCC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以免疫组化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观察54例HCC组织中LN的分布情况与表达水平。结果:高分化HCC的LN分布主要是连续的索周型,而低分化、侵袭性生长及伴肝内转移的HCC其LN分布呈中断的索周型、血管型或阴性。低分化HCC的LN表达水平低于高分化HCC(P<0.05)。侵袭性和伴肝内转移的HCC其LN表达水平分别低于非侵袭性和不伴肝内转移的HCC(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层粘蛋白 侵袭转移 免疫组化 肝癌
下载PDF
急性胆石性胰腺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时机的探讨 被引量:1
13
作者 孔宪炳 《内分泌外科杂志》 2007年第1期32-34,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胆石性胰腺炎(acute gallstone pancreatitis,AGP)实施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可行性及手术时机。方法:23例AGP在胰腺炎缓解后3~10d,平均7d,在同次住院期间早期施行LC,并与... 目的:探讨急性胆石性胰腺炎(acute gallstone pancreatitis,AGP)实施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可行性及手术时机。方法:23例AGP在胰腺炎缓解后3~10d,平均7d,在同次住院期间早期施行LC,并与延期LC组的临床资料作对照研究。结果:早期LC组所有LC手术成功,无一例中转及并发症发生。1例AGP术后3天又发作急性胰腺炎,经保守治疗后症状缓解。与同一时期的延期LC组相比,早期LC不但明显缩短了住院时间,并大大节省了住院费用。结论:AGP患者在胰腺炎缓解后3~10d,并经影像学检查排除胆总管结石后施行LC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结石 急性胰腺炎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手术时机
下载PDF
间断给药DEN诱导大鼠肝癌模型建立及病理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朱艳志 孔宪炳 颜朗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843-1846,共4页
目的:建立间断给药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mitrosamine,DEN)诱导SD大鼠肝癌模型,探讨与人类肝细胞癌相似的动物肝癌模型病理形态变化。方法:取体重为170~210 g雄性SD大鼠63只,随机分为实验组(48只)和对照组(15只),实验组采用0.01%DEN溶... 目的:建立间断给药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mitrosamine,DEN)诱导SD大鼠肝癌模型,探讨与人类肝细胞癌相似的动物肝癌模型病理形态变化。方法:取体重为170~210 g雄性SD大鼠63只,随机分为实验组(48只)和对照组(15只),实验组采用0.01%DEN溶液间断喂养SD大鼠诱发肝癌,对照组自由喂养,常规病理HE染色并动态观察肝癌发生的不同时相。结果:设立间断DEN给药诱导SD大鼠肝癌,病理证实大鼠肝癌为肝细胞癌,诱癌率88.9%(32/36),其末期成功率高,在整个诱癌过程中经历了肝细胞损伤再生→增生-硬化→癌变3个阶段。结论:该造模方法容易、诱癌成功率高、大鼠存活率高。同时,该肝癌模型可以作为研究人类肝癌发生、发展变化病理形态的一种理想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乙基亚硝胺 肝癌 动物模型 病理改变
下载PDF
射频消融联合亚砷酸局部治疗对兔肝VX2肿瘤MVD和VEG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盟辉 孔宪炳 +2 位作者 王巧玲 阴红卫 轩诗进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FA)联合亚砷酸(AA)局部治疗对兔肝VX2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新西兰兔肝VX2肿瘤模型28只,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4...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FA)联合亚砷酸(AA)局部治疗对兔肝VX2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新西兰兔肝VX2肿瘤模型28只,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4组,分别给予AA(AA组)、RFA(RFA组)、RFA+AA(RFA+AA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治疗,于治疗后第14d处死所有实验动物,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组织MVD及VEGF的表达,并分析MVD与VEGF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AA组、RFA组及RFA+AA组肿瘤组织MVD依次降低,分别为(38.50±0.44)、(23.07±0.47)、(18.65±0.39)和(11.36±0.36)个/HP,4组间两两比较均P<0.05;肿瘤组织VEGF表达阳性例数比也依次降低,分别为7/7、5/7、4/7和2/7,4组间两两比较均P<0.05。VEGF表达强度与MVD成正相关关系(r=0.47,P<0.01)。结论RFA+AA联合治疗能减少肿瘤组织的MVD,抑制VEGF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兔肝VX2肿瘤 射频消融 亚砷酸 微血管密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Sonic Hedgehog信号通路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6
16
作者 罗小军 孔宪炳 +1 位作者 阎雄 周江山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16,共5页
背景与目的:有研究表明Sonic Hedgehog(SHH)信号通路参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本研究通过检测SHH信号通路中蛋白Shh、Gli2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HCC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和意义。方法:采用免... 背景与目的:有研究表明Sonic Hedgehog(SHH)信号通路参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本研究通过检测SHH信号通路中蛋白Shh、Gli2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HCC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和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0例肝癌组织及10例正常肝组织中蛋白Shh、Gli2的表达;RT-PCR法检测10例HCC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和肝癌细胞系HepG2、Huh7中Shh和Gli2mRNA的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果显示Shh、Gli2在HCC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63.3%(19/30)和66.7%(20/30);Gli2的表达与HCC病理分级和肝门静脉侵犯相关(P=0.017,P=0.024)。Shh、Gli2在正常肝组织中无表达。RT-PCR检测结果显示HCC组织和HepG2、Huh7细胞系中都存在Shh、Gli2mRNA的表达。HCC组织中Shh、Gli2基因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5);Shh、Gli2 mRNA在Huh7中的表达强度高于HepG2,但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hh和Gli2在HCC细胞系和组织中的高表达,可能参与了肝癌的发生和发展,为肝癌的防治研究提供了新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nic HEDGEHOG信号通路 肝细胞癌 表达
下载PDF
SD大鼠肝细胞癌模型Hedgehog信号通路与复方苦参干预后的效应 被引量:4
17
作者 朱艳志 孔宪炳 颜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57-260,共4页
背景:有研究表明在人类肝细胞癌中存在Hedgehog信号通路异常激活,但在动物肝细胞癌中Hedgehog信号通路是否激活尚不清楚。苦参可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周期,但其与Hedgehog信号通路的关系少见报道。目的:观察Hedgehog信号通路在人工诱导SD大... 背景:有研究表明在人类肝细胞癌中存在Hedgehog信号通路异常激活,但在动物肝细胞癌中Hedgehog信号通路是否激活尚不清楚。苦参可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周期,但其与Hedgehog信号通路的关系少见报道。目的:观察Hedgehog信号通路在人工诱导SD大鼠肝细胞癌中的作用,以及复方苦参药物对Hedgehog信号通路影响。方法:二乙基亚硝胺诱导SD大鼠建立肝细胞癌大鼠模型后,随机分为模型组、低剂量苦参组和高剂量苦参组,并设立空白对照组。建模后15周,分别在低、高剂量苦参组腹腔注射30,90mg/(kg·d)复方苦参治疗3周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RT-PCR法检测这所有大鼠组织中在Hedgehog信号通路中靶基因转录因子Gli2和跨膜蛋白受体复合物Ptch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相比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和高剂量苦参组肝癌组织中Gli2和Ptch均呈高表达(P<0.01)。结果提示,在人工诱导的SD大鼠肝癌模型中,Hedgehog信号通路处于激活状态。在给予高低剂量复方苦参干预下,Hedgehog信号通路靶基因转录因子Gli2和跨膜蛋白受体复合物Ptch呈高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苦参 大鼠 肝细胞癌 HEDGEHOG信号通路 动物模型
下载PDF
微创外科技术在胆道外科中的应用及展望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子卫 孔宪炳 廖刚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77-79,共3页
微创外科(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的兴起及迅猛发展。深刻地影响着外科医生的观念和手术方式。为外科治疗翻开了新的一页。但当前对于微创外科尚无统一的定义。黄志强院士认为,微创外科是一种比现行的标准外科手术具有更小的创... 微创外科(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的兴起及迅猛发展。深刻地影响着外科医生的观念和手术方式。为外科治疗翻开了新的一页。但当前对于微创外科尚无统一的定义。黄志强院士认为,微创外科是一种比现行的标准外科手术具有更小的创痛、更佳的内环境稳定状态、更准确的手术结果、更短的住院医疗时日、更好的心理效应的手术。微创外科技术涉及范围广泛。包括腔镜外科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外科 胆道疾病 胆道外科
下载PDF
数字式多功能外伤清洗机应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波 孔宪炳 +1 位作者 刘良明 廖刚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2期213-215,共3页
目的:探讨数字式多功能外伤清洗机(Digital multifunction trauma rinser,DMTR)对开放性创伤的清洗效果。方法:选用2~3kg家兔建立浅Ⅱ°烫伤模型、切割伤模型、撕脱伤模型,用大肠杆菌污染创面,10min后分别用数字式多功能外伤清洗... 目的:探讨数字式多功能外伤清洗机(Digital multifunction trauma rinser,DMTR)对开放性创伤的清洗效果。方法:选用2~3kg家兔建立浅Ⅱ°烫伤模型、切割伤模型、撕脱伤模型,用大肠杆菌污染创面,10min后分别用数字式多功能外伤清洗机和倒水法冲洗伤口,然后进行伤口大体观察,并取材涂片计数细菌。结果:数字式多功能外伤清洗机清除细菌的能力与倒水法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数字式多功能外伤清洗机具有高效率清除细菌、组织碎屑的作用,效果优于倒水法,且使用方便,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创术 数字式多功能外伤清洗机 治疗
下载PDF
射频消融联合亚砷酸治疗兔肝VX2肿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盟辉 王巧玲 +4 位作者 孔宪炳 宋瑞卿 甘兆红 樊伟 王辉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8期770-773,共4页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联合亚砷酸局部治疗对兔肝VX2肿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建立新西兰兔肝VX2肿瘤模型28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7只,分别进行亚砷酸(亚砷酸组)、射频消融(射频组)、射频消融加亚砷酸(联合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联合亚砷酸局部治疗对兔肝VX2肿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建立新西兰兔肝VX2肿瘤模型28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7只,分别进行亚砷酸(亚砷酸组)、射频消融(射频组)、射频消融加亚砷酸(联合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治疗。于术前、术后1,3,7d和14d耳缘静脉抽血检查丙氨酸转氨酶(ALT),同时行超声学检查。治疗后第14天处死所有实验动物,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VEGF,并分析其与肿瘤体积的相关性。结果联合组治疗后仅第1天ALT与术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第3天下降至接近术前水平;联合治疗能更好地抑制肿瘤生长;亚砷酸组、射频组及联合组肿瘤组织VEG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射频组低于亚砷酸组(P<0.05),联合组低于其余2组,VEGF表达强度与肿瘤体积呈显著正相关(r=0.78,P<0.01)。结论联合治疗能通过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而抑制肿瘤生长,且对肝脏无明显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治疗 射频消融 亚砷酸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疾病模型 动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