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巴胺系统基因和帕金森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25
1
作者 孔岳南 谢惠君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19期2730-2731,共2页
多巴胺代谢系统的一系列编码酶蛋白的基因,对于阐明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的病因与该病的治疗有重大作用。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G/A多态已作为一种生物学标记广泛应用于PD的易患性研究。单胺氧化酶A基因及多巴胺... 多巴胺代谢系统的一系列编码酶蛋白的基因,对于阐明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的病因与该病的治疗有重大作用。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G/A多态已作为一种生物学标记广泛应用于PD的易患性研究。单胺氧化酶A基因及多巴胺转运体基因与PD的相关性各国结果也不一致,可能与存在地域或种族差异有关。单胺氧化酶B基因活性的变化可能是导致PD的潜在因素之一。多巴胺β羟化酶基因A2/A2多态与PD显著相关。多巴胺受体2基因的内含子2中(TG)n二核苷酸重复多态的等位基因3已经被国外证实与PD的发病风险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胺 帕金森病 多巴胺转运体 单胺氧化酶A 单胺氧化酶B 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 基因
下载PDF
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和梗死后出血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孔岳南 李学忠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6-138,共3页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和梗死后出血的影响。方法30例ACI患者除常规治疗外,用依达拉奉30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每天2次,连续7d。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ACI患者发病6h、24h、4d、...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和梗死后出血的影响。方法30例ACI患者除常规治疗外,用依达拉奉30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每天2次,连续7d。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ACI患者发病6h、24h、4d、2周、2个月时血清MMP-9含量;在发病两周时进行头颅CT检查;并与用常规治疗的ACI患者及其他疾病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依达拉奉组和常规治疗组的ACI患者血清MMP-9水平在发病后6h、24h、4d、2周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2个月时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依达拉奉组发病后24h血清MMP-9水平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依达拉奉组发生脑梗死后出血2例(6.67%),常规治疗组为8例(26.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可降低ACI患者血清MMP-9水平,以及脑梗死后出血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依达拉奉 基质金属蛋白酶-9 脑出血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蛋白质Z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孔岳南 孙杨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9期61-62,共2页
目的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7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时间点血浆蛋白质Z水平,依据梗死灶面积大小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梗死组,另择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的血浆蛋白质Z水平。结果梗死组血浆蛋白质Z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目的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7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时间点血浆蛋白质Z水平,依据梗死灶面积大小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梗死组,另择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的血浆蛋白质Z水平。结果梗死组血浆蛋白质Z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入院时、治疗7 d及14 d梗死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1);重度梗死组明显低于中度及轻度梗死组,中度梗死组明显低于轻度梗死组(P均<0.01)。结论血浆蛋白质Z参与了脑梗死的发病过程,并与梗死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能是急性脑梗死早期预警因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急性 蛋白质Z 预警因子
下载PDF
电刺激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24
4
作者 孔岳南 孙杨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08年第2期140-142,共3页
目的探讨电刺激疗法治疗脑卒中所致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75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分为电刺激组,针灸组及康复训练组各25例,前两组在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基础上分别加用电刺激治疗和针灸。三组治疗前、治疗第1周及第2周以吞... 目的探讨电刺激疗法治疗脑卒中所致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75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分为电刺激组,针灸组及康复训练组各25例,前两组在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基础上分别加用电刺激治疗和针灸。三组治疗前、治疗第1周及第2周以吞咽障碍程度分级评分评定疗效。结果三组治疗后吞咽障碍程度分级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电刺激组评分明显高于针灸组和康复训练组(P<0.01);电刺激组治疗第1、第2周后有效率明显高于针灸组和康复训练组(P<0.05)。结论电刺激疗法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所致吞咽障碍,配合针灸,康复训练等综合疗法可加强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刺激 针灸 吞咽障碍 脑卒中 康复训练
下载PDF
神经组织工程生物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2
5
作者 孔岳南 孙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2期6343-6346,共4页
神经组织工程生物材料的出现尽管只有20年左右的时间,但发展迅速,已成为神经系统疾病的一种新的治疗手段和发展趋势。多数组织工程生物材料在动物实验已体现出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但是由于神经系统独特性,实际应用于临床还需要大量深入研... 神经组织工程生物材料的出现尽管只有20年左右的时间,但发展迅速,已成为神经系统疾病的一种新的治疗手段和发展趋势。多数组织工程生物材料在动物实验已体现出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但是由于神经系统独特性,实际应用于临床还需要大量深入研究。总之,具有良好生物相性和安全性的神经组织工程生物材料仍是当前和今后研究方向。文章回顾神经组织工程生物材料的应用历史及现状,从生物相容性及安全性方面对现有神经组织工程生物材料进行评价,为提高神经组织工程生物材料水平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组织工程: 生物材料 生物相容性 支架
下载PDF
抗自由基药物对脑梗塞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11
6
作者 孔岳南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1996年第3期174-175,共2页
本文应用数种自由基清除剂和抑制剂治疗急性脑梗塞40例(另设对照组40例),结果两组治愈率有极显著差异(P<0.01),显效率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后梗塞灶平均缩小容积也有极显著差异(P<0.01)。提示多... 本文应用数种自由基清除剂和抑制剂治疗急性脑梗塞40例(另设对照组40例),结果两组治愈率有极显著差异(P<0.01),显效率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后梗塞灶平均缩小容积也有极显著差异(P<0.01)。提示多种抗自由基药物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梗塞比单用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基清除剂 脑梗塞 治疗
下载PDF
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观察 被引量:6
7
作者 孔岳南 徐德恩 陈萍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07年第1期33-35,共3页
目的观察盐酸多奈哌齐治疗44例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效果。方法VD患者44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2例,对照组22例。治疗组给予盐酸多奈哌齐片,5mg/次,Qd;对照组给予维生素E,100mg/次,tid,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韦氏记忆量表(WMS)... 目的观察盐酸多奈哌齐治疗44例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效果。方法VD患者44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2例,对照组22例。治疗组给予盐酸多奈哌齐片,5mg/次,Qd;对照组给予维生素E,100mg/次,tid,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韦氏记忆量表(WMS)、长谷川痴呆量表(HD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得分作为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WMS、HDS、ADL分别为(40.16±12.11),(18.73±6.24),(20.26±5.41),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与治疗前积分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盐酸多奈哌齐对血管性痴呆患者早期治疗效果好,安全性好,服用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多奈哌齐 血管性痴呆 脑梗死
下载PDF
应用肉毒素A局部注射法消除面部皱纹 被引量:3
8
作者 孔岳南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1年第3期204-204,共1页
关键词 肉毒素A BTA 局部注射 裂纹
下载PDF
丘脑出血50例临床分析
9
作者 孔岳南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372-373,共2页
目的 探讨丘脑出血 (TH)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 5 0例TH的临床与CT、MRI进行总结。结果  5 0例TH中存活 41例 ,死亡 9例 ,有梗阻性脑积水呈进行性加重者 7例 ,其中 3例作引流术均缓解 ,另 4例保守治疗均死亡。结论 TH多见于高龄与高... 目的 探讨丘脑出血 (TH)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 5 0例TH的临床与CT、MRI进行总结。结果  5 0例TH中存活 41例 ,死亡 9例 ,有梗阻性脑积水呈进行性加重者 7例 ,其中 3例作引流术均缓解 ,另 4例保守治疗均死亡。结论 TH多见于高龄与高血压患者。眼球运动障碍对TH的诊断及预后的估计有帮助。丘脑痛对早期诊断帮助不大。如存在梗阻性脑积水且进行性加重者应及早进行手术引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脑出血 CT MRI 脑积水 诊断
下载PDF
Binswanger病72例临床分析
10
作者 孔岳南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9期1010-1010,共1页
目的 探讨Binswanger病的临床与CT之间的关系。 方法 对 72例患者的症状与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72例症状多样 ,均有眼底动脉硬化Ⅱ级以上。CT也有某些特异性改变。结论 本病发病形式多样、症状多样 ,以智力障碍为突出 。
关键词 BINSWANGER病 痴呆 脑萎缩 CT
下载PDF
不同类型偏头痛局部脑血流量变化的研究
11
作者 孔岳南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05年第5期355-356,共2页
目的检测有先兆及无先兆的偏头痛脑局部血流量(rCBF)的变化。方法研究对象共分4组:分别为无先兆的偏头痛组40例(M组)、有先兆的偏头痛25例(MA组)、肌紧张型头痛25型(TH组)以及对照组(C组)40名,用133Xe吸入法测定三组头痛及正常对照组的... 目的检测有先兆及无先兆的偏头痛脑局部血流量(rCBF)的变化。方法研究对象共分4组:分别为无先兆的偏头痛组40例(M组)、有先兆的偏头痛25例(MA组)、肌紧张型头痛25型(TH组)以及对照组(C组)40名,用133Xe吸入法测定三组头痛及正常对照组的脑局部血流量。结果无先兆偏头痛组(M)平均脑局部血流量(71.04±12.01)ml/100 g脑组织/分,而有先兆偏头痛MA组平均脑局部血流量(55.27±10.13)ml/100 g脑组织/分,肌紧张头痛(TH)组平均脑局部血流量(60.82±7.64)ml/100 g脑组织/分,正常对照(C)组平均脑局部区域血流(59.96±7.63)ml/100 g脑组织/分,经统计学处理,F=12.01,P<0.001,M组平均rCBF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及肌紧张头痛组,而MA组的rCBF明显低于常对照组及肌紧张头痛组。TH组rCBF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无先兆偏头痛组平均脑局部血流量呈弥漫性高血流量状态,而有先兆偏头痛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尤以后枕部血流量降低更为明显。肌紧张头痛组rCBF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肌紧张头痛 局部脑血流量
下载PDF
行为干预对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7
12
作者 孙杨 孔岳南 文芳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26-827,共2页
关键词 行为干预 脑卒中 吞咽障碍 吞咽训练
下载PDF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性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0
13
作者 孙杨 孔岳南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3-64,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急性脑梗死(CI)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65例CI患者(CI组),依据其梗死灶面积分为大梗死灶、中梗死灶、小梗死灶三组;45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CI组入院24 h、... 目的探讨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急性脑梗死(CI)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65例CI患者(CI组),依据其梗死灶面积分为大梗死灶、中梗死灶、小梗死灶三组;45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CI组入院24 h、第7、14天,以及对照组血清H-FABP。结果CI组入院24 h、第7天的血清H-FAB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此时间点大梗死灶、中梗死灶、小梗死灶三组间的血清H-FABP有统计学差异(P均<0.01)。结论脑梗死病灶大小与血清H-FABP水平有密切关系,H-FABP可能是CI早期较敏感的生物学标志物,且与CI程度和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脑梗死 标志物
下载PDF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对氧糖剥夺后大鼠海马神经元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华烨 丁新生 孔岳南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5-189,共5页
目的:研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对氧糖剥夺(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OGD)后大鼠海马神经元的作用。方法:建立培养乳鼠海马神经元OGD模型,并分为正常对照组、OGD组、PD 98059 10μmol/L、30μmol/L组。流式细胞仪Annexin V/PI双染色法... 目的:研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对氧糖剥夺(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OGD)后大鼠海马神经元的作用。方法:建立培养乳鼠海马神经元OGD模型,并分为正常对照组、OGD组、PD 98059 10μmol/L、30μmol/L组。流式细胞仪Annexin V/PI双染色法检测神经元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ERK1/2、pERK1/2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OGD组神经元的凋亡率升高(P<0.01),pERK1/2的表达降低(P<0.01),与OGD组相比,PD98059组神经元凋亡率明显升高(P<0.01),pERK1/2的表达明显降低(P<0.01),30μmol/L组较10μmol/L组凋亡率升高及pERK1/2表达降低更为显著(P<0.01),各组ERK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ERK可能参与氧糖剥夺后的神经元凋亡,抑制ERK通路可促进神经元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氧糖剥夺 海马神经元 凋亡
下载PDF
丘脑出血的临床特点(附38例临床报告) 被引量:12
15
作者 王锡明 孔岳南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1996年第2期110-111,共2页
本文报告经 CT 确诊的丘脑出血38例,60岁以上占89.5%,多数有高血压病史(89.5%),意识障碍较轻,运动障碍也较轻,出现的眼球运动障碍对丘脑出血诊断有帮助,若丘脑出血穿破脑室且出血量大于20 ml 者,其预后差。
关键词 脑出血 丘脑出血 CT 高血压 诊断
下载PDF
小脑出血(附21例临床分折) 被引量:2
16
作者 浦忠才 孔岳南 +10 位作者 陈建家 吕玉风 刘春风 包士尧 邵国府 付渝 赵明伦 傅镇震 孟广达 王兆玉 高宗恩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1989年第2期84-85,89,共3页
对21例小脑出血作了临床分析,其中血肿<8ml的13例,>8ml的8例。无论血肿是大还是小临床确诊均不易,脑CT扫描几不可少。6例作了血肿清除术,血肿平均体积26ml,5例治愈,1例死亡。13例血肿<8ml者病情稳定,经内科保守治疗12例治愈,1... 对21例小脑出血作了临床分析,其中血肿<8ml的13例,>8ml的8例。无论血肿是大还是小临床确诊均不易,脑CT扫描几不可少。6例作了血肿清除术,血肿平均体积26ml,5例治愈,1例死亡。13例血肿<8ml者病情稳定,经内科保守治疗12例治愈,1例死亡。另2例血肿分别为12ml及35ml亦经保守治疗治愈。提示对小脑半球内小量出血保守治疗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出血 小量出血 小脑半球 平均体积 临床分析 侧视麻痹 第四脑室 脑动脉硬化 旋转感 病理反射
下载PDF
基于T型管理法的医院学科群“中心化”诊疗模式探讨 被引量:3
17
作者 易利华 鲁晓杰 +2 位作者 赵霞 蔺玉昌 孔岳南 《中国医院管理》 2013年第12期39-40,共2页
随着现代医院门诊管理内涵的不断丰富,应大力提倡运用创新性的、科学而又有效的方法来提高门诊服务水平。介绍了T型管理法的诞生与发展运用,阐述了医院"中心化"诊疗模式的主要做法和成效,分析了T型管理法运用于"中心化&q... 随着现代医院门诊管理内涵的不断丰富,应大力提倡运用创新性的、科学而又有效的方法来提高门诊服务水平。介绍了T型管理法的诞生与发展运用,阐述了医院"中心化"诊疗模式的主要做法和成效,分析了T型管理法运用于"中心化"诊疗模式的优越性,以期为医院门诊管理模式创新提供有益的理论与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型管理法 中心化诊疗 门诊服务 医院学科群
下载PDF
蛋白质Z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4
18
作者 孙杨 孔岳南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1期41-42,共2页
目的与同型半胱氨酸和B型脑钠肽比较,探讨蛋白质Z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3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蛋白质Z和同型半胱氨酸,同时采用快速荧光免疫法检测血浆B型脑钠肽,并与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 目的与同型半胱氨酸和B型脑钠肽比较,探讨蛋白质Z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3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蛋白质Z和同型半胱氨酸,同时采用快速荧光免疫法检测血浆B型脑钠肽,并与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急性缺血性脑卒患者发病早期(6 h)血浆中蛋白质Z、同型半胱氨酸和B型脑钠肽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发病6 h内蛋白质Z的敏感性显著高于同型半胱氨酸和B型脑钠肽(P均<0.01),三者特异性相比无统计学差异;梗死灶越大,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越高,血浆蛋白质Z水平越低(P均<0.05)。结论血浆蛋白质Z可作为早期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卒中 蛋白质Z 同型半胱氨酸 B型脑钠肽 敏感性
下载PDF
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江卫 沈晓文 +3 位作者 戴文卓 孙杨 孔岳南 姚晴宇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8年第1期63-64,73,共3页
目的:探讨使用动脉内溶栓方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方法:回顾13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距接受治疗的时间为3~24h,采取超选择性动脉溶栓。结果:颈内动脉闭塞22例,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38例,大脑中动脉分支闭塞33例,大脑前... 目的:探讨使用动脉内溶栓方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方法:回顾13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距接受治疗的时间为3~24h,采取超选择性动脉溶栓。结果:颈内动脉闭塞22例,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38例,大脑中动脉分支闭塞33例,大脑前动脉闭塞1例,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闭塞12支。脑血管造影未见异常32例。闭塞血管再通者,颈内动脉12例;大脑中动脉24例;大脑中动脉分支21例;椎基底动脉8例。8例患者因明显血管狭窄,治疗后予以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临床症状完全恢复或明显好转83例,溶栓后脑出血患者5例。结论:超选择动脉内溶栓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动脉溶栓
下载PDF
缺血性脑血管病支架植入术后的并发症及处理 被引量:5
20
作者 江卫 沈晓文 +1 位作者 孔岳南 姚晴宇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08年第4期270-272,共3页
目的总结75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及支架植入术(PTAS)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PTAS治疗后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案。结果所有患者均进行术后随访1~6个月。其中发生腹膜后血肿1例,颈动脉窦反... 目的总结75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及支架植入术(PTAS)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PTAS治疗后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案。结果所有患者均进行术后随访1~6个月。其中发生腹膜后血肿1例,颈动脉窦反应12例,高灌注综合征6例,脑血管痉挛9例,支架处血栓形成1例,颅内出血2例,其中1例死亡,缺血性脑卒中3例。结论严格的术前准备、正规术中操作及术后治疗可明显降低PTAS的围手术期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囊 支架 颈动脉狭窄 椎动脉狭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