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耳甲电针疗法对CUMS诱导抑郁症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
1
作者 毛树文 宗成翠 +1 位作者 孙付军 赵新芝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3期42-45,共4页
目的探讨耳甲电针疗法对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CUMS)诱导抑郁症大鼠的治疗作用,并基于蛋白激酶A(PKA)/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信号通路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氟西汀组、耳甲电针... 目的探讨耳甲电针疗法对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CUMS)诱导抑郁症大鼠的治疗作用,并基于蛋白激酶A(PKA)/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信号通路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氟西汀组、耳甲电针组,每组6只。对照组正常群养,每日灌胃生理盐水,不予特殊干预,连续35天。模型组、氟西汀组、耳甲电针组孤养,均予CUMS暴露35天。氟西汀组实验第14天开始在CUMS暴露前予盐酸氟西汀灌胃,每日1次,连续21天;耳甲电针组实验第14天开始在CUMS暴露前予电针刺激双侧耳甲神门穴,每日1次,每次30 min,连续21天。实验前和实验第14、35天,称量大鼠体质量;通过旷场实验观察大鼠自发活动行为和探索行为;通过糖水偏好实验评估大鼠快感缺失行为。断头取脑,分离海马组织,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海马组织PKA/CREB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同期比较,模型组实验第14天与第35天体质量、自发活动行为和探索行为以及糖水偏好指数均显著降低(P均<0.05)。与模型组同期比较,氟西汀组和耳甲电针组实验第35天体质量、自发活动行为和探索行为以及糖水偏好指数均显著升高(P均<0.05)。模型组海马组织PKA-α、p-CREB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氟西汀组和耳甲电针组海马组织PKA-α、p-CREB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均<0.05)。结论耳甲电针疗法能够改善CUMS诱导抑郁症大鼠抑郁样行为,其效果与氟西汀相当;激活海马组织PKA/CREB信号通路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耳甲电针疗法 蛋白激酶A/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信号通路 大鼠
下载PDF
苦参碱对获得性多药耐药小鼠S_(180)肿瘤细胞基因表达产物P_(170)、LRP及TOPOⅡ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8
2
作者 孙付军 王宁 +3 位作者 李贵海 王学荣 李晓晶 尹格平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838-840,共3页
目的 :实验观察苦参碱口服给药对化疗诱导的多药耐药基因表达产物P170 、肺耐药蛋白LRP和拓扑异构酶Ⅱ的影响 ,探讨其干预多药耐药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以指导临床应用苦参碱干预化疗多药耐药的产生。方法 :以亚于治疗剂量的联合化疗PFC方... 目的 :实验观察苦参碱口服给药对化疗诱导的多药耐药基因表达产物P170 、肺耐药蛋白LRP和拓扑异构酶Ⅱ的影响 ,探讨其干预多药耐药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以指导临床应用苦参碱干预化疗多药耐药的产生。方法 :以亚于治疗剂量的联合化疗PFC方案 ,建立小鼠S180 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模型 ,同时给予苦参碱 4周 ,流式细胞仪荧光检测P170 、LRP、TOPOⅡ。结果 :苦参碱明显降低化疗诱导后耐药细胞P170 、LRP的表达率和ROPOⅡ活性。说明苦参碱可通过对相关生物活性物质的调节 ,干预化疗诱发的肿瘤细胞多药耐药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获得性多药耐药 小鼠 S180 肿瘤细胞 P170 LRP 基因表达 中医药疗法 拓扑异构酶Ⅱ
下载PDF
粉防己碱逆转获得性多药耐药小鼠S180肿瘤细胞P_(170)过度表达与调控细胞凋亡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孙付军 聂学诚 +1 位作者 李贵海 尹格平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80-283,共4页
 目的:观察粉防己碱对模拟临床化疗PFC方案诱导的小鼠S180细胞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明确其对多药耐药逆转的作用及其作用的分子机制,以指导粉防己碱临床逆转肿瘤患者多药耐药,提高化疗疗效。方法:模拟临床PFC方案,分别给予小鼠顺铂3 mg&...  目的:观察粉防己碱对模拟临床化疗PFC方案诱导的小鼠S180细胞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明确其对多药耐药逆转的作用及其作用的分子机制,以指导粉防己碱临床逆转肿瘤患者多药耐药,提高化疗疗效。方法:模拟临床PFC方案,分别给予小鼠顺铂3 mg·kg-1,ip,每周 1 次;环磷酰胺和 5 FU各 3 mg·kg-1,ig,每日 1 次,连续 4周,流式细胞术荧光检测观察其对肿瘤细胞膜糖黏蛋白P170、细胞凋亡、细胞凋亡因子Fas,Trail、细胞黏附因子CD54的影响。结果:粉防己碱降低肿瘤细胞耐药基因表达产物P170的过度表达,增加对细胞凋亡因子Fas,Trail表达率,增加耐药S180细胞的凋亡,降低细胞黏附因子CD54的表达。结论:说明粉防己碱逆转肿瘤多药耐药与其对肿瘤多种相关生物分子因子的调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防己碱 P170 逆转 细胞凋亡 多药耐药 小鼠 过度表达 增加 降低 目的
下载PDF
柴胡、黄芩药对利胆作用研究 被引量:32
4
作者 孙付军 陈慧慧 +3 位作者 王春芳 张敏 虞慧娟 李贵海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418-1420,共3页
目的观察柴胡和黄芩配伍对胆汁分泌的影响,找到利胆作用的最佳比例。方法给予大鼠柴胡和黄芩不同配伍比例受试药物,连续给药10 d。手术形成瘘管引流胆汁,测定给药后3 h的胆汁分泌总量,计算胆汁的体质量系数。并测定胆汁中总胆红素、直... 目的观察柴胡和黄芩配伍对胆汁分泌的影响,找到利胆作用的最佳比例。方法给予大鼠柴胡和黄芩不同配伍比例受试药物,连续给药10 d。手术形成瘘管引流胆汁,测定给药后3 h的胆汁分泌总量,计算胆汁的体质量系数。并测定胆汁中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胆固醇量。结果各药对配伍给药组对大鼠的胆汁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与空白组比较黄芩组和配伍1:1组胆汁分泌量最多,其次为1:2组和2:1组,单独柴胡组没出现明显的胆汁分泌量的增加。与空白组比较各给药组的总胆红素水平、直接胆红素和胆固醇水平有不同程度的改变,总体考察不同配伍对3项指标的影响,黄芩量高的配伍增加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胆固醇水平,而柴胡量高的配伍上述3项指标的水平降低,柴胡和黄芩1:2配伍组胆固醇水平高于单纯黄芩组。结论各给药组综合比较,适当的柴胡和黄芩配伍应用可以增加药物的利胆作用,最佳配伍比例在黄芩和柴胡1:2和1:1之间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对配伍 柴胡 黄芩 利胆作用 实验研究
下载PDF
藕节炒炭止血有效活性部位及其成分筛选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孙付军 靳光乾 +3 位作者 张敏 虞慧娟 钟方晓 刘善新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77-178,共2页
目的:通过藕节炒炭前后提取物、藕节不同提取部位及有效成分对小鼠凝血时间的影响观察,验证藕节炒炭止血的科学性,确定藕节炭止血作用的有效部位,为探讨止血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小鼠凝血时间作为主要(毛细玻管法)观察指标,分别... 目的:通过藕节炒炭前后提取物、藕节不同提取部位及有效成分对小鼠凝血时间的影响观察,验证藕节炒炭止血的科学性,确定藕节炭止血作用的有效部位,为探讨止血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小鼠凝血时间作为主要(毛细玻管法)观察指标,分别对藕节炒炭前后受试液、藕节不同提取部位及有效成分进行了测定,18~22g昆明种小鼠,按体重、性别均衡、随机分组,分别给予相应受试药物。每天给药1次,连续10天。于最后一次给药后60min,用毛细玻璃管自小鼠目外眦采血,自采血开始计时,观察自采血至出现血丝的时间作为凝血时间,比较受试药物组凝血时间的变化。结果:通过凝血时间试验,对生藕节提取物、藕节炭提取物进行了凝血时间影响的筛选,确定藕节炒炭后止血作用优于生藕节的止血作用。在前次实验基础上对藕节石油醚提取部位、醋酸乙酯提取部位、水提取部位进行了凝血时间影响的筛选,确定藕节止血作用的有效部位为醋酸乙酯部位和水提取部位。进一步观察藕节炭醋酸乙酯提取物、3-表白桦脂酸对小鼠凝血时间的影响,提示两组受试药均能缩短小鼠凝血时间。结论:藕节炒炭后止血作用加强,醋酸乙脂提取部位、水提取部位为藕节炭止血作用的主要活性部位3,-表白桦脂酸为藕节炭止血作用的有效成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藕节炭 炒炭 止血作用 活性部位 3-表白桦脂酸
下载PDF
柏子仁皂苷和柏子仁油改善睡眠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40
6
作者 孙付军 陈慧慧 +1 位作者 王春芳 闫雪生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年第5期394-395,共2页
目的通过观察柏子仁皂苷和柏子仁油对小鼠阈下催眠小鼠只数和睡眠时间的影响,考察两柏子仁成分的药效学作用。方法18-22 g昆明种小鼠,按体重、性别均衡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柏子仁皂苷高、中、低剂量组,柏子仁油高、中、低剂量组,共7组... 目的通过观察柏子仁皂苷和柏子仁油对小鼠阈下催眠小鼠只数和睡眠时间的影响,考察两柏子仁成分的药效学作用。方法18-22 g昆明种小鼠,按体重、性别均衡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柏子仁皂苷高、中、低剂量组,柏子仁油高、中、低剂量组,共7组。连续给药10 d观察小鼠入睡只数、阈下剂量催眠时间,计算各组小鼠睡眠延长时间。结果柏子仁皂苷高剂量组入睡小鼠只数明显增多,中低剂量不明显。柏子仁油三个剂量组均能不同程度地增加小鼠睡眠只数,其中低剂量组作用明显,高、中剂量组作用相当。柏子仁皂苷高剂量组能明显延长小鼠睡眠时间,中、低剂量组作用相对较弱。柏子仁油低剂量组能明显延长小鼠睡眠时间,高、中剂量组作用相对较弱。结论柏子仁皂苷和柏子仁油均具有镇静催眠作用,柏子仁皂苷作用在一定范围内随剂量增加镇静催眠作用加强,柏子仁油镇静催眠作用在较低浓度时作用增强,在一定范围内又随浓度的增高而药效学作用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子仁皂苷 柏子仁油 药效学 镇静催眠
下载PDF
不同含油量木鳖子霜抗炎镇痛作用比较 被引量:10
7
作者 孙付军 路俊仙 +3 位作者 崔璐 陈慧慧 王春芳 林惠彬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84-1085,共2页
目的通过对不同含油量木鳖子霜抗炎镇痛作用观察,考察含油量与药效作用的关系,阐明含油量对木鳖子药效学作用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小鼠耳肿胀法和小鼠热板法观察不同含油量木鳖子霜的抗炎、镇痛作用。实验过程中观察小鼠一般状况和体重... 目的通过对不同含油量木鳖子霜抗炎镇痛作用观察,考察含油量与药效作用的关系,阐明含油量对木鳖子药效学作用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小鼠耳肿胀法和小鼠热板法观察不同含油量木鳖子霜的抗炎、镇痛作用。实验过程中观察小鼠一般状况和体重,结束时脱颈处死小鼠,剥离胸腺、脾脏,进行主要免疫器官的脏器指数观察。结果不同含油量木鳖子霜对小鼠体重、脏器指数、耳肿胀率、痛阈值等指标有不同程度影响,小鼠一般状况较空白对照组差,体重普遍低于空白对照组;对小鼠主要免疫器官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具有明确的抗炎和镇痛作用,但对镇痛试验的舔足次数无显著性影响。上述所有指标均未呈现明显的线性量效关系,随含油量的增加,均呈现出先增强后减弱的变化趋势,其中10%~20%含油量时其抗炎、镇痛作用最好,且对体重和免疫器官的影响最小。结论木鳖子在20%含油量时抗炎、镇痛等药效学作用最为明显,对免疫器官的抑制作用最小,对小鼠一般状况和体重影响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鳖子 含油量 药效学 小鼠
下载PDF
不同含油量柏子仁药效学作用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孙付军 宋卫国 +2 位作者 虞慧娟 张敏 闫雪生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9期1836-1838,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含油量柏子仁对小鼠便秘模型和肠推进作用的影响,为柏子仁含油量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药效学依据。方法:建立小鼠便秘模型,分别观察模型小鼠排便潜伏期、排便次数、便重及含水量,及小肠推进作用。结果:0%~16%含油量柏子仁... 目的:观察不同含油量柏子仁对小鼠便秘模型和肠推进作用的影响,为柏子仁含油量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药效学依据。方法:建立小鼠便秘模型,分别观察模型小鼠排便潜伏期、排便次数、便重及含水量,及小肠推进作用。结果:0%~16%含油量柏子仁对小鼠便秘模型的相关指标均无明显影响,与模型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小肠推进率随含油量增加而呈现不同程度提高。20%~40%含油量柏子仁霜对小鼠便秘模型的相关指标亦无明显影响。20%~40%含油量柏子仁对小肠推进率影响较为明显,含油量在30%时小肠推进作用明显增强,与空白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随含油量增加,推进作用增强。结论:柏子仁含油量增加可提高小鼠小肠推进率,但对便秘模型影响不明显,提示其泻下作用缓和,符合临床润肠通便的功效,同时认为其作用部位主要为小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子仁 含油量/制霜工艺 便秘模型 肠推进率
下载PDF
不同含油量木鳖子霜毒效关系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孙付军 路俊仙 +3 位作者 崔璐 陈慧慧 王春芳 林慧彬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46-948,共3页
目的:分别观察不同含油量木鳖子霜急性毒性与药效学作用,探讨毒性与药效学的关系,为制霜工艺提供毒理和药效学依据。方法:按照急性毒性试验LD50测定方法,灌胃给予10%、20%、30%含油量木鳖子霜和木鳖子原药材的水混悬液,观察其急性毒性,B... 目的:分别观察不同含油量木鳖子霜急性毒性与药效学作用,探讨毒性与药效学的关系,为制霜工艺提供毒理和药效学依据。方法:按照急性毒性试验LD50测定方法,灌胃给予10%、20%、30%含油量木鳖子霜和木鳖子原药材的水混悬液,观察其急性毒性,Bliss法计算各自的LD50和95%可信度区间。采用小鼠耳肿胀法和小鼠热板法观察不同含油量木鳖子霜的抗炎、镇痛作用,观察小鼠体重、脏器指数、耳肿胀率、痛阈值等指标。结果:10%、20%、30%含油量木鳖子霜和原药材的LD50分别为3.923、5.6393、5.9594、6.1610g/kg。不同含油量木鳖子霜对小鼠体重、脏器指数、耳肿胀率、痛阈值等指标有不同程度影响,小鼠一般状况较空白对照组差,体重普遍低于空白对照组;对小鼠主要免疫器官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具有明确的抗炎和镇痛作用,但对镇痛试验的舔足次数无显著性影响。上述所有指标均未呈现明显的线性量效关系,随含油量的增加,均呈现出先增强后减弱的变化趋势,其中10%~20%含油量时其抗炎、镇痛作用最好,且对体重和免疫器官的影响最小。结论:木鳖子毒性随着含油量的增大呈现降低趋势,木鳖子在20%含油量时抗炎、镇痛等药效学作用最为明显,对免疫器官的抑制作用最小,对小鼠一般状况和体重影响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鳖子 急性毒性 药效学 小鼠
下载PDF
葛藤提取物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模型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孙付军 王伟伟 +1 位作者 刘逢芹 李贵海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5期361-363,共3页
目的观察葛藤提取物对去卵巢骨质疏松模型大鼠血液生化学指标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药效学依据。方法15个月龄Wistar大鼠,手术切除双侧卵巢3 d后,按照体重随机分组,每天灌胃葛藤提取物200、100和50 mg/kg,给药6个月后,观察大鼠一般状况... 目的观察葛藤提取物对去卵巢骨质疏松模型大鼠血液生化学指标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药效学依据。方法15个月龄Wistar大鼠,手术切除双侧卵巢3 d后,按照体重随机分组,每天灌胃葛藤提取物200、100和50 mg/kg,给药6个月后,观察大鼠一般状况,血清生化学指标。结果葛藤提取物明显改善造模大鼠一般状况,明显降低模型大鼠体重增加程度;对子宫系数的影响3个剂量均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降低模型大鼠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提高血清雌二醇、骨钙素和降钙素水平。结论葛藤提取物具有明显改善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模型血液生化指标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藤提取物 骨质疏松症 大鼠 雌激素
下载PDF
千金子及不同含油量千金子霜利尿作用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孙付军 宋卫国 李英霞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450-1451,共2页
目的:观察千金子生品和不同含油量的千金子霜对小鼠炎性腹水病理模型的影响,探讨千金子制霜的目的和千金子霜合理的含油量标准。方法:腹腔注射0.6%的醋酸造成小鼠炎性腹水病理模型,观察各给药组2h、4h、6h和8h不同时段小鼠体重的变化。... 目的:观察千金子生品和不同含油量的千金子霜对小鼠炎性腹水病理模型的影响,探讨千金子制霜的目的和千金子霜合理的含油量标准。方法:腹腔注射0.6%的醋酸造成小鼠炎性腹水病理模型,观察各给药组2h、4h、6h和8h不同时段小鼠体重的变化。结果:千金子生品0.26g/kg和1.3g/kg在各时段利尿作用均不明显,与模型组比较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含油量22.3%和25%的千金子霜高剂量组(0.65g/kg)体重减轻程度相对较大,各时段与模型组比较具有较显著地统计学差异(P<0.05)。含油量25%低剂量(0.13g/kg)组在8h时体重减轻与模型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28.4%含油量的霜高、低剂量组体重减轻均不明显。结论:千金子制霜后减轻炎性水肿作用比生品明显增强,含油量22.3%~25%的千金子霜作用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金子 千金子霜 含油量 炎性腹水模型 利尿
下载PDF
东北铁线莲及其挥发油急性毒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孙付军 李晓晶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CAS 2005年第1期41-42,共2页
目的 试验观察东北铁线莲及其挥发油的急性毒性 ,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分别给予东北铁线莲及其挥发油灌胃 ,计算 10 0 %及 10 %小鼠死亡率 ;以 0 .8为系数给予同容量不同浓度的药物灌胃 ,观察其 72h内小鼠死亡率 ,计算LD50 。结... 目的 试验观察东北铁线莲及其挥发油的急性毒性 ,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分别给予东北铁线莲及其挥发油灌胃 ,计算 10 0 %及 10 %小鼠死亡率 ;以 0 .8为系数给予同容量不同浓度的药物灌胃 ,观察其 72h内小鼠死亡率 ,计算LD50 。结果 小鼠出现少动、嗜睡呈渐进性加重 ,心率和呼吸减慢 ,肌肉松弛呈现麻醉状态 ,36h内全部死亡。Bliss法计算其LD50 ,分别为 5 1.85 g/kg、3.2 8mL/kg。 结论 东北铁线莲及其挥发油具有一定的毒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油 小鼠 临床用药 灌胃 死亡率 急性毒性试验 LD50 铁线莲 东北 浓度
下载PDF
千金子及不同含油量千金子霜急性毒性比较 被引量:11
13
作者 孙付军 宋卫国 李英霞 《中国药物警戒》 2011年第1期20-23,共4页
目的通过考察千金子霜脂肪油含量与其急性毒性的关系,探讨千金子霜合理的含油量限度标准。方法以传统法制得千金子霜含油量为参考,采用经典急性毒性实验方法测定千金子、千金子脂肪油、脱脂千金子粉及不同含油量(22.3%、25.0%、28.4%)... 目的通过考察千金子霜脂肪油含量与其急性毒性的关系,探讨千金子霜合理的含油量限度标准。方法以传统法制得千金子霜含油量为参考,采用经典急性毒性实验方法测定千金子、千金子脂肪油、脱脂千金子粉及不同含油量(22.3%、25.0%、28.4%)的千金子霜小鼠口服半数致死量,观察小鼠进行急性毒性症状及体重变化。在无法测得LD50情况下,又对不同含油量的千金子霜小鼠出现俯卧、食少、被毛潮湿等轻度中毒反应的时间和程度进行了比较。结果千金子的毒性部位在于脂肪油,脂肪油累积剂量达96g/kg/d,千金子和千金子霜累积剂量达39.96g/kg/d动物均无死亡,无法测出LD50。小鼠口服含油量分别为22.3%、25.0%和28.4%的千金子霜出现俯卧、少动等轻度中毒反应的时间和程度略有差别,随含油量的增加出现轻度不适反应的时间略早,程度略重。结论初步实验结果表明,千金子中的毒性部位在于脂肪油,腹泻、弓背、被毛潮湿是主要的急性中毒症状。去油制霜后毒性明显降低。根据急性毒性实验结果,结合制霜生产实际和传统法制备霜品的含油量范围,建议千金子霜含油量限度标准从18.0%~20.0%可适当放宽为18.0%~2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金子 千金子霜 急性毒性 含油量范围
下载PDF
复方三酮脑通片对MCAO大鼠血管活性物质及氧自由基的影响
14
作者 孙付军 张军 +1 位作者 王世军 李贵海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567-1570,共4页
目的:从对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大鼠血管活性物质、氧自由基等方面,观察复方三酮脑通片对MCAO大鼠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采用栓线法复制MCAO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六组给药,检测用药后血液... 目的:从对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大鼠血管活性物质、氧自由基等方面,观察复方三酮脑通片对MCAO大鼠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采用栓线法复制MCAO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六组给药,检测用药后血液中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变化。结果:在MCAO大鼠急性脑缺血恢复过程中,复方三酮脑通片降低急性脑缺血后异常升高的NO水平,减轻NO的神经损伤作用,升高SOD、降低MDA含量。结论:本制剂能够降低急性脑缺血后异常升高的NO水平,减弱NO对缺血区神经细胞损伤作用;使自由基的生成减少,降低其损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三酮脑通片 缺血性脑病 NO SOD MDA
下载PDF
不同炮制对苦杏仁毒性及止咳平喘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29
15
作者 李贵海 董其宁 +4 位作者 孙付军 付志文 蔡爱民 卢明艳 杨书斌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247-1250,共4页
关键词 止咳平喘作用 苦杏仁 《神农本草经》 毒性 炮制 常用中药材 西伯利亚 成熟种子
下载PDF
苦参碱逆转小鼠S_(180)肿瘤细胞获得性多药耐药基因相关表达产物过度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9
16
作者 李贵海 王玫 +3 位作者 孙付军 王学荣 李晓晶 尹格平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0-42,共3页
目的:观察苦参碱对模拟临床化疗顺铂+5-氟尿嘧啶+环磷酰胺(PFC)方案诱导的小鼠S180细胞多药耐药相关基因表达产物过度表达的逆转作用,明确其对多药耐药逆转的作用及其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模拟临床PFC方案,分别给小鼠顺铂3 mg/kg.ip,... 目的:观察苦参碱对模拟临床化疗顺铂+5-氟尿嘧啶+环磷酰胺(PFC)方案诱导的小鼠S180细胞多药耐药相关基因表达产物过度表达的逆转作用,明确其对多药耐药逆转的作用及其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模拟临床PFC方案,分别给小鼠顺铂3 mg/kg.ip,环磷酰胺和5-氟尿嘧啶(5-FU)各3 mg/kg.ip,获得耐药S180小鼠模型。腹腔接种传代后24 h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纯净水0.2 m l/10 g灌胃,苦参碱100 mg/kg和50 mg/kg组给分别给予0.5%、0.25%的苦参碱溶液0.2 m l/10 g灌胃,连续10天,流式细胞术免疫荧光检测肿瘤细胞多药耐药基因表达产物细胞膜糖粘蛋白(P170)、肺耐药蛋白(Lung resistance prote in,LRP)、DNA拓扑异构酶Ⅱ(DNA,Topoisom eraseⅡ,TOPOⅡ)的影响。结果:苦参碱降低耐药S180肿瘤多药耐药相关基因表达产物P170、LRP、TOPOⅡ表达率。结论:苦参碱逆转肿瘤多药耐药作用与其对肿瘤多种相关生物分子因子的调节有关。临床可以根据肿瘤多药耐药的性质,通过调节多药耐药相关因子逆转肿瘤化疗耐药性,提高临床化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肿瘤 小鼠 多药耐药 P170 LRP TOPO
下载PDF
航改燃机多点喷射贫预混燃烧室燃料分级实验研究
17
作者 孙付军 潘江华 +3 位作者 郭璐华 李洁 马宏宇 索建秦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4-193,共10页
为保证多点喷射贫预混燃烧室在50%~100%载荷工况范围的NO_(x)和CO排放量满足排放标准,本文实验研究了燃料分级数及不同工况、进口压力、进口温度下燃料分级比例对七喷嘴燃烧室NO_(x)和CO排放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主模燃料不分级方案,50... 为保证多点喷射贫预混燃烧室在50%~100%载荷工况范围的NO_(x)和CO排放量满足排放标准,本文实验研究了燃料分级数及不同工况、进口压力、进口温度下燃料分级比例对七喷嘴燃烧室NO_(x)和CO排放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主模燃料不分级方案,50%~60%载荷工况CO排放量较高而不满足排放标准;主模燃料分两级方案,50%~100%载荷工况范围内NO_(x)和CO排放量均满足f_(NOx)≤25×10^(-6),fCO≤50×10^(-6)(@15%O_(2))的排放标准,且70%工况是打开主模第二级燃料的过渡工况点。另外随着进口压力和温度升高,能同时满足NO_(x)和CO排放标准的R_(pilot)(副模燃料质量流量与总燃料质量流量之比)范围逐渐缩小,且NO_(x)排放量与进口压力关系为F_(NOx)∝p30.44。因此采用主模燃料两级分级方案且适当调节R_(pilot),本文多点喷射贫预混燃烧室NO_(x)和CO能满足目前航改地面燃机燃烧室排放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改燃机 多点喷射 贫预混燃烧 低污染 燃料分级
下载PDF
粉防己碱对获得性多药耐药小鼠S180肿瘤细胞P_(170),LRP,TOPO Ⅱ表达的调控 被引量:13
18
作者 李贵海 刘明霞 +4 位作者 孙付军 王宁 尹格平 李晓晶 李卫峰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6期1280-1282,共3页
目的:观察粉防己碱口服给药对化疗诱导的多药耐药基因表达产物P170、肺耐药蛋白LRP和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的影响。方法:以亚于治疗剂量的联合化疗PFC方案,化疗诱导建立小鼠S180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模型,同时给予粉防己碱4周,流式细胞仪荧... 目的:观察粉防己碱口服给药对化疗诱导的多药耐药基因表达产物P170、肺耐药蛋白LRP和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的影响。方法:以亚于治疗剂量的联合化疗PFC方案,化疗诱导建立小鼠S180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模型,同时给予粉防己碱4周,流式细胞仪荧光检测P170,LRP,TOPOⅡ。结果:粉防己碱明显降低化疗诱导后耐药细胞P170,LRP的表达率和ROPOⅡ活性。结论:粉防己碱可通过抑制耐药基因表达和DNA拓扑异构酶活性,干预化疗诱发的肿瘤细胞多药耐药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防己碱 获得性多药耐药 小鼠 P170 LRP TOPO
下载PDF
苦参碱干预获得性多药耐药小鼠S_(180)肿瘤细胞相关生物因子P_(170)过度表达与细胞凋亡的相关性 被引量:9
19
作者 李贵海 孙付军 +3 位作者 王宁 尹格平 王学荣 李晓晶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10-312,共3页
目的:实验观察苦参碱口服给药对化疗诱导的MDR模型小鼠细胞膜糖粘蛋白P170、细胞凋亡率、凋亡因子Fas和细胞粘附因子CD54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其干预MDR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以指导临床应用干预化疗多药耐药的产生。方法:以亚于治疗剂量的联... 目的:实验观察苦参碱口服给药对化疗诱导的MDR模型小鼠细胞膜糖粘蛋白P170、细胞凋亡率、凋亡因子Fas和细胞粘附因子CD54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其干预MDR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以指导临床应用干预化疗多药耐药的产生。方法:以亚于治疗剂量的联合化疗,同时给予苦参碱4周,流式细胞荧光检测P170、Fas、CD54和细胞凋亡。结果:苦参碱明显降低细胞膜糖粘蛋白P170的表达,增加细胞凋亡因子Fas表达率、耐药肿瘤细胞凋亡率并降低细胞粘附因子CD54的表达。说明苦参碱可通过对相关生物活性物质的调节,干预化疗诱导的肿瘤细胞MDR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170 S180肿瘤细胞 获得性多药耐药 苦参碱 相关生物因子 干预 过度表达 相关性 细胞粘附因子 分子生物学机制 细胞凋亡率 细胞凋亡因子 生物活性物质 化疗诱导 CD54 MDR Fas 模型小鼠 实验观察 临床应用 联合化疗 治疗剂量
下载PDF
中药生物碱逆转小鼠S180肉瘤细胞获得性多药耐药相关生物因子的过度表达 被引量:11
20
作者 李贵海 潘成业 +2 位作者 孙付军 尹格平 王学荣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3期1844-1848,共5页
目的:探讨中药生物碱口服给药逆转化疗诱导的肿瘤细胞MDR的分子生物学基础,以指导临床应用中药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提高化疗疗效。方法:给予亚于治疗剂量的联合化疗诱导腹水型S180小鼠,苦参碱、粉防己碱、氧化苦参碱和盐酸小檗碱4周,流式... 目的:探讨中药生物碱口服给药逆转化疗诱导的肿瘤细胞MDR的分子生物学基础,以指导临床应用中药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提高化疗疗效。方法:给予亚于治疗剂量的联合化疗诱导腹水型S180小鼠,苦参碱、粉防己碱、氧化苦参碱和盐酸小檗碱4周,流式细胞仪免疫荧光检测S180肿瘤细胞P170,LRP,TOPOII,Fas和细胞凋亡率。结果:苦参碱、粉防己碱明显降低化疗诱导后耐药细胞P170,LRP的表达率和TOPOII活性,增加凋亡基因Fas表达率,促进耐药肿瘤细胞的凋亡;盐酸小檗碱明显降低化疗诱导后耐药细胞LRP,TOPOII的表达率;氧化苦参碱明显降低化疗诱导后耐药细胞LRP的表达率。结论:苦参碱、粉防己碱可通过对MDR相关生物活性物质的调节,干预化疗诱发的MDR的产生,并且其作用程度与生物碱的结构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碱 获得性多药耐药 小鼠 P170 LRP TOPO II FA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