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地化、关系性和物质性:新移动范式与数字时代的传播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孔舒越 《全球传媒学刊》 2023年第5期39-55,共17页
数字时代,传播学过去那种仅仅关注静止的研究对象、强调文本表征维度的研究视角,已经难以完全囊括当下丰富的传播现象以及媒介与社会之关系。本研究试图引入“新移动范式”,为传播学开辟新的研究路径提供思路。新移动范式以“移动”为... 数字时代,传播学过去那种仅仅关注静止的研究对象、强调文本表征维度的研究视角,已经难以完全囊括当下丰富的传播现象以及媒介与社会之关系。本研究试图引入“新移动范式”,为传播学开辟新的研究路径提供思路。新移动范式以“移动”为出发点重新检视和反思了社会学的传统理论和分析视角,并基于对不同学科理论资源的整合提出了“在地化、关系性和物质性”的分析框架。本研究力图说明,数字时代的传播研究如何能够从上述分析框架中获得启示,由此重新划定研究对象和问题域,超越功能主义的认识论,并且迈向一种非人类中心主义的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性 传播学 在地化 关系性 物质性
下载PDF
人机耦合:算法作为“义肢”、“分身”与“他者”——基于技术认知理论的多案例解读
2
作者 孔舒越 《新闻大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8-90,121,122,共15页
基于凯瑟琳·海勒斯的技术认知理论与“认知装配”这一概念,本研究搭建起一个经验考察的基本框架,并对上海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系统、智己汽车自动驾驶系统和便利蜂算法管理系统这三个代表性个案进行了考察。研究发现,算法所扮演... 基于凯瑟琳·海勒斯的技术认知理论与“认知装配”这一概念,本研究搭建起一个经验考察的基本框架,并对上海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系统、智己汽车自动驾驶系统和便利蜂算法管理系统这三个代表性个案进行了考察。研究发现,算法所扮演的角色——“义肢”“分身”“他者”——并非是由它的技术逻辑或设计者和使用者的意图所决定,而是在它所嵌入的认知装配中形成的。与之相关的社会影响与问题也不应被归因于部分人类行动者,而是与装配整体以及其所包含的诸要素之间的互动有关。通过此项研究,本文尝试为当前的批判算法研究补充一种超越传统二元框架的分析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法 人机关系 技术认知理论 批判算法研究 认知装配
原文传递
作为“工具箱”的媒介:理解数字时代的媒介复古——以胶片摄影为个案
3
作者 孔舒越 《新闻记者》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7-112,共16页
本研究试图对数字时代胶片摄影的回归这一媒介复古现象进行解读。借鉴社会学家安·斯威德勒的“文化工具箱”理论,本研究将由多种类型媒介构成的集合视为一个可供爱好者们选择和调用的“媒介工具箱”,并由此呈现三类代表性群体的典... 本研究试图对数字时代胶片摄影的回归这一媒介复古现象进行解读。借鉴社会学家安·斯威德勒的“文化工具箱”理论,本研究将由多种类型媒介构成的集合视为一个可供爱好者们选择和调用的“媒介工具箱”,并由此呈现三类代表性群体的典型实践。研究发现,爱好者们打破了胶片的原初语境,以多元化的方式对其进行创造性的再阐释和调配,从而将其带入当下的社会交往与行动中。旧媒介在其中并非凭借技术特质或功能直接决定爱好者的相关实践,而是作为“工具箱”中的组件,以多样化的方式嵌入不同的传播策略中。媒介通过为爱好者提供“意义资源库”和“技术剧目库”,使他们能够展开差异化的复古行动,同时也将这些行动锚定在特定的范围内。上述发现打破了既有研究关于媒介复古现象单一的怀旧叙事,同时也对既有跨媒介实践研究构成了重要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复古 媒介工具箱 胶片摄影 传播策略 跨媒介实践
原文传递
“媒介化移动”:手机与地铁乘客的移动节奏 被引量:24
4
作者 戴宇辰 孔舒越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8-78,共21页
手机等现代传播科技的普遍使用与移动性的塑造密不可分,尤其是在地铁这样一个双重封闭的空间中。数字网络中的"移动"事实上改变了乘客本身的物理移动体验,如何理解这种相互建构的"移动"就构成了本研究的主要问题。... 手机等现代传播科技的普遍使用与移动性的塑造密不可分,尤其是在地铁这样一个双重封闭的空间中。数字网络中的"移动"事实上改变了乘客本身的物理移动体验,如何理解这种相互建构的"移动"就构成了本研究的主要问题。借助列斐伏尔的"节奏分析",本研究发现,乘客的时-空体验关联于手机所带来的移动潜能,由此经验到三个维度的不同移动节奏,包括旨在定制化个人移动体验的"同步节奏",主动暂停移动的"异步节奏",以及物理移动与虚拟移动交互而形成的"等律节奏"。本研究以"媒介化移动"来指称这样一种复合移动形态,从而确立手机等信息传播技术之物质性维度在形塑移动生成中的基础性地位。最后,本研究还对节奏分析与移动性研究的未来方向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性 物理移动 虚拟移动 节奏分析
原文传递
《游戏报》与上海:近代报刊与都市娱乐
5
作者 孔舒越 郑佳雯 《新闻春秋》 2019年第5期52-58,共7页
本文从媒介实践的路径出发,考察《游戏报》与近代上海的娱乐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游戏报》不仅指南和组织了娱游者的身体实践,并且赋予了都市娱乐以前所未有的可见性,其本身也作为城市娱乐文化的一部分,嵌入到城市空间之中。通过刊载... 本文从媒介实践的路径出发,考察《游戏报》与近代上海的娱乐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游戏报》不仅指南和组织了娱游者的身体实践,并且赋予了都市娱乐以前所未有的可见性,其本身也作为城市娱乐文化的一部分,嵌入到城市空间之中。通过刊载城市中的奇闻逸事、花榜评选,《游戏报》实际上成为了都市娱乐事件的制造者和策划者。媒介及其实践作为一种动力要素,构成了麦克卢汉所说的“活生生的力量漩涡”,不仅改变了都市娱乐事业的运作方式,还影响着新兴的大众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戏报》 都市 娱乐 上海租界 花选
原文传递
什么在影响新闻学子的职业选择?——基于职业动机和行业环境感知影响的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郑佳雯 孔舒越 汪洁 《新闻大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69-79,120,共12页
本文整合了职业选择文献中相关的社会心理模型,揭示了新闻学子职业选择过程中个人动机、感知的机会结构和职业社会化之间的复杂关系。通过分析江浙两所综合性大学230名新闻专业本科一年级到四年级学生从事新闻工作的职业意愿,研究发现... 本文整合了职业选择文献中相关的社会心理模型,揭示了新闻学子职业选择过程中个人动机、感知的机会结构和职业社会化之间的复杂关系。通过分析江浙两所综合性大学230名新闻专业本科一年级到四年级学生从事新闻工作的职业意愿,研究发现出于公共服务动机和内在动机报考新闻专业的学生更可能在毕业后从事新闻工作,感知的职业自主性弱化会抑制学生为了公共服务目标而从事新闻工作的意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选择 新闻教育 职业社会学 新闻专业大学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