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举措推进固定无偿成分献血者队伍建设 被引量:15
1
作者 孔福仙 冯晴 +2 位作者 郑悦 林彩霞 李春燕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523-526,共4页
目的对固定无偿成分献血者队伍建设成效进行系统性评价。方法固定无偿成分献血者队伍建设举措包括工作人员多角色扮演机制建立、献血流程优化无缝对接、献血服务规范专人整体护理、人性化的献血后延伸服务机制建设、精准招募和预约献血... 目的对固定无偿成分献血者队伍建设成效进行系统性评价。方法固定无偿成分献血者队伍建设举措包括工作人员多角色扮演机制建立、献血流程优化无缝对接、献血服务规范专人整体护理、人性化的献血后延伸服务机制建设、精准招募和预约献血实施、多种关爱激励保留机制建立、量化的绩效考核方案实施及开展多项目的创新和研究等,对2012—2016年固定成分献血者人数、人次、献血量,新增成分献血人数、人次,当年重复献血人数、人次,流失成分献血人数、流失比例和血液检测结果使用SPSS 19.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12—2016年固定成分献血者人数由3 333人增加至4 268人,构成比由41.7%上升至67.5%(P〈0.001),固定献血人次由9 798人次增加至18 641人次,构成比由66.5%上升至89.4%(P〈0.001),固定献血量由13 605.8 U增加至28 195.6 U,构成比由69.0%上升至91.6%(P〈0.001);新增成分献血者固定献血人次由1 178人次增加至2 578人次,构成比由17.6%上升至45.0%(P〈0.001);1年内献血3次以上的成分献血人次由7 112人次增加至15 599人次,构成比由48.2%上升至74.8%(P〈0.001);成分献血流失人数由4 767人下降至3 348人,构成比由64.3%下降至51.7%(P〈0.001);成分献血初筛合格率由71.1%上升至85.5%(P〈0.001),血液检测合格率由99.11%上升至99.64%(P〈0.001)。结论多措并举的固定无偿成分献血者队伍建设策略实施是保障机采血小板稳步增长,提供安全、充足血液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成分献血者 血液安全 健康教育路径 健康促进技术
下载PDF
2012—2016年杭州地区固定成分献血人群调查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孔福仙 郑悦 +2 位作者 俞丽 冯晴 来海凤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188-191,共4页
目的通过对杭州地区近年来固定无偿成分献血人群情况统计,分析固定成分献血队伍建设现状,探讨改进策略,为十三五期间固定成分献血队伍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2—2016年杭州地区固定成分献血人群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固定成分献血者的... 目的通过对杭州地区近年来固定无偿成分献血人群情况统计,分析固定成分献血队伍建设现状,探讨改进策略,为十三五期间固定成分献血队伍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2—2016年杭州地区固定成分献血人群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固定成分献血者的性别、年龄段、血型、学历、献血人数和次数的分布情况,结果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12—2016年5年成分采集人次和采集量分别增长41.5%和56.1%;固定成分献血者人数和人次均明显上升(PA型〉B型〉AB型,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平均为3.3∶1,文化程度以大专及以上学历最多占48.1%,其次是高中学历,并呈现向高学历层次发展趋势,年龄主要集中在21—45岁年龄段占83.5%,在21—30岁年龄段比例分布呈现下降趋势,41-50岁年龄段比例分布呈现增长趋势,固定成分献血者年内单次献血人数和人次呈现逐年下降趋势,2次以上献血人数、人次平均占63.1%和90.3%,以献3-5次人数最多占38.3%,5年献10次以上人数和人次增长显著,分别增长269.7%和357.3%,其次是6-9次,增长45.0%和46.6%。结论虽然固定成分献血队伍建设成效显著,但仍有较大的提升和发展空间,应有针对性的对目标人群做好招募、保留和维护工作,促进固定成分献血队伍建设工作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成分献血者 血液安全 招募
下载PDF
初次成分献血者健康教育路径设计与应用效果评价 被引量:7
3
作者 孔福仙 冯晴 +4 位作者 孔福珠 黄晓华 骆海燕 廖蓉仙 郑悦 《中国输血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23-826,共4页
目的设计并评价初次成分献血者健康教育路径的应用效果,为提高基层采供血机构健康教育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初次成分献血者2 9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健康教育路径管理,对照组按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实施健康宣教。比... 目的设计并评价初次成分献血者健康教育路径的应用效果,为提高基层采供血机构健康教育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初次成分献血者2 9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健康教育路径管理,对照组按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实施健康宣教。比较2组献血者的一般情况,路径实施前后成分献血知识知晓率,2组献血者的固定、重复献血人数、人次和献血频次等。结果 2组献血者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路径实施前后献血者成分献血知识知晓率由26.3%上升为84.3%(P<0.01);观察组、对照组固定献血人数比例分别为40.2%、26.7%(P<0.01);固定献血人次比例分别为79.2%、66.4%(P<0.01);观察组总献血频次3.8次、固定献血者献血频次7.4次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6次和6.4次。结论本研究设计的初次成分献血者健康教育路径符合初次成分献血者健康教育需求,在献血者保留、固定成分献血者队伍建设中有实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次成分献血者 健康教育路径 固定献血者 效果评价
下载PDF
浙江省血液中心低危固定无偿成分献血者队伍建设策略与评价 被引量:21
4
作者 冯晴 夏晓寒 +2 位作者 王艳红 孔福仙 徐健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39-841,共3页
目的对浙江省低危固定成分献血者队伍建设策略进行系统性评价。方法建立固定成分献血者队伍建设策略,包括成分献血者精准招募、献血环境改善、献血流程优化、成分献血服务规范提升、成分全过程整体护理、个性化机采方案制定、成分献血... 目的对浙江省低危固定成分献血者队伍建设策略进行系统性评价。方法建立固定成分献血者队伍建设策略,包括成分献血者精准招募、献血环境改善、献血流程优化、成分献血服务规范提升、成分全过程整体护理、个性化机采方案制定、成分献血全过程宣教、关爱激励机制建立等措施,对2012-2015年固定成分献血者人数、人次、年献血频次(年献血频次=人次/人数)和血液检测结果使用SPSS 19.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固定成分献血者人数由2012年1 278人增加至2015年1 922人,构成比由16.0%上升至29.7%(P<0.001),固定献血人次由7112人次增加至14440人次,构成比从48.2%上升至72.8%(P<0.001);成分献血者年均献血次数由2.22次/年上升至3.06次/年,固定献血者由6.46次/年上升至7.51次/年;2012-2015年固定、重复和初次献血者的血液检测阳性率分别为0.234%、0.672%和1.48%(P<0.001)。结论固定成分献血者队伍建设策略是成分献血长效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机采血小板稳定、充足、安全供应的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献血者 低危 成分献血 招募
下载PDF
卫生行业标准《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预防和处置指南》的研制 被引量:12
5
作者 陈辉 徐健 +6 位作者 郭瑾 曾嘉 孔福仙 孙莉 郑茵红 刘志永 郭永建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0年第7期733-746,共14页
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donation related vasovagal reaction,DRVR)是最为常见的献血不良反应,可能给献血者带来负面的献血体验甚至伤害,而且也对献血者保留和血液供应保障产生负面影响。为此,国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制定和发布... 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donation related vasovagal reaction,DRVR)是最为常见的献血不良反应,可能给献血者带来负面的献血体验甚至伤害,而且也对献血者保留和血液供应保障产生负面影响。为此,国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制定和发布了卫生行业标准《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预防和处置指南》(WS/T 595-2018),提出了DRVR预防和处置的推荐意见。本文就《指南》的研制背景、起草原则和过程以及推荐意见的证据和理由,做一报告和说明,藉以帮助血站同仁贯彻实施该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迷走神经反应 献血 预防 指南 卫生行业标准
下载PDF
新增成分献血人群献血行为特征分析及有效保留 被引量:12
6
作者 林彩霞 孔福仙 +2 位作者 冯晴 郑悦 俞丽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18年第7期782-784,共3页
目的通过对新增成分献血人群献血行为特征分析,掌握其人群结构特点,制定相应措施,为建立一支低危固定无偿成分献血者队伍提供策略依据。方法收集浙江省血液中心2012—2016年新增成分献血者资料,使用SPSS 19. 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 目的通过对新增成分献血人群献血行为特征分析,掌握其人群结构特点,制定相应措施,为建立一支低危固定无偿成分献血者队伍提供策略依据。方法收集浙江省血液中心2012—2016年新增成分献血者资料,使用SPSS 19. 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新增成分献血者以单次居多;人均献血次数由2012年的1. 3次上升至2016年的1. 8次;新增固定献血人数由2012年274人上升至2016年467人,构成比由5. 1%上升至14. 6%(P 〈0. 05);人次由2012年1 178人次上升至2016年2 578人次,构成比由17. 6%上升至45. 0%(P〈0. 05);新增献血者以男性居多;年龄以18—35岁年龄段为主,占72. 6%;文化程度以大专及以上为主要人群,占56. 3%,并呈上升趋势;血型分布特征为O型〉A型〉B型〉AB型。结论通过对新增成分献血者的数据分析,确立精准招募人群为大专及以上学历、18—35岁男性,为今后的成分献血者招募、保留,队伍建设提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分献血者 新增 献血行为特征 保留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仪对定期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凝血功能的监测 被引量:8
7
作者 冯晴 叶俊 +2 位作者 李春燕 郭倍婕 孔福仙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285-287,共3页
目的运用血栓弹力图仪(TEG)评估定期血小板单采对献血者凝血和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7月本中心定期单采血小板捐献者105例作为单采组(既往1年内献血次数≥6次的献血者),并根据单采频次分为3个亚组:6—11次组... 目的运用血栓弹力图仪(TEG)评估定期血小板单采对献血者凝血和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7月本中心定期单采血小板捐献者105例作为单采组(既往1年内献血次数≥6次的献血者),并根据单采频次分为3个亚组:6—11次组,12—17次组,18—24次组。另随机选取初次血小板捐献者32例作为对照组。血液标本在血小板单采前采集,凝血功能和血小板功能分析采用Haemonetics公司血栓弹力图仪,血小板常规采用SYSMEX公司XS-800i血细胞分析仪。结果单采组R时间、K时间、α角、MA值、Plt、MPV和PDW均在正常范围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单采频次亚组间TEG参数(R时间、K时间、α角、MA)和血小板常规检测指标(Plt、MPV和PDW)比较,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采血小板频次与R、K、α、MA、PLT、MPV、PDW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血栓弹力图仪可以系统、准确、全面地评估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凝血功能和血小板功能,定期血小板单采对献血者凝血和血小板功能没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弹力图仪 凝血功能 定期献血者 单采血小板
下载PDF
智能献血平台对再次招募初筛暂缓成分献血者安全性的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林彩霞 孔福仙 +4 位作者 兰凯翔 黄颖 冯晴 李春燕 夏晓寒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0年第11期1186-1189,共4页
目的提高成分献血初筛暂缓献血者再次招募合格率及安全性。方法运用新研发的智能献血平台对本省血液中心2016-2019年初筛不合格项的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对暂缓献血者再次招募进行精细化管理、采用健康促进模式进行暂缓献血者健康管理等,... 目的提高成分献血初筛暂缓献血者再次招募合格率及安全性。方法运用新研发的智能献血平台对本省血液中心2016-2019年初筛不合格项的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对暂缓献血者再次招募进行精细化管理、采用健康促进模式进行暂缓献血者健康管理等,使用SPSS25.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成分献血智能系统不同模块对暂缓献血者进行风险控制,初筛不合格暂缓献血者构成比由2016年14.1%(3 447/24 387)下降至2019年的11.7%(3 740/31 885)(P<0.05);对2019年初筛暂缓献血者再招募率、暂缓献血率进行分析、研究、精细化管理;对319例暂缓献血者进行人际关系(IR)、健康责任(HR)、压力管理(SM)、营养(N)、体育运动(PA)、精神成长(SG)等健康行为进行干预,干预后均值高于干预前(P<0.05),暂缓献血者生活方式改善明显。结论智能献血平台健康数据有利于暂缓献血者从招募到成功采集全程有效安全管理,献血者健康管理理念的提升有利于提高初筛不合格暂缓献血者再招募的合格率,提高献血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暂缓献血者 智能献血平台 再次招募 精细化 健康管理
下载PDF
健康促进模式在单采血小板初筛ALT不合格暂缓献血者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李春燕 孔福仙 +4 位作者 林彩霞 冯晴 郭倍婕 吴中秀 巴若华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19年第8期831-833,共3页
目的探讨Pender健康促进模式对单采血小板初筛ALT不合格暂缓献血者ALT合格率的影响和改变献血者生活方式的效果。方法将238例单采初筛ALT不合格献血者分为实验组(n=133)和对照组(n=105)。实验组应用健康促进模式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给... 目的探讨Pender健康促进模式对单采血小板初筛ALT不合格暂缓献血者ALT合格率的影响和改变献血者生活方式的效果。方法将238例单采初筛ALT不合格献血者分为实验组(n=133)和对照组(n=105)。实验组应用健康促进模式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给予传统健康教育。结果在实施健康教育前后,ALT相关知识知晓率对照组(44.19±22.62)提高到(62.16±19.20),实验组(44.40±23.94)提高到(86.90±17.47),实验组较对照组知晓率提高效果更佳(P<0.05);对照组再召回率及再召回ALT检测合格率分别为70.5%(74/105)、67.6%(50/74),实验组再召回率及再召回ALT检测合格率分别为87.2%(116/133)、83.6%(97/116),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健康干预后生活方式量表值体育运动、健康责任、压力管理、营养、人际关系、和精神成长由干预前16.65±4.60、21.71±6.86、11.54±2.53、15.77±3.25、14.10±3.20、14.61±3.58分别提升至17.37±4.26、23.44±5.38、12.6±2.29、16.58±2.37、15.16±2.32、15.93±2.52,均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 Pender健康促进模式能有效改善单采血小板初筛ALT不合格献血者健康行为水平,提高ALT合格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促进 单采血小板献血者 ALT 生活方式
下载PDF
成分献血招募模式优化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6
10
作者 詹霞华 来海凤 +1 位作者 冯晴 孔福仙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16年第1期77-79,共3页
目的分析成分献血招募模式对献血者保留和血液安全的影响,为制定成分招募和采集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成分献血招募模式优化前后的成分采集人次、成分献血者的构成情况进行统计,对成分献血前初筛检测合格率和献血后血液检测反应性比例进... 目的分析成分献血招募模式对献血者保留和血液安全的影响,为制定成分招募和采集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成分献血招募模式优化前后的成分采集人次、成分献血者的构成情况进行统计,对成分献血前初筛检测合格率和献血后血液检测反应性比例进行分析,对不同成分献血者类型的初筛检测合格率和血液检测反应性比例进行比较。结果成分献血招募模式优化现场保留献血者比例由17.6%上升至31.9%,互助献血率由24.3%下降为13.4%;献血前初筛检测合格率由66.5%上升至74.5%(x2=195.4,P<0.001),献血后血液检测反应性比例由0.88%下降为0.44%(x2=13.01,P<0.001)。结论成分献血者主动招募是稳定并不断壮大固定成分献血者队伍最有效的手段和策略,现场保留则是相对高效、安全和最经济的主动招募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分献血 招募模式 献血者保留 血液安全
下载PDF
健康教育对成分献血初筛不合格暂缓献血者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林彩霞 孔福仙 +1 位作者 冯晴 庄素芳 《浙江医学》 CAS 2018年第14期1621-1622,共2页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成分献血初筛不合格暂缓献血者的影响。方法强化初筛不合格暂缓献血者健康教育,分析2012至2016年成分献血初筛不合格暂缓献血者不合格原因,针对不合格项目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包括Hb、红细胞压积(HCT)、PLT、WBC、中性...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成分献血初筛不合格暂缓献血者的影响。方法强化初筛不合格暂缓献血者健康教育,分析2012至2016年成分献血初筛不合格暂缓献血者不合格原因,针对不合格项目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包括Hb、红细胞压积(HCT)、PLT、WBC、中性粒细胞百分率(GR)、ALT、乳糜血异常等,观察健康教育效果。结果 2012至2016年成分献血初筛合格率由2012年的71.1%上升至2016年的85.5%,呈逐年上升;初筛不合格者比例、初筛不合格暂缓献血者比例呈逐年下降。2012至2016年成分献血初筛不合格暂缓献血者不合格原因以ALT异常最多,达6 074人次,占初筛不合格暂缓献血者总人次的28.1%(6 074/21 621);健康教育效果以ALT、乳糜血最好,构成比分别由2012年的34.1%、18.9%下降到2016年的25.3%、14.7%。结论科学、合理、有效的健康教育可改善献血者自我健康管理理念,提升献血前健康行为管理能力,提高成分献血初筛合格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教育 成分献血 暂缓献血 初筛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在单采血小板出凝血功能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冯晴 吴乾波 +3 位作者 俞丽 郑悦 李春燕 孔福仙 《中国输血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346-1348,共3页
目的运用血栓弹力图仪(TEG)对单采献血者血小板采集前后的出凝血功能进行系统性评价。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1月期间的150名单采献血者,采用TEG对血小板单采前后的出凝血情况进行监测,并根据血小板采集量(1.0 U、1.5 U、2.0 U)、... 目的运用血栓弹力图仪(TEG)对单采献血者血小板采集前后的出凝血功能进行系统性评价。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1月期间的150名单采献血者,采用TEG对血小板单采前后的出凝血情况进行监测,并根据血小板采集量(1.0 U、1.5 U、2.0 U)、抗凝剂使用量(<300 mL、300-400 mL、>400 mL)进行分组。比对3组献血者血小板采集前后TEG各项参数的变化,评估献血者单采过程中凝血功能的变化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献血者血小板采集前后R时间分别为(7.04±1.49)min和(7.40±1.35)min,K时间分别为(2.19±0.48)min和(2.36±0.49)min,Angle分别为(60.79±5.14)°和(58.84±5.44)°,MA分别为(61.52±3.82)mm和(58.67±3.52)mm,CI分别为-1.02±1.72和-1.78±1.57,采集前后R、K、Angle、MA、CI均在正常范围,各指标采集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3组不同采集量和不同抗凝剂使用量的献血者采集前后TEG指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G监测可以动态、全面地监测单采血小板过程中献血者出凝血功能的变化,献血者单采前后TEG指标有波动,但仍在机体正常的范围内,血小板单采对献血者凝血功能影响在安全可控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弹力图 出凝血功能 单采血小板
下载PDF
杭州“7·5”公交纵火爆炸案后成分献血策略探讨 被引量:2
13
作者 叶俊 冯晴 +1 位作者 孔福仙 詹霞华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98-700,共3页
目的分析应急事件中成分献血特点,为制定应急成分招募和采集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统计"7.5"事件前后1周成分献血者体检和初筛检测人次,初筛不合格原因和再次献血保留率等数据。结果成分献血体检同人次比增加179人,其中15... 目的分析应急事件中成分献血特点,为制定应急成分招募和采集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统计"7.5"事件前后1周成分献血者体检和初筛检测人次,初筛不合格原因和再次献血保留率等数据。结果成分献血体检同人次比增加179人,其中152人为初次献血者(84.9%);初筛检测人次增加161人,初次献血者133人(82.6%);初次献血者初筛不合格率与再次献血者比较(30%与15.1%,χ2=17.6,P<0.01,ALT 17例(6.4%),Hb6例(6.0%)和WBC 15例(5.7%),是初次献血者不合格的主要项目;初次和再次献血者的献血保留率分别为21.2%和61.6%(χ2=17.6,P<0.01)。结论应急事件发生后初次献血者会显著增加,但再次献血保留比例较低,制定有效的策略使初次成分献血者转变为固定献血者是保障应急血小板供应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分献血 单采 捐献 招募
下载PDF
社区老年患者生活质量与专科护理干预效果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章晓幸 叶向红 +2 位作者 盛华丽 孔福仙 周爱君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71-74,共4页
目的:探讨社区居家老年患者生活质量与护理干预的相关性及效果;方法:选择5个社区197名老年患者作为目标人群,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成人用)进行评定,再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由专科护士与社区护士根据其病情制定干预计划,每月干... 目的:探讨社区居家老年患者生活质量与护理干预的相关性及效果;方法:选择5个社区197名老年患者作为目标人群,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成人用)进行评定,再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由专科护士与社区护士根据其病情制定干预计划,每月干预一次,登记1年来的复诊率及住院率,然后再次评定;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复诊率(x2=25.239,P<0.001)和住院率(x2=12.957,P<0.001)都有明显差异,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特别是躯体功能维度改善最明显;结论:专科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社区居家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 老年患者 生活质量 护理干预
下载PDF
初次与再次单采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及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郑悦 冯晴 +1 位作者 孔福仙 叶俊 《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3期122-124,共3页
目的分析初次和再次单采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为制定有效的单采献血者招募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本中心2012~2014年单采献血者按照初次献血者和再次献血者进行分类,并对血液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单采献血者血液检验不合格率2... 目的分析初次和再次单采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为制定有效的单采献血者招募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本中心2012~2014年单采献血者按照初次献血者和再次献血者进行分类,并对血液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单采献血者血液检验不合格率2012~2014年分别为0.90%、0.75%和0.51%(χ^2=17.43,P〈0.01);再次献血者占总献血人次比例分别为65.30%、70.15%和77.81%(χ^2=93.32,P〈0.01);2012~2014年初次献血者和再次献血者血液检验不合格率分别为1.39%和0.44%(χ^2=128.45,P〈0.01)。核酸检测不合格率为0.22%(106/48 901),是单采献血者的主要不合格原因。结论再次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率低于初次献血者。不断壮大固定单采献血者队伍,同时制定反应性献血者的归队策略,减少固定献血者的流失,是保障成分血液安全的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次献血者 再次献血者 单采献血者 血液检测 血液
下载PDF
成分献血保障G20峰会用血应急策略分析
16
作者 林彩霞 冯晴 +3 位作者 孔福仙 郑悦 吴乾波 詹霞华 《浙江临床医学》 2018年第3期585-586,共2页
近年随着突发公共事件的频发,应急血液保障已经成为采供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采供血机构也积累了突发公共事件后应急血液保障的大量经验。然而,大型社会活动的应急血液保障经验相对匮乏,尤其是大型社会活动的成分献血应急保障文献... 近年随着突发公共事件的频发,应急血液保障已经成为采供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采供血机构也积累了突发公共事件后应急血液保障的大量经验。然而,大型社会活动的应急血液保障经验相对匮乏,尤其是大型社会活动的成分献血应急保障文献更加稀少。2016年本血液中心承担G20峰会期间的血液应急保障工作,现将本次G20峰会成分献血保障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为今后制定大型社会活动的应急成分献血招募和采集策略提供依据,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分献血 应急策略 突发公共事件 用血 血液保障 社会活动 采供血工作 采供血机构
下载PDF
绩效管理在成分献血者招募保留中的运用及成效 被引量:4
17
作者 黄燕清 孔福仙 冯晴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292-294,共3页
目的探讨绩效管理在成分献血者招募保留中的运用及成效,为成分献血者的招募保留提供方法依据。方法绩效管理主要方法包括成立考核小组,制定可量化的绩效考核标准,分岗位、分组对比考核,数量与质量考核结合,正负激励考核结合,每月考核统... 目的探讨绩效管理在成分献血者招募保留中的运用及成效,为成分献血者的招募保留提供方法依据。方法绩效管理主要方法包括成立考核小组,制定可量化的绩效考核标准,分岗位、分组对比考核,数量与质量考核结合,正负激励考核结合,每月考核统计,考核结果反馈面谈,并将考核结果与月度绩效分配、奖惩、评优、评先挂钩等。对实施前2012年1月—2014年6月及实施后2014年7月—2016年12月的应约率、预约献血率、预约献血合格率及固定成分献血人数、人次、采集量和成分献血流失人数进行统计,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成分献血应约人次由实施前的17 580人次增加至实施后34 866人次,应约率从28.9%上升至54.8%(P〈0.05);预约并成功捐献人次由4 178人次增加至29 642人次,预约献血率从10.7%上升至59.1%(P〈0.05);预约献血合格率从23.8%上升至85.0%(P〈0.05);固定成分献血人数、人次、采集量比例分别由42.9%上升至62.8%、71.0%上升至87.0%、73.5%上升至89.6%(P〈0.05);成分献血者流失减少3 413人,流失率由66.0%下降至51.5%(P〈0.05)。结论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方法是促进成分献血者招募保留的有效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绩效管理 成分献血 招募 成效
下载PDF
“1+1”同伴招募机制运用成效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兰凯翔 孔福仙 冯晴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18年第8期894-896,共3页
目的通过对杭州地区2014—2017年工作人员电话和"1+1"同伴招募初次成分献血人群统计,分析两种机制下的初次成分献血者在献血稳定性、捐献合格率上的差异,并探讨"1+1"同伴招募机制的优势,利用现有的固定成分献血人群,完善"1+1"... 目的通过对杭州地区2014—2017年工作人员电话和"1+1"同伴招募初次成分献血人群统计,分析两种机制下的初次成分献血者在献血稳定性、捐献合格率上的差异,并探讨"1+1"同伴招募机制的优势,利用现有的固定成分献血人群,完善"1+1"同伴招募工作,壮大固定成分献血队伍,更好的满足临床血液供给。方法对2014—2017年工作人员电话和"1+1"同伴招募初次成分献血人群进行统计,对比分析两种机制下献血人群的捐献合格率、平均献血频次,结果采用SPSS 19. 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14—2017年"1+1"同伴招募成分献血者的平均献血合格率为90. 7%,显著大于电话招募成分献血者的平均献血合格率63. 2%(P〈0. 001)。"1+1"同伴招募成分献血者平均献血频次为3. 98人次,大于所有初次成分献血者平均献血频次1. 69人次。结论 "1+1"同伴招募初次成分献血者在捐献合格率和献血稳定性上明显优于工作人员电话招募,能够较大程度发挥同伴带动、宣传的作用,但目前通过"1+1"同伴招募的献血者占比仍旧较低,推广力度不够,应充分发挥同伴招募的优势,完善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和扩大推广应用,满足临床充足、安全的血液供应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1”同伴招募 电话招募 初次成分献血
下载PDF
2016年~2020年浙江省血液中心成分献血流失人群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陶丽剑 吴中秀 +3 位作者 孔福仙 李春燕 叶俊 冯晴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2年第10期1048-1051,共4页
目的 对本中心近年成分献血流失人群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流失人群结构特点,为进一步提升招募和保留策略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对2016年~2020年浙江省血液中心成分献血和献血者流失情况进行统计,对流失人群一般情况包括性别、血型、年龄、... 目的 对本中心近年成分献血流失人群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流失人群结构特点,为进一步提升招募和保留策略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对2016年~2020年浙江省血液中心成分献血和献血者流失情况进行统计,对流失人群一般情况包括性别、血型、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构成多因素进行对比分析,对新增和不同频次成分献血者流失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20年成分献血者总流失人数较2016年下降16.6%(P<0.05);流失人群中A、B、O、AB血型流失率为1∶1∶1∶1;女性流失率59.0%略高于男性50.0%;年龄构成以18~35岁流失最多,占66.3%,随年龄的增长,流失率下降;文化程度以大专及以上学历流失最多,占60.8%;学生和职员流失比例最高。2020年比2016年新增成分献血者流失人数下降34.1%,但新增成分献血者平均流失率仍高达70.5%;不同频次献血者平均流失率为52.5%,随着献血频次的增多,流失率明显下降;献过全血的新增成分献血者比未献过全血的新增成分献血者平均流失率低,分别为56.1%、82.9%。结论 多举措的招募和保留有效降低了成分献血者流失率,但通过数据分析,18~35岁、大专及以上学历、学生和职员为主要流失人群,且低频次献血者、未献过全血的新增成分献血者更易流失,应进一步提供针对性、个性化献血服务,加强“献血全周期”管理,以减少流失,保留更多献血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分献血者 流失率 策略/招募 保留
下载PDF
新一代信息技术在血站后勤管理中的应用和探索
20
作者 陈琦 陈江天 +5 位作者 徐健 王争扬 孔福仙 张嘉宁 冯亮 应燕玲 《数码设计》 2020年第13期186-187,共2页
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工作思路,与血站业务深度融合,使血站管理能力能力更精细和更智慧,为血站工作的正常运转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在推进智慧化血站建设方面做出努力。基于RFID技术结合血站自身特... 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工作思路,与血站业务深度融合,使血站管理能力能力更精细和更智慧,为血站工作的正常运转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在推进智慧化血站建设方面做出努力。基于RFID技术结合血站自身特点建立血站智能化资产管理系统,从而实现对血站设备的智能化管理。通过物联网联合人工智能血站的改变后勤仓库管理模式,结合采集物资的采购周期、历史消耗量、实时消耗量、最低库存量等一系列的数据,可以建立数据模型,最终建立一套可视化的智能管理模式,实现物资分配科学合理性和效益最大化。多种新一代的信息化技术的综合应用,提升了后勤管理效率,加强了后勤管理的力度,为血站工作的正常运转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推进血站智慧化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 物联网 人工智能 后勤管理 智慧血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