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统茯苓酒对脾阳虚模型大鼠的影响
1
作者 王晓晴 康怀兴 +5 位作者 秦焕云 赵祥君 温柔 孙允红 赵方舒 侯林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43-48,共6页
为探究传统茯苓酒对脾阳虚模型大鼠的改善作用,将SD大鼠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采用饮食不节、疲倦过度、苦寒泻下三因素建立脾阳虚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分为模型组、茯苓浸渍酒组及传统茯苓酒低、中、高剂量组,比较大鼠体质量、肛温,并... 为探究传统茯苓酒对脾阳虚模型大鼠的改善作用,将SD大鼠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采用饮食不节、疲倦过度、苦寒泻下三因素建立脾阳虚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分为模型组、茯苓浸渍酒组及传统茯苓酒低、中、高剂量组,比较大鼠体质量、肛温,并进行一般行为学观察,考察血清中D-木糖、胃泌素(GAS)含量、白介素-6(IL-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干扰素-γ(IFN-γ)、碱性磷酸酶(ALP)和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及脾脏病理变化。结果表明,造模组大鼠的体质量、肛温分别显著下降26.21%、6.31%(P<0.05),与模型组相比,传统茯苓酒中剂量组大鼠末次给药时其体质量增长8.56%,D-木糖含量极显著升高19.47%(P<0.01)、GAS极显著降低9.54%(P<0.01),IL-6、MCP-1水平分别极显著降低12.57%、15.38%(P<0.01),IFN-γ水平极显著升高10.14%(P<0.01),其脾脏病理切片接近于对照组,红髓和白髓界限明确,淋巴细胞增多且排列紧密有序;与茯苓浸渍酒组相比,传统茯苓酒中剂量组大鼠血清中ALP和ALT水平分别降低25.48%、32.51%,说明传统茯苓酒在健脾的同时不会引起肝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茯苓酒 脾阳虚模型 健脾作用 免疫调节
下载PDF
履带板结构对车辆通过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孙允红 郝岩 +1 位作者 师宪福 李灏 《四川兵工学报》 CAS 2014年第6期9-11,共3页
履带车辆行驶于极其松软的路面时,其履带板的结构对车辆的通过性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改变履板的结构参数是提高履带的推进性能和通过能力的有效途径;而一些文献得出履刺厚度的增加使车辆的行驶阻力显著增大,履刺高度的增加会使... 履带车辆行驶于极其松软的路面时,其履带板的结构对车辆的通过性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改变履板的结构参数是提高履带的推进性能和通过能力的有效途径;而一些文献得出履刺厚度的增加使车辆的行驶阻力显著增大,履刺高度的增加会使行驶阻力略微增加;牵引力随履刺高度的增加而增大,但也会增加行驶阻力;以单位重量的挂钩牵引力作为评定车辆软土通过性的标准,采用贝克方法分析履刺高度,履带板厚度对车辆通过性能的影响;得出履刺高度介于4~6 cm时能够提高车辆的通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挂钩牵引力 履刺高度 履刺厚度
下载PDF
异鼠李素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3
作者 赵方舒 侯林 +6 位作者 杨颖 尹怡铭 王晓晴 倪雯婷 孙允红 李保宏 田景振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3054-3059,共6页
目的:为异鼠李素的进一步研究和新药开发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文献,就近年来异鼠李素抗肿瘤活性相关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异鼠李素是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其抗肿瘤作用机制主要包括阻断肿瘤细胞的细胞周期(S期阻滞、G_(2... 目的:为异鼠李素的进一步研究和新药开发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文献,就近年来异鼠李素抗肿瘤活性相关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异鼠李素是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其抗肿瘤作用机制主要包括阻断肿瘤细胞的细胞周期(S期阻滞、G_(2)/M期阻滞及G_(0)/G_(1)期阻滞)、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迁移和侵袭、诱导活性氧的产生、增强抗肿瘤药物活性、抑制致癌基因表达或增加抑癌基因表达等,可通过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Ras/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Wnt/β-联蛋白等信号通路发挥抗肿瘤作用。但目前大部分研究还停留在体外细胞实验阶段,研究人员应尽快建立动物模型对相关作用机制进行体内实验验证,同时需对异鼠李素的成药性进行分析,以加快该化合物的新药开发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鼠李素 抗肿瘤 作用机制 进展
下载PDF
垂盆草在肝病治疗中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4
作者 尹怡铭 万新焕 +5 位作者 赵方舒 倪雯婷 李保宏 王晓晴 孙允红 田景振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2429-2432,共4页
目的:了解垂盆草在肝病治疗中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以期为垂盆草在肝病治疗中的深入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垂盆草""药理作用""肝病""Sedum sarmentosum Bunge""pharmacol... 目的:了解垂盆草在肝病治疗中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以期为垂盆草在肝病治疗中的深入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垂盆草""药理作用""肝病""Sedum sarmentosum Bunge""pharmacological action""liver disease"等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Pub Med等数据库中组合检索2000年5月-2021年5月发表的相关文献,对近20年来垂盆草在肝病治疗中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行整理归纳。结果与结论:垂盆草可通过下调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以及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的m RNA和蛋白表达,上调miR-124表达,从而发挥保肝降酶、抗肝损伤的作用;通过抑制TGF-β/TGF-β受体(TβR)/肿瘤抑制因子(Smad)信号通路活性以及肝星状细胞的活化,从而发挥抗肝纤维化的作用;通过参与胆汁酸的转运与合成,降低ALT、AST、ALP活性和总胆红素(TBIL)含量,从而发挥抗胆汁淤积的作用;通过抑制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骨髓细胞白血病蛋白1(Mcl-1)、B细胞淋巴瘤2基因(Bcl-2)的表达,增加G1期肝癌细胞数量,从而发挥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作用。垂盆草在临床上多以中药复方形式治疗病毒性肝炎、脂肪性肝病、药物性肝损伤、妊娠期肝病、终末期肝病及其并发症等。垂盆草具有毒副作用小、价格低廉等优点,但目前其用于治疗肝病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动物或细胞实验层面,缺乏高质量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盆草 肝病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下载PDF
甜菊苷生产固体废弃物中绿原酸类絮凝提取工艺研究
5
作者 孙允红 周华 +4 位作者 王晓晴 李忠原 温柔 康怀兴 侯林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CAS 2023年第6期68-73,共6页
目的优化甜菊苷生产的絮凝工艺,对絮凝废弃物中的绿原酸类成分进行提取工艺研究。方法以绿原酸、异绿原酸A转移率和莱鲍迪苷A保留率的综合评分为指标,综合考虑透光率,通过单因素考察确定最佳絮凝工艺。以绿原酸、异绿原酸A转移率为指标... 目的优化甜菊苷生产的絮凝工艺,对絮凝废弃物中的绿原酸类成分进行提取工艺研究。方法以绿原酸、异绿原酸A转移率和莱鲍迪苷A保留率的综合评分为指标,综合考虑透光率,通过单因素考察确定最佳絮凝工艺。以绿原酸、异绿原酸A转移率为指标,通过正交实验设计,考察乙醇浓度、pH、溶剂量对提取工艺的影响。结果最佳絮凝工艺条件为:聚合氯化铝用量为5%,室温搅拌3min,无需静置,绿原酸、异绿原酸A转移率和莱鲍迪苷A保留率的综合评分为83.24%。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pH=1,8倍量60%乙醇提取绿原酸类成分,板泥中绿原酸、异绿原酸A百分含量分别为0.96%、3.29%。结论优选的絮凝提取工艺提取率高、重复性好,适用于甜菊苷生产固体废弃物中绿原酸类成分的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叶菊 絮凝 提取工艺 绿原酸 异绿原酸A
原文传递
垫状卷柏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现代研究及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预测分析
6
作者 孙允红 王晓晴 +4 位作者 赵方舒 倪雯婷 尹怡铭 李保宏 侯林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5-121,共7页
垫状卷柏化学成分多样,至今已发现黄酮类、炔酚类、苯丙素类、有机酸及有机酸酯类、生物碱类、甾体类、等化合物共计86种。垫状卷柏提取物表现出较好的抗肿瘤、抗病毒、抗菌、抗氧化、降糖、护肝及止血等药理作用。本文对垫状卷柏的化... 垫状卷柏化学成分多样,至今已发现黄酮类、炔酚类、苯丙素类、有机酸及有机酸酯类、生物碱类、甾体类、等化合物共计86种。垫状卷柏提取物表现出较好的抗肿瘤、抗病毒、抗菌、抗氧化、降糖、护肝及止血等药理作用。本文对垫状卷柏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梳理,并预测其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建议将穗花杉双黄酮、罗波斯塔双黄酮、扁柏双黄酮、Selaginellin作为垫状卷柏单一成分类Q-Marker备选物质,以期为垫状卷柏进一步深入研究以及建立质量标准体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垫状卷柏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Q-Marker 预测分析
原文传递
高良姜素的药理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6
7
作者 王晓晴 孙允红 +4 位作者 赵方舒 尹怡铭 倪雯婷 李保宏 侯林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15-120,共6页
高良姜素是主要存在于中药高良姜、蜂胶中的一种天然黄酮类化合物。现代研究表明,高良姜素具有抗炎、抗肿瘤、皮肤保护、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抗纤维化、抗病原微生物、神经保护等多种药理活性,应用前景广阔。本文对高良姜素的药理作用... 高良姜素是主要存在于中药高良姜、蜂胶中的一种天然黄酮类化合物。现代研究表明,高良姜素具有抗炎、抗肿瘤、皮肤保护、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抗纤维化、抗病原微生物、神经保护等多种药理活性,应用前景广阔。本文对高良姜素的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高良姜素在医药领域的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良姜素 药理作用 机制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索荆防合剂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8
8
作者 倪雯婷 马大龙 +7 位作者 邵骏菁 尹怡铭 赵方舒 李保宏 孙允红 王晓晴 张晓平 田景振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00-209,共10页
目的:预测荆防合剂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潜在靶点及作用机制,以期为荆防合剂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数据库(TCMSP)、SwissTargetPrediction、TargetNet数据库筛选荆防合剂抗甲型H1N1流感的活性成分及作用... 目的:预测荆防合剂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潜在靶点及作用机制,以期为荆防合剂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数据库(TCMSP)、SwissTargetPrediction、TargetNet数据库筛选荆防合剂抗甲型H1N1流感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DisGeNet数据库获取甲型H1N1流感靶点并统一使用UniProt KB数据库进行标准化,借助Venny 2.1.0在线平台获取两者交集靶点;采用Cytoscape 3.2.1软件建立“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图并进行拓扑学属性分析;将交集靶点上传至STRING 11.5数据库获得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关系网络,并在Metascape平台中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最后通过Autodock vina软件将度值靠前的活性成分和关键核心靶点进行对接验证,并用PyMOL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采用BALB/C雌鼠进行实验验证,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变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7(IL-17)因子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动物肺组织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荆防合剂中共有活性成分144个,获得靶点基因421个,甲型H1N1流感靶点2 956个,两者交集靶点199个,拓扑学分析显示,荆防合剂治疗甲型流感的核心成分为槲皮素、木犀草素和山柰酚,核心靶点为人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TGS2)、雌激素受体1(ESR1)、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2(iNOS2)、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G)、环氧合酶-1(PTGS1)等。GO富集分析中生物学过程(BP)得到697个条目(P<0.01),分子功能(MF)得到59个条目(P<0.01),细胞组成(CC)得到21个条目(P<0.01)。KEGG富集分析中共得到132条信号通路(P<0.01)如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等,大多与调节免疫性炎症有关。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荆防合剂的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的结合能均<-5.0 kcal·mol-1,证明其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HE染色显示给药组动物肺组织明显改善,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显示荆防合剂可降低肺组织中PI3K和Akt的表达水平。结论:荆防合剂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发挥抗甲型流感病毒的作用,其中的活性成分槲皮素、木犀草素和山柰酚可能通过作用于PTGS2、ESR1、iNOS2、PPARG、PTGS1等靶点,进而对PI3K/Akt、MAPK等信号通路产生炎性控制及免疫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防合剂 甲型H1N1流感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实验验证
原文传递
关于中学生的心理失衡研究
9
作者 孙允红 《学校管理》 2005年第4期48-48,共1页
关键词 “一切向钱看” 教育主阵地 物质方面 校园舆论 当今中国社会 文化冲击 教育方法 时代精神 金钱万能
原文传递
传统发酵型五加皮酒的处方考证及制备工艺研究
10
作者 温柔 王晓晴 +2 位作者 孙允红 杨颖 侯林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CAS 2022年第5期65-70,共6页
目的 对传统发酵型五加皮酒进行处方考证,优化其制备工艺中五加皮水提工艺和糖化工艺。方法以浸出物含量和绿原酸含量为指标,单因素考察浸泡时间、溶剂量、煎煮时间,正交试验确定五加皮最佳水提工艺。以还原糖为指标,单因素考察加曲量... 目的 对传统发酵型五加皮酒进行处方考证,优化其制备工艺中五加皮水提工艺和糖化工艺。方法以浸出物含量和绿原酸含量为指标,单因素考察浸泡时间、溶剂量、煎煮时间,正交试验确定五加皮最佳水提工艺。以还原糖为指标,单因素考察加曲量、糖化时间、糖化温度,正交试验确定最佳糖化工艺。结果五加皮最佳水提工艺为A_(2)B_(3)C_(2),即浸泡时间为40min、溶剂量为12倍、煎煮时间为90min;最佳糖化工艺为A_(2)B_(3)C_(2),即加曲量为14%、糖化时间为50min、糖化温度为65℃。结论该工艺制备传统五加皮酒稳定可行,可用于传统五加皮酒的工业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加皮酒 工艺研究 处方考证 水提 糖化 正交试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