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徽东至地区晋宁运动 被引量:6
1
作者 孙乘云 褚进海 +2 位作者 耿晓光 吴家富 谢建成 《安徽地质》 2000年第1期19-23,28,共6页
皖南东至地区晋宁运动,早期为一近 NW向线型紧闭同斜倒转褶皱,晚期为 NW到近SN向 同斜倒转褶皱,末期为 NE到NEE向开阔褶皱,并出现了较为复杂的叠加褶皱。区内存在两个重要不整 合面,并将中、新元古代地层分割成三个构... 皖南东至地区晋宁运动,早期为一近 NW向线型紧闭同斜倒转褶皱,晚期为 NW到近SN向 同斜倒转褶皱,末期为 NE到NEE向开阔褶皱,并出现了较为复杂的叠加褶皱。区内存在两个重要不整 合面,并将中、新元古代地层分割成三个构造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宁运动 褶皱 不整合 构造层 皖南
下载PDF
扬子地块东北缘多期叠加变形及形成演化 被引量:28
2
作者 汤加富 侯明金 +2 位作者 李怀坤 吴跃东 孙乘云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13-326,共14页
对扬子地块东北缘的地层序列研究进展、多期叠加变形特征等作了较系统阐明。识别出在中三叠世末至早侏罗世前,由深层滑脱折离剪切形成的区域性NW-NWW向,向西倒覆褶皱,并被随后的主期变形所叠加,形成一系列以NE向为主,在早期褶皱正常翼... 对扬子地块东北缘的地层序列研究进展、多期叠加变形特征等作了较系统阐明。识别出在中三叠世末至早侏罗世前,由深层滑脱折离剪切形成的区域性NW-NWW向,向西倒覆褶皱,并被随后的主期变形所叠加,形成一系列以NE向为主,在早期褶皱正常翼上为背、向斜,在倒转翼上为背形向斜、向形背斜褶皱带。晚侏罗世到早白垩世间形成滑覆逆冲构造,并随着北侧的大别山地,南部的皖南山地急剧抬升,在安徽宣州市北至贵池市南,形成由山地向盆地中心,因重力相向滑覆冲断形成的对冲带。在重新认识区内构造演化的基础上,对动力学作了初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地块东北缘 多期叠加变形 重力滑覆逆冲 印支期 燕山期
下载PDF
安徽贵池地区二叠纪孤峰组含锰岩系稳定同位素特征 被引量:8
3
作者 许卫 岳书仓 +4 位作者 杜建国 吴礼彬 孙乘云 王有生 陶启云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778-782,共5页
安徽贵池地区沉积锰矿床赋存于二叠纪孤峰组。该矿床包括沉积作用形成的碳酸锰矿和经后期氧化作用形成的氧化锰矿。稳定同位素分析表明,含锰岩系的O、C稳定同位素具有较大的变化范围,δ13C为-4.1‰~5.0‰,δ18O为-3.40‰~-21.40‰,古... 安徽贵池地区沉积锰矿床赋存于二叠纪孤峰组。该矿床包括沉积作用形成的碳酸锰矿和经后期氧化作用形成的氧化锰矿。稳定同位素分析表明,含锰岩系的O、C稳定同位素具有较大的变化范围,δ13C为-4.1‰~5.0‰,δ18O为-3.40‰~-21.40‰,古温度普遍偏高,一般在50~65℃之间,说明其时沉积水体较深,古盐度分析结果(Z=124~133)显示均为正常海相沉积,氧化环境下氧同位素分馏作用表明形成氧化锰矿需要大量的大气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锰岩系 孤峰组 稳定同位素 安徽贵池地区
下载PDF
安徽省贵池唐田锰矿床地质特征 被引量:8
4
作者 许卫 岳书仓 +3 位作者 杜建国 谢建成 孙乘云 王有生 《地质找矿论丛》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40-245,共6页
 安徽贵池地区唐田沉积锰矿床赋存于二叠系孤峰组,包括沉积作用形成的碳酸锰矿和经后期氧化作用形成的氧化锰矿,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Mn的强烈富集,尤其是氧化锰矿的富集作用更为明显,而Ca,Mg,Si则大量流失,认为锰矿层及含锰岩系的物源...  安徽贵池地区唐田沉积锰矿床赋存于二叠系孤峰组,包括沉积作用形成的碳酸锰矿和经后期氧化作用形成的氧化锰矿,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Mn的强烈富集,尤其是氧化锰矿的富集作用更为明显,而Ca,Mg,Si则大量流失,认为锰矿层及含锰岩系的物源既有陆源,又有海源,其沉积水体较深,结合沉积特征及地史演化分析,自栖霞期发生的海侵在茅口早期达最大,矿区处于深水陆棚相-盆地相沉积环境,发生含锰地层的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矿 孤峰组 地球化学 贵池地区 安徽省
下载PDF
皖南地区葛公镇组砾岩性质及其构造含义 被引量:13
5
作者 杜建国 孙乘云 +5 位作者 许卫 杜森官 王有生 谢建成 黄耀华 陶启云 《资源调查与环境》 2002年第2期107-112,共6页
皖南地区葛公镇组底砾岩在区域上具有广泛的分布和可比性 ,其底部界面属I型不整合面 ,该界面的出现也预示江南造山带中元古宙大陆边缘沟 -弧 -盆构造体制开始发生转折和最早一幕造山运动的出现 ,这套砾岩及其底界面性质的确定对江南造... 皖南地区葛公镇组底砾岩在区域上具有广泛的分布和可比性 ,其底部界面属I型不整合面 ,该界面的出现也预示江南造山带中元古宙大陆边缘沟 -弧 -盆构造体制开始发生转折和最早一幕造山运动的出现 ,这套砾岩及其底界面性质的确定对江南造山带的构造演化具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质 葛公镇砾岩 I型 不整合面 构造含义 皖南地区 构造演化
下载PDF
安徽省青阳县百丈岩钨钼矿床地质特征、成因及找矿方向分析 被引量:19
6
作者 赵文广 孙乘云 +1 位作者 狄勤松 蔡晓兵 《安徽地质》 2007年第2期90-94,104,共6页
百丈岩钨钼矿床为安徽省“十五”期间省级地质勘查专项费项目取得重要成果的4个金属矿床之一,是在过去的老矿点基础上经进一步工作查明的中型钨钼共生的层控夕卡岩型矿床。该矿床主要受燕山期细粒花岗岩外接触带下震旦统蓝田组层位控制... 百丈岩钨钼矿床为安徽省“十五”期间省级地质勘查专项费项目取得重要成果的4个金属矿床之一,是在过去的老矿点基础上经进一步工作查明的中型钨钼共生的层控夕卡岩型矿床。该矿床主要受燕山期细粒花岗岩外接触带下震旦统蓝田组层位控制,从蓝田组一段至蓝田组四段均有矿体分布。矿体呈层状、似层状,近平行互相叠置。本文在总结矿床地质特征和矿石质量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矿床成因和控矿因素,并分析了找矿方向,指出细粒花岗岩岩舌突进蓝田组围岩也即背斜的倾没部位以及矿床外围北东方向是找矿的有利部位,可作为今后进一步工作的重点地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控夕卡岩型 鸲钼共生矿 细粒花岗岩 蓝田组 百丈岩
下载PDF
皖南葛公镇组火山岩的发现及其特征
7
作者 吴家富 孙乘云 +2 位作者 褚进海 耿晓光 谢建成 《安徽地质》 2001年第1期24-26,共3页
通过1:5万官港等3幅野外地质调查,在葛公镇组发现了层状、似层状变流纹岩、变流纹质角砾熔岩等的浅变质中酸性火山岩。以流纹质为主的火山岩系是局部挤压上升陆壳增厚构造环境的产物,岩浆起源较浅。时代相当于新元古代。
关键词 安徽 皖南葛公镇组 火山岩 岩石化学特征 地质意义 火山活动
下载PDF
安徽泾县地区晚二叠世露头层序地层特征
8
作者 许卫 岳书仓 +2 位作者 杜建国 杜森官 孙乘云 《安徽地质》 2003年第3期169-173,共5页
安徽泾县地区晚二叠世地层可识别出4个三级层序,层序1~2对应于龙潭期,层序3~4对应于长兴期.一般均由海侵体系域、饥饿段和高位体系域构成,个别尚发育低位体系域.层序界线一般表现为暴露不整合.各体系域中均识别出数量不等、厚度不一... 安徽泾县地区晚二叠世地层可识别出4个三级层序,层序1~2对应于龙潭期,层序3~4对应于长兴期.一般均由海侵体系域、饥饿段和高位体系域构成,个别尚发育低位体系域.层序界线一般表现为暴露不整合.各体系域中均识别出数量不等、厚度不一的副层序,一般海侵体系域中的副层序均表现为自下而上由粗变细的旋回,总体为向上变深的退积型;高位体系域中的副层序均表现为自下而上由粗变细的旋回,总体为向上变浅的进积型.副层序中不同程度的发育着高频层序,一般表现为韵律性旋回,其沉积厚度多在m级,多为下粗上细的正粒序组构,个别为上粗下细的反粒序组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系域 三级层序 晚二叠世 安徽泾县地区 层序地层学
下载PDF
安徽巢湖地区早寒武世小壳化石 被引量:10
9
作者 章森桂 孙乘云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19-40,122-124,共22页
安徽巢湖地区冷泉王组底都及灯影组顶部发现了Anabarites, Allatheca, Actinothcea, Protoconus, Stephaconus, Anhuiconus等小壳化石,它们中有一些是西南地区梅树村期动物群的成员,也有一些是淮南雨台山组小壳化石组合的分子。因此,它... 安徽巢湖地区冷泉王组底都及灯影组顶部发现了Anabarites, Allatheca, Actinothcea, Protoconus, Stephaconus, Anhuiconus等小壳化石,它们中有一些是西南地区梅树村期动物群的成员,也有一些是淮南雨台山组小壳化石组合的分子。因此,它们的层位高於西南地区Anabarites-Protohertzina组合,巢湖地区的Anabarites为我国已知时代最新的Anabarites。这些小壳化石的发现,使冷泉王组归入下寒武统有了可靠的生物依据,证明了传统的冷泉王组与灯影组之间的岩性界线是穿时的,确切的寒武-震旦系界线应划在灯影组顶部。 本文描述了Protoconus sp.,Stephaconus sp.,Anhuiconus sp.,of. Sacciconus sacciformis Jiang,monoplacophoran gen. et sp. indet. A, monoplacophoran gen. et sp. indet. B, Circolheca(?) sp., Allatheca of. nanjiangensis Yang et He, Aclinotheca dolioformis Xiao et Zhou, Anabarites sp., Tiksilheca (?) sp., Spinulilheca (?) sp., Lapworthella sp., "Fomitchella "(?) sp.,Olivooides(?)sp. 及biconical shell,它们分属于单板型、软舌螺型、海绵型及其它分类地位未定的小壳化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壳类 小壳化石 早寒武世 安徽
下载PDF
皖南东至地区寒武纪地层新知 被引量:3
10
作者 孙乘云 《中国区域地质》 CSCD 1993年第1期85-93,共9页
东至一带寒武纪地层出露齐全,岩石地层界线清楚,南北区生物混生。该区首次采获了蠕虫、海绵、古盘虫、中华油节虫等化石,出现了同一岩石地层单位不同地点,地质年代不同,区域上形成了穿时。在岩石地层单位清理的基础上,该区自下而上划分... 东至一带寒武纪地层出露齐全,岩石地层界线清楚,南北区生物混生。该区首次采获了蠕虫、海绵、古盘虫、中华油节虫等化石,出现了同一岩石地层单位不同地点,地质年代不同,区域上形成了穿时。在岩石地层单位清理的基础上,该区自下而上划分黄柏岭组、杨柳岗组、团山组、青坑组四个岩石地层单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 寒武纪 皖南
下载PDF
安徽巢湖地区灯影白云岩中微植石类的特征
11
作者 孙乘云 《中国区域地质》 CSCD 1989年第4期382-384,68,共3页
灯影白云岩中的微植石类化石,可分为核形石和花纹石二大类,共有4个属、9个群。它们由老到新,具有数量增多、个体变大、纹饰加密等变化特点。其组合面貌与我国湖北、四川、新疆等地基本相同,其层位产于早寒武世Anabarites—Circotheca带... 灯影白云岩中的微植石类化石,可分为核形石和花纹石二大类,共有4个属、9个群。它们由老到新,具有数量增多、个体变大、纹饰加密等变化特点。其组合面貌与我国湖北、四川、新疆等地基本相同,其层位产于早寒武世Anabarites—Circotheca带壳化石组合之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 巢湖 白云岩 微植物 化石
下载PDF
安徽省黄山地区唐家坞组生物地层 被引量:4
12
作者 孙乘云 杜森官 王有生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90-293,343,共5页
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刘村一带唐家坞组的时代以往归为晚志留世,新近在唐家坞组中采获腕足类、瓣鳃类、腹足类等多门类化石,并首次采获胞石、鹦鹉螺等化石,其中胞石Conochitina(Densichitana)dens的时代为兰多维列世末至文洛克世初期,含这... 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刘村一带唐家坞组的时代以往归为晚志留世,新近在唐家坞组中采获腕足类、瓣鳃类、腹足类等多门类化石,并首次采获胞石、鹦鹉螺等化石,其中胞石Conochitina(Densichitana)dens的时代为兰多维列世末至文洛克世初期,含这些化石的层位相当于秀山动物群的层位。结合地质情况分析,唐家坞组时限主要属于早志留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石带 生物地层 唐家坞组 志留系 黄山市 安徽
原文传递
安徽铜陵地区早、晚石炭世地层之间砾岩的发现 被引量:2
13
作者 杜森官 杜建国 +2 位作者 许卫 孙乘云 吴礼彬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79-586,共8页
通过一系列地层剖面的测制,在铜陵、南陵、泾县地区早、晚石炭世地层之间发现了沉积石英质砾岩和岩屑砾岩,肯定了本区在早、晚石炭世之间曾经历一次海平面下降和风化剥蚀作用,致使早石炭世地层在许多地方残缺不全,由于石英质砾岩与岩屑... 通过一系列地层剖面的测制,在铜陵、南陵、泾县地区早、晚石炭世地层之间发现了沉积石英质砾岩和岩屑砾岩,肯定了本区在早、晚石炭世之间曾经历一次海平面下降和风化剥蚀作用,致使早石炭世地层在许多地方残缺不全,由于石英质砾岩与岩屑砾岩在岩性、沉积特征、成因等方面有明显的不同,分别称为浙溪组下段和浙溪组上段。早期的石英质砾岩由于受到后期的冲积扇沉积环境的影响,在一些剖面上表现为缺失。岩屑砾岩的沉积厚度、砾石大小等在纵、横向上变化较大,明显受古地理、古气候、古构造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砾岩 风化壳 浙溪组 早石炭世 铜陵 南陵 泾县 安徽
原文传递
安徽贵池地区二叠系孤峰组露头层序地层
14
作者 许卫 岳书仓 +2 位作者 杜建国 杜森官 孙乘云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7-141,147,共6页
依据实测地层剖面的详细研究,将二叠系孤峰组分为四个三级层序,每个三级层序跨时平均约1.25Ma,其高频变化表现为:海侵体系域的粒序变化主要表现为下粗上细的正粒序组构特征,总体表现为自下而上沉积水体由浅变深的退积型旋回;高位体系域... 依据实测地层剖面的详细研究,将二叠系孤峰组分为四个三级层序,每个三级层序跨时平均约1.25Ma,其高频变化表现为:海侵体系域的粒序变化主要表现为下粗上细的正粒序组构特征,总体表现为自下而上沉积水体由浅变深的退积型旋回;高位体系域的粒序变化主要表现为下粗上细的正粒序组构特征,总体表现为自下而上沉积水体由深变浅的进积型旋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三级层序 孤峰组 二叠系 贵池地区 安徽
原文传递
皖南前震旦纪小安里组的建立和铺岭组玄武岩的发现 被引量:4
15
作者 孙乘云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88-291,F003,共5页
一、小安里组 小安里组命名地点为东至县城南西约5km处,小安里公路旁侧,层型剖面在东至县小安里(图1)。 1.
关键词 玄武岩 前震旦纪 小安里组 铺岭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