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水产品出口贸易格局演化特征实证研究——基于1992-2016年面板数据 被引量:4
1
作者 邵桂兰 孔海峥 李晨 《中国渔业经济》 2018年第2期39-50,共12页
中国渔业出口贸易格局主要指由贸易伙伴国所占中国渔业出口贸易份额所反映出的中国渔业出口贸易总体态势。论文计算了1992-2016年中国水产品渔业出口贸易格局的空间基尼系数、地带偏离系数、区位商、并做空间重心坐标,并对其变化趋势进... 中国渔业出口贸易格局主要指由贸易伙伴国所占中国渔业出口贸易份额所反映出的中国渔业出口贸易总体态势。论文计算了1992-2016年中国水产品渔业出口贸易格局的空间基尼系数、地带偏离系数、区位商、并做空间重心坐标,并对其变化趋势进行Mann-Kendall检验,分析中国水产品出口贸易格局演化的均衡、集聚及极点特征分析及Mann-Kendall趋势检验。结果表明,中国渔业水产品出口贸易格局的空间基尼系数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且具有地带间均衡化和地带内均衡化的演化特征,不同地带间以及和同一地带内的不同国家间的贸易地位差距均在逐渐缩小,呈现出较为突出的"均衡化"演化特征,贸易格局呈现出由东亚"单极点"向东亚、西欧、东南亚等"多极点"演化的特征,同时非洲南部、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地区在中国渔业水产品出口贸易中的重要程度显著提高,空间重心亦呈现向南运动的轨迹,经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在贸易格局中的地位差距缩小。这种"均衡化"和"多极化"演化特征有利于中国水产品渔业出口贸易的稳定和安全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品 出口贸易格局 贸易格局演化 演化特征
下载PDF
我国海洋风能产业化财政支撑政策研究——基于系统动力模型 被引量:3
2
作者 单春红 孔海峥 《资源与产业》 2014年第2期8-14,共7页
运用系统动力学理论和方法,分析海洋风能产业化过程中的主体及循环反馈结构,遵循"投入—转化—产出"反馈回路选取若干系统影响变量,通过分析各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最终构建我国海洋风能产业化系统动力模型。基于系统动力模型,... 运用系统动力学理论和方法,分析海洋风能产业化过程中的主体及循环反馈结构,遵循"投入—转化—产出"反馈回路选取若干系统影响变量,通过分析各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最终构建我国海洋风能产业化系统动力模型。基于系统动力模型,研究并比较我国海洋风能产业化财政支撑政策的作用回路,得出结论:政府购买支撑政策作用于产出子系统,适用于海洋风能产业化发展的初期阶段;政府补贴支撑政策作用于转化和产出子系统,适用于产业化发展的初期和中期阶段;优惠税率支撑政策作用于转化子系统,适用于产业化发展的中期和后期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风能 产业化 财政支撑政策 系统动力学
下载PDF
基于LMDI法的我国海洋渔业碳排放驱动因素分解研究 被引量:35
3
作者 邵桂兰 孔海峥 +1 位作者 于谨凯 李晨 《农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9-128,共10页
本文将我国海洋渔业人均碳排放驱动因素分解为碳排放系数、能源强度、产业结构和产业规模,运用LMDI分解法对2003—2013年我国海洋渔业碳排放进行实证研究,得出结论:我国海洋渔业人均碳排放的总增量共计0.157万吨,碳排放系数、能源强度... 本文将我国海洋渔业人均碳排放驱动因素分解为碳排放系数、能源强度、产业结构和产业规模,运用LMDI分解法对2003—2013年我国海洋渔业碳排放进行实证研究,得出结论:我国海洋渔业人均碳排放的总增量共计0.157万吨,碳排放系数、能源强度、产业结构和产业规模的累积效应分别为0.262、-1.131、-0.274和1.3万吨;综合考虑逐年和累积效应,产业规模是正向驱动因素,能源强度是负向驱动因素,而产业结构和碳排放系数的驱动效应具有不稳定性;通过控制海洋捕捞业的比重以及碳排放系数的变化率,能够使产业结构和碳排放系数因素稳定为负向驱动因素;降低海洋捕捞业比重、促进海洋捕捞渔船改造及作业方式转型、提高海洋捕捞效率、提高贝藻类养殖比重等是抑制海洋渔业碳排放的深层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渔业 碳排放 驱动因素分解 LMDI分解法
原文传递
中国海水养殖的净碳汇及其与经济耦合关系 被引量:28
4
作者 邵桂兰 孔海峥 李晨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77-288,共12页
中国是世界第一海水养殖大国,努力促进海水养殖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对落实节能减排要求、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意义。本文通过估算中国海水养殖净碳汇并评价其与海水养殖经济之间的耦合程度,探讨中国海水养殖业环境效益与经济效... 中国是世界第一海水养殖大国,努力促进海水养殖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对落实节能减排要求、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意义。本文通过估算中国海水养殖净碳汇并评价其与海水养殖经济之间的耦合程度,探讨中国海水养殖业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协调共生关系。研究结果表明:2008—2016年全国海水养殖净碳汇保持在43万~49万t,净碳汇与海水养殖经济耦合程度低,除2010年短暂达到增长耦合状态,2009—2014年间其他年份均处于非同步断裂关系,这一阶段中国海水养殖业仍依赖数量型增长,2015—2016年进入非同步负断裂阶段,此时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初见成效,但仍缺少环境效益向经济效益转化的市场机制;从省际来看,2008—2016年除冀、琼、津的海水养殖净碳汇为负外,净碳汇贡献最大的省依次为粤、闽、鲁、辽、桂、浙、苏,其中闽、浙、苏海水养殖业净碳汇与经济间主要呈现非同步断裂关系,产业发展仍侧重于经济增长,辽、鲁则呈现非同步负断裂趋势,环境效益提升显著快于经济效益增加,而粤、桂的海水养殖业经济、环境效益则接近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养殖业 净碳汇评估 环境效益 经济效益 耦合关系 中国
原文传递
中国渔业生产系统隐含碳排放结构特征及驱动因素分解 被引量:19
5
作者 李晨 李昊玉 +1 位作者 孔海峥 冯伟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66-1177,共12页
面对新的发展形势,传统的渔业生产方式已不适应当前社会转型要求,面临着发展方式粗放、效益低迷及影响生态环境等诸多挑战。渔业经济的低碳化发展是中国渔业可持续发展必然选择,是保障国家食物安全、促进农(渔)民增收和经济社会发展的... 面对新的发展形势,传统的渔业生产方式已不适应当前社会转型要求,面临着发展方式粗放、效益低迷及影响生态环境等诸多挑战。渔业经济的低碳化发展是中国渔业可持续发展必然选择,是保障国家食物安全、促进农(渔)民增收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对于从根本上推进中国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意义重大。基于投入产出模型和扩展Kaya恒等式,对2002—2017年中国渔业生产系统隐含碳排放变动趋势及结构特征进行研究,并对隐含碳排放的驱动因素进行分解。结果表明:①中国渔业生产系统隐含碳排放整体呈现上升—下降—再上升—再下降的变化趋势,渔业第一产业始终处于渔业隐含碳排放首位,但渔业第二与第三产业的隐含碳排放占比在逐渐上升。②渔业养殖与捕捞、水产加工和水产流通是渔业隐含碳排放的主要产业;渔业三大产业及所包含的12个细分产业的单位产值隐含碳排放水平都呈现下降趋势。③渔业经济增长、一般渔业技术进步对渔业隐含碳排放具有正向的推动作用,渔业经济增长是拉动中国渔业隐含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因素;渔业人口和低碳渔业技术进步效应对渔业隐含碳排放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低碳渔业技术进步效应是抑制中国渔业隐含碳排放的最大因素。因此,调整渔业产业结构,转变渔业增长方式,提升渔业低碳技术的应用水平是有效抑制中国渔业隐含碳排放、实现渔业低碳发展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业生产系统 隐含碳排放 排放结构特征 驱动因素分解 投入产出模型 Kaya恒等式 中国
原文传递
基于海域承载力的海洋渔业空间布局合理度评价——以山东半岛蓝区为例 被引量:30
6
作者 于谨凯 孔海峥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12-117,123,共7页
基于海域承载力视角,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资源环境效益和功能一致性等角度分别选取因子构建海洋渔业空间布局合理度评价模型,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2006—2011年数据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蓝区"海洋渔业空间布... 基于海域承载力视角,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资源环境效益和功能一致性等角度分别选取因子构建海洋渔业空间布局合理度评价模型,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2006—2011年数据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蓝区"海洋渔业空间布局合理度在2007年为最低水平0.3011,处于较不合理等级;于2011年为最高水平0.7531,达到较合理等级;其余年份合理度均介于0.4—0.5之间,处于基本合理等级。结合因子分析得出,与功能区划不一致、专门化程度较低、社会效益波动较大、对海域承载力的稳定性存在负面影响是目前"蓝区"海洋渔业空间布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合理度优化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域承载力 海洋渔业 空间布局 合理度评价 山东半岛蓝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