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n异质结BiVO_(4)/g-C_(3)N_(4)光阳极的制备及其光电化学水解性能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如意 徐国良 +4 位作者 杨蕾 邓崇海 储德林 张苗 孙兆奇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7-96,I0010-I0012,共13页
钒酸铋(BVO)可用于光电化学(PEC)水解产氢,但受限于其缓慢的表面水氧化动力学,在电极表面修饰单一的析氧助催化剂达不到理想的性能。本工作在BVO电极表面修饰FeNiO_(x)助催化剂可以显著降低起始电压,增强光电化学性能。此外,沉积g-C_(3)... 钒酸铋(BVO)可用于光电化学(PEC)水解产氢,但受限于其缓慢的表面水氧化动力学,在电极表面修饰单一的析氧助催化剂达不到理想的性能。本工作在BVO电极表面修饰FeNiO_(x)助催化剂可以显著降低起始电压,增强光电化学性能。此外,沉积g-C_(3)N_(4)后修饰FeNiO_(x)助催化剂得到的光电极具有更优异的性能。厚度适合的g-C_(3)N_(4)纳米片与BVO构成Ⅱ型p-n异质结,有效抑制了光生电子空穴的复合,促进了电极的电荷分离。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沉积了g-C_(3)N_(4)后,电极的电荷分离效率达到88.2%,比BVO/FeNiO_(x)(60.6%)提升了近1.5倍。经过g-C_(3)N_(4)和FeNiO_(x)协同修饰的BVO/g-C_(3)N_(4)/FeNiO_(x)电极,表面电荷注入效率达到了90.2%,同时,在1.23 V(vs.RHE)条件下光电流密度达到4.63 mA·cm^(–2),是纯BVO(1.86 mA·cm^(–2))的2.48倍。本工作为开发制备高性能光阳极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_(3)N_(4)纳米片 BiVO_(4) 光电化学水解 FeNiO_(x)助催化剂 p-n异质结
下载PDF
沉积电位对ZnO薄膜结构及光电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孙兆奇 徐凯 +3 位作者 杨蕾 石市委 张苗 宋学萍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5-50,共6页
以硝酸锌溶液为电解液,采用电化学沉积方法,在导电玻璃(ITO)上制备ZnO薄膜.使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制备的ZnO薄膜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并研究薄膜的光电性能.结果表明,通过该方法制备的ZnO具有标准的六方纤锌矿纳米柱状结构,... 以硝酸锌溶液为电解液,采用电化学沉积方法,在导电玻璃(ITO)上制备ZnO薄膜.使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制备的ZnO薄膜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并研究薄膜的光电性能.结果表明,通过该方法制备的ZnO具有标准的六方纤锌矿纳米柱状结构,沉积电位为-0.75、-0.80、-0.85 V时,制备的ZnO纳米柱的直径分别为250、400、500 nm,禁带宽度分别为3.12、3.27、3.29 eV,光电流密度分别为1.18、1.07、0.89μA.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薄膜 电沉积 沉积电位 禁带宽度 光电性能
下载PDF
射频磁控溅射制备CuAlO_2薄膜及性能表征 被引量:5
3
作者 孙兆奇 汪娴 +2 位作者 李俊磊 朱煜东 宋学萍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3-18,共6页
利用Al(OH)3和Cu2O高温固相反应烧结制备的靶材,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在玻璃基片上制备非晶CuAlO2薄膜.薄膜的表面均匀,颗粒大小约为50 nm,可见光范围内透射率为60%,平均折射率达2.0,直接带隙为3.86 eV.随着在紫外光源下曝光时间的增加,... 利用Al(OH)3和Cu2O高温固相反应烧结制备的靶材,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在玻璃基片上制备非晶CuAlO2薄膜.薄膜的表面均匀,颗粒大小约为50 nm,可见光范围内透射率为60%,平均折射率达2.0,直接带隙为3.86 eV.随着在紫外光源下曝光时间的增加,薄膜的接触角从96.3°减小到87.5°,薄膜仍呈现出良好的疏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AlO2薄膜 磁控溅射 浸润性
下载PDF
Cu块材及Cu膜的光学常数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孙兆奇 蔡琪 +1 位作者 何玉平 宋学萍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2期28-33,39,共7页
用反射式动态椭圆偏振光谱技术对Cu块材、Cu薄膜及Cu厚膜的光学常数进行了测试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与Roberts块材、Johnson厚膜数据相比,不同方法得到Cu的光学常数在谱线形状上基本相似,但在数值上存在一定差别;在波长为250~830nm范围... 用反射式动态椭圆偏振光谱技术对Cu块材、Cu薄膜及Cu厚膜的光学常数进行了测试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与Roberts块材、Johnson厚膜数据相比,不同方法得到Cu的光学常数在谱线形状上基本相似,但在数值上存在一定差别;在波长为250~830nm范围内,Cu块材和膜的折射率n与消光系数k分别在0.1~1.5和1.5~5.0之间;随膜厚增加,n值增大,k值减小;厚膜的n、k值与块材的更为接近。同时讨论了光学常数与微结构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块材 铜膜 光学常数 椭偏光谱 微结构 光子器件
下载PDF
Ag-MgF_2金属陶瓷薄膜的制备及其微观结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孙兆奇 李爱侠 +1 位作者 徐志元 孙大明 《真空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20-223,共4页
用真空双蒸发源交替蒸发法和单蒸发源混合瞬时蒸发法制备了Ag-MgF2金属陶瓷薄膜。透射电镜、电子衍射、X射线衍射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结果表明,薄膜由晶态超微粒Ag镶嵌于主要为非晶态的MgF2中构成。Ag-MgF2形成的金属陶瓷复合晶体... 用真空双蒸发源交替蒸发法和单蒸发源混合瞬时蒸发法制备了Ag-MgF2金属陶瓷薄膜。透射电镜、电子衍射、X射线衍射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结果表明,薄膜由晶态超微粒Ag镶嵌于主要为非晶态的MgF2中构成。Ag-MgF2形成的金属陶瓷复合晶体结构所对应的主要谱峰为d=0.26102,0.23540,0.20393nm。用真空单蒸发源混合瞬时蒸发法制备的Ag-MgF2薄膜表面元素的结合能大于双蒸发源交替蒸发法制备的薄膜表面元素的结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陶瓷 薄膜 制备 微结构 能态 氟化镁
下载PDF
Cu-MgF_2纳米金属陶瓷薄膜的微结构及吸收光谱特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孙兆奇 吴桂芳 +2 位作者 李爱侠 徐志元 孙大明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0年第3期64-69,共6页
对用蒸发技术制备的Cu -MgF2 纳米金属陶瓷薄膜微结构及吸收光谱特性进行了研究。微结构分析表明薄膜由fcc -Cu纳米晶粒镶嵌于主要呈非晶态的MgF2 基体中所组成 ,晶粒的平均粒度约为 1 4~ 1 6nm。Cu -MgF2 纳米金属陶瓷薄膜在 2 0 0~ ... 对用蒸发技术制备的Cu -MgF2 纳米金属陶瓷薄膜微结构及吸收光谱特性进行了研究。微结构分析表明薄膜由fcc -Cu纳米晶粒镶嵌于主要呈非晶态的MgF2 基体中所组成 ,晶粒的平均粒度约为 1 4~ 1 6nm。Cu -MgF2 纳米金属陶瓷薄膜在 2 0 0~ 80 0nm波段内的吸收光谱表明 :随着波长增加 ,吸收减小 ;Cu纳米晶粒的表面等离子共振吸收峰出现于 560nm处 ;短波长区呈现较强的Cu的带间跃迁吸收。用三维弥散系统的Maxwell-Garnett理论对Cu -MgF2 复合体系的实验吸收光谱特性作出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金属陶瓷薄膜 吸收光谱 微结构 氟化镁
下载PDF
射频磁控溅射的不同厚度MgF_2薄膜的微结构和应力特性 被引量:2
7
作者 孙兆奇 吕建国 +1 位作者 何玉平 宋学萍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00-703,共4页
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在室温Si基片上制备了60.7~1545.0nm范围内不同厚度的MgF2薄膜,并用X射线衍射及激光干涉相移技术对不同厚度MgF2薄膜微结构和应力分布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构分析表明:制备的MgF2薄膜呈多晶状态,仍为四方结构;随膜厚由42... 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在室温Si基片上制备了60.7~1545.0nm范围内不同厚度的MgF2薄膜,并用X射线衍射及激光干涉相移技术对不同厚度MgF2薄膜微结构和应力分布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构分析表明:制备的MgF2薄膜呈多晶状态,仍为四方结构;随膜厚由420.0nm增加到1545.0nm,膜的平均晶粒尺寸由3.2nm逐渐增大到14.5nm。应力研究表明:所制备的MgF2薄膜在=30mm选区内全场平均应力均表现为张应力;随膜厚增加,MgF2薄膜中的平均应力值起始时呈近似线性缓慢减小,当膜厚大于1200nm时,其选区平均应力及应力差基本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化镁薄膜 射频磁控溅射 微结构 应力特性
下载PDF
Ag-MgF_2金属陶瓷体的烧结条件与微观结构 被引量:2
8
作者 孙兆奇 李爱侠 +1 位作者 徐志元 孙大明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08-309,共2页
本文报道了Ag -MgF2 金属陶瓷体的烧结条件与微观结构之间的关系。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 ,当真空烧结炉中有氧气氛存在时 ( 3 0Pa的低真空 ) ,如烧结温度T≥ 60 0℃ ,Ag -MgF2 体系将转变为Ag -MgF2 -MgO ;当烧结温度达到 12 5 0℃时Ag -Mg... 本文报道了Ag -MgF2 金属陶瓷体的烧结条件与微观结构之间的关系。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 ,当真空烧结炉中有氧气氛存在时 ( 3 0Pa的低真空 ) ,如烧结温度T≥ 60 0℃ ,Ag -MgF2 体系将转变为Ag -MgF2 -MgO ;当烧结温度达到 12 5 0℃时Ag -MgF2 体系转变成为Ag -MgO。在高真空中 ( <10 -3Pa)烧结时 ,Ag -MgF2 体系将保持不变。烧结后的Ag -MgF2金属陶瓷体的空隙率 ,在 3 0 %~ 5 5 % (质量分数 )Ag范围内出现极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MgF2金属陶瓷体 微观结构 烧结条件
下载PDF
半连续Ag膜的多重分形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孙兆奇 吕建国 高清维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1期30-34,共5页
用透射电镜(TEM)观察了用直流磁控溅射法制备的厚度为1.5nm^67nm的半连续Ag膜的形貌,并用多重分形理论定量表征不同厚度半连续Ag膜中Ag小岛的面分布均匀性及其尺寸分布。结果显示:随着薄膜厚度的增加,多重分形谱的谱宽Δα先增大后减小,... 用透射电镜(TEM)观察了用直流磁控溅射法制备的厚度为1.5nm^67nm的半连续Ag膜的形貌,并用多重分形理论定量表征不同厚度半连续Ag膜中Ag小岛的面分布均匀性及其尺寸分布。结果显示:随着薄膜厚度的增加,多重分形谱的谱宽Δα先增大后减小,在6nm^12nm之间出现最大值,表明薄膜中小岛的面分布均匀性是由均匀到不均匀再到均匀的变化过程;当薄膜厚度达到某一临界值(在12nm^67nm之间)时,Δf从<0向>0发生转变,此时薄膜中小岛的尺寸分布由较大程度上取决于体积最小的小岛向较大程度上取决于体积最大的小岛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连续Ag膜 多重分形谱 TEM 薄膜厚度
下载PDF
薄膜/基片系统红外透射光谱振荡现象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兆奇 蔡琪 +1 位作者 王佩红 宋学萍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3-76,共4页
在研究用射频磁控共溅射法制备的不同体积含量的Au-MgF2纳米金属陶瓷复合薄膜/Si基片系统的红外光谱特性时发现:薄膜的红外光谱存在振荡现象,同时在振荡的红外光谱中出现明显的包络线,这些现象对薄膜的光学特性分析带来一定困难。定性... 在研究用射频磁控共溅射法制备的不同体积含量的Au-MgF2纳米金属陶瓷复合薄膜/Si基片系统的红外光谱特性时发现:薄膜的红外光谱存在振荡现象,同时在振荡的红外光谱中出现明显的包络线,这些现象对薄膜的光学特性分析带来一定困难。定性和定量分析表明这两种现象均由光透过基片产生的多光束干涉引起,并给出了消除此现象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基片系统 红外透射光谱 振荡现象 多光束干涉
下载PDF
用夫朗和费衍射法测定微粒直径 被引量:3
11
作者 孙兆奇 曹卓良 《激光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30-31,37,共3页
本文针对传统微粒直径测量方法的局限性,提出利用单色点光源经二维随机分布的微粒系统进行夫朗和费衍射所形成的图样来测量微粒平均直径的方法,并讨论了该测量方法的精度,对于常见的颗粒度为几μm~几十μm的微粒,该方法的相对系... 本文针对传统微粒直径测量方法的局限性,提出利用单色点光源经二维随机分布的微粒系统进行夫朗和费衍射所形成的图样来测量微粒平均直径的方法,并讨论了该测量方法的精度,对于常见的颗粒度为几μm~几十μm的微粒,该方法的相对系统误差绝对值在1%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粒直径测量 夫朗和费衍射 测量精度
下载PDF
超薄Au膜的微结构及电学特性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兆奇 蔡琪 +1 位作者 吕建国 宋学萍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246-1248,共3页
用直流磁控溅射在室温Si基片和载玻片上制备了厚度为7.6~81.3nm超薄Au膜,用X射线衍射及数字电桥对薄膜的微结构和电学性质进行了测试分析。微结构分析表明:制备的超薄Au膜仍为面心立方多晶结构;在膜厚d〈46.3nm时,(111)晶粒... 用直流磁控溅射在室温Si基片和载玻片上制备了厚度为7.6~81.3nm超薄Au膜,用X射线衍射及数字电桥对薄膜的微结构和电学性质进行了测试分析。微结构分析表明:制备的超薄Au膜仍为面心立方多晶结构;在膜厚d〈46.3nm时,(111)晶粒平均晶粒尺寸随膜厚增加逐渐增大,当d〉46.3nm后,晶粒尺寸几乎保持不变,甚至有所减小;(220)晶粒的平均晶粒尺寸则总是随膜厚的增加而增大。薄膜晶格常数均比PDF标准值(0.4078nm)稍小,随膜厚增加,薄膜晶格常数由0.4045nm增大到0.4077nm。电阻率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膜厚的增加,薄膜的电阻率经历了岛状膜的极大-网状膜的急剧减小-连续膜的缓慢减小。膜厚d〉46.3nm后,由于薄膜中长出新的(111)小晶粒,电阻率略有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薄Au膜 微结构 电阻率
下载PDF
Cu-MgF_2金属陶瓷薄膜的微结构与光学特性 被引量:3
13
作者 孙兆奇 孙大明 +3 位作者 王光亚 谢平 徐志元 李爱侠 《真空与低温》 1999年第3期152-156,共5页
报道了用真空蒸发法制备的 Cu - Mg F2 金属陶瓷薄膜的微结构与光学特性的测试结果。在220 n m ~800 n m 波段,薄膜的反射率很低,仅为1 % ~2 .5 % ;透射率则在200 n m ~650 n m之间随波长增大... 报道了用真空蒸发法制备的 Cu - Mg F2 金属陶瓷薄膜的微结构与光学特性的测试结果。在220 n m ~800 n m 波段,薄膜的反射率很低,仅为1 % ~2 .5 % ;透射率则在200 n m ~650 n m之间随波长增大近似呈抛物线上升,至650 n m 处达到最大值46 % ;吸光度随波长增大呈指数下降,在400 cm - 1 ~4 000 c m - 1 红外波段,薄膜的吸收率较高,约65 % 。研究结果表明, Cu - Mg F2 金属陶瓷薄膜可用于紫外—红外光区的减反射膜层以及太阳能转换器件的膜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陶瓷 薄膜 微结构 光学特性 铜-二氟化镁
下载PDF
溅射超薄Ag膜中的晶格畸变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兆奇 曹春斌 宋学萍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44-447,共4页
用直流溅射法制备了厚度从11.9到189.0 nm的超薄Ag膜。X射线衍射(XRD)分析表明:样品中的Ag均为面心立方多晶结构,粒径从6.3到14.5 nm。通过晶格常数的计算发现:晶格畸变为收缩,且随着粒径的减小收缩率增加,最大值为1.1%。结合不同方法... 用直流溅射法制备了厚度从11.9到189.0 nm的超薄Ag膜。X射线衍射(XRD)分析表明:样品中的Ag均为面心立方多晶结构,粒径从6.3到14.5 nm。通过晶格常数的计算发现:晶格畸变为收缩,且随着粒径的减小收缩率增加,最大值为1.1%。结合不同方法制备纳米Ag材料的研究结果,讨论了影响晶格畸变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溅射 超薄Ag膜 晶格畸变
下载PDF
ITO薄膜的微结构及其分形表征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兆奇 吕建国 +3 位作者 蔡琪 曹春斌 江锡顺 宋学萍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CAS 2008年第4期273-277,共5页
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法制备氧化铟锡(ITO)薄膜,用XRD、TEM和分形理论测试和分析了不同退火时间ITO薄膜的微结构。XRD分析表明:退火时间持续增加,薄膜的晶格常数先减小后略有增大,这是薄膜中Sn^(4+)取代Sn^(2+)导致晶格常数减小和压应力不... 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法制备氧化铟锡(ITO)薄膜,用XRD、TEM和分形理论测试和分析了不同退火时间ITO薄膜的微结构。XRD分析表明:退火时间持续增加,薄膜的晶格常数先减小后略有增大,这是薄膜中Sn^(4+)取代Sn^(2+)导致晶格常数减小和压应力不断释放导致晶格常数增大共同作用的结果。分形研究表明:分形维数随退火时间的延长先减小后增大,说明薄膜中平均晶粒尺寸先减小后增大,与XRD的研究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非金属材料 微结构 分形 氧化铟锡(ITO)薄膜
下载PDF
膜用 Ag-MgF_2 金属陶瓷体的真空烧结 被引量:1
16
作者 孙兆奇 李爱侠 +1 位作者 徐志元 孙大明 《真空与低温》 1998年第3期125-127,共3页
介绍了供薄膜制备用的Ag—MgF2金属陶瓷体的真空烧结过程,组分Ag的偏析,空隙率与组分比以及温度之间的关系,得到了保证Ag—MgF2体系组分比的制备条件。
关键词 金属陶瓷 真空烧结 偏析 空隙率 薄膜
下载PDF
用反射椭偏术测膜厚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英文)
17
作者 孙兆奇 曹卓良 吴桂芳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7年第2期38-41,共4页
薄膜科学与技术是当前高科技中的一个重要领域,用反射式椭偏仪测量薄膜厚度是一个重要的物理实验.然而,目前的实验内容只能确定膜厚在第一周期以内的值而不能确定膜厚的周期数,因而不能测得薄膜的实际厚度.
关键词 反射椭偏术 薄膜 厚度 测量
下载PDF
氧离子束轰击后的InP表面形貌实验研究
18
作者 孙兆奇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4期434-437,共4页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 S E M )和扫描隧道显微镜( S T M )对遭受斜入射 O+2 离子束轰击的 In P表面形貌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波纹状的表面形貌从04μm 的溅射深度开始形成。在溅射深度为04μm ~20μm...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 S E M )和扫描隧道显微镜( S T M )对遭受斜入射 O+2 离子束轰击的 In P表面形貌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波纹状的表面形貌从04μm 的溅射深度开始形成。在溅射深度为04μm ~20μm 范围,波纹状表面形貌的波长以及无序性均随溅射深度的增加而增加.波长与溅射深度有关而与溅射速率无关。研究结果证实由 O+2 离子束轰击导致的 In P表面波纹形貌能够通过在轰击期间旋转样品得到有效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束轰击 表面形貌 磷化铟 SEM STM
下载PDF
ITO薄膜的微结构表征及其组分特性 被引量:23
19
作者 蔡琪 曹春斌 +2 位作者 江锡顺 宋学萍 孙兆奇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95-199,共5页
用直流磁控溅射法制备了氧铟锡(ITO)薄膜。采用XRD、TEM、XPS对薄膜的微结构和化学组分进行了测试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制备的薄膜中,Sn元素已固溶到In2O3晶格形成了多晶ITO。延长退火时间,薄膜的结晶度增加,SnO被氧化为SnO2并逐渐达到饱... 用直流磁控溅射法制备了氧铟锡(ITO)薄膜。采用XRD、TEM、XPS对薄膜的微结构和化学组分进行了测试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制备的薄膜中,Sn元素已固溶到In2O3晶格形成了多晶ITO。延长退火时间,薄膜的结晶度增加,SnO被氧化为SnO2并逐渐达到饱和,薄膜表面先失氧后附氧,膜中氧空位含量先增加后减少。退火1h后,薄膜具有最低电阻率(6×10-4Ω.cm)和高可见光平均透射率(9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TO薄膜 直流磁控溅射 微结构 组分
下载PDF
椭偏仪测薄膜厚度实验存在的问题
20
作者 孙兆奇 《物理实验》 1992年第3期142-143,共2页
薄膜科学与技术是当前高科技中的一个领域,在目前各高等院校开设的近代物理实验课程中均有用反射型椭偏仪测量薄膜厚度及折射率的内容。然而,本实验内容的安排却存在一个问题。
关键词 椭偏仪 薄膜 厚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