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龙江省三地蜱体内Q热病原的感染情况和分子特征 被引量:4
1
作者 罗金 李静 +13 位作者 张高峰 刘佩雯 罗文蔚 苏小玲 任巧云 刘文阁 曹润来 刁培文 孙世弟 关贵全 罗建勋 殷宏 李祥瑞 刘光远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385-1391,共7页
为了解贝氏柯克斯体伴随蜱活动的流行特征以及该病原的分子特征,采用布旗法收集黑龙江省伊春、鹤岗及佳木斯等地共计461份饥饿蜱,并通过形态学鉴定其种类。经PCR扩增病原的16S rRNA基因,并测序,分析统计不同蜱种感染贝氏柯克斯体阳性率... 为了解贝氏柯克斯体伴随蜱活动的流行特征以及该病原的分子特征,采用布旗法收集黑龙江省伊春、鹤岗及佳木斯等地共计461份饥饿蜱,并通过形态学鉴定其种类。经PCR扩增病原的16S rRNA基因,并测序,分析统计不同蜱种感染贝氏柯克斯体阳性率。采用Neighbor-Joining方法构建遗传进化树,分析不同地域不同蜱种来源贝氏柯克斯体的遗传进化关系。形态学鉴定结果表明,收集的蜱种主要包括日本血蜱(n=102)、全沟硬蜱(n=97)、森林革蜱(n=150)以及嗜群血蜱(n=112)。其中,日本血蜱的贝氏柯克斯体感染率高达12%,嗜群血蜱的贝氏柯克斯体感染率为6%,而全沟硬蜱及森林革蜱的贝氏柯克斯体感染率均为4%。基于16S rRNA序列分析表明,贝氏柯克斯体是一类高度保守的病原,不同地方株之间序列差异不显著。且贝氏柯克斯体与多个变形菌有着较近的亲缘关系,特别是G-变形菌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有一支分化为贝氏柯克斯体,另外一支依然保持了G-变形菌的分子特征。基于上述分析,贝氏柯克斯体作为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病原,可在多种蜱体内广泛存在,但其感染率略有不同。该病原的存在会给当地家畜及人的活动造成潜在的危害,为该病原的防控提出了挑战。因此,加强当地家畜饲养管理将成为首要解决的问题。其次,杀蜱也是防控Q热病原极其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氏柯克斯体 Q热 流行病学调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