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腰痛患者深层多裂肌EMG信号时频特征变化 被引量:20
1
作者 张珊珊 吴文 +3 位作者 韩秀兰 李婷婷 孙一津 王楚怀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42-647,共6页
目的:采用表面肌电(sEMG)分析系统结合丝电极观察慢性腰痛(cLBP)患者与健康对照者腰部深层多裂肌的肌电活动,比较二者的EMG信号时域和频域特征,探讨腰痛深层多裂肌功能状态变化。方法:选取22例cLBP患者(10男12女)和30例健康对照者(15男1... 目的:采用表面肌电(sEMG)分析系统结合丝电极观察慢性腰痛(cLBP)患者与健康对照者腰部深层多裂肌的肌电活动,比较二者的EMG信号时域和频域特征,探讨腰痛深层多裂肌功能状态变化。方法:选取22例cLBP患者(10男12女)和30例健康对照者(15男15女)采用一次性无菌针头导入不锈钢丝电极(直径0.16mm)至L4水平深层多裂肌后完成改良BST动作,采集多裂肌最大随意收缩时的EMG信号,比较两组平均肌电值(AEMG)、均方根值(RMS)、中位频率(MF)、平均功率频率(MPF)及其频率的特征差异。结果:cLBP腰部深层多裂肌EMG信号时域指标AEMG、RMS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01);频域指标MF、MP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MFs、MPFs绝对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0.001)。结论:最大等长收缩运动中,cLBP患者腰部深层多裂肌电活动异常,可能是持续疼痛刺激引起多裂肌募集能力降低,耐力代偿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腰痛 深层多裂肌 表面肌电 丝电极 时频特征
下载PDF
悬吊运动训练对慢性颈痛患者胸锁乳突肌表面肌电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李婷婷 王楚怀 +2 位作者 张桂芳 王艳君 孙一津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31-535,共5页
目的:利用表面肌电评估慢性颈痛患者在悬吊运动疗法(sling exercise therapy,SET)与传统姿势性训练治疗前后胸锁乳突肌的肌电变化,间接反映颈深屈肌的功能,来客观的评价SET的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2013年1月—2013年6月我院门诊收治... 目的:利用表面肌电评估慢性颈痛患者在悬吊运动疗法(sling exercise therapy,SET)与传统姿势性训练治疗前后胸锁乳突肌的肌电变化,间接反映颈深屈肌的功能,来客观的评价SET的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2013年1月—2013年6月我院门诊收治的14例入组慢性颈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SET组8例,对照组6例。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对受试者在头颈屈试验(craniocervical flexion test,CCFT)下进行双侧胸锁乳突肌表面肌电测量,取均方根值,标准化后进行统计学比较。其他的评估方法包括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过程采用盲法。结果:两组数据在年龄、身高、体重、病程、VAS、NDI上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发现试验前SET组与对照组之间CCFT的各阶段胸锁乳突肌标准化均方根值(root mean square,RMS)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两组治疗后在22mm Hg时SET组RMS值为3.78±3.12,对照组为3.73±2.63;24mm Hg时SET组RMS值为6.77±6.02,对照组为12.31±7.74;26mm Hg时SET组RMS值为8.90±7.19,对照组为22.26±10.57;28mm Hg时SET组RMS值为13.67±10.18,对照组为24.59±10.39;30mm Hg时SET组RMS值为15.58±8.75,对照组为33.14±11.18,除22mm Hg外,各阶段P值均小于0.05,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SET对于慢性颈痛患者的治疗要明显优于姿势运动训练,SET可以使胸锁乳突肌在CCFT试验中的异常兴奋性减低,从而间接说明了颈深肌群被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颈痛 表面肌电 悬吊运动疗法 胸锁乳突肌
下载PDF
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对腰椎旁肌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孙一津 王楚怀 +1 位作者 唐雁 李鑫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50-452,共3页
目的:通过表面肌电评估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SDS)治疗过程中腰椎旁肌肌电信号的变化,验证SDS治疗能否放松腰椎旁肌、减轻肌肉疲劳。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例确诊为L4/5椎间盘突出的患者,行单次SDS减压,治疗前、中、后分别记录腰椎旁肌表面... 目的:通过表面肌电评估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SDS)治疗过程中腰椎旁肌肌电信号的变化,验证SDS治疗能否放松腰椎旁肌、减轻肌肉疲劳。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例确诊为L4/5椎间盘突出的患者,行单次SDS减压,治疗前、中、后分别记录腰椎旁肌表面肌电信号,并记录治疗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残疾评分(ODI),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右侧竖脊肌、多裂肌治疗前的中位频率(MF)值分别为(27.050±0.630)Hz、(34.000±1.629)Hz,平均功率频率(MPF)值分别为(40.950±1.004)Hz、(54.900±2.758)Hz,治疗中的MF值分别为(29.050±0.752)Hz、(39.350±2.777)Hz,MPF值分别为(43.900±0.997)Hz、(63.400±4.016)Hz,治疗后的MF值分别为(29.400±0.982)Hz、(37.600±2.087)Hz,MPF值分别为(47.150±1.959)Hz、(59.250±2.776)Hz,治疗中、治疗后的MF、MPF值均较治疗前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左侧竖脊肌治疗前的MF值为(31.600±1.249)Hz,MPF值为(52.950±2.183)Hz,治疗后的MF值为(34.550±1.387)Hz,MPF值为(57.300±1.506)Hz,治疗后的MF、MPF值均较治疗前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患者治疗前后的VAS评分为(5.500±0.567)、(2.250±0.366),ODI评分为(29.625±2.598)、(20.375±2.291),治疗前后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SDS治疗能放松腰椎旁肌,减轻肌肉疲劳,缓解疼痛症状及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 腰椎旁肌 表面肌电
下载PDF
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旁肌表面肌电信号的影响 被引量:17
4
作者 孙一津 王楚怀 廖志平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11-213,共3页
目的 探讨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SDS)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腰椎旁肌表面肌电信号的影响。 方法 选取12例磁共振检查诊断为L4-5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依入院顺序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DS组和对照组,每组6例,分别行单次SDS治疗和腰... 目的 探讨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SDS)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腰椎旁肌表面肌电信号的影响。 方法 选取12例磁共振检查诊断为L4-5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依入院顺序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DS组和对照组,每组6例,分别行单次SDS治疗和腰椎牵引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中和治疗后,采用表面肌电记录2组患者椎旁肌的平均肌电(AEMG)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 结果 治疗前,SDS组患者右竖脊肌、左竖脊肌、右多裂肌和左多裂肌的AEMG值分别为(2.222±0.194)μV、(1.802±0.138)μV、(1.893±0.196)μV和(1.925±0.152)μV,对照组的AEMG值依次为(7.128±1.476)μV、(7.559±2.119)μV、(6.375±1.728)μV和(5.163±1.011)μV,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SDS组右竖脊肌、右多裂肌的AEMG值分别为(2.343±0.286)μV和(1.792±0.165)μV,对照组依次为(8.779±1.680)μV和(11.921±5.490)μV,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SDS组右竖脊肌和右多裂肌的AEMG值分别为(2.242±0.276)μV和(1.840±0.142)μV,对照组依次为(9.168±2.266)μV和(9.091±3.413)μV,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与单次腰椎牵引相比,单次SDS治疗能明显降低患者腰椎旁肌的紧张度,减轻肌肉疲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旁肌 表面肌电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