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也谈屈原的“爱国”
1
作者 存少辉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 2009年第5期62-62,共1页
上完《离骚(节选)》后,有敏而好学的弟子对屈原“爱国主义诗人”的称谓提出了质疑,认为屈原没有“天下”的概念,看不到历史发展的趋势,对楚王愚忠而自蹈死地,是一个狭隘的民族主义者。况且楚国早受封于周王室,就算爱国也该以忠... 上完《离骚(节选)》后,有敏而好学的弟子对屈原“爱国主义诗人”的称谓提出了质疑,认为屈原没有“天下”的概念,看不到历史发展的趋势,对楚王愚忠而自蹈死地,是一个狭隘的民族主义者。况且楚国早受封于周王室,就算爱国也该以忠于周王室为标志,并列举出金庸《射雕英雄传》中黄药师讥讽孟子的诗“其时尚有周天子,何事纷纷说魏齐”为据。关于这个问题的争论由来已久,兹就此稍辨析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国” 屈原 《射雕英雄传》 爱国主义 “天下” 民族主义 诗人 王室
下载PDF
课本·文本·人本
2
作者 存少辉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09年第7期121-121,124,共2页
在上个世纪末的语文教育大讨论中,中学语文的文学课受到了较多的批评,矛头直指它的思想僵化、程序落后和模式公式化、概念化;在讲文学课时,常常将一篇篇鲜活的文学作品讲解得支离破碎和庸俗化了,即脱离文本、更脱离人本,大讲特讲... 在上个世纪末的语文教育大讨论中,中学语文的文学课受到了较多的批评,矛头直指它的思想僵化、程序落后和模式公式化、概念化;在讲文学课时,常常将一篇篇鲜活的文学作品讲解得支离破碎和庸俗化了,即脱离文本、更脱离人本,大讲特讲其所谓的情节结构、人物形象和艺术特征等,仅仅满足于课本的模式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本 文本 课本 语文教育 中学语文 思想僵化 文学作品 情节结构
下载PDF
也谈屈原“内美”
3
作者 存少辉 《阅读与鉴赏(教研)》 2009年第3期29-29,共1页
“气往轹古,辞来切今”(《文心雕龙·辨骚》)的《离骚》从第一句“帝高阳之苗裔兮”开始,屈原就使用大量的笔墨.从多方面描述自我的美好而崇高的人格。开篇几旬诗人抒写了自己的家世与修养。“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气往轹古,辞来切今”(《文心雕龙·辨骚》)的《离骚》从第一句“帝高阳之苗裔兮”开始,屈原就使用大量的笔墨.从多方面描述自我的美好而崇高的人格。开篇几旬诗人抒写了自己的家世与修养。“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不少注本在论及“内美”时。常将其释为“内在美”、“内心美”一类,如王泗原《楚辞校释》注为“内在的美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美” 屈原 《离骚》 文心雕龙 内在美 高阳 诗人 开篇
下载PDF
两峰对峙 双水分流——论《红楼梦》中作为两种人生终极价值象征的钗黛
4
作者 存少辉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07年第11期38-40,共3页
纵观两百多年的红学史,整个清代,旧红学对薛宝钗和林黛玉的评价,大致可以分为五派:一是奠黛抑钗派;二是奠钗抑黛派;三是对钗黛不分轩轾,可谓之全尊派;四是全抑派,认为钗黛都有不符合他们的标准之处;五是对钗黛二人都有所取又... 纵观两百多年的红学史,整个清代,旧红学对薛宝钗和林黛玉的评价,大致可以分为五派:一是奠黛抑钗派;二是奠钗抑黛派;三是对钗黛不分轩轾,可谓之全尊派;四是全抑派,认为钗黛都有不符合他们的标准之处;五是对钗黛二人都有所取又有所弃,在优劣问题上首鼠两端。到了本世纪二十年代,新红学大盛,俞平伯先生认为“作者的态度不偏不倚”,对钗黛“无褒无贬,无左无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终极价值 对峙 象征 人生 分流 二十年代 红学史
下载PDF
话说林黛玉的“眉目”
5
作者 存少辉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 2010年第5期15-16,共2页
提起清俊秀逸的林黛玉,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知道并能说出黛玉眉目的人恐怕不多,而要识得黛玉的"真眉目",那就非得做一番细致的小考功夫不可了。黛玉之眉目,通部《红楼梦》仅第三回从宝玉眼中道出,只数句便毕现黛玉之神... 提起清俊秀逸的林黛玉,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知道并能说出黛玉眉目的人恐怕不多,而要识得黛玉的"真眉目",那就非得做一番细致的小考功夫不可了。黛玉之眉目,通部《红楼梦》仅第三回从宝玉眼中道出,只数句便毕现黛玉之神采气韵,脂砚斋也盛赞雪芹之笔,批曰:"此十句定评,直抵一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黛玉 脂砚斋 雪芹 周汝昌先生 庚辰本 甲戌 冯其庸先生 贾宝玉 夺漏 贾母
原文传递
“篱笆”前的艰难抉择
6
作者 存少辉 《语文学习》 2007年第11期47-48,共2页
狄金森是英美意象派诗歌的先驱,分析《篱笆那边》就离不开意象的分析。德国学者汉斯·比德曼在《世界文化象征辞典》中对“草莓”的寓意这样阐释:当人死去,灵魂会一直飘到一只大草莓处。“如果死者的灵魂尝了这只草莓,他将忘记... 狄金森是英美意象派诗歌的先驱,分析《篱笆那边》就离不开意象的分析。德国学者汉斯·比德曼在《世界文化象征辞典》中对“草莓”的寓意这样阐释:当人死去,灵魂会一直飘到一只大草莓处。“如果死者的灵魂尝了这只草莓,他将忘记活人世界.就不可能复活与返回人间。如果灵魂拒绝这只草莓.死者将保留返回人间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派诗歌 《篱笆那边》 文化象征 草莓 狄金森 灵魂 世界 死者
原文传递
高中“走班制”背景下古典诗歌教学策略初探——以《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存少辉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 2020年第7期37-39,共3页
新高考改革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现行的班级授课制难以满足学生自主选择课程、自由支配学习时间等学习需要,这就要求变革教学组织形式,实行具有多样性和复合性的教学组织形式。在这样的背景下,选课走班制应运而... 新高考改革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现行的班级授课制难以满足学生自主选择课程、自由支配学习时间等学习需要,这就要求变革教学组织形式,实行具有多样性和复合性的教学组织形式。在这样的背景下,选课走班制应运而生。选课走班的分层教学就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打破传统课堂"齐步走""一刀切"的做法的教学模式,主要特点是分而教之,因材施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起点上得到应有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组织形式 班级授课制 新高考改革 走班制 选课走班 因材施教 古典诗歌教学 传统课堂
原文传递
从《种树郭橐驼传》看育人之术
8
作者 存少辉 《中国德育》 2009年第6期82-83,共2页
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的名篇《种树郭橐驼传》通过给郭橐驼立传,借郭橐驼之口介绍自己种树的经验,再把养树之道“移之官理”,巧妙地把“养树”与“养民”联系起来,最后“得养人术”。若以其道,移之教理,得育人之术,也未尝不可。
关键词 《种树郭橐驼传》 育人 柳宗元 文学家 名篇
原文传递
师生回忆的“错位”——《藤野先生》备课札记 被引量:1
9
作者 曾曦 存少辉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20年第23期76-77,共2页
一、令人琢磨的回忆"错位"《藤野先生》作为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对其文本的全方位解读与教学案例可谓浩繁。近来笔者再次执教此文,备课时发现鲁迅与藤野先生在对彼此的回忆性文字中,出现了颇有意思的表述:但不知怎地,... 一、令人琢磨的回忆"错位"《藤野先生》作为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对其文本的全方位解读与教学案例可谓浩繁。近来笔者再次执教此文,备课时发现鲁迅与藤野先生在对彼此的回忆性文字中,出现了颇有意思的表述: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材 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 回忆性 教学案例 错位 全方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