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M2.5对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孙乐山 叶晓芳 +1 位作者 叶荣菊 任蕾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0年第4期591-593,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PM2.5对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9月在上海市第四康复医院心血管科接受治疗的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入院时医院周边1 km范围内的PM2.5的浓度值...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PM2.5对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9月在上海市第四康复医院心血管科接受治疗的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入院时医院周边1 km范围内的PM2.5的浓度值,并将其分为优良组(PM2.5浓度值<75μg/m^3)有20例患者,轻度组(PM2.5浓度值为75~115μg/m^3)有20例患者,中重度组(PM2.5浓度值>115μg/m^3)有46例患者,记录患者入院时血液中血小板计数和中性粒细胞,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患者血清中的白细胞介素8(IL-8)以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等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探讨不同浓度的PM2.5对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体内炎症因子的影响。结果3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311,P>0.5);3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542,P<0.05);3组患者血清中的ICAM-1和IL-8等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1=3.083,Z2=5.066,P<0.05)。结论PM2.5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炎症因子有重要影响,并且随着PM2.5浓度的增加,患者的血小板计数水平明显上升,血清中的ICAM-1和IL-8等炎症因子的水平也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2.5微米的颗粒物 细胞间黏附分子-1 白细胞介素-8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危险因素及预防策略 被引量:17
2
作者 孙乐山 叶荣菊 王凯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420-422,共3页
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是指脑血供突然中断后导致的脑组织坏死,是神经科常见的一种高致残性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近年来,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不断升高。临床上应该识别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并采取有效的干预和预防... 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是指脑血供突然中断后导致的脑组织坏死,是神经科常见的一种高致残性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近年来,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不断升高。临床上应该识别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并采取有效的干预和预防措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本研究分析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继发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资料,探讨并筛选出导致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高危因素,为临床上对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和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致残性疾病 中老年人群 认知功能障碍 脑组织坏死 高危因素 危险因素 CEREBRAL
下载PDF
PM2.5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水平的影响分析
3
作者 孙乐山 叶荣菊 +1 位作者 叶晓芳 任蕾 《上海医药》 CAS 2021年第9期14-15,共2页
目的 :探讨不同质量浓度的PM2.5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水平的影响,为老年高血压合理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2-10月在上海市第四康复医院呼吸康复科住院治疗的8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入院时的PM... 目的 :探讨不同质量浓度的PM2.5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水平的影响,为老年高血压合理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2-10月在上海市第四康复医院呼吸康复科住院治疗的8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入院时的PM2.5质量浓度,并以此质量浓度将患者分为PM2.5正常组(PM2.5 <75μg/m^(3),20例)、稍高组(PM2.5 75~115μg/m^(3),20例)和过高组(PM2.5> 115μg/m^(3),40例)。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水平,分析不同质量浓度的PM2.5对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水平的影响。结果 :3组患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6水平间存在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 :PM2.5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6水平有显著影响,即随PM2.5质量浓度增高,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水平也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高血压 白细胞介素-6
下载PDF
有氧运动强度对脑卒中合并冠心病患者心功能及运动耐力的影响 被引量:18
4
作者 叶荣菊 孙乐山 +1 位作者 张琴 王凯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5期536-540,共5页
目的:观察有氧运动强度对脑卒中合并冠心病患者心功能及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80例脑卒中合并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康复组、中强度运动组、高强度间歇运动组,各60例,均给予脑卒中合并冠心病常规药物治疗,根据心肺功... 目的:观察有氧运动强度对脑卒中合并冠心病患者心功能及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80例脑卒中合并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康复组、中强度运动组、高强度间歇运动组,各60例,均给予脑卒中合并冠心病常规药物治疗,根据心肺功能运动试验(CPET)中峰值功率(PP)检查结果,高强度间歇运动组、中强度运动组分别以80%PP、60%PP,行为期12周的有氧运动。检测并比较三组患者干预前、12周后心功能、运动耐力等变化。结果:干预12周后,与常规康复组比较,中强度运动组和高强度间歇运动组峰值摄氧量(O 2peak)[(17.70±1.13)ml·min^-1·kg^-1比(18.77±1.21)ml·min^-1·kg^-1比(21.53±1.91)ml·min^-1·kg^-1]、PP[(72.27±10.24)W比(80.80±10.33)W比(88.63±10.65)W]、运动持续时间(ED)[(367.80±26.11)s比(413.37±25.60)s比(450.77±28.47)s]均显著提高,且高强度间歇运动组均显著高于中强度运动组(P均=0.001);高强度间歇运动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高于中强度运动组和常规康复组[(61.17±4.86)%比(54.30±3.94)%、(53.25±4.04)%,P均=0.001];高强度间歇运动组无氧阈值(AT)显著高于常规康复组[(14.73±0.94)ml·min^-1·kg^-1比(14.20±0.71)ml·min^-1·kg^-1,P=0.002]。结论:有氧运动能够显著改善脑卒中合并冠心病患者心功能及运动耐力,间歇性高强度有氧运动较持续中强度训练的改善效果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卒中 运动疗法
下载PDF
间歇高强度有氧运动对脑卒中合并冠心病患者运动耐力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叶荣菊 孙乐山 +4 位作者 曾贞 李果 张琴 刘智岚 王凯 《康复学报》 CSCD 2020年第4期280-284,298,共6页
目的:观察间歇高强度有氧运动强度对脑卒中合并冠心病患者运动耐力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上海市第四康复医院2015年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合并冠心病患者1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中强度组和高强度组,每组60... 目的:观察间歇高强度有氧运动强度对脑卒中合并冠心病患者运动耐力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上海市第四康复医院2015年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合并冠心病患者1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中强度组和高强度组,每组60例。3组均给予脑卒中合并冠心病的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只给予常规康复治疗,主要包括:脑卒中肢体运动功能锻炼、心脏康复训练以及物理治疗等,每周训练5次,每次持续1~2 h,共持续治疗3个月。中强度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以CPET评估结果为指导的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训练,患者在放松及热身5 min后,使用C580R坐靠式脚踏车进行功率踏车训练,运动强度:60%峰值功率(PP),每天训练1次,每次10组,3 min/组,组间休息1 min,共40 min,隔天训练1次,3次/周,共治疗3个月。高强度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以CPET评估结果为指导的高强度有氧运动训练,运动强度调整为80%PP,训练方式同中强度组。在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采用最大代谢当量(MET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评估心肺功能;采用CPET峰值功率(PP)、运动持续时间(ED)、峰值摄氧量(peak VO2)、无氧阈值(AT)评价患者运动耐力;采用Barthel指数评价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前,3组PP、ED、peak VO2、AT、LVEF、METs及Barthel评分均无明显区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3组治疗3个月后PP、ED、peak VO2、AT、LVEF、METs、Barthel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中、高强度组治疗3个月后PP、ED、peak VO2均明显更高,高强度组治疗3个月后AT、LVEF均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强度组治疗3个月后AT、LVEF则无明显差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强度组比较,高强度组治疗3个月后PP、ED、peak VO2、METs、LVEF均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强度间歇有氧运动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合并冠心病患者心功能及运动耐力,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冠心病 有氧运动 高强度 运动耐力
下载PDF
健侧抗阻训练联合针刺对脑卒中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徐冰 孙乐山 +2 位作者 马永红 何雯 叶荣菊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2年第2期279-284,共6页
目的探讨健侧抗阻训练联合针刺对脑卒中患者心率变异性(HRV)和Fugl-Meyer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上海市第四康复医院2019年7月—2020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80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组,分为A组(n=60例)、B组(n=60例)和C组(n=60例)。... 目的探讨健侧抗阻训练联合针刺对脑卒中患者心率变异性(HRV)和Fugl-Meyer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上海市第四康复医院2019年7月—2020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80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组,分为A组(n=60例)、B组(n=60例)和C组(n=60例)。A组采用健侧肢体等速训练,B组在A组的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C组采用常规药物及脑卒中康复治疗。3组均完成8周的治疗。比较3组心率变异性指标和Fugl-Meyer运动功能的变化。结果B组SDNN、rMSSD、LF、HF水平高于A、C组(P<0.05),pNN50、LF/HF水平低于A、C组(P<0.05)。治疗8周后,A组SDNN、rMSSD、LF、HF均高于C组(P<0.05),pNN50和LF/HF水平低于C组(P<0.05)。治疗后1周、4周、8周,B组Fugl-Meyer评分均高于A、C组(P<0.05)。治疗后1周、4周、8周,A组Fugl-Meyer评分均高于C组(P<0.05)。结论健侧抗阻训练联合针刺治疗脑卒中患者,能改善其心率变异性和Fugl-Meyer运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心率变异性 健侧抗阻训练 针刺 Fugl-Meyer运动功能
下载PDF
脑卒中后患者心率变异性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叶荣菊 孙乐山 +2 位作者 曾贞 李果 王凯 《上海医药》 CAS 2020年第5期16-19,共4页
心率变异性是反映自主神经系统调控心脏节律性变化的一种特异性定量指标。脑卒中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显著降低,死亡率大大提高。心率变异性降低对脑卒中后患者的预后也有重要影响,故改善脑卒中后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对脑... 心率变异性是反映自主神经系统调控心脏节律性变化的一种特异性定量指标。脑卒中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显著降低,死亡率大大提高。心率变异性降低对脑卒中后患者的预后也有重要影响,故改善脑卒中后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对脑卒中后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常规康复训练的调节作用有限,目前可能具有改善效果的康复治疗方法主要有运动疗法、中医针灸治疗和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心率变异性 康复治疗
下载PDF
心肌肌钙蛋白ⅠR146W突变对CaN-NFAT3信号通路的影响
8
作者 孙乐山 盛红专 +4 位作者 杨笛 朱健华 吴恒芳 徐晋丹 张寄南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5-127,共3页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ⅠArg146Trp(cTnI R146W)基因突变在钙调神经磷酸酶(CaN)-活化T细胞核因子(NFAT)3信号通路中的作用。方法将大鼠胚胎心肌细胞分为转染含cTnI R146W突变的腺病毒(A)组、转染野生型cTnI基因的腺病毒(B)组、腺病毒空...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ⅠArg146Trp(cTnI R146W)基因突变在钙调神经磷酸酶(CaN)-活化T细胞核因子(NFAT)3信号通路中的作用。方法将大鼠胚胎心肌细胞分为转染含cTnI R146W突变的腺病毒(A)组、转染野生型cTnI基因的腺病毒(B)组、腺病毒空载体对照(C)组和空白对照(D)组,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胞浆CaN、胞核NFAT3蛋白表达。结果各组心肌细胞中均有CaN蛋白表达,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NFAT3蛋白表达显著高于B、C、D组(P<0.05)。结论 CaN-NFAT3信号通路参与cTnⅠ R146W突变导致心肌肥大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肌钙蛋白ⅠArg146Trp突变 钙调神经磷酸酶 活化T细胞核因子3
原文传递
双水平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复运动中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7
9
作者 任蕾 何国霞 +2 位作者 杜井波 孙乐山 李庆云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5年第3期172-176,共5页
目的 :评价双水平持续气道正压通气(Bi PAP)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康复运动中的疗效。方法:共58例COPD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24例患者进入肺康复联合呼吸机治疗组,34例患者进入肺康复治疗组,均完成8周的治疗。2组患者在治疗前、后... 目的 :评价双水平持续气道正压通气(Bi PAP)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康复运动中的疗效。方法:共58例COPD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24例患者进入肺康复联合呼吸机治疗组,34例患者进入肺康复治疗组,均完成8周的治疗。2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均进行BODE指数、主观用力程度(RPE)计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及动脉血气分析,并对相关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肺康复联合呼吸机治疗8周后,该组在6 min步行距离(6MWD)、BODE指数评分较肺康复治疗组明显改善(P=0.047,P=0.045)。治疗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预计值(%)]、改良的英国医学研究会呼吸困难量表(MMRC)评分、体质量指数(BMI)2组无明显差异(均P>0.05)。治疗后RPE评分、Barthel指数(BI)肺康复联合呼吸机治疗组较肺康复治疗组明显改善(P<0.01)。治疗后动脉血气分析p H、氧分压(Pa O2)肺康复联合呼吸机治疗组较肺康复治疗组明显改善(P=0.002,P=0.041);二氧化碳分压(Pa CO2)2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肺康复运动中,应用Bi PAP能明显改善COPD患者的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康复运动 双水平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