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典型名村”历史遗存的选择性保护研究——以宁波东钱湖下水村为例 被引量:20
1
作者 孔惟洁 何依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1-106,111,共7页
"非典型名村"指那些没有列入"历史文化名村"或"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历史村落。在这类村落中,历史源头清晰,传统生活尚存,却没有成片的传统风貌民居和完整的历史空间结构,历史信息通常以零散化的形式隐含... "非典型名村"指那些没有列入"历史文化名村"或"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历史村落。在这类村落中,历史源头清晰,传统生活尚存,却没有成片的传统风貌民居和完整的历史空间结构,历史信息通常以零散化的形式隐含在现代机体中。这类村落的数量庞大、涉及面广,是延续传统文化生活的载体。作为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制度之外的"边缘性"群体,由于缺少相关的政策约束、资金投入和建设引导,随着快速城镇化带来乡村剧变,历史风貌和传统文化残存在现代化的夹缝中,乡愁无处寄托。本文以宁波市东钱湖下水村为例,通过农耕环境的整体保护、历史节点的集成串联、院落单元的重点修复等选择性保护措施,针对乡村社会记忆和文化复兴,来探讨"非典型名村"的保护与发展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典型名村” 乡村记忆 选择性保护
下载PDF
"菩萨出殿"——宁波陶公山村落民间信仰仪式空间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孔惟洁 何依 《建筑遗产》 2020年第1期44-55,共12页
在宁波东钱湖陶公山三村的乡土社会中,"菩萨出殿"是地方社神被村民抬行出殿巡游村落、接受宗族奉祀的一项一年一度的传统民间信仰仪式,历来堪称盛事.文章基于田野调查,试图通过对"菩萨出殿"仪式的研究,探究乡土中... 在宁波东钱湖陶公山三村的乡土社会中,"菩萨出殿"是地方社神被村民抬行出殿巡游村落、接受宗族奉祀的一项一年一度的传统民间信仰仪式,历来堪称盛事.文章基于田野调查,试图通过对"菩萨出殿"仪式的研究,探究乡土中国仪式活动如何在传统聚落的空间内外上演,聚落空间又如何固定了仪式活动并使之程式化,从而传承社会记忆.文章将"菩萨出殿"仪式置于血缘和地缘的双重视角中,通过仪式行为的空间定位,梳理出迎神、游神、祀神、娱神等祭祀环节所对应的空间语言,继而分析仪式中人神互动的身体行为细节,考量仪式背后宗族社会的集体无意识,并研究了血缘社会与地缘社会的联系与空间构成,以及人们如何通过身体行为塑造空间语言达到仪式效果;如何建构空间领域表达象征意义等空间人类学问题.同时也立足于当下,对民间信仰活动的当代意义、仪式与空间的关联性保护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式空间 传统聚落 浙东 民间信仰
下载PDF
宁波老外滩北段肌理识别与修复——基于历史文脉和类型学方法 被引量:2
3
作者 何依 孔惟洁 《新建筑》 2017年第3期145-149,共5页
历史文脉,既是空间环境形成所涉及的社会、历史、文化、时间上的连续性背景,又是指导、影响建筑与城市空间发展的关联性依据。在宁波老外滩北段的更新实践过程中,在梳理地段历史发展脉络与文化类型的基础上,运用"原型—类型"... 历史文脉,既是空间环境形成所涉及的社会、历史、文化、时间上的连续性背景,又是指导、影响建筑与城市空间发展的关联性依据。在宁波老外滩北段的更新实践过程中,在梳理地段历史发展脉络与文化类型的基础上,运用"原型—类型"的形态研究方法,识别街巷、组团、建筑三个层次的空间肌理,通过延续街巷肌理、修复单元肌理、重构立面肌理,实现历史地段的有机更新,避免文脉的错接与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脉 类型学 肌理识别 肌理修复
下载PDF
关于建立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式保护体系的思考 被引量:3
4
作者 孔惟洁 林晓丹 戴方睿 《建筑遗产》 CSSCI 2021年第3期47-55,共9页
随着对建成遗产认知维度的扩展,以中国传统村落为代表,承载了各地风土特色的传统聚落进入遗产保护的视野。此类乡村聚落遗产量大面广,亟需从保护方法、治理模式、法律制度等各方面,建立具有针对性的保护体系。受英国、日本城乡建设管控... 随着对建成遗产认知维度的扩展,以中国传统村落为代表,承载了各地风土特色的传统聚落进入遗产保护的视野。此类乡村聚落遗产量大面广,亟需从保护方法、治理模式、法律制度等各方面,建立具有针对性的保护体系。受英国、日本城乡建设管控中的景观意识与景观政策启发,针对中国传统聚落保护的现状及问题,文章尝试建立中国"景观式保护"体系的基本框架,探讨景观式保护的对象范畴与基本原则,提出应在国家与区域层面建立乡村景观分区,在村落层面制定景观规划,以基层村委为主体进行建设管控引导,并由专业技术团体提供全周期的实施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聚落 景观式保护 文化地景 建成遗产 保护制度
下载PDF
聚落中的空间方言
5
作者 何依 孔惟洁 +2 位作者 张乐天 张再红(译) 朱亚云(译校) 《建筑遗产》 CSSCI 2022年第1期100-117,共18页
什么是风土?和辻哲郎在《风土》一书中将其定义为“土地的气候、气象、地质、地貌、地形、景观等的总称”[1]1,并从这个观点出发得出了住居形式与风土息息相关的结论。[1]8藤井明则进一步证明了风土的社会性:风土只不过是作为一个已知... 什么是风土?和辻哲郎在《风土》一书中将其定义为“土地的气候、气象、地质、地貌、地形、景观等的总称”[1]1,并从这个观点出发得出了住居形式与风土息息相关的结论。[1]8藤井明则进一步证明了风土的社会性:风土只不过是作为一个已知的条件而已,当建筑物作为一种形象“事物”出现在聚落内部时,还需考虑聚落共同体民意的空间概念和意识,这些绝不可能被风土直接表现出来,创造者的意图是通过特定形式才能被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物 特定形式 风土 聚落 和辻哲郎 空间概念 住居 社会性
下载PDF
浙东古村落寺庙祠类建筑空间特征及其演化规律——以宁波东钱湖域古村落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孔惟洁 《城市建筑》 2021年第16期80-84,185,共6页
浙东地区的乡村有着丰富的民俗传统,构成了丰富而生动的乡土色彩。至今这些空间转化为乡村文化场所,依然延续着公共属性。本文从浙东地区民间的类型与文化特色出发,以宁波东钱湖周边的村落为例,研究乡村空间的选址、建筑色彩、建筑型制... 浙东地区的乡村有着丰富的民俗传统,构成了丰富而生动的乡土色彩。至今这些空间转化为乡村文化场所,依然延续着公共属性。本文从浙东地区民间的类型与文化特色出发,以宁波东钱湖周边的村落为例,研究乡村空间的选址、建筑色彩、建筑型制与场所环境特征,分析其历史演化的规律,为营造乡村公共环境、延续集体记忆提供历史依据,对塑造地方认同与文化自信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文化 空间特征 演化规律 东钱湖 传统村落
下载PDF
外海、内湖渔业双重影响下的东钱湖传统渔村聚落空间研究
7
作者 孔惟洁 《城市建筑》 2020年第28期127-132,共6页
宁波东钱湖是历史上东海渔业的一个内港,同时也是湖畔渔村村民赖以生存的自然基底。其人居环境的形成与演化,受到外海、内湖两种渔业活动的影响。外海渔业是合作经济模式,作业地点在远洋,渔民的生产与生活相分离;内湖渔业是半农半渔的... 宁波东钱湖是历史上东海渔业的一个内港,同时也是湖畔渔村村民赖以生存的自然基底。其人居环境的形成与演化,受到外海、内湖两种渔业活动的影响。外海渔业是合作经济模式,作业地点在远洋,渔民的生产与生活相分离;内湖渔业是半农半渔的小农经济模式,作业生产的地点与生活区域相重叠。在"内""外"结合、"咸""淡"并举的渔业背景下,陶公山村、殷湾村等湖畔渔村蓬勃发展,人口稠密。本文将渔村聚落的形成置于渔业发展的背景下,以田野调查与方志文献为基础,梳理东钱湖的外海和内湖两种不同渔业的产业特征。从湖畔渔村到东海渔场,以渔业生产的逻辑串联起一系列跨区域的生产空间要素,形成完整的空间叙事系统。继而根据渔民生产、生活实践的需要,归纳传统渔村聚落的空间组织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业型村庄 聚落空间特征 外海渔业 内湖渔业 东钱湖
下载PDF
家风文化建设导向下的传统村落保护
8
作者 孔惟洁 《城市建筑》 2021年第31期15-17,共3页
家族社会是传统农耕聚落社会文化的锚点,其中优秀的家风文化对乡村社会治理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首先认识传统村落中家风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继而基于姓氏地名、社会空间格局、家族宅院与公共建筑符号等家族空间印记,提出织补民... 家族社会是传统农耕聚落社会文化的锚点,其中优秀的家风文化对乡村社会治理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首先认识传统村落中家风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继而基于姓氏地名、社会空间格局、家族宅院与公共建筑符号等家族空间印记,提出织补民居院落肌理、强化祠堂中心格局、集成场所节点要素等家族空间保护策略,实现乡村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同步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乡村聚落 家风建设 社会空间 保护对策
下载PDF
场景理论在中国城乡规划领域的应用及展望——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谭辰雯 孔惟洁 王霖 《城市建筑》 2022年第19期67-71,共5页
新芝加哥学派所提出的场景理论着眼于城市的消费实践,在传统的城市空间物理属性之上增加了文化消费属性,在当下及未来中国的城乡规划转型研究中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应用潜力。本文从场景理论的产生背景及释义出发,运用CiteSpace软件对... 新芝加哥学派所提出的场景理论着眼于城市的消费实践,在传统的城市空间物理属性之上增加了文化消费属性,在当下及未来中国的城乡规划转型研究中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应用潜力。本文从场景理论的产生背景及释义出发,运用CiteSpace软件对中国现有的关于场景理论的学术文献进行归纳梳理,通过理论指导和规划实践展开分析,总结出国内场景理论研究的三点应用特征:①阐释城市发展转型的问题;②探究文化消费的驱动作用;③指导多类型场景测度评价。最后,本文对场景理论在中国城乡规划领域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进一步完善了场景理论的本土化构架,丰富了场景理论的设计应用实践,尝试了“实体场景+虚拟场景”的设计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景理论 文化消费 城市转型 CITESPACE
下载PDF
近海岛屿型村落旅游发展策略研究——以汕头市妈屿岛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嘉琦 王霖 孔惟洁 《城市建筑》 2022年第19期76-79,共4页
文章以汕头市榕江与南海交界岛屿妈屿岛为例,探讨近海岛屿型村落的空间特色与旅游发展策略。通过分析妈屿岛的生态环境、江海口岸的关防历史和因海而生的妈祖文化三类旅游资源,构建山海观光、聚落体验、关防展览的生态、文化、历史旅游... 文章以汕头市榕江与南海交界岛屿妈屿岛为例,探讨近海岛屿型村落的空间特色与旅游发展策略。通过分析妈屿岛的生态环境、江海口岸的关防历史和因海而生的妈祖文化三类旅游资源,构建山海观光、聚落体验、关防展览的生态、文化、历史旅游空间,并在发展模式、业态产品与品牌项目方面,提出相应的旅游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海岛屿 资源分析 旅游发展策略 妈屿岛
下载PDF
基于一个地理单元的社会记忆研究--以宁波市东钱湖传统村落为例
11
作者 丁可人 孔惟洁 《华中建筑》 2020年第5期135-139,共5页
地理单元作为人类族群聚居的空间,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地理单元内,一个缓慢的"长时段"中,构成了一种自我叙事,成为乡土文化形成、发展、积淀的容器。其中的传统村落既是社会记忆本身,又是传递社会记忆的载体。物质和非物质历史信... 地理单元作为人类族群聚居的空间,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地理单元内,一个缓慢的"长时段"中,构成了一种自我叙事,成为乡土文化形成、发展、积淀的容器。其中的传统村落既是社会记忆本身,又是传递社会记忆的载体。物质和非物质历史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固化为身体化仪式、宗族祭祀、符号文本系统,构成一个集体记忆的社会框架,个体将自身置于这些框架之内,通过约定俗成进入有意义的语言系统,即能指和所指的一一对应。宁波东钱湖因水利工程而兴,历史上是一个独立封闭、自成一体的地理单元,传统村落具有双重属性,反映了地域环境的适应产物和区域历史的物化形式。该文从社会记忆的概念出发,梳理了乡村社会记忆的实践、空间、符号三个系统,以期将传统文化一个地理单元内"原汁原味"的活态保存下来,进一步为我国传统村落的保护工作,从物质表象走向社会本质进行理论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记忆 地理单元 东钱湖 传统村落
下载PDF
日本 《景观法》对我国传统村落景观再生的启示
12
作者 林晓丹 孔惟洁 《城市建筑》 2021年第34期143-147,共5页
目前,针对我国量大面广的传统乡村聚落,亟待探索促进其再生的保护与管控方法。日本《景观法》将“景观”作为国民共有财产引入法律制度体系,推动了日本国土景观再生。本研究通过系统梳理《景观法》中有利于景观再生的核心制度及操作路径... 目前,针对我国量大面广的传统乡村聚落,亟待探索促进其再生的保护与管控方法。日本《景观法》将“景观”作为国民共有财产引入法律制度体系,推动了日本国土景观再生。本研究通过系统梳理《景观法》中有利于景观再生的核心制度及操作路径,发掘其中适用于我国传统聚落景观保护的管理经验,并提出有利于传统聚落景观再生的相关建议,包括建立针对传统聚落的景观综合制度、以基层乡村自治体作为实施主体、互动引导管理与重点要素保护相结合的方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景观法》 传统聚落 景观式保护 再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