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蛾周氏啮小蜂触角感受器性二型超微结构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孙伊阳 覃东玉 +5 位作者 潘丽娜 穆怡然 杨艺新 相伟芳 朱耿平 李敏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35-144,共10页
【目的】通过对白蛾周氏啮小蜂雌、雄触角感受器超微结构的观察分析,可为了解昆虫触角的感受机制研究提供依据,为进一步探究各感受器内部结构、作用机制及相关功能奠定基础。【方法】利用扫描电镜观察雌、雄白蛾周氏啮小蜂触角感受器的... 【目的】通过对白蛾周氏啮小蜂雌、雄触角感受器超微结构的观察分析,可为了解昆虫触角的感受机制研究提供依据,为进一步探究各感受器内部结构、作用机制及相关功能奠定基础。【方法】利用扫描电镜观察雌、雄白蛾周氏啮小蜂触角感受器的形态结构、类型、数量和分布。共观察雌、雄蜂各10只,并对雌、雄触角感受器进行了详细描述、比较和分析。【结果】雌、雄蜂触角差异显著,雌蜂触角11节,雄蜂触角12节,且雄蜂触角柄节膨大。从雌、雄触角基部到末端,感受器的种类和数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其中鞭节上的感受器数量最多、种类最丰富。从雌、雄蜂感受器种类上看,雌蜂比雄蜂多发现2种感受器,分别为腔锥形感器和乳状感器Ⅱ型。从雌、雄蜂感受器形态结构上看,雌蜂的毛形感器Ⅰ型比雄蜂更为细长。雄蜂的乳状感器Ⅰ型要明显比雌蜂长。新发现的乳状感器Ⅲ型其形态结构在雌、雄蜂上也有显著差异。从雌、雄蜂感受器的数量上看,雌蜂触角感受器总量约为雄蜂的2倍。毛型感器Ⅰ型、Ⅱ型、板状感器、刺形感器、乳状感器Ⅰ型、Ⅱ型的数量在雌、雄蜂触角上差异显著。雌蜂触角上数量最多的感受器为毛形感器Ⅰ型,雄蜂为毛形感器Ⅱ型。从感受器的分布上来看,毛形感器Ⅰ型在雌蜂触角鞭节各亚节皆有分布,但在雄蜂触角上多分布于索节,棒节少见。毛型感器Ⅱ型在雄蜂触角鞭节各亚节皆有分布,但在雌蜂触角上多见于棒节,索节上未见分布。【结论】雌、雄触角感受器性二型现象明显,感受器的形态结构、种类、数量和分布均有差异,推测其与雌、雄蜂触角感受器功能不同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蛾周氏啮小蜂 触角感受器 寄生蜂 扫描电镜 性二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