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形势下成人教育走向的思考 被引量:1
1
作者 孙允中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117-,119,共2页
目前,成人高教面临诸多困难。我们应该面对现实,冷静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努力实现成人高等教育发展方向的战略调整,使之适应社会发展,重现昔日的辉煌。
关键词 成人教育 继续教育 发展战略
下载PDF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成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3
2
作者 胡源申 孙允中 +3 位作者 史修理 许小伟 吴福明 岳丰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132-134,共3页
成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我校成人高等教育在"十一五"期间应"适度控制规模,服务经济建设,调整层次结构,提高特色水平"。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成人高等教育 规模 结构 特色
下载PDF
谈中医治急性病
3
作者 孙允中 《辽宁中医杂志》 CAS 1981年第5期35-35,共1页
据《史记》记载:春秋时代的名医扁鹊,路过虢国,正值太子“暴厥而死”,并且“死未半日”,扁鹊自告奋勇要把他救活,虢君就请扁鹊去抢救。扁鹊诊断后确定太子的病是“尸厥”(类似休克假死)。经他和弟子子阳砺针砥石,以取外三阳五会。有间... 据《史记》记载:春秋时代的名医扁鹊,路过虢国,正值太子“暴厥而死”,并且“死未半日”,扁鹊自告奋勇要把他救活,虢君就请扁鹊去抢救。扁鹊诊断后确定太子的病是“尸厥”(类似休克假死)。经他和弟子子阳砺针砥石,以取外三阳五会。有间太子苏。乃使子豹为五分之熨,以八减之剂和煮之,以熨两胁下,太子起坐,更适阴阳,但服汤药两旬而复故。看来扁鹊指挥他两个徒弟子阳、子豹、以针砭为主,以灸熨和汤药为辅,竟把死去半日的虢太子救活了。这是中医学史上极其著名的一个病例,至今传为美谈。后汉·张仲景著《伤寒论》这是我国治疗急性病的第一部方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病 中医 猝病 中国医药学 外感病 温病 清里热 扁鹊 新感 沙门氏杆菌病 伤寒 十味温胆汤
下载PDF
全面强化成人高等教育教学建设的实践
4
作者 胡源申 孙允中 +1 位作者 史修理 岳丰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95-97,共3页
根据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和"适应控制规模,服务经济建设,调整层次结构,提高特色水平"的成人教育办学方针,我校成人高等教育近年来全面加强教学建设,注重提高质量,办学水平不断提升。
关键词 成人高等教育 教学建设 教学质量
下载PDF
大学继续教育办学指向与三个重要结构比例的把握
5
作者 胡源申 孙允中 史修理 《中国冶金教育》 2012年第3期12-14,17,共4页
提出了大学的自身定位决定了继续教育主要工作方向的社会分工基本观点。总结了安徽工业大学继续教育"十一五"学历教育中招生规模结构比例、学历层次结构比例和学习形式结构比例3个重要量化指标合理控制调整的经验。根据《国... 提出了大学的自身定位决定了继续教育主要工作方向的社会分工基本观点。总结了安徽工业大学继续教育"十一五"学历教育中招生规模结构比例、学历层次结构比例和学习形式结构比例3个重要量化指标合理控制调整的经验。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2020年)》提出的新时期战略目标和工作方针,结合学校的办学定位实际,阐述了教学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十二五"改革与发展的方向任务和主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 继续教育 办学指向 结构比例 办学实践
下载PDF
进一步加强管理队伍建设巩固和发展成人教育评估成果
6
作者 孙允中 《中国冶金教育》 1998年第1期72-74,共3页
关键词 管理队伍建设 成人教育 评估成果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 业务素质
下载PDF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知识能力考查的特点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赵焱 胡源申 +1 位作者 孙允中 郭道江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138-139,共2页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近年来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考查形式多样,知识点覆盖面广;向综合化方向发展,全面考查考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对考生提出了较多试题外的能力要求。这就要求考生自己平时要经常地锻炼和积累。
关键词 计算机等级考试 知识 能力 特点
下载PDF
谈谈编组站有关安全的几个问题
8
作者 孙允中 《铁道运输与经济》 1984年第12期13-15,共3页
本文主要谈三个问题:一是春融时、严冬前应重视安全问题;二是通过改革和创新,使安全作业能够实现;三是安全和服务的辩证关系。一、春融时。
关键词 接发列车 辩证关系 安全管理体制 溜放速度 前应 铁鞋制动 送车 到发线 生产人员 标准化作业
下载PDF
现代“同情”的本土转译与生成——以梁启超为例
9
作者 孙允中 《文艺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40,共12页
随着19世纪末的西学东渐,大量的新思想与新事物进入时人的视野,儒家道德体系中的许多固有词语与概念受到冲击,“同情”就是其中之一。旧式代表道德意识与客观世界统一境界的“万物同情”,逐渐变为带有新式情感意味的“同情”。19世纪末... 随着19世纪末的西学东渐,大量的新思想与新事物进入时人的视野,儒家道德体系中的许多固有词语与概念受到冲击,“同情”就是其中之一。旧式代表道德意识与客观世界统一境界的“万物同情”,逐渐变为带有新式情感意味的“同情”。19世纪末,报刊与著书中对“同情”的使用仍然新旧含义混杂,20世纪初,“同情”开始作为一种现代情感,与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爱国心、国民性等议题相勾连。透过梁启超戊戌变法流亡后对“表同情”的转译,可以看到他如何通过传统才子佳人的言情传统,赋予“同情”新的政治力量以达成个体到国家的转换,同时在时代危机与新的现代民族国家交织的格局中,思考“同情”背后所蕴含的国家自由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意识 现代民族国家 才子佳人 民族国家建构 转译 梁启超 西学东渐 爱国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