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文科背景下新闻传播学科协同育人建设
1
作者 孔钰钦 强月新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54-60,共7页
完善协同育人机制,是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重要方式,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新闻传播学科的交叉性、实践性和意识形态属性决定了培养卓越新闻传播人才需要协同育人。新闻传播学科的协同育人建设包括政... 完善协同育人机制,是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重要方式,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新闻传播学科的交叉性、实践性和意识形态属性决定了培养卓越新闻传播人才需要协同育人。新闻传播学科的协同育人建设包括政府、院校、媒体和其他企事业单位的多主体协同,包括思政要素、技术要素、文化要素在内的多要素协同,以及包含与成长链对应的知识链、与产业链对应的能力链在内的全链条协同。新闻传播学科协同育人建设中还应坚持新闻传播学科的主体性,形塑协同育人体系的科学性,强化协同育人模式的创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新闻传播学科 人才培养 协同育人
下载PDF
媒体融合趋势下媒介经营管理的转型之路 被引量:2
2
作者 孔钰钦 《西部广播电视》 2018年第12期11-12,共2页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数字化的速猛发展,不同介质的各种媒体之间,区别越来越不明显,合作越来越深入。界定模糊,经营穿梭,相互融合,推陈出新。多媒体融合形式下,运营方式方法与受众切身体验都受到影响和挑战,媒介经营管理,可从经营、盈利模...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数字化的速猛发展,不同介质的各种媒体之间,区别越来越不明显,合作越来越深入。界定模糊,经营穿梭,相互融合,推陈出新。多媒体融合形式下,运营方式方法与受众切身体验都受到影响和挑战,媒介经营管理,可从经营、盈利模式方面积极转变,强化服务,满足受众需求,促进新式媒介得到大力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融合 经营管理 转型
下载PDF
媒介融合视域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
3
作者 孔钰钦 《科技传播》 2018年第22期168-170,共3页
媒体融合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事业的快速发展,但也带来了快餐式、碎片化的问题。文章从媒介融合的传播特点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性出发,分析了媒介融合背景下的传播方式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所需传播方式的差异性,指出两者之间存在着"... 媒体融合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事业的快速发展,但也带来了快餐式、碎片化的问题。文章从媒介融合的传播特点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性出发,分析了媒介融合背景下的传播方式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所需传播方式的差异性,指出两者之间存在着"快"与"慢"、"全"与"特"、"外向"与"内敛"等诸多矛盾。媒介融合大背景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不应仅停留在表象化特征的传播,还应当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全景式呈现和深层次传播,把浅层次的互动传播与深层次的整合传播结合起来,发挥全媒体平台优势,呈现其外在形态的同时,呈现其内在"气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融合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播
下载PDF
精神分析理论视域下“网生代”节目受众的虚构性参与——以《奇葩说》为例
4
作者 孔钰钦 《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 2016年第6期65-68,共4页
自迎来融媒体时代以来,电视节目的播出平台从传统媒体拓展到互联网平台。新兴的互联网媒体也开始探索自制视频节目的道路。有学者把由新兴互联网平台打造的自制节目称为"网生代"节目。由爱奇艺打造的《奇葩说》就是网生代节... 自迎来融媒体时代以来,电视节目的播出平台从传统媒体拓展到互联网平台。新兴的互联网媒体也开始探索自制视频节目的道路。有学者把由新兴互联网平台打造的自制节目称为"网生代"节目。由爱奇艺打造的《奇葩说》就是网生代节目的绝对典型、也是成功代表。本文从精神分析的视角出发,探索网生代节目受众的虚构性参与,即受众对节目的潜意识参与是如何实现的,以及弗洛伊德提出的人格结构中本我、自我、超我之间的矛盾冲突具体在节目中是如何体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葩说 精神分析 潜意识 受众参与
下载PDF
后真相时代下的回避新闻及其现实影响:基于一种辩证视角 被引量:13
5
作者 强月新 孔钰钦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8-43,共6页
互联网使新闻易得性越来越高,但回避新闻的人却越来越多。文章对中国语境下回避新闻的概念内涵进行了厘清和界定,认为后真相时代的开启与演进为回避新闻的出现和蔓延提供了背景和土壤:新闻过载与泛化导致新闻效能感降低;"过滤泡操... 互联网使新闻易得性越来越高,但回避新闻的人却越来越多。文章对中国语境下回避新闻的概念内涵进行了厘清和界定,认为后真相时代的开启与演进为回避新闻的出现和蔓延提供了背景和土壤:新闻过载与泛化导致新闻效能感降低;"过滤泡操纵"与"回声室效应"滋生群体极化与冲突;传统权力关系解构使媒体公信力受到挑战。在此基础上,文章采用辩证视角探讨了回避新闻的现实影响:消极层面上,带来了个体公共性的衰退及社会共同体消解的风险;积极层面上,有助于在后真相时代的异化环境中重构个体的主体性,刺激和驱动业态的自我革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真相时代 回避新闻 现实影响 公共性 主体性
下载PDF
提高政治站位 增强政治自觉 驰而不息抓好作风建设
6
作者 孔钰钦 《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 2018年第6期85-87,共3页
作风是一个政党的性质、宗旨的重要体现,是实现党的纲领、目标、任务的重要保证。作风连着党风、政风,影响着民风。必须增强政治自觉、提高政治站位,从践行对党忠诚、执政为民、廉洁自律的高度,驰而不息抓好作风建设。
关键词 作风建设 党员干部 人民
下载PDF
社会信任视角下新型主流媒体的价值建构 被引量:7
7
作者 强月新 孔钰钦 《中国编辑》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4-10,共7页
新型主流媒体的价值建构主要是指其价值导向和功能效用,是新型主流媒体建设的逻辑基础和核心议题。本文以社会信任为视角,探讨新型主流媒体价值建构的特征、方式和实现路径。本文认为新型主流媒体的价值建构具有时代性和结构性特征。新... 新型主流媒体的价值建构主要是指其价值导向和功能效用,是新型主流媒体建设的逻辑基础和核心议题。本文以社会信任为视角,探讨新型主流媒体价值建构的特征、方式和实现路径。本文认为新型主流媒体的价值建构具有时代性和结构性特征。新型主流媒体通过描摹社会信任对象、塑造社会信任环境、夯实社会信任土壤等方式助力提升和促进社会信任水平。推进内容生产的供给侧改革、强化先进技术的支撑驱动、优化运营管理的系统保障是新型主流媒体价值建构的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主流媒体 价值建构 社会信任 社会治理 内容生产
原文传递
新文科视野下的新闻传播人才培养 被引量:73
8
作者 强月新 孔钰钦 《中国编辑》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58-64,共7页
2019年是新文科建设启动年。新文科概念的提出和相关政策措施的陆续落地,是高等教育文科发展面对时代变局的有力回应。新文科建设为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带来了新机遇和新进路。基于对新文科内涵的讨论及新闻传播教育实践面临的挑战,本文认... 2019年是新文科建设启动年。新文科概念的提出和相关政策措施的陆续落地,是高等教育文科发展面对时代变局的有力回应。新文科建设为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带来了新机遇和新进路。基于对新文科内涵的讨论及新闻传播教育实践面临的挑战,本文认为新文科背景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思考探索:建立技术思维、深化交叉融通、接轨实践需求、服务国家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新闻传播教育 人才培养
原文传递
数据新闻驱动下的传统新闻传播人才转型 被引量:4
9
作者 强月新 孔钰钦 《电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15,共4页
21世纪以来,数据新闻迅猛发展,被认为是新闻业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数据新闻在全球范围内的实践向传统新闻传播人才提出了挑战,具体表现在数据意识尚需培养、技术能力有待提升、用户理念仍需加强等方面。在数据新闻驱动下,传统新闻... 21世纪以来,数据新闻迅猛发展,被认为是新闻业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数据新闻在全球范围内的实践向传统新闻传播人才提出了挑战,具体表现在数据意识尚需培养、技术能力有待提升、用户理念仍需加强等方面。在数据新闻驱动下,传统新闻传播人才可以从强化技术赋能、优化知识结构、提升协同意识、坚持价值引领等四个维度探索能力提升和转型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新闻 技术赋能 能力提升 人才转型
原文传递
出镜记者的信息传递渠道探究——电视新闻出镜记者对信息的非语言传达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文静 孔钰钦 《电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3-34,共2页
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出镜记者的现场报道逐渐成为电视新闻报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突发事件的报道中,出镜记者更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除了语言表述,非语言符号对于清晰、准确、恰当地传达现场信息同样至关重要。本文拟... 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出镜记者的现场报道逐渐成为电视新闻报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突发事件的报道中,出镜记者更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除了语言表述,非语言符号对于清晰、准确、恰当地传达现场信息同样至关重要。本文拟通过对表情、着装、动作、姿态等非语言符号的分析,探究出镜记者的信息传递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传递渠道 电视新闻报道 出镜记者 语言传达 20世纪90年代后期 非语言符号 现场报道 突发事件
原文传递
《一级响应》:抗“疫”纪录片的社会记忆建构
11
作者 强月新 孔钰钦 《电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41-44,48,共5页
抗"疫"纪录片基于其纪实属性、视觉属性、科普属性、传播属性成为建构社会记忆的重要载体。纪录片《一级响应》以多维叙事为策略、以符号阐释为工具、以朴实表达为原则,建构了包含创伤框架、抗争框架和修复框架在内的抗"... 抗"疫"纪录片基于其纪实属性、视觉属性、科普属性、传播属性成为建构社会记忆的重要载体。纪录片《一级响应》以多维叙事为策略、以符号阐释为工具、以朴实表达为原则,建构了包含创伤框架、抗争框架和修复框架在内的抗"疫"图景及社会记忆内容,通过伟大抗"疫"精神、中国精神及家国认同实现对社会记忆内容在意义阐释与社会价值层面的赋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级响应》 抗“疫”纪录片 社会记忆 记忆建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