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药食同源草果抗微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1
作者 谷雨薇 陈思懿 +4 位作者 吴松昊 龙娜娜 孙丰慧 代敏 蒲忠慧 《食品与发酵科技》 CAS 2024年第3期86-91,共6页
以“草果”“菌”“病毒”“化学成分”“作用机制”“Amomum tsao-ko”“Antibacterial”“Antimicrobial”“Virus”“Chemical composition”“Mechanism”等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中国专利网、PubMed、Web of Science... 以“草果”“菌”“病毒”“化学成分”“作用机制”“Amomum tsao-ko”“Antibacterial”“Antimicrobial”“Virus”“Chemical composition”“Mechanism”等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中国专利网、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中组合查询到2011~2023年中的有效文献57篇,对草果抗菌物质基础、抗菌活性与机理、抗病毒活性等方面进行归纳与总结。表明草果具有广谱的抗微生物活性,对细菌、真菌和HSV-1病毒均具有不同程度的体外抑制作用和体内抗感染作用,其中挥发油、酚酸、黄酮及双环壬烷类为草果抗菌物质基础,作用机制主要表现为破坏细胞壁、细胞膜的完整性及抑制病原菌的呼吸代谢过程。但目前对草果抗微生物作用多局限于粗提物的体外抑制,体内各个药物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不明确,且缺乏毒理学和药动学的相关研究,其安全性及药效物质基础尚需进一步深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果 抗菌 抗病毒 作用机理
下载PDF
草果中不同多酚类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陈肖 曾维艳 +3 位作者 王翔 孙丰慧 代敏 蒲忠慧 《食品与发酵科技》 CAS 2023年第3期43-46,75,共5页
比较草果中两种不同多酚类体外抗氧化活性。以Vc为阳性对照,采用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测定草果中不同多酚类黄酮和酚酸对DPPH·、ABTS^(+)·、·OH、O_(2)·^(-)清除能力和Fe^(3+)还原力。结果表明,草果中不同多酚类在0.... 比较草果中两种不同多酚类体外抗氧化活性。以Vc为阳性对照,采用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测定草果中不同多酚类黄酮和酚酸对DPPH·、ABTS^(+)·、·OH、O_(2)·^(-)清除能力和Fe^(3+)还原力。结果表明,草果中不同多酚类在0.625 mg/mL时对DPPH·清除率均达到80%以上,还具有一定的ABTS^(+)·、·OH、O_(2)·^(-)清除作用和Fe^(3+)还原作用。其清除效果与草果多酚浓度具有剂量依赖性。草果酚酸对DPPH·清除能力优于草果黄酮;草果黄酮对ABTS^(+)·、·OH、O_(2)·^(-)清除能力和Fe^(3+)还原能力均强于酚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果 黄酮 酚酸 抗氧化 体外
下载PDF
香叶醇体外抗MRSA活性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孙丰慧 龙娜娜 +5 位作者 王雪梅 林琳 李建龙 吴雪梅 罗媛凤 代敏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7期921-926,共6页
目的通过体外抑菌实验,评价香叶醇单独使用以及与3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阿莫西林、头孢氨苄及头孢吡肟)联合使用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的抑制效果。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香... 目的通过体外抑菌实验,评价香叶醇单独使用以及与3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阿莫西林、头孢氨苄及头孢吡肟)联合使用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的抑制效果。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香叶醇与3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及最低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微量棋盘法测定香叶醇与3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分级抑菌浓度指数(fraction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FIC)。结果与结论香叶醇具有明显的体外抗MRSA活性,MIC和MBC分别为0.34~0.69mg/m L和0.69~10.76mg/m L。联合药敏试验发现香叶醇与3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使用FIC指数集中分布在≤0.5和0.5~1;能够增强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活性,降低其用量,使其MIC_(50)和MIC_(90)降低为单独用药的1/8~1/4和1/4~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叶醇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体外活性 联合用药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下载PDF
耐碱性木聚糖酶产生菌的筛选及发酵条件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孙丰慧 李安明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36-439,共4页
利用刚果红透明圈法,从造纸厂碱性土壤中筛选到一株木聚糖酶生产菌株X24—14,经培养特性研究及16SrDNA序列分析,初步认为该菌属于纤维菌属(Cellulosimicrobium).经发酵条件优化,该菌在麸皮60g/L,蛋白胨10g/L,K2HPO47.0g/L,... 利用刚果红透明圈法,从造纸厂碱性土壤中筛选到一株木聚糖酶生产菌株X24—14,经培养特性研究及16SrDNA序列分析,初步认为该菌属于纤维菌属(Cellulosimicrobium).经发酵条件优化,该菌在麸皮60g/L,蛋白胨10g/L,K2HPO47.0g/L,pH8.5,接种量为5%,37℃,200r/min的条件下发酵培养108h,可达到最大活力,为2204u/mL·该酶最适反应温度为60℃;具有较宽酌pH作用范围,在pH4.2—9.4范围内能保持较高的酶活力,在pH9.4条件下,仍具有80%的酶活力;pH稳定性较好,在4℃、pH11.0的条件下处理24h仍能保持75%的酶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碱性木聚糖酶 菌株筛选 发酵条件 纤维菌属 酶活力
下载PDF
草果油抗MRSA体外活性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徐航 龙娜娜 +6 位作者 林琳 李建龙 代敏 孙丰慧 唐婉林 陈玉平 张芬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3期241-246,共6页
目的探讨草果油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体外活性和逆转MRSA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多重耐药活性,为后续综合开发抗MRSA感染中药新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96-孔板微量稀释法分... 目的探讨草果油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体外活性和逆转MRSA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多重耐药活性,为后续综合开发抗MRSA感染中药新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96-孔板微量稀释法分别测定草果油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微量棋盘稀释法测定草果油与3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阿莫西林、头孢氨苄和头孢吡肟)的联合抑菌指数(FIC)。结果草果油具有明显体外抗MRSA活性,MIC和MBC分别为0.36~2.90mg/mL、1.45~11.61mg/mL;且草果油能明显增强3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阿莫西林、头孢氨苄和头孢吡肟)抗MRSA的体外活性,除1株(3.70%)在与头孢吡肟联合使用时表现为无关作用外,其余均表现为协同和相加作用,协同率分别为81.48%、81.48%和77.78%,5株(18.52%)表现为相加作用。结论草果油具有较强的抗MRSA活性及逆转MRSA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多重耐药活性能力,具有开发与运用防治MRSA感染中药新药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果油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体外抗菌活性 逆转多重耐药活性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下载PDF
两株阿维菌素产量不同的菌株中相关基因的比较 被引量:2
6
作者 杨晗 钟娟 +3 位作者 孙丰慧 舒丹 罗笛 谭红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58-164,共7页
以阿维菌素(Avermectin)高产菌株Streptomyces avermitilisAV-326及其出发菌株Streptomyces avermitilisAV-95为材料,对基因SAV-940(aveC)和SAV-4584(wblA)进行了克隆测序和比对分析,并进一步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技术对两个菌... 以阿维菌素(Avermectin)高产菌株Streptomyces avermitilisAV-326及其出发菌株Streptomyces avermitilisAV-95为材料,对基因SAV-940(aveC)和SAV-4584(wblA)进行了克隆测序和比对分析,并进一步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技术对两个菌株中这两个基因在不同发酵时期(36、48、120和240 h)的相对表达量进行了定量检测和比较。结果显示,在两个菌株中,基因aveC和wblA各自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完全相同;但两个基因表现出不同的表达模式:在所检测的4个时间点,高产菌株中,基因aveC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出发菌株,而基因wblA的相对表达量在阿维菌素合成阶段均显著低于出发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维菌素 阿维链霉菌 序列分析 实时荧光定量PCR 表达模式
下载PDF
基于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医学院校农业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2
7
作者 代娟 袁亚 +4 位作者 林琳 曾献春 江岩 孙丰慧 魏香奕 《食品与发酵科技》 CAS 2022年第4期152-155,共4页
多学科交叉融合已成为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制高点和主流模式,以食品行业和大健康产业职业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医学院校的基础条件和学科优势,将医学学科中的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检验医学和健康管理等多学科与农业中食品加工与安全... 多学科交叉融合已成为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制高点和主流模式,以食品行业和大健康产业职业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医学院校的基础条件和学科优势,将医学学科中的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检验医学和健康管理等多学科与农业中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有机融合,基于跨学科导师组+多学科实践环节培养方式,开展交互指导和协同科研创新,探索农医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模式,旨在培养具备学科交叉、工程素质、思维开拓的优秀毕业生,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多元化专业需求,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交叉 医学院校 农业专业硕士 培养模式
下载PDF
120株奶牛乳腺炎流行病原菌的分类和耐药谱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王雪梅 郭红霞 +4 位作者 郭莉娟 林琳 李建龙 代敏 孙丰慧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5期555-560,共6页
目的通过对流行于四川成都、眉山和绵阳的奶牛乳腺炎病原菌进行分类和耐药性分析,为奶牛乳腺炎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K-B法测定了临床分离的120株奶牛乳腺炎病原菌对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红霉素、庆大霉素、喹诺酮... 目的通过对流行于四川成都、眉山和绵阳的奶牛乳腺炎病原菌进行分类和耐药性分析,为奶牛乳腺炎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K-B法测定了临床分离的120株奶牛乳腺炎病原菌对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红霉素、庆大霉素、喹诺酮类、头孢噻吩和头孢噻肟8种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结果 120株奶牛乳腺炎病原菌中91株病原菌表现为耐药,耐药率为75.8%,大部分病原菌耐受1种(34.0%)或2种抗生素(33.0%)。病原菌对8种抗生素的敏感性与临床用药规律呈一定的相关性,其中分离病原菌对青霉素和链霉素的耐药率最高,分别为65.2%和64.8%;其次为四环素和红霉素,耐药率分别为26.7%和30.3%;对环丙沙星的敏感性最好,敏感率为89.2%,提示其为该地区治疗奶牛乳腺炎的有效药物。结论该地区奶牛乳腺炎病原菌以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最为常见,所试奶牛乳腺炎病原菌耐药率高,部分菌株表现为多重耐药,提示应合理规范使用抗生素,减缓耐药菌株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药性 奶牛乳腺炎 病原菌 药物敏感性
下载PDF
生牛奶中分离大肠杆菌对季铵盐类消毒剂耐药性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郭莉娟 孙丰慧 +3 位作者 张艳娇 刘海锋 廖小微 代敏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23-629,645,共8页
目的为调查牛奶中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污染状况和对常见季铵盐类消毒剂的耐药情况,为大型养殖场季铵盐类消毒剂的合理使用提供指导。方法对从74份生牛奶样品中分离的45株大肠杆菌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4种季铵盐类消毒剂[十六烷基... 目的为调查牛奶中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污染状况和对常见季铵盐类消毒剂的耐药情况,为大型养殖场季铵盐类消毒剂的合理使用提供指导。方法对从74份生牛奶样品中分离的45株大肠杆菌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4种季铵盐类消毒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苯扎氯铵(BC)、双十烷基二甲基氯化铵(DDAC)、氯代十六烷基吡啶(CPC)]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采用PCR法检测10种消毒剂耐药基因,并分析其MIC值与耐药基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大肠杆菌对4种消毒剂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抗性,所检测的4种消毒剂对大肠杆菌的MIC值均大于标准菌株,且比例为BC=DDAC>CTAB>CPC。大肠杆菌季铵盐类消毒剂的耐药基因检出率为ydgF(84.44%)>ydgE(80.00%)>sugE(c)(66.67%)>emrE(40.00%)>mdfA(37.78%)>qacEΔ1(33.33%)>qacE(17.78%)>qacF(13.33%)>qacG(11.11%)>sugE(p)(4.44%)。分析大肠杆菌消毒剂基因检出情况与MIC值之间的关系发现,qacF基因的检出率与128 mg·L-1的CPC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由此可见,牛奶中存在大肠杆菌污染严重的现象对季铵盐类消毒剂耐药情况不容乐观,需进一步规范季铵盐类消毒剂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季铵盐类 消毒剂 耐药性
下载PDF
牛奶中大肠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海锋 张艳娇 +3 位作者 廖小微 孙丰慧 代敏 郭莉娟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5期569-574,共6页
目的探究牛奶中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对各种抗生素的耐药情况,分析E.coli耐抗生素基因及其耐药基因,为E.coli污染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牛奶样品中分离得到的43株E.coli,通过药敏实验法测定其对11种抗生素的耐药性... 目的探究牛奶中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对各种抗生素的耐药情况,分析E.coli耐抗生素基因及其耐药基因,为E.coli污染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牛奶样品中分离得到的43株E.coli,通过药敏实验法测定其对11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并采用PCR法检测20种抗生素耐药基因。结果 43株E.coli对11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各不相同,其中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率最高,奥格门汀(AMC)(97.67%)、氨苄西林(AMP)(51.16%),四环素(TET)类抗生素次之,TET(25.58%),其余抗生素的耐药率皆低于25.00%。多重耐药菌株占34.88%,以5耐占比最高为6.98%。耐药基因检测表明,除了sul1、tet(B)、tet(C)、tet(D)基因未检出,其它基因ant(3″)-Ia的检出率高达100.00%,其次tet(M)检出率为90.91%,检出率较低的为blaCTX-M(9.30%),其余基因检测率为(18.60%~66.67%)。检测出16种不同的抗生素耐药基因组合,3种或3种以上的组合占25.02%。结论 在两家牧场的牛乳中,E.coli污染较为严重,以耐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为主,多重耐药相对较高,抗生素耐药基因检出率较高,建议企业轮换用药、采取新药等方式降低成本,改善抗生素耐药持续恶化的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抗生素 耐药性 耐药基因
下载PDF
临床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消毒剂耐药性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艳娇 刘海锋 +4 位作者 廖小微 李柏舟 孙丰慧 代敏 郭莉娟 《生物化工》 2019年第5期110-112,共3页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季铵盐类消毒剂的耐药情况,为消毒剂的正确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测定107株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CTAB、BC、DDBAB、CTPC、DDAC5种季铵盐类消毒剂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结果:受试金黄色葡...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季铵盐类消毒剂的耐药情况,为消毒剂的正确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测定107株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CTAB、BC、DDBAB、CTPC、DDAC5种季铵盐类消毒剂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结果:受试金黄色葡萄球菌对QAC消毒剂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抗性,MIC值大小为:CTPC>CTAB>DDBAB>BC>DDAC。结论:临床金黄色葡萄球菌对DDAC的抑菌效果最好,但其5种季铵盐类消毒剂均产生了一定抗性,消毒剂的耐药性应引起临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消毒剂 耐药性
下载PDF
基于科研素养培养的《食品毒理学实验》教学实践 被引量:1
12
作者 蒲忠慧 江岩 +2 位作者 任科 刘鳐 孙丰慧 《食品安全导刊》 2021年第9期64-65,67,共3页
科研素养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核心,但医学院校食品专业本科生课程中,《食品毒理学实验》注重的是食品毒性学安全性评价基本技能的训练,较少涉及科研思维和科研能力的培养。为提高成都医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本科学生... 科研素养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核心,但医学院校食品专业本科生课程中,《食品毒理学实验》注重的是食品毒性学安全性评价基本技能的训练,较少涉及科研思维和科研能力的培养。为提高成都医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本科学生的科研素养,结合学生的主观诉求,近年来在《食品毒理学实验》教学中借助教学改革,成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毒理学实验》 科研素养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大伙房水库输水(二期)工程冬季防寒施工方案
13
作者 孙丰慧 谷溧溧 +1 位作者 高岩 梁晶晶 《科技风》 2011年第1期137-137,共1页
大伙房水库输水(二期)工程有冬季施工防寒需要,施工单位根据相关规范编制了冬季防寒施工方案,报监理批复后已经顺利完成了工程施工,经过实践考验本防寒方案经济、可靠。
关键词 冬季 防寒 方案
下载PDF
试析用电监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14
作者 胡继波 孙丰慧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 2016年第8期192-192,共1页
用电监察工作确保电力企业正常运行的重要手段。现阶段我国的电力管理问题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电力设施破坏严重,窃电的行为越来隐蔽,技术手段也越来越先进,这就个用电监察人员的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所以,我们必须充分的意识到用电... 用电监察工作确保电力企业正常运行的重要手段。现阶段我国的电力管理问题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电力设施破坏严重,窃电的行为越来隐蔽,技术手段也越来越先进,这就个用电监察人员的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所以,我们必须充分的意识到用电监察工作的重要性,认真的分析和反思用电监察工作当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科学有效的反窃电措施,促进我国用电监察工作成效的提升。基于此,文章探讨分析了用电监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电监察 管理 反窃电 措施
下载PDF
基于指纹图谱及非挥发性成分定量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法评价不同产地艾叶质量 被引量:6
15
作者 曾维艳 陈肖 +3 位作者 王洋 孙丰慧 代敏 蒲忠慧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6084-6091,共8页
目的以非挥发性化学成分为指标,评价不同产地艾叶Artemisia argyi质量,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以指纹图谱定性,绿原酸和黄酮等多指标成分定量,结合聚... 目的以非挥发性化学成分为指标,评价不同产地艾叶Artemisia argyi质量,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以指纹图谱定性,绿原酸和黄酮等多指标成分定量,结合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HCA)、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对艾叶进行化学模式识别研究。结果建立了20批艾叶的指纹图谱,相似度为0.739~0.983,标定了28个共有峰,指认了绿原酸、木犀草苷、圣草酚、棕矢车菊素、异泽兰黄素5个成分,含量测定表明不同产地艾叶绿原酸和黄酮成分存在显著差异;HCA分析20批艾叶为3类;PCA得到7个主成分的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6.676%;OPLS-DA分析表明绿原酸、木犀草苷、圣草酚、棕矢车菊素、异泽兰黄素可能是影响艾叶药材质量的差异标志物。结论指纹图谱定性及多非挥发性成分定量结合化学模式识别可用于艾叶药材鉴别和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叶 指纹图谱 绿原酸 木犀草苷 圣草酚 棕矢车菊素 异泽兰黄素 化学模式识别 质量控制
原文传递
柠檬醛体外抗MRSA活性及其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增效作用 被引量:6
16
作者 孙丰慧 龙娜娜 +4 位作者 王雪梅 郭莉娟 林琳 李建龙 代敏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12,共6页
通过体外抑菌实验评价柠檬醛单独使用以及与3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阿莫西林、头孢氨苄及头孢吡肟)联合使用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的抑制效果.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柠檬醛与3... 通过体外抑菌实验评价柠檬醛单独使用以及与3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阿莫西林、头孢氨苄及头孢吡肟)联合使用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的抑制效果.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柠檬醛与3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及最低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用微量棋盘法测定柠檬醛与3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分级抑菌浓度(Fraction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FIC)指数;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柠檬醛和阿莫西林联合使用后对MRSA生长的抑制效果.结果显示:柠檬醛MIC和MBC分别为695-2 780μg/mL和1 390-2 780μg/mL.联合药敏试验发现柠檬醛与3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使用FIC指数集中分布在≤0.5和0.5-1;与单独用药相比,阿莫西林、头孢氨苄和头孢吡肟的MIC_(50)分别降低为原来的1/9、1/15和1/9;1/4 MIC阿莫西林与1/4 MIC柠檬醛联合用药后,显著抑制了MRSA的生长.因此,柠檬醛具有一定的体外抗MRSA活性,与阿莫西林、头孢氨苄和头孢吡肟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使用时可增强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活性,降低其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檬醛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体外抗菌活性 联合用药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增效作用
原文传递
基于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5
17
作者 孙丰慧 蒲忠慧 +4 位作者 林琳 郭莉娟 代娟 袁亚 曾献春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4004-4012,共9页
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应快速发展的食品微生物检验行业和不断变化的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我校开展了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改革,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4个方面开展教学改革,除了培养学生... 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应快速发展的食品微生物检验行业和不断变化的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我校开展了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改革,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4个方面开展教学改革,除了培养学生获得以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主的显性胜任力外,还注重发展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实事求是、吃苦耐劳等隐性胜任力。通过3年的教学实践,证实基于岗位胜任力的“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教学改革可以有效提高学生专业素养、综合素质和岗位胜任力,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微生物检验 岗位胜任力 课程目标 教学方法 考核方式
原文传递
“食品微生物学”与“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对接镶嵌式教学方式初探 被引量:1
18
作者 曾献春 郭莉娟 +4 位作者 孙丰慧 代敏 陈建林 江岩 张庆莲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26-1132,共7页
“食品微生物学”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基础课,“食品微生物学检验”为后期专业课程,原教学设计为两门相对独立的课程。教学中发现两门课程在理论、实验教学内容上存在重复和交叉,不利于“教”与“学”的深度融合。为了打破两门课程... “食品微生物学”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基础课,“食品微生物学检验”为后期专业课程,原教学设计为两门相对独立的课程。教学中发现两门课程在理论、实验教学内容上存在重复和交叉,不利于“教”与“学”的深度融合。为了打破两门课程间的壁垒,我们将理论课程内容进行融合与贯通,实现模块式对接;对实验课程进行整合与设计,将课程内容镶嵌为综合性实验。经过3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初步构建了跨课程整合-对接镶嵌式教学模式,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增强了学生专业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也为其他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微生物学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跨课程整合 教学方式
原文传递
中药防控细菌耐药性的关键技术与应用
19
作者 代敏 田国宝 +5 位作者 曹小玉 孙丰慧 周英顺 蒲忠慧 龙娜娜 郭维 《中国科技成果》 2022年第24期47-48,共2页
随着抗生素类药物的大量使用和不合理应用,细菌耐药成为国际性难题,细菌多重耐药及其传播严重威胁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影响人类健康。据估计,全球每年约70万人死于细菌耐药性,到2050年甚至会增长到1000万人/年,远超过癌症的死亡人数,成为... 随着抗生素类药物的大量使用和不合理应用,细菌耐药成为国际性难题,细菌多重耐药及其传播严重威胁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影响人类健康。据估计,全球每年约70万人死于细菌耐药性,到2050年甚至会增长到1000万人/年,远超过癌症的死亡人数,成为全球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耐药性的增加,临床细菌性感染尤其是超级细菌等多重耐药菌感染正面临“用药难”和“难用药”的现实困境。如何控制细菌耐药性、阻断耐药菌的传播,已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细菌 细菌耐药性 不合理应用 抗生素类药物 多重耐药菌感染 细菌性感染 死亡人数 耐药菌
原文传递
丁香油联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体外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邱敏 龙娜娜 +4 位作者 高鸣乡 周洋莹 孙丰慧 林琳 代敏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629-1635,共7页
目的探讨丁香油体外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活性,以及与3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阿莫西林、头孢氨苄和头孢吡肟)联合使用抗MRSA的体外活性。方法采用96孔板微量稀释法分别测定丁香油、丁香油与3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使用对2... 目的探讨丁香油体外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活性,以及与3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阿莫西林、头孢氨苄和头孢吡肟)联合使用抗MRSA的体外活性。方法采用96孔板微量稀释法分别测定丁香油、丁香油与3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使用对2株MRSA标准株和32株MRSA临床分离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微量棋盘法分别测定丁香油与3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分级抑菌浓度(FIC)指数;生长曲线法分析丁香油以及丁香油和头孢氨苄联合使用对MRSA生长的影响。结果丁香油具有明显的体外抗MRSA活性,MIC为0.25、0.51 mg/m L。丁香油分别与3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阿莫西林、头孢氨苄和头孢吡肟)联合使用时,FIC指数集中分布在≤0.5和0.5~1,主要表现为协同和相加作用,其中与阿莫西林、头孢氨苄和头孢吡肟的协同率分别为58.8%、97.0%、64.7%;丁香油能明显增强β-内酰胺类抗生素抗MRSA活性,降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用量,使其MIC50和MIC90降低为单独用药的1/4~1/2和1/2~1。生长曲线结果表明,丁香油能明显延长MRSA延滞期,抑制其生长速度,生长量明显降低,且抑制MRSA生长呈明显量效关系;当丁香油(1/4 MIC)与头孢氨苄(1/4 MIC)联合使用后,MRSA生长几乎被抑制。结论丁香油不仅自身具有较强的抗MRSA活性,还具有协同增效β-内酰胺类抗生素抗MRSA作用,具备治疗MRSA感染新药的开发与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香油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体外抗菌活性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协同增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