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置换手术,特别是全膝关节置换手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是治疗终末期髋膝骨关节疾病最有效的方法,被誉为“世纪手术”[1]。髋、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数量在世界范围内越来...关节置换手术,特别是全膝关节置换手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是治疗终末期髋膝骨关节疾病最有效的方法,被誉为“世纪手术”[1]。髋、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数量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髋膝骨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据统计,截止2019年,我国髋膝关节置换手术量已超过95万例[2]。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手术技术的进步,患者对手术效果的要求越来越高。近年来,机器人辅助关节置换手术正以蓬勃之势兴起,其以微创化、精准化、个性化为特征的手术方式,为患者提供了更为安全、高效的手术效果。国内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在国家政策引导和支持下呈加速发展态势,多款髋、膝以及单髁关节置换机器人已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其中部分国产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的术后影像学和早期临床效果已得到验证[3-6]。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inside-out"技术治疗严重膝关节外翻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11例(13膝)严重膝外翻的患者,于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采用"inside-out"技术进行外侧软组织松...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inside-out"技术治疗严重膝关节外翻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11例(13膝)严重膝外翻的患者,于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采用"inside-out"技术进行外侧软组织松解,于手术前后测量股胫角,检查膝关节活动度并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American 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标准评价关节功能,记录手术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均未使用限制型假体,且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0.0±2.2)个月;术后随访未发生切口血肿、韧带松弛及关节不稳,影像学及临床症状分析未发现假体松动。股胫角由术前的15.2°±3.1°改善为6.3°±1.8°,膝关节活动度由术前的90°±14°改善为102°±11°,HSS评分由术前的(39.2±9.6)分改善为(78.3±9.2)分,以上指标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inside-out"技术治疗严重膝外翻畸形,简单有效、安全、可重复性强,应用非限制型膝关节假体,减少了血肿、关节不稳、假体松动等并发症的发生,患者关节功能得到明显改善。展开更多
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是目前开展最早、数量最多的关节置换手术。术后神经损伤是一种较为少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预后。现有文献表明,复杂髋关节置换术中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可有效预测及预防下肢周围神经损...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是目前开展最早、数量最多的关节置换手术。术后神经损伤是一种较为少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预后。现有文献表明,复杂髋关节置换术中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可有效预测及预防下肢周围神经损伤。本文从神经损伤发生率、神经应用解剖、预后、危险因素、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原理及国内外研究等方面对THA术中神经损伤及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应用组配式假体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CroweⅠ、Ⅱ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目的探讨应用组配式假体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CroweⅠ、Ⅱ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骨关节科收治的40例单侧CroweⅠ、Ⅱ型DDH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35例;年龄为(36.90±10.30)岁(19~51岁),股骨选用组配式假体,全部纳入组配式假体组。另选择既往40例术前设计采用普通锥形假体的单侧CroweⅠ、Ⅱ型DDH病人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人的基本信息,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及术后6个月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术后双下肢长度及偏心距差异等指标。结果组配式假体组与对照组病人的术中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发生率(5.0%比10.8%)、术后脱位率(2.5%比8.1%)、偏心距差异发生率(20.0%比37.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276,P=0.600;χ~2=0.353,P=0.553;χ~2=2.997,P=0.083)。术后,组配式假体组的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较对照组高[(89.45±9.22)分比(84.69±8.77)分;t=2.077,P=0.041],双下肢不等长发生率低(17.5%比43.2%;χ~2=6.081,P=0.014)。结论在CroweⅠ、Ⅱ型DDH中,组配式假体比普通假体更易获得双下肢等长及更佳的关节功能。展开更多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是指髋臼和股骨头等骨性结构发育畸形,导致髋关节形态和功能出现异常的一种疾病。DDH的发生、发展受到遗传因素、宫内环境和外在环境等多重因素影响,疾病表现复杂。本文...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是指髋臼和股骨头等骨性结构发育畸形,导致髋关节形态和功能出现异常的一种疾病。DDH的发生、发展受到遗传因素、宫内环境和外在环境等多重因素影响,疾病表现复杂。本文通过检索PubMed、Embase、ScienceDirect、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库,并结合既往临床观察,对近年来发育不良髋关节骨性结构外的相关畸形研究进行综述,主要包括骨盆畸形、脊柱畸形、膝关节畸形、下肢不等长、足踝畸形及软组织(血管、肌肉、神经、韧带)异常。最后我们提出“髋关节发育不良综合征”这一概念,以期通过加强对DDH病人髋关节外畸形的认识、加深对DDH病人整体畸形的理解,用更全面、更宏观的视角看待这一疾病,并做到早诊早治,避免病人出现全身性的结构异常。展开更多
Crowe IV型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的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中,多数患者需要截骨保证复位,目前横行截骨是运用最广泛的术式,但截骨的最佳高度仍存在争议。本文通过建立Crowe IV型...Crowe IV型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的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中,多数患者需要截骨保证复位,目前横行截骨是运用最广泛的术式,但截骨的最佳高度仍存在争议。本文通过建立Crowe IV型DDH患者的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在不同载荷下,不同截骨高度模型的应力分布与位移情况。结果表明:在多项指标下,小转子下0 cm的截骨高度均表现出了较优性能。在不影响假体安放和断端对合情况允许的情况下,推荐在手术中使用0 cm的截骨高度。展开更多
文摘关节置换手术,特别是全膝关节置换手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是治疗终末期髋膝骨关节疾病最有效的方法,被誉为“世纪手术”[1]。髋、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数量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髋膝骨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据统计,截止2019年,我国髋膝关节置换手术量已超过95万例[2]。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手术技术的进步,患者对手术效果的要求越来越高。近年来,机器人辅助关节置换手术正以蓬勃之势兴起,其以微创化、精准化、个性化为特征的手术方式,为患者提供了更为安全、高效的手术效果。国内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在国家政策引导和支持下呈加速发展态势,多款髋、膝以及单髁关节置换机器人已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其中部分国产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的术后影像学和早期临床效果已得到验证[3-6]。
文摘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inside-out"技术治疗严重膝关节外翻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11例(13膝)严重膝外翻的患者,于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采用"inside-out"技术进行外侧软组织松解,于手术前后测量股胫角,检查膝关节活动度并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American 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标准评价关节功能,记录手术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均未使用限制型假体,且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0.0±2.2)个月;术后随访未发生切口血肿、韧带松弛及关节不稳,影像学及临床症状分析未发现假体松动。股胫角由术前的15.2°±3.1°改善为6.3°±1.8°,膝关节活动度由术前的90°±14°改善为102°±11°,HSS评分由术前的(39.2±9.6)分改善为(78.3±9.2)分,以上指标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inside-out"技术治疗严重膝外翻畸形,简单有效、安全、可重复性强,应用非限制型膝关节假体,减少了血肿、关节不稳、假体松动等并发症的发生,患者关节功能得到明显改善。
文摘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是目前开展最早、数量最多的关节置换手术。术后神经损伤是一种较为少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预后。现有文献表明,复杂髋关节置换术中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可有效预测及预防下肢周围神经损伤。本文从神经损伤发生率、神经应用解剖、预后、危险因素、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原理及国内外研究等方面对THA术中神经损伤及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文摘目的探讨应用组配式假体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CroweⅠ、Ⅱ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骨关节科收治的40例单侧CroweⅠ、Ⅱ型DDH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35例;年龄为(36.90±10.30)岁(19~51岁),股骨选用组配式假体,全部纳入组配式假体组。另选择既往40例术前设计采用普通锥形假体的单侧CroweⅠ、Ⅱ型DDH病人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人的基本信息,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及术后6个月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术后双下肢长度及偏心距差异等指标。结果组配式假体组与对照组病人的术中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发生率(5.0%比10.8%)、术后脱位率(2.5%比8.1%)、偏心距差异发生率(20.0%比37.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276,P=0.600;χ~2=0.353,P=0.553;χ~2=2.997,P=0.083)。术后,组配式假体组的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较对照组高[(89.45±9.22)分比(84.69±8.77)分;t=2.077,P=0.041],双下肢不等长发生率低(17.5%比43.2%;χ~2=6.081,P=0.014)。结论在CroweⅠ、Ⅱ型DDH中,组配式假体比普通假体更易获得双下肢等长及更佳的关节功能。
文摘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是指髋臼和股骨头等骨性结构发育畸形,导致髋关节形态和功能出现异常的一种疾病。DDH的发生、发展受到遗传因素、宫内环境和外在环境等多重因素影响,疾病表现复杂。本文通过检索PubMed、Embase、ScienceDirect、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库,并结合既往临床观察,对近年来发育不良髋关节骨性结构外的相关畸形研究进行综述,主要包括骨盆畸形、脊柱畸形、膝关节畸形、下肢不等长、足踝畸形及软组织(血管、肌肉、神经、韧带)异常。最后我们提出“髋关节发育不良综合征”这一概念,以期通过加强对DDH病人髋关节外畸形的认识、加深对DDH病人整体畸形的理解,用更全面、更宏观的视角看待这一疾病,并做到早诊早治,避免病人出现全身性的结构异常。
文摘Crowe IV型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的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中,多数患者需要截骨保证复位,目前横行截骨是运用最广泛的术式,但截骨的最佳高度仍存在争议。本文通过建立Crowe IV型DDH患者的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在不同载荷下,不同截骨高度模型的应力分布与位移情况。结果表明:在多项指标下,小转子下0 cm的截骨高度均表现出了较优性能。在不影响假体安放和断端对合情况允许的情况下,推荐在手术中使用0 cm的截骨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