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种流畅性测验上海社区中老年人的常模分和划界分 被引量:10
1
作者 孙一忞 郭起浩 +2 位作者 袁晶 洪震 吕传真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7年第8期714-717,共4页
目的结合中国文化特征,通过在大样本正常中老年人中使用,分析4种流畅性测验的适用性和变化规律。方法正常中老年人来源于上海市社区,年龄≥55岁、≤79岁、教育程度在初中及初中以上、没有严重的脑部和躯体疾病、检查配合良好、简明... 目的结合中国文化特征,通过在大样本正常中老年人中使用,分析4种流畅性测验的适用性和变化规律。方法正常中老年人来源于上海市社区,年龄≥55岁、≤79岁、教育程度在初中及初中以上、没有严重的脑部和躯体疾病、检查配合良好、简明精神状态量表〉24分。符合要求的共339名,男140例,女199例。年龄:55—60岁107人,61—70岁140人,71—79岁92人。教育程度:初中105人,高中114人,大学120人。被试要求完成一组流畅性测验,包括语义流畅性测验、观念流畅性测验、偏旁流畅性测验和五点测验。结果(1)流畅性测验的总分指标与年龄的相关系数均比较低,均小于0.2;(2)流畅性测验的总分指标与教育程度均有较强相关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2,其中偏旁流畅性测验总分与观念流畅性测验的放散回答和教育程度相关性最强;(3)在偏旁流畅性测验中,列举有偏旁提示作用的汉字要明显多于偏旁无关的汉字;(4)在五点测验中,错误数和重复数比较高并与年龄、教育程度没有显著相关性;(5)制定了测验指标的划界分。结论4种流畅性测验及其划界分可以有效地应用于临床和科研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畅性 常模 划界分
下载PDF
CADASIL患者的临床、影像和Notch3基因突变特点及我国研究现状 被引量:16
2
作者 孙一忞 吴志英 《中国卒中杂志》 2012年第2期136-140,共5页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伴皮层下梗死和白质脑病(cerebral autosomal dominantarteriopathy with subcortical infarcts and leukoencephalopathy,CADASIL)是一种较为少见的遗传性小动脉病,致病基因为Notch3。我国患者主要表现为皮...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伴皮层下梗死和白质脑病(cerebral autosomal dominantarteriopathy with subcortical infarcts and leukoencephalopathy,CADASIL)是一种较为少见的遗传性小动脉病,致病基因为Notch3。我国患者主要表现为皮层下缺血及认知障碍,伴有先兆的偏头痛极少见。影像学特点为多发皮质下梗死灶,侧脑室旁白质多发斑点状异常信号,外囊、前颞区和胼胝体为特征性受累部位。Notch3基因突变热区分布在第11、4和3号外显子,可能存在热点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DASIL NOTCH3基因 白质脑病
下载PDF
Boston命名测验在识别轻度认知损害和阿尔茨海默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53
3
作者 郭起浩 洪震 +2 位作者 史伟雄 孙一忞 吕传真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1-84,共4页
目的观察Boston命名测验(Boston Naming Test,BNT)30项版本在中国的适用状况和对于遗忘型轻度认知损害(aMCI)与阿尔茨海默病(AD)的识别作用。方法应用BNT(中文版)、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听觉词语记忆测验等神经心理测验评估100名社... 目的观察Boston命名测验(Boston Naming Test,BNT)30项版本在中国的适用状况和对于遗忘型轻度认知损害(aMCI)与阿尔茨海默病(AD)的识别作用。方法应用BNT(中文版)、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听觉词语记忆测验等神经心理测验评估100名社区正常老人、38名MCI、34名轻度AD和38名中度AD患者,4组被试的MMSE总分分别为28.4±1.5、26.1±2.6、20.7±1.7和15.6±3.3。结果正常老人的BNT的自发命名得分与年龄、性别和受教育程度显著相关。正常老人组、aMCI组、轻度AD组和中度AD组自发命名得分分别为24.9±3.0、20.9±3.6、18.7±4.0和15.7±4.2分。以BNT自发命名≤22分作为划界分,识别aMCI的敏感性为61%,识别轻度AD的敏感性为79%,识别中度AD的敏感性为95%,特异性均为81%。提示命名、选择命名能力在aMCI和轻中度AD患者中也呈现进行性损害,但比自发命名能力的下降轻得多。结论正常老人的命名能力受到其年龄、性别和教育程度的影响,aMCI和早期AD患者存在命名能力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ston命名测验 轻度认知损害 病例对照研究 阿尔茨海默病
下载PDF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1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9
4
作者 傅建辉 孙一忞 +2 位作者 耿昌明 汪柳霞 洪震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54-256,共3页
目的总结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减少该病误诊率及死亡率。方法对2003年-2005年住院的16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资料,影像学特征,治疗经过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中,13例临床表现为非特异性... 目的总结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减少该病误诊率及死亡率。方法对2003年-2005年住院的16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资料,影像学特征,治疗经过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中,13例临床表现为非特异性的头痛。确诊前有10例发生误诊,误诊率高达62.5%。15例患者行头颅磁共振成像及磁共振静脉血管显影检查,明确诊断为静脉窦血栓形成者12例,阳性率80%。12例行数字减影血管显影检查的患者,均证实有静脉窦血栓形成。所有患者均行降颅压及抗凝治疗,9例好转,1例无明显改变,6例死亡。结论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误诊率高,确诊有赖于影像学检查,抗凝治疗是一种安全且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 临床表现 误诊 影像学特征 抗凝
下载PDF
听觉词语学习测验的社区老人常模 被引量:78
5
作者 郭起浩 孙一忞 +2 位作者 虞培敏 洪震 吕传真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2期132-134,141,共4页
目的:编制汉语的听觉词语学习测验(AVLT)在社区老人中的常模。方法:对上海城区360名55岁至85岁、初中及以上教育程度的健康老人完成AVLT、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词语阅读能力、执行功能测验及自行编制的一般情况调查表。结果:正常老... 目的:编制汉语的听觉词语学习测验(AVLT)在社区老人中的常模。方法:对上海城区360名55岁至85岁、初中及以上教育程度的健康老人完成AVLT、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词语阅读能力、执行功能测验及自行编制的一般情况调查表。结果:正常老人有记忆减退感受的占70%;AVLT分析指标与MMSE总分有显著相关性、与记忆自评相关性较低、在躯体疾病中仅与高血压病有显著相关性。70岁和80岁是听觉词语记忆减退的2个转折点;AVLT分析指标与年龄成正相关而与教育程度的相关性较低,根据不同年龄层次制定了短时记忆、延迟回忆和AVLT总分与的划界分。结论:AVLT的社区老人常模将为老年人记忆减退检测提供参照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觉词语学习测验 常模 记忆减退
下载PDF
8种执行功能测验在上海社区老年人中的应用 被引量:32
6
作者 郭起浩 孙一忞 +2 位作者 袁晶 洪震 吕传真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7年第7期628-631,共4页
目的通过一组常用执行功能(EF)测验在上海社区老人中的应用调查,制定划界分,建立可操作的EF障碍为主的疾病的筛选标准。方法正常中老年人来源于上海市社区,年龄≥55岁、≤79岁、教育程度在初中及初中以上、没有严重的脑部和躯体疾... 目的通过一组常用执行功能(EF)测验在上海社区老人中的应用调查,制定划界分,建立可操作的EF障碍为主的疾病的筛选标准。方法正常中老年人来源于上海市社区,年龄≥55岁、≤79岁、教育程度在初中及初中以上、没有严重的脑部和躯体疾病、检查配合良好、简明精神状态量表〉24分。符合要求的被试共339名,要求完成一组执行功能测验,包括连线测验A和B、加减交替测验、迷宫测验、Stroop色词测验、语义相似性测验、谚语理解测验、California卡片分类测验中文修订版和视觉推理测验。结果1.EF测验与年龄、教育程度的相关性:主要与年龄相关的测验指标是:连线测验和Stroop色词测验-C耗时数(r=0.312);主要与教育程度相关的测验指标是:加减交替测验(r=-0.251)、迷宫测验(r=-0.329)、语义相似性测验、谚语理解测验和卡片分类测验总正确数;与年龄和教育程度均有较强相关性的测验是:连线测验B错误数、视觉推理测验总分。2.制定了主要测验指标的划界分。结论EF成套量表的编制及其划界分制定将有助于执行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断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执行功能 中老年人 划界分
下载PDF
1例顶叶萎缩患者的神经心理学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郭起浩 孙一忞 +2 位作者 袁晶 洪震 吕传真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2-122,128,共2页
关键词 顶叶萎缩 神经心理学 执行功能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的基因诊断:现状和展望 被引量:3
8
作者 吴志英 孙一忞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9年第4期372-375,共4页
痴呆是一组以认知功能损害为核心症状的综合征,患者通常出现记忆、思维、定向、理解、计算、语言等多种高级皮层功能的渐进性损害,这些损害可不同程度地干扰患者的工作、日常生活及社交,最终使患者丧失自理能力。其中以阿尔茨海默病... 痴呆是一组以认知功能损害为核心症状的综合征,患者通常出现记忆、思维、定向、理解、计算、语言等多种高级皮层功能的渐进性损害,这些损害可不同程度地干扰患者的工作、日常生活及社交,最终使患者丧失自理能力。其中以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最常见。“九五”期间,在北京、上海、成都、西安等地进行大样本人群调查发现。年龄〉65者AD患病率为4.8%。按中国1999年人口年龄构成标化.中国〉55岁人群中,约有310万AD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基因 诊断
下载PDF
GTPBP3基因新发突变致联合氧化磷酸化缺陷症23型(附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9
作者 李琴英 关荣源 +4 位作者 王蓓 刘迟 程冰苑 孙一忞 邬剑军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24年第2期187-193,共7页
目的总结联合氧化磷酸化缺陷症23型(COXPD23)的临床表型与基因型特征,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类线粒体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COXPD23患儿的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征等资料,应用全外显子测序明确诊断,并结合复习国内... 目的总结联合氧化磷酸化缺陷症23型(COXPD23)的临床表型与基因型特征,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类线粒体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COXPD23患儿的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征等资料,应用全外显子测序明确诊断,并结合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患儿女性,5岁8月龄。临床表现为精神运动发育迟缓、智力下降、语言功能障碍,伴高乳酸血症,头颅MRI提示双侧基底节区及背侧丘脑、小脑上脚、小脑半球齿状核内见对称性异常信号影。全外显子测序显示患儿GTPBP3基因c.187C>T/c.776A>G(p.R63*/p.N259S)位点复合杂合突变,分别遗传自患儿父母(均为杂合状态),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方式。该患儿为轻型病例,经过对症及康复治疗,病情平稳。随访至今,临床无心力衰竭表现。结论COXPD23罕见,表型复杂,轻型以脑病和高乳酸血症为临床特征,完善基因检测有助于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氧化磷酸化缺陷症23型 GTPBP3基因 精神运动发育迟缓 高乳酸血症
原文传递
齿状核红核苍白球丘脑底核萎缩1例家系报道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3
10
作者 孙一忞 陈晨 +1 位作者 王坚 章悦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7年第2期183-190,200,共9页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齿状核红核苍白球丘脑底核萎缩(DRPLA)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基因突变特点。方法收集以共济失调伴不自主动作为主要表现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家族史一家系的临床资料。应用重复引物多聚酶链反应(TP-PCR)和毛细管电泳技术...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齿状核红核苍白球丘脑底核萎缩(DRPLA)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基因突变特点。方法收集以共济失调伴不自主动作为主要表现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家族史一家系的临床资料。应用重复引物多聚酶链反应(TP-PCR)和毛细管电泳技术对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1、2、3、6、7、12、1 7亚型相关基因、亨廷顿病相关HTT基因和DRPLA相关ATN1基因的动态突变进行检测,发现异常扩增进一步用PCR及Sanger测序法验证。结合文献复习回顾分析中国DRPLA家系的临床和基因特点。结果该家系先证者检出ATN1基因5号外显子上CAG三核苷酸重复序列异常扩增,扩增数为9/59。ATNl CAG三核苷酸重复序列异常扩增数>48次,可确诊为DRPLA。文献报道DRPLA家系16例,患者临床表现均较典型,异常扩增重复数为54~71次,平均(62.3±4.20)次。结论中国DRPLA病例报道较少,临床应对疑似病例进行基因筛查,提高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状核红核苍白球丘脑底核萎缩 临床特点 ATN1基因 基因突变
原文传递
COVID-19感染后急性脊髓炎(附5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11
作者 麻姣姣 奚剑英 +3 位作者 孙一忞 杨仕林 李虹岐 赵重波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23年第4期418-424,431,共8页
目的 报道COVID-19(新冠病毒)感染后急性脊髓炎的临床,影像及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5例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2022年12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临床诊断为新冠病毒感染后急性脊髓炎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以及药物治疗反应。统计(截至2023年2... 目的 报道COVID-19(新冠病毒)感染后急性脊髓炎的临床,影像及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5例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2022年12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临床诊断为新冠病毒感染后急性脊髓炎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以及药物治疗反应。统计(截至2023年2月10日)Pubmed及万方数据库新冠病毒感染后急性脊髓炎病例的临床信息并结合文献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5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1例,年龄38~85岁。3例患者脑脊液白细胞升高,以淋巴细胞为主,脑脊液寡克隆区带均阴性;2例患者24 h鞘内合成率增加。MRI检查发现有脊髓病灶2例,无病灶3例;经免疫治疗后,3/4例改善、1/4例无明显改善、1例未接受免疫治疗。回顾47篇新冠病毒感染后脊髓炎的相关文献,共纳入53例患者,平均发病年龄(47.61±18.40)岁。潜伏期1 d至3~4个月,中位数10 d。男性57.69%,女性41.51%。75.47%(40/53例)有肢体无力、感觉障碍和尿便功能障碍的脊髓病变三联征。MRI检查示84.91%(45/53例)有脊髓异常信号。经免疫治疗后81.13%(43/53例)有不同程度改善,9.43%(5/53例)完全改善,1.9%(1/53例)预后不详,7.55%(4/53例)未改善,9.43%(5/53例)死亡。结论 新冠病毒感染后急性脊髓炎以长节段脊髓病变为主,有少部分患者为短节段及无病灶。早期免疫治疗及积极的康复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VID-19病毒 急性脊髓炎 长节段脊髓炎
原文传递
PSEN1基因突变相关早发性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及功能影像特点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黄碧霞 孙一忞 +1 位作者 王坚 刘丰韬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22年第1期23-29,55,共8页
目的探讨PSEN1基因突变的早发性阿尔茨海默病(EOAD)伴运动障碍患者的临床和功能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携带PSEN1基因突变的EOAD伴运动障碍患者的临床表现、生化检查、辅助检查、神经心理学检查、影像学表现、基因测序结果,并结... 目的探讨PSEN1基因突变的早发性阿尔茨海默病(EOAD)伴运动障碍患者的临床和功能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携带PSEN1基因突变的EOAD伴运动障碍患者的临床表现、生化检查、辅助检查、神经心理学检查、影像学表现、基因测序结果,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结果 3例患者均为女性,起病年龄为27~35岁,其中2例无家族史。首发症状为记忆力下降2例,痉挛性截瘫1例,病程中可出现帕金森症候群、共济失调,等。多巴胺转运体11C-CFT PET/CT检查均见壳核后部结合下降,2例行β淀粉样蛋白(Aβ)18F-AV45 PET/CT检查提示均有Aβ聚集。3例均接受全外显子及PD相关基因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检测,发现PSEN1基因位点突变:p.Leu381Val、p.Phe386Cys、p.Pro284Leu。其中p.Phe386Cys为新突变,评级为可能致病,其余2个为已知突变。结论对中青年起病以认知损害为主要表现,合并运动障碍、共济失调、痉挛性截瘫或癫痫的患者,若考虑遗传变性病,应注意PSEN1基因突变相关的AD可能,功能影像检查和基因检测有助于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发性阿尔茨海默病 帕金森综合征 PSEN1基因
原文传递
遗传性舞蹈病的诊断思路和基因筛查策略(附3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3
作者 孙一忞 章悦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7年第5期519-527,共9页
目的通过以舞蹈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例,介绍遗传性舞蹈病的诊疗思路和基因筛查策略。方法收集3例遗传性舞蹈病家系的临床资料,应用重复引物多聚酶链反应(TP-PCR)和毛细管电泳技术,以及靶向测序的方法对这3家系舞蹈病相关基因进行筛查... 目的通过以舞蹈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例,介绍遗传性舞蹈病的诊疗思路和基因筛查策略。方法收集3例遗传性舞蹈病家系的临床资料,应用重复引物多聚酶链反应(TP-PCR)和毛细管电泳技术,以及靶向测序的方法对这3家系舞蹈病相关基因进行筛查,对发现的异常扩增或突变进行进一步Sanger测序法验证。总结遗传性舞蹈病的分类、临床特点和致病基因,以及遗传性舞蹈病的诊断思路及选择基因检查的策略。结果根据基因检测结果,3个遗传性舞蹈病家系分别诊断为亨廷顿病、舞蹈-棘红细胞增多症和齿状核红核苍白球丘脑底核萎缩。结论遗传性舞蹈病包括获得性和遗传性两种病因,其遗传异质性强,但能通过一些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和症状体征组合、生化和影像学结果,初步判定是哪种疾病,从而选择相应的基因检测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舞蹈病 亨廷顿病 基因检测
原文传递
中国CSF1R基因相关性白质脑病的临床及遗传学特点 被引量:2
14
作者 邬静莹 张在强 +38 位作者 柳青 徐俊 徐蔚海 武力勇 吴志英 王康 邬剑军 邹漳钰 蒋海山 张巍 葛巍 张玉虎 张同霞 张立霞 王展航 凌丽 周畅 李云 唐北沙 汤建光 钟平 商靓 孙一忞 赵桂宪 赵秀鹤 李宏福 胡炯 姜杰玲 张超 栾兴华 赵玉武 田沃土 詹飞霞 钱晓杭 汤荟冬 谭玉燕 常春康 赵佑山 曹立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09-1118,共10页
目的对中国CSF1R基因相关性白质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及分析,以期明确中国患者的临床及遗传学特点。方法收集2018年4月1日至2021年1月31日在全国多中心共计22家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CSF1R基因相关性白质脑病患者的临床及遗传相关病... 目的对中国CSF1R基因相关性白质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及分析,以期明确中国患者的临床及遗传学特点。方法收集2018年4月1日至2021年1月31日在全国多中心共计22家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CSF1R基因相关性白质脑病患者的临床及遗传相关病史资料,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磁共振严重性评分进行打分,并按性别分组,对不同性别的患者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共纳入患者62例,男∶女为1∶1.95,起病年龄(40.35±8.42)岁,主要症状是认知障碍(82.3%,51/62)及运动症状(77.4%,48/62)。全部患者的MMSE评分为(18.79±7.16)分,MoCA评分为(13.96±7.23)分。按性别分组后,男性的MMSE及MoCA评分分别为(22.06±5.31)、(18.08±5.60)分,显著高于女性[分别为(15.53±7.41)分,t=2.954,P=0.006;(10.15±6.26)分,t=3.328,P=0.003]。最常见的影像学特征为双侧非对称的白质改变(100.0%)。磁共振严重性评分为(27.42±11.40)分,其中女性白质病变评分[(22.94±8.39)分]显著高于男性[(17.62±8.74)分,t=-2.221,P<0.05]。62例患者中共发现36个CSF1R基因突变,其中c.2381T>C/p.I794T最为常见,17.9%(10/56)的先证者携带该位点。结论中国CSF1R基因相关性白质脑病患者在临床表现上以进行性运动和认知障碍为主,影像上以双侧非对称的白质改变为核心特征。该病在表型上存在性别差异,女性患者认知障碍及影像改变较男性更为严重。本研究共发现36个CSF1R基因突变,其中c.2381T>C/p.I794T为热点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白质病 遗传性疾病 先天性 受体 集落刺激因子 突变
原文传递
以慢性进行性四肢近端无力为主要表现的McLeod综合征(附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15
作者 孙一忞 乔凯 +1 位作者 龚凌云 陈嬿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22年第6期651-655,682,共6页
目的报道1例以慢性进行性四肢近端无力为主要表现的McLeod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基因突变特点。方法收集先证者及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采用重复引物多聚酶链反应和毛细管电泳以及全外显子测序进行基因检测,并用定量实时PCR验证检出的... 目的报道1例以慢性进行性四肢近端无力为主要表现的McLeod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基因突变特点。方法收集先证者及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采用重复引物多聚酶链反应和毛细管电泳以及全外显子测序进行基因检测,并用定量实时PCR验证检出的外显子缺失。结果先证者为1例67岁男性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近端为主的四肢肌无力,伴肌萎缩10年;无不自主运动等锥体外系损害表现及认知损害。血生化检查提示轻度贫血和高肌酸激酶血症;肌电图和神经传导速度检查提示慢性感觉运动神经元或轴索损害;肯尼迪病致病基因AR未发现突变。该先证者长期诊断未明,保持随访。先证者在病程15年时,其外孙因休克在医院就诊发现高肌酸激酶血症,基因检测发现XK基因3号外显子缺失。继之发现先证者也携带存在XK基因3号外显子缺失,进一步行外周血棘红细胞电镜检查提示红细胞中棘红细胞占比为24%,最终诊断为McLeod综合征。结论长期原因不明的四肢近端无力,电生理提示感觉及运动神经元或轴索损害的患者,虽无锥体外系损害表现,也需要考虑McLeod综合征可能,尤其是合并贫血和高肌酸激酶血症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Leod综合征 神经棘红细胞综合征 XK基因
原文传递
TREM2新纯合突变致早发痴呆(附一家系报告及文献复习)
16
作者 李先涛 肖朕旭 +9 位作者 龚凌云 孙一忞 郑琍 陈科良 周燕 顾悦华 许耀 丁玎 洪震 赵倩华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20年第3期281-286,300,共7页
目的报道1例髓样细胞触发受体2(TREM2)基因纯合突变致早发、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痴呆病例。方法收集1例以认知损害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影像学及家系资料,采用基因测序检测TREM2基因多态性,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分析讨论。结果患者为40岁... 目的报道1例髓样细胞触发受体2(TREM2)基因纯合突变致早发、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痴呆病例。方法收集1例以认知损害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影像学及家系资料,采用基因测序检测TREM2基因多态性,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分析讨论。结果患者为40岁汉族女性,其家系调查系一近亲婚配家系,患者临床表现为进行性认知损害、个性改变、行为异常,影像学检查显示骨骼轻微累及。基因测序提示TREM2外显子区域一处纯合突变(c.391+1G>A)。Minigene报告基因分析:此突变干扰基因剪接,导致氨基酸剪切改变。TREM2基因突变与散发性行为变异型额颞叶痴呆及阿尔茨海默病有关。TREM2纯合突变可导致Nasu-Hakola病,临床表现为早发、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痴呆,伴随早期多发骨囊肿及病理性骨折;亦可导致无骨质累及的额颞叶痴呆。结论早发、家族性中国汉族痴呆患者,遗传学筛查应纳入TREM2基因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su-Hakola病 髓样细胞触发受体2 早发性痴呆 额颞叶痴呆 白质脑病
原文传递
[^(18)F]-APN-1607 tau蛋白PET显像在帕金森综合征中的初步临床应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玲 刘丰韬 +7 位作者 孙一忞 鲁佳荧 鲍伟奇 李明 张政伟 管一晖 左传涛 王坚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21年第6期625-631,共7页
目的初步探究tau蛋白显像剂[^(18)F]-APN-1607tau蛋白PET显像在帕金森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0例帕金森综合征患者及2例健康对照者行[^(18)F]-APN-1607PET显像检查,采用视觉分析方法评估[^(18)F]-APN-1607 PET在帕金森综合... 目的初步探究tau蛋白显像剂[^(18)F]-APN-1607tau蛋白PET显像在帕金森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0例帕金森综合征患者及2例健康对照者行[^(18)F]-APN-1607PET显像检查,采用视觉分析方法评估[^(18)F]-APN-1607 PET在帕金森综合征患者及健康对照者的脑内分布。结果健康志愿者[^(18)F]-APN-1607 PET显像仅见脉络丛部位非特异性放射性摄取;不同帕金森综合征患者可见不同的脑内tau蛋白沉积分布特点。结论[^(18)F]-APN-1607PET显像在不同帕金森综合征患者中特征不同,有助于疾病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F]-APN-1607 TAU蛋白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帕金森综合征
原文传递
帕金森病患者日间嗜睡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耿海威 王坚 +1 位作者 孙一忞 梁小妞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20年第6期625-632,共8页
目的通过对帕金森病(PD)患者日间嗜睡(EDS)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验证EDS的相关保护及危险因素。方法对收治375例PD患者的基线及1年后随访的一般临床资料﹑用药情况及量表评分情况进行回顾性﹑前后对照研究。采用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分... 目的通过对帕金森病(PD)患者日间嗜睡(EDS)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验证EDS的相关保护及危险因素。方法对收治375例PD患者的基线及1年后随访的一般临床资料﹑用药情况及量表评分情况进行回顾性﹑前后对照研究。采用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分>7分定义为具有日间嗜睡。根据患者有无EDS表现进行分组,基线时:合并EDS组[111例(29.60%)],无EDS组[264例(70.40%)]。对收集的临床资料数据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375例PD患者中,男性208例,女性167例,平均年龄(57.69±11.46)岁,平均病程(59.48±56.52)个月。1年后随访,男性发生EDS的风险高于女性,且随着病程的进展EDS风险增加;服用复方左旋多巴制剂对EDS风险无影响(OR=0.698,95%CI:0.335~1.455)。根据PD患者服用的药物进行亚组分析:服用复方左旋多巴制剂或者司来吉兰的患者1年后随访ESS评分较基线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服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的患者1年后随访ESS评分较基线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7)。对基线ESS评分>7分的EDS患者进行亚组分析,1年后随访与基线比较,服用复方左旋多巴制剂(P<0.0001)或司来吉兰(P=0.0104)组ESS评分显著降低,服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组基线与1年后随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男性PD患者更容易出现EDS,复方左旋多巴制剂和司来吉兰对PD-EDS可能具有保护作用,而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可能增加EDS发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日间嗜睡 ESS量表评分 司来吉兰
原文传递
谷氨酰胺转移酶6与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葵 孙一忞 王坚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8年第6期707-711,共5页
谷氨酰胺转移酶6在脑内分布较多,能够催化蛋白质内部及分子间的交联,被认为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相关,如谷蛋白共济失调、多发性硬化、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等。其致病机制可能包括催化蛋白底物异常交联和自身免疫反应产生谷氨酰胺转移酶抗... 谷氨酰胺转移酶6在脑内分布较多,能够催化蛋白质内部及分子间的交联,被认为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相关,如谷蛋白共济失调、多发性硬化、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等。其致病机制可能包括催化蛋白底物异常交联和自身免疫反应产生谷氨酰胺转移酶抗体等。近年来,编码谷氨酰胺转移酶6的TGM6基因被确认为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35(SCA35)的致病基因,受到业内学者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文中重点介绍了谷氨酰胺转移酶6在神经系统疾病方面的研究现状,以及可能的致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酰胺转移酶6 神经系统疾病 神经退行性疾病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
原文传递
应用全外显子测序筛查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痉挛性共济失调家系(附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
20
作者 关荣源 孙一忞 +2 位作者 孙高园 王坚 邬剑军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9年第6期644-651,共8页
目的报道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痉挛性共济失调(ARSACS)家系1病例,对亚裔人群ARSACS的临床特征和基因变异进行分析。方法回顾ARSACS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全外显子测序方法对收治的ARSACS家系1病例进行基因检测。结合文献报道的16个亚裔ARSACS家... 目的报道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痉挛性共济失调(ARSACS)家系1病例,对亚裔人群ARSACS的临床特征和基因变异进行分析。方法回顾ARSACS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全外显子测序方法对收治的ARSACS家系1病例进行基因检测。结合文献报道的16个亚裔ARSACS家系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RSACS病例典型临床表现为小脑共济失调合并痉挛及周围神经病变。先证者携带S4CS基因上纯合无义突变(c.11374C>T,p.R3792X),未患病的父母携带该位点的单杂合突变。先证者姐姐通过一代测序验证亦携带上述纯合突变。先证者及先证者姐姐儿童时期有着同样的症状:剪刀步态和宽基步态、眼震、手足畸形,肌电图及神经传导速度提示感觉运动性周围神经病、头颅MRI显示小脑萎缩。先证者姐姐尚有双侧肺大泡。结论ARSACS的基因突变类型及位点各异,由编码sacsin蛋白的SACS基因突变引起的神经退行性疾病,ARSACS在亚洲人群中罕见,无特定的高频突变。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如肌电图等,不典型患者,基因筛查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痉挛性共济失调 痉挛性共济失调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小脑共济失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