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局部一致性方法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改善脑卒中后非流利性失语症患者听理解功能及机制
1
作者 柏广涛 姜亮 +5 位作者 孙丹乔 孟萍萍 杨传美 张子青 李展菲 王强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06-612,共7页
目的:基于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Ho)方法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非流利性失语症患者听理解的治疗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60例脑卒中后非流利性失语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rTMS组)和假刺... 目的:基于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Ho)方法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非流利性失语症患者听理解的治疗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60例脑卒中后非流利性失语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rTMS组)和假刺激组(S-rTMS组),采用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汉化版)听理解维度和简式Token测验分别于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听理解功能评定。对纳入的部分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采用Re Ho方法对扫描后的图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前后对比,rTMS组患者WAB听理解维度及简式Token测验得分均有显著提高,且改善幅度较S-rTMS组患者显著增高。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结果为:Re Ho分析发现rTMS组患者右侧半球多个脑区ReHo值下降,功能连接发现部分颞叶大脑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的功能连接增强。结论: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联合常规言语训练可通过抑制右侧半球颞顶叶多个脑区激活从而改善脑卒中后非流利性失语症患者的听理解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失语症 听理解 局部一致性 功能连接
下载PDF
神经康复机械手强化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46
2
作者 孙丹乔 王强 +3 位作者 柏广涛 薛俊强 邓钰 王欣欣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6-99,共4页
目的 探讨神经康复机械手强化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脑卒中偏瘫患者3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康复训练组(10例)、神经机械手治疗组(10例)和强化神经机械手治疗组(12例),患者均接受神经科常规药物治疗... 目的 探讨神经康复机械手强化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脑卒中偏瘫患者3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康复训练组(10例)、神经机械手治疗组(10例)和强化神经机械手治疗组(12例),患者均接受神经科常规药物治疗,常规康复训练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常规性康复训练,每日40 min,每周5d,神经机械手治疗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组基础上增加机械手康复训练,每日20 min,每周5d,强化神经机械手治疗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组基础上增加机械手康复训练,每日40 min,每周5d,所有患者均治疗4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治疗后),对3组患的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FMA-UE)、改良Barthel指数(MBI)、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RAT)结果进行评估比较.结果 治疗前,3组患者FMA-UE、MBI、ARA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3组患者FMA-UE、MBI、ARAT均有所改善(P<0.05).与常规康复训练组比较,神经机械手治疗组治疗后FMA-UE[(47.0±2.6)分]、ARAT[(47.0±3.5)分]较高(P<0.05),强化神经机械手治疗组FMA-UE、MBI、ARAT均较高(P<0.05).与神经机械手治疗组比较,强化神经机械手治疗组FMA-UE[(51.0±1.8)分]、MBI[(78.0±4.5)分]、ARAT[(51.0±2.3)分]均较高(P<0.05).结论 神经康复机械手强化训练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上肢功能恢复 机器人技术
原文传递
多通道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9
3
作者 王欣欣 王强 +4 位作者 吴玉斌 赵宇阳 邓钰 孙丹乔 杜新新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45-347,共3页
目的 观察多通道功能性电刺激(FES)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 方法 将3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电刺激A组和电刺激B组,每组10例。3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和药物治疗,电刺激A组每日进行15 min常规康... 目的 观察多通道功能性电刺激(FES)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 方法 将3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电刺激A组和电刺激B组,每组10例。3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和药物治疗,电刺激A组每日进行15 min常规康复治疗和15 min多通道FES治疗,共计30 min,每日1次;电刺激B组在电刺激A组基础上,增加FES治疗时间至30 min,每日1次。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Fugl-Meyer量表(FMA)下肢部分、起立-行走测试(TUGT)、10米最大步行速度测试(10 mMWS)、功能性步行分级(FAC)、Barthel指数(BI)进行评定。 结果 治疗前,3组患者TUGT、10 mMWS、FMA、FAC、B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TUGT、10 mMWS、FMA、FAC、BI均较组内治疗前改善(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电刺激A组和电刺激B组TUGT、10 mMWS、FMA、FAC、BI较为优异(P〈0.05),且电刺激B组TUGT[(18.01±6.16)s]、10 mMWS[(0.83±0.14)m/s]、FMA[(24.57±2.59)分]、FAC[(4.37±0.43)级]、BI[(71.50±9.14)分]优于电刺激A组(P〈0.05)。 结论 增加多通道FES治疗时间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下肢功能 多通道功能性电刺激
原文传递
运动训练联合氟西汀治疗对卒中后抑郁大鼠抑郁行为及海马区BDNF和TrkB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邓钰 王强 +2 位作者 马健 孙丹乔 王欣欣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61-166,共6页
目的 观察运动训练联合氟西汀治疗对卒中后抑郁大鼠抑郁程度及海马区BDNF、TrkB蛋白表达的影响,并探讨联合治疗改善卒中后抑郁程度可能的机制。 方法 取48只雄性成年Wister大鼠,随机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氟西汀组和联合治疗... 目的 观察运动训练联合氟西汀治疗对卒中后抑郁大鼠抑郁程度及海马区BDNF、TrkB蛋白表达的影响,并探讨联合治疗改善卒中后抑郁程度可能的机制。 方法 取48只雄性成年Wister大鼠,随机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氟西汀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12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3组均采用线栓法建立左侧大脑中动脉(MCAO)模型并给予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刺激(CUMS)以此来建立卒中后抑郁大鼠模型(PSD模型),而假手术组仅分离颈总、颈内、颈外动脉,不作插线处理,也不给予CUMS。造模成功后,氟西汀组给予氟西汀治疗,联合治疗组接受运动训练及氟西汀治疗,共为期28d,模型组不给予任何训练及药物治疗。四组大鼠将分别于PSD模型成功后1d、14d及28d进行行为学实验(蔗糖偏好试验、强迫游泳试验、体质量检测),并于测试后取出相应时间点的脑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左侧海马区BDNF及TrkB的表达变化情况。 结果 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第14天和第28天,氟西汀组和联合治疗组大鼠强迫游泳试验中的静止不动时间明显低于同一时间点的模型组(P〈0.05),而蔗糖偏好试验的蔗糖偏好度和体重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海马区BDNF及TrkB表达亦较模型组显著增强(P〈0.05)。同一时间点比较,联合治疗组较氟西汀组强迫游泳试验中的静止不动时间明显减少,且蔗糖偏好度和体重显著增加,海马区BDNF、TrkB表达亦显著高于氟西汀组(P〈0.05)。 结论 运动训练联合氟西汀治疗可较好改善卒中后抑郁大鼠的抑郁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抑郁 氟西汀 运动训练 行为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