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模GNSSIFCB产品特点分析及精密单点定位性能评估
1
作者 孔祥豪 方卓 +2 位作者 张兵良 李珊珊 王沂萱 《导航定位与授时》 CSCD 2024年第3期109-118,共10页
随着多模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高精度应用需求的日益增长,频间钟偏差(IFCB)问题近年来得到广泛研究。基于2023年年积日(DOY)(130~136)澳大利亚地区18个多模实验跟踪网(MGEX)观测数据的无几何无电离层(GFIF)组合,分别估计了北斗卫星导... 随着多模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高精度应用需求的日益增长,频间钟偏差(IFCB)问题近年来得到广泛研究。基于2023年年积日(DOY)(130~136)澳大利亚地区18个多模实验跟踪网(MGEX)观测数据的无几何无电离层(GFIF)组合,分别估计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Galileo)和全球定位系统(GPS)卫星的IFCB产品。对比分析了BDS-2,BDS-3,Galileo和GPS卫星的IFCB的特点。评估了相位相关的IFCB(PIFCB)误差对GPSBLOCKIIF卫星超宽巷(EWL)未校准相位硬件延迟(UPD)和非组合(UC)三频精密单点定位(PPP)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IFCB误差对Galileo卫星的影响最小,对GPSBLOCKIIF卫星的影响最大;对BDS-3卫星的影响低于BDS-2卫星;不同信号频率对IFCB产品的估计结果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实验结果进一步表明,IFCB产品可以显著提高GPSBLOCKIIF卫星EWLUPD的稳定性和UC三频PPP的定位性能。EWLUPD的平均标准差(STD)从0.064周减小到0.021周,提高了67.2%。UC三频PPP在东(E)、北(N)、天顶(U)三方向分别从4.63cm,3.04cm和8.76cm减小到3.08cm,2.00cm和5.85cm,平均定位精度分别提高了31.5%,34.2%和33.2%。收敛时间小于20min的比例从66.3%提高到71.8%,提高了5.5%。平均收敛时间从21.13min缩短到17.24min,减少了1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间钟偏差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未校准相位硬件延迟 精密单点定位
下载PDF
“十三五”期间南京市江宁区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2
作者 孔祥豪 张兵良 方青 《现代测绘》 2023年第5期13-18,共6页
土地利用是地区发展的必要产物,研究其空间分布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能够有效地反映地区经济的特征性。依据2016年、2020年南京市江宁区土地利用类型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分别从空间、时间角度分析“十三五”期间江宁区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 土地利用是地区发展的必要产物,研究其空间分布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能够有效地反映地区经济的特征性。依据2016年、2020年南京市江宁区土地利用类型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分别从空间、时间角度分析“十三五”期间江宁区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特征,并结合地区生产总值、人口数量、农业生产总值、劳动力数量和土地面积等数据分析其变化的可能性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江宁区土地类型分布以耕地、林地和建设用地为主,其中林地在横溪街道、禄口街道及江宁街道呈递增趋势,而耕地在湖熟街道和淳化街道呈递减趋势;利用土地转移变化分析可知林地的转入类型主要为耕地、建设用地,其次为水域;采用最小二乘回归分析其变化的影响因素得出林地的转入受地区生产总值的影响较大,而耕地的转出与农业生产总值联系较为紧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类型 土地转移矩阵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大样本住院人群中严重过敏样反应的信息化自动监测与救治用药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郭代红 王伟华 +2 位作者 杨鸿溢 姚翀 孔祥豪 《中南药学》 CAS 2019年第10期1608-1613,共6页
目的了解大样本住院人群中过敏性休克和严重过敏样反应患者的致敏药物类型与急救用药措施,探索基于信息化监测技术开展临床抢救用药评估的高效可靠途径。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借助"医疗机构药品不良事件主动监测与智能评估警示... 目的了解大样本住院人群中过敏性休克和严重过敏样反应患者的致敏药物类型与急救用药措施,探索基于信息化监测技术开展临床抢救用药评估的高效可靠途径。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借助"医疗机构药品不良事件主动监测与智能评估警示系统"(ADE-ASAS),获取我院2014-2018年间304 631例住院人群中发生的过敏性休克和严重过敏样反应患者相关信息,人工逐一甄别后进行深度分析。结果 304 631例监测人群中,发生过敏性休克46例(0.015%)、严重过敏样反应67例(0.022%),共计113例,其中涉药109例;最常见的致敏药物为抗肿瘤用药(25.66%)、抗微生物药(21.24%)。救治用药出现频次最多的为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29.37%)、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14.19%)和盐酸异丙嗪注射液(13.86%);22例(47.83%)过敏性休克患者应用了肾上腺素,有3例最终死亡。结论过敏性反应救治中应重视肾上腺素作用与规范使用;有基础疾病患者更易致严重后果;信息化监测系统可高效准确地获得大样本人群目标风险监测与评价及相关用药方案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休克 严重过敏样反应 大样本 自动监测 药物急救
下载PDF
156570例住院患者药物性肝损伤信息化主动监测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孔祥豪 郭代红 +4 位作者 姚翀 杨鸿溢 刘思源 于承暄 朱雨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72-477,共6页
目的研究药物性肝损伤(DILI)在住院患者中的发病率以及药品分布情况,对比符合Hy's法则患者与一般DILI患者的病例特征。方法利用“医疗机构药物不良事件主动监测与智能评估警示系统-Ⅱ”(ADE-ASAS-Ⅱ)回顾性监测2019年中国人民解放... 目的研究药物性肝损伤(DILI)在住院患者中的发病率以及药品分布情况,对比符合Hy's法则患者与一般DILI患者的病例特征。方法利用“医疗机构药物不良事件主动监测与智能评估警示系统-Ⅱ”(ADE-ASAS-Ⅱ)回顾性监测201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住院患者电子医疗数据,自动识别符合标准患者并报警,对报警患者逐一人工评判后,根据Hy's法则将阳性患者按照严重及一般分组,对比分析两组在性别、年龄、住院时间以及死亡率等的差异。结果2019年住院患者201299例次,指标完整患者156570例次,DILI阳性499例次,发病率为0.32%,主要致病药物种类排序前三分别为抗感染药物(44.69%)、抗肿瘤药物(12.63%)以及非甾体抗炎药(10.22%);头孢哌酮、伏立康唑及美罗培南分列怀疑频次最多。符合Hy's法则的严重患者114例次,其中死亡患者10例(8.77%)。与一般DILI患者比较,严重患者年龄偏大(56.32岁比49.35岁,P=0.005),住院时间也偏长(39.35 d比30.86 d,P=0.026),死亡率更高。结论DILI发病率较低,借助ADE-ASAS-Ⅱ可以高效便捷开展大样本监测研究,基于系统监测结果进行人工鉴别极大减少初筛工作量,所得结果精准,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符合Hy's法则患者具有更高的死亡率,可用于药品上市后研究与风险监测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肝损伤 药品不良反应 信息化主动监测 Hy's法则
下载PDF
5597例非甾体抗炎药的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被引量:27
5
作者 王嘉熙 孔祥豪 +5 位作者 郭代红 袁拥华 刘思源 张博 郭海丽 李伯妍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21年第7期457-461,共5页
目的:了解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相关不良反应(ADRs)的发生情况及特点,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调取2008~2019年解放军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ADR数据库中所有NSAIDs相关ADRs自发报告,对其中5597例有效自发报告中的患者... 目的:了解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相关不良反应(ADRs)的发生情况及特点,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调取2008~2019年解放军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ADR数据库中所有NSAIDs相关ADRs自发报告,对其中5597例有效自发报告中的患者性别、年龄,可疑NSAIDs分类、给药途径,以及ADRs类型、诱导期和累及系统/器官等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性别患者各个年龄段的构成比差异。结果:5597例NSAIDs相关自发报告中,新的一般的ADR报告404例,严重的ADR报告428例,新的严重的ADR报告47例。ADRs报告中男性2965例(52.97%),女性2632例(47.03%);年龄1~116(56.53±19.37)岁,大于60岁年龄段构成比最高;40岁以下年龄段男性多于女性,>40岁年龄段女性多于男性(P<0.01);且各年龄段男女构成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5597例ADRs涉及NSAIDs十大类别,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为主;ADR诱导期≤1 h例数最多;累及多个系统/器官,以胃肠系统损害(26.02%)和皮肤及皮肤附件损害(23.05%)为多见;严重ADR构成比最高为肝胆系统损害(17.67%);例数最多的品种为氟比洛芬酯,共686例(12.26%),相关严重ADR主要为肝功能异常等。结论:临床使用中应重视NSAIDs安全性问题,及时识别并处理ADR;有必要开展氟比洛芬酯相关用药风险评价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甾体抗炎药 药品不良反应 氟比洛芬酯 自发报告 安全用药
下载PDF
人工巡视信息处理在土坝安全评价中的应用
6
作者 宋小刚 华锡生 孔祥豪 《水电自动化与大坝监测》 2003年第5期42-44,53,共4页
介绍了大坝安全监测中人工巡视的内容 ,研究了人工巡视信息的表达和组织形式 ,并实现了其在关系数据库中的存储。同时 ,在利用BP神经网络对大坝的运行状态进行综合推理时 ,把人工巡视作为一个成因因素加以考虑 ,使得推理结果更加趋于合... 介绍了大坝安全监测中人工巡视的内容 ,研究了人工巡视信息的表达和组织形式 ,并实现了其在关系数据库中的存储。同时 ,在利用BP神经网络对大坝的运行状态进行综合推理时 ,把人工巡视作为一个成因因素加以考虑 ,使得推理结果更加趋于合理和客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坝 安全评估 人工巡视 综合推理 BP神经网络
下载PDF
1374例铂类抗肿瘤药相关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及风险信号挖掘 被引量:18
7
作者 张博 郭代红 +6 位作者 刘思源 于承暄 朱雨 孔祥豪 郭海丽 李伯妍 王嘉熙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105-110,共6页
目的:了解铂类抗肿瘤药相关严重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和特点,挖掘相关风险信号,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调取我中心ADR数据库中铂类抗肿瘤药相关严重ADR报告,对患者一般情况、累及系统器官、涉及ADR名称等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 目的:了解铂类抗肿瘤药相关严重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和特点,挖掘相关风险信号,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调取我中心ADR数据库中铂类抗肿瘤药相关严重ADR报告,对患者一般情况、累及系统器官、涉及ADR名称等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运用多种数据挖掘方法,获取铂类抗肿瘤药相关严重ADR的风险信号。结果:2008年1月~2020年6月铂类抗肿瘤药相关严重ADR报告共1 374例,男女比例为1.26∶1,累及系统器官以血液系统疾病(骨髓抑制)为最多,构成比达到55.75%,涉及87种临床表现。共有20个"药品-系统器官/ADR名称"组合在4种数据挖掘方法中均生成风险信号,其中奥沙利铂相关信号数量最多。结论:风险信号挖掘结果与已知的铂类ADR信息基本一致,临床使用铂类抗肿瘤药应加强警戒并采取相应防范措施,规避严重ADR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铂类 抗肿瘤药 药品不良反应 数据挖掘
下载PDF
基于美国疫苗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苗相关不良事件报告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张博 郭代红 +6 位作者 郭海丽 李伯妍 王嘉熙 刘思源 于承暄 朱雨 孔祥豪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21年第2期114-117,共4页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苗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和特点,为预防接种和科学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调取2020年1月1日-2021年2月26日期间美国疫苗不良事件报告系统中COVID-19疫苗相关报告,对受种者一般情况、接种剂次、发生...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苗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和特点,为预防接种和科学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调取2020年1月1日-2021年2月26日期间美国疫苗不良事件报告系统中COVID-19疫苗相关报告,对受种者一般情况、接种剂次、发生时间、临床症状等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184例COVID-19疫苗相关不良事件报告中,严重报告3521例(19.36%);男女比例为1∶3.26;14194例(78.06%)发生于第1剂次接种后;13675例(75.20%)发生于接种后2天之内;共涉及3092种(89694例次)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头痛、疲劳、发热等。916例死亡报告中有767例(83.73%)为65岁及以上受种者,631例(68.89%)发生于第1剂次接种后。结论:预防接种应重点关注老年受种者;持续开展疫苗安全性监测,有助于减少疫苗犹豫、提高接种率,最终有效控制COVID-19疫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疫苗 不良事件 安全性监测
下载PDF
18100例药源性过敏反应自发报告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刘思源 郭代红 +5 位作者 姚翀 杨鸿溢 孔祥豪 于承暄 朱雨 贾王平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110-114,共5页
目的:了解药源性过敏反应的发生特点,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调取解放军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数据库中2016~2018年所有过敏反应的自发报告,剔除无效报告后对报告一般情况、患者年龄、性别、致敏药物分类、给药途径、ADR... 目的:了解药源性过敏反应的发生特点,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调取解放军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数据库中2016~2018年所有过敏反应的自发报告,剔除无效报告后对报告一般情况、患者年龄、性别、致敏药物分类、给药途径、ADR发生时间和转归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其中一般的ADR与严重的ADR的差异。结果:发生一般ADR人群年龄为(47.42±22.33)岁,严重ADR患者年龄为(52.57±18.98)岁,两者差异明显(P<0.001)。一般ADR中出现频次最高的药物依次为抗菌药物(37.65%)、中成药(13.25%)、神经系统用药(7.65%)、抗肿瘤药(5.56%);严重ADR大致相同,为抗菌药物(24.33%)、抗肿瘤药(11.16%)、神经系统用药(9.48%)、中成药(7.72%)。一般ADR中91.93%累及皮肤黏膜系统,主要表现为皮疹(51.05%),而严重ADR累及皮肤黏膜系统仅为40.51%,其次为全身症状18.13%、心血管系统17.97%,主要表现为过敏性休克16.63%。一般ADR中38.85%发生在用药30 min内,低于严重ADR的58.22%。结论:过敏反应的致敏药物种类多,累及多个系统,严重时可危及生命;有必要对重点品种开展主动监测,提供临床用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反应 过敏性休克 药品不良反应 报告 药物警戒
下载PDF
Delphi在建筑物安全监测过程线图绘制中的应用
10
作者 刘军 孔祥豪 钱海峰 《南昌水专学报》 2003年第2期28-30,56,共4页
提出了用Delphi语言绘制安全监测过程线图的方法,该方法用Delphi语言结合WindowsAPI函数绘制矢量格式的过程线图,用该方法绘制的过程线图具有管理方便、占用磁盘空间小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安全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的性能,使监测资料... 提出了用Delphi语言绘制安全监测过程线图的方法,该方法用Delphi语言结合WindowsAPI函数绘制矢量格式的过程线图,用该方法绘制的过程线图具有管理方便、占用磁盘空间小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安全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的性能,使监测资料的管理变得更为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监测 建筑物 DELPHI 过程线图 API
下载PDF
氟喹诺酮类致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免疫学及相关遗传因素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鸿溢 郭代红 +4 位作者 徐元杰 范琦 姚翀 贾王平 孔祥豪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20年第3期174-178,共5页
目的:研究免疫因素在氟喹诺酮类药物(fluoroquinolones,FQNs)致肝损伤中的作用机制,并筛选相关风险基因。方法:基于药物不良事件主动监测与智能评估警示系统(ADE-ASAS),开展实时主动监测筛选并锁定相关人群。采集病例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样... 目的:研究免疫因素在氟喹诺酮类药物(fluoroquinolones,FQNs)致肝损伤中的作用机制,并筛选相关风险基因。方法:基于药物不良事件主动监测与智能评估警示系统(ADE-ASAS),开展实时主动监测筛选并锁定相关人群。采集病例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样,检测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分布并对HLA基因进行分型。结果:研究共监测到12 623例使用FQNs的住院患者,有34例患者明确发生肝损伤,最终得到知情同意的病例10例和对照20例。病例组血样中CD4^+辅助型T细胞(Th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其中Th22的百分比也显著升高,但未发现两组之间的细胞因子表达和相关基因分布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Th22细胞参与了FQNs致肝损伤的发生发展过程,但其表达的IL-22发挥的具体作用、以及单倍型DRB1*1501-DQB1*0602是否为风险基因仍需要在更大的样本人群中进行验证;ADE-ASAS实时主动监测可快捷准确地筛选并获取目标人群,用药者分散在不同病区时尤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喹诺酮 药物性肝损伤 免疫细胞 细胞因子 HLA基因
下载PDF
临床药物不良事件主动监测与智能评估警示系统Ⅱ的研发 被引量:15
12
作者 姚翀 刘东杰 +4 位作者 郭代红 刘思源 孔祥豪 于承暄 朱雨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20年第6期387-391,共5页
目的:基于前期研究,结合真实世界研究的理论方法,开发临床药物不良事件主动监测与智能评估警示系统-Ⅱ(ADE-ASAS-Ⅱ)。方法:采用业务逻辑分层开发模式,对接军卫1号医院信息系统(HIS)在用数据库和历史数据库,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分析相关数... 目的:基于前期研究,结合真实世界研究的理论方法,开发临床药物不良事件主动监测与智能评估警示系统-Ⅱ(ADE-ASAS-Ⅱ)。方法:采用业务逻辑分层开发模式,对接军卫1号医院信息系统(HIS)在用数据库和历史数据库,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分析相关数据信息,筛选用药风险的阳性预警病例。结果:ADE-ASAS-Ⅱ各层都能够进行独立开发,能接入多种数据源;对全部医疗指标的动态监测界面集成性强,关键词法可适用于任意模块,可酌情更改报警规则;系统自动根据算法进行分类预警及标注预警原因,即使是超大样本量研究仍然可选择性保存报警结果或全部结果;"研究确定模块"的使用模式提供了用户根据需要自定义ADR模块功能。结论:系统的层间相互依赖程度低、扩展性和稳定性强,信息查阅、数据提取及病例评价的效率高,能够满足不同目标设计的真实世界研究需求。ADE-ASAS-Ⅱ是开展真实世界药物评价研究的高效数据处理分析工具,但目前与ADE-ASAS的自动监测功能是相互补充的关系,无法完全替换,还有待今后继续完善归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监测 ADE-ASAS-Ⅱ 药物评价 真实世界研究 药物警戒
下载PDF
1439例药源性心律失常自发报告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郭海丽 郭代红 +6 位作者 刘思源 张博 孔祥豪 于承暄 朱雨 李伯妍 王嘉熙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181-186,共6页
目的:了解药源性心律失常的发生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提取我中心药品不良反应数据库中2008~2019年药源性心律失常的自发报告,剔除信息不全和无效报告后对报告一般情况、患者基本信息、药物类别... 目的:了解药源性心律失常的发生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提取我中心药品不良反应数据库中2008~2019年药源性心律失常的自发报告,剔除信息不全和无效报告后对报告一般情况、患者基本信息、药物类别、给药途径、心律失常类型、ADR治疗和转归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筛选相关风险因素。结果:1439例药源性心律失常报告中,患者平均年龄为(55.17±21.20)岁,以45~64岁占比最高(35.72%);共涉及19类、387种药物,排名前5位的药物是右美托咪定(24.15%)、莫西沙星(16.18%)、重组人白介素-11(11.11%)、沙丁胺醇(10.39%)、胺碘酮(7.73%);心律失常类型多样,以心动过速(56.46%)和心动过缓(19.63%)为主。与非QT/QTc间期延长组相比,年龄>65岁(P=0.007)及患有心脑血管疾病(P=0.016)是QT/QTc间期延长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治疗药物以抗心律失常药和抗过敏药为主。结论:莫西沙星和胺碘酮可导致多种类型的心律失常,重组人白介素-11以诱发心房颤动为主,右美托咪定主要为心动过缓,临床应加强用药监护;老年人和原患心脑血管疾病是药物导致QT/QTc间期延长的高风险因素,临床应予以重点关注;有必要开展重点品种主动监测研究,为临床提供用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QT/QTc间期延长 药品不良反应 药物警戒
下载PDF
GPS工程控制网的优化设计 被引量:2
14
作者 孔祥豪 《工程技术研究》 2019年第21期192-193,共2页
GPS测量技术手段精度较高、效率较高,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分析GPS工程控制网的基础原理以及各项关键因素,综合实际状况根据规定要求,进行GPS工程控制网的优化设计,可以为GPS工程控制网的优化工作提供参考与支持。... GPS测量技术手段精度较高、效率较高,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分析GPS工程控制网的基础原理以及各项关键因素,综合实际状况根据规定要求,进行GPS工程控制网的优化设计,可以为GPS工程控制网的优化工作提供参考与支持。基于此,文章主要对GPS工程控制网的优化设计进行了简单的分析,研究了GPS控制网定位原理与种类,分析了GPS相对定位的误差源分析,重点探究了GPS工程控制网的优化设计的方式与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工程控制网 优化设计 精度
下载PDF
2665例多柔比星脂质体用药人群的严重超敏反应自动监测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思源 郭代红 +2 位作者 孔祥豪 于承暄 朱雨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21年第1期35-40,共6页
目的:了解住院人群中多柔比星脂质体相关严重超敏反应的发生率、发生特征和风险因素,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依托“临床药物不良事件主动监测与智能评估警示系统-Ⅱ”(ADE-ASAS-Ⅱ),回顾性监测我院2012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期间,... 目的:了解住院人群中多柔比星脂质体相关严重超敏反应的发生率、发生特征和风险因素,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依托“临床药物不良事件主动监测与智能评估警示系统-Ⅱ”(ADE-ASAS-Ⅱ),回顾性监测我院2012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期间,住院患者中所有使用多柔比星脂质体的用药人群,经系统自动筛选、智能报警,人工逐一甄别后,确定阳性病例,并进行深入分析。结果:使用多柔比星脂质体的用药人数共计2665例,10541例次,呈逐年递增趋势;共确定阳性病例31例,总发生率为1.16%;而同期4511例次多柔比星用药人群中为0例次。83.87%的严重超敏反应发生于第1周期;25.81%的阳性患者因超敏反应中断治疗;严重超敏反应累及系统例次最多的是呼吸系统(38.39%),主要表现为胸闷、喘憋,其次为皮肤系统(31.25%);治疗用药主要为地塞米松(46.94%)、异丙嗪(26.53%)。单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既往有药物过敏史、霍奇金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为影响因素,其中既往有药物过敏史为独立风险因素(AOR:4.899,95%CI:1.411~17.008)。结论:在给予预防用药的情况下,严重超敏反应发生率为1.16%;严重超敏反应可能与脂质体的关联性更强,大多发生于首次用药,有25.81%的阳性患者中断治疗,临床需警惕ADR的发生风险;既往有药物过敏史为独立风险因素,临床应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柔比星脂质体 严重超敏反应 风险因素 自动监测
下载PDF
968例药源性肾损伤分析及抗感染药物相关风险信号挖掘 被引量:9
16
作者 于承暄 郭代红 +4 位作者 姚翀 杨鸿溢 朱雨 刘思源 孔祥豪 《中国药物警戒》 2020年第12期894-899,共6页
目的分析药源性肾损伤的发生特点及规律,挖掘抗感染药物致肾损伤的风险信号,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药品不良反应数据库中2016~2018年有效肾损伤报告,并通过报告比值比法、比例报告比法、英国药品和保健产品管理... 目的分析药源性肾损伤的发生特点及规律,挖掘抗感染药物致肾损伤的风险信号,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药品不良反应数据库中2016~2018年有效肾损伤报告,并通过报告比值比法、比例报告比法、英国药品和保健产品管理局的综合标准法和贝叶斯可信区间递进神经网络法4种数据挖掘方法进行风险信号挖掘。结果968例药源性肾损伤中,男633例(65.39%),女335例(34.61%),平均年龄(58.60±19.55)岁。出现频次最多的药物类别为抗感染药物269例(27.79%),位列前3的药物品种依次为万古霉素43例(4.44%)、甘露醇30例(3.10%)、碘克沙醇29例(3.00%)。经数据挖掘技术检测,万古霉素等11种抗感染药物生成肾损伤阳性风险信号。结论药源性肾损伤涉及药物种类较多,其中抗感染类药物发生频次最高,临床应用中应强化相关药物警戒意识,规范使用高肾毒性风险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源性肾损伤 药品不良反应 药物警戒 数据挖掘 抗感染药物
下载PDF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相关肝损伤的自动监测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栗啸阳 郭代红 +3 位作者 孔祥豪 刘思源 杨鸿溢 姚翀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20年第9期606-609,共4页
目的:高效获取大样本用药人群中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相关肝损伤的真实世界发生率等风险数据。方法:借助"医疗机构ADE主动监测与智能评估警示系统"(ADE-ASAS),回顾性自动监测我院2013年7月~2018年6月使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 目的:高效获取大样本用药人群中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相关肝损伤的真实世界发生率等风险数据。方法:借助"医疗机构ADE主动监测与智能评估警示系统"(ADE-ASAS),回顾性自动监测我院2013年7月~2018年6月使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住院患者,双人评价系统报警病例,获得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相关肝损伤的发生率与发生特征;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22573例次用药患者中发生肝损伤166例,发生率为0.74%。关联性评价结果:很可能34例,可能132例;肝损伤类型:肝细胞损伤型75例,胆汁淤积型80例,混合型11例。高龄、低体重指数(BMI)患者发生胆汁淤积型肝损伤的比例更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用药时长为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致肝损伤的影响因素,病例组用药≥5 d患者比例(83.73%)与对照组(61.1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相关肝损伤发生率属偶见。高龄、低BMI患者可能更易发生胆汁淤积型肝损伤,用药时应重点监测AKP等相关指标、选择合适的保肝药物。合理控制用药时长,并重点关注用药≥5 d患者肝功能状况,减少肝损伤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 药品不良反应 自动监测 肝损伤 影响因素
下载PDF
12073例奥沙利铂用药患者相关变态反应的发生特征及风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思源 郭代红 +2 位作者 孔祥豪 于承暄 朱雨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740-1747,共8页
目的了解患者中奥沙利铂相关变态反应的发生特征和风险因素,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依托“临床药物不良事件主动监测与智能评估警示系统-Ⅱ”(ADE-ASAS-Ⅱ),回顾性监测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2012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期间所有使用... 目的了解患者中奥沙利铂相关变态反应的发生特征和风险因素,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依托“临床药物不良事件主动监测与智能评估警示系统-Ⅱ”(ADE-ASAS-Ⅱ),回顾性监测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2012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期间所有使用奥沙利铂的12073例(41495例次)住院患者电子病历,经系统智能报警、人工逐一甄别,确定阳性病例并进行深入分析。结果共获得阳性病例94例(105例次),化疗方案以XELOX(38例,40.43%)和FOLFOX(15例,15.96%)为主。发生变态反应的中位周期为第6用药周期,中位累积剂量为900 mg;第8周期(17例,18.09%)、第1周期(15例,15.96%)、第2周期(12例,12.77%)发生较多;发生于奥沙利铂化疗间断后第2周期多达16例。50%的阳性患者因过敏而停药;40例再激发患者中,27.50%出现过敏,预防给药组和未预防给药组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3)。严重组的女性比例(56.60%)高于一般组(29.27%),P=0.008。阳性组和对照组的单因素比较结果显示年轻、有肿瘤转移、有化疗间断和联用单克隆抗体为风险因素;多因素结果显示,有肿瘤转移为独立风险因素[OR 1.864,95%CI(1.100,3.159)]。结论奥沙利铂相关变态反应可发生在用药的各个周期,但主要集中在第1,2周期以及第7,8周期,间断后再次用药的第2周期也值得关注。女性患者的变态反应严重程度较高;有肿瘤转移为独立风险因素,临床应关注重点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沙利铂 变态反应 风险因素 自动监测
下载PDF
住院患者药源性粒细胞缺乏的风险预测模型的开发和验证:基于倾向性评分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朱雨 郭代红 +2 位作者 于承暄 孔祥豪 刘思源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21年第2期118-123,共6页
目的:开发并验证住院患者药源性粒细胞缺乏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借助自主研发的“临床药物不良事件主动监测与智能评估警示系统-Ⅱ”(ADE-ASAS-Ⅱ)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期间住院患者粒细胞缺乏的发生情况;应用倾向性评... 目的:开发并验证住院患者药源性粒细胞缺乏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借助自主研发的“临床药物不良事件主动监测与智能评估警示系统-Ⅱ”(ADE-ASAS-Ⅱ)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期间住院患者粒细胞缺乏的发生情况;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为每名阳性病例匹配2个对照,病例、对照随机按照7∶3分为开发组和验证组;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对患者相关的变量进行分析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结果:114351例住院患者中监测到126例药源性粒细胞缺乏的阳性患者,发病率为0.11%。将粒细胞缺乏的独立影响因素[首次入院治疗(OR=2.29,95%CI:1.05~4.99)、KPS评分(OR=0.86,95%CI:0.79~0.93)和WBC基值<4×10^(9)·L^(-1)(OR=3.54,95%CI:1.37~9.28)]用于模型的建立。开发组和验证组AUC值分别为:0.70(95%CI:0.62~0.77)和0.67(95%CI:0.55~0.80)。模型在30%预测概率时取得最佳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3.1%、70.9%。结论:借助ADE-ASAS-Ⅱ能够快捷获取药源性粒细胞缺乏阳性患者的信息;进而开发的相关风险预测模型,有助于预测患者发生粒细胞缺乏的风险,辅助医生进行决策,有效防控药品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缺乏 药品不良反应 药物警戒 主动监测 预测模型
下载PDF
201299例住院患者中疑似药源性过敏反应的特征及风险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思源 郭代红 +2 位作者 孔祥豪 于承暄 朱雨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382-387,共6页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药源性过敏反应发生的特征、救治用药和相关风险因素。方法:借助"临床药物不良事件主动监测与智能评估警示系统-Ⅱ"(ADE-ASAS-Ⅱ),回顾性筛查我院2019年1~12月所有住院患者的电子病历信息,共201299例,获得...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药源性过敏反应发生的特征、救治用药和相关风险因素。方法:借助"临床药物不良事件主动监测与智能评估警示系统-Ⅱ"(ADE-ASAS-Ⅱ),回顾性筛查我院2019年1~12月所有住院患者的电子病历信息,共201299例,获得其中发生药源性过敏反应患者的相关数据,经人工甄别后,对患者的基本信息、临床表现、过敏反应的发生率、发生时间、严重程度、救治用药分布等数据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药源性过敏反应发生率为0.41%,严重的全身性过敏反应发生率为5.46/万;83.64%的严重的全身性过敏反应发生于用药过程中,16.36%发生于用药后24 h内。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症状(73.77%);而严重的全身性过敏反应中皮肤症状占比减少至33.41%,与呼吸系统症状(27.68%)、循环系统症状(16.23%)占比大致相同。110例严重的全身性过敏反应救治时,使用地塞米松63例次,肾上腺素仅8例次。既往有药物过敏史、合并心血管疾病和女性是发生严重的全身性过敏反应的风险因素。结论:药物输注过程中发生严重全身性过敏反应的可能性最大,应重点关注;临床应重点关注的高风险人群为有过敏史、合并心血管疾病和女性患者;运用信息化技术筛查病例提高了研究效率,但仍需完善报警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源性过敏反应 严重的全身性过敏反应 风险因素 自动监测 真实世界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