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评价左室整体舒张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孙兆家 陈作元 金延春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117-118,120,共3页
①目的探讨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DTI)评价左室整体舒张功能的价值。②方法将67例左室整体舒张功能减退病人分为3组。应用DTI测定其二尖瓣环舒张早、晚期峰值运动速度。同时应用脉冲多普勒技术测定其二尖瓣口和肺静脉血流频谱,并与36例健... ①目的探讨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DTI)评价左室整体舒张功能的价值。②方法将67例左室整体舒张功能减退病人分为3组。应用DTI测定其二尖瓣环舒张早、晚期峰值运动速度。同时应用脉冲多普勒技术测定其二尖瓣口和肺静脉血流频谱,并与36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比较。③结果对照组、左室心肌松弛性减退组、左室充盈假性正常化组和限制性充盈组之间的舒张早期二尖瓣环峰值运动速度有显著性差异(F=11.67,P<0.01)。④结论DTI测定舒张早期二尖瓣环峰值运动速度能准确诊断左室舒张功能减退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心室功能
下载PDF
Osborn波对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孙兆家 王玉光 《齐鲁医学杂志》 2005年第2期101-102,共2页
①目的 通过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后Osborn波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评价Osborn波预测急性心肌梗死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②方法 将87 例AMI病人按心电图有无Osborn波分为两组,比较两组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③结果... ①目的 通过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后Osborn波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评价Osborn波预测急性心肌梗死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②方法 将87 例AMI病人按心电图有无Osborn波分为两组,比较两组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③结果 Osborn波阳性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χ2=39.4,P<0.001)。④结论 心电图Osborn波可作为AMI病人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有效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SBORN波 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下载PDF
血浆D-二聚体对急性动脉血管性腹痛病因筛选价值
3
作者 孙兆家 郝少波 张泉三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454-456,共3页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筛选急性动脉血管性腹痛病因的价值。方法 2012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急诊科确诊为动脉血管性疾病所致急性腹痛的病人89例,其中急性腹主动脉夹层(AAAD)组53例,急性肠系膜动脉梗死(AMAI)组27例,急性肾动脉梗死组9...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筛选急性动脉血管性腹痛病因的价值。方法 2012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急诊科确诊为动脉血管性疾病所致急性腹痛的病人89例,其中急性腹主动脉夹层(AAAD)组53例,急性肠系膜动脉梗死(AMAI)组27例,急性肾动脉梗死组9例。同时选取年龄、性别、例数匹配的非动脉血管性腹痛病人89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 AAAD组与AMAI组病人血浆D-二聚体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u=2.96、2.87,P<0.05);AAAD组病人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AMAI组(u=2.12,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对急性腹痛病因中AAAD与AMAI诊断具有重要的筛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腹痛 动脉瘤 夹层 诊断
下载PDF
老年性哮喘诊治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张泉三 徐晓虹 +1 位作者 孙兆家 战炳炎 《医学综述》 2017年第13期2601-2605,2610,共6页
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性哮喘的发病率也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老年性哮喘是支气管哮喘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已给予了重视,肺功能和痰液中特异性蛋白在老年性哮喘的诊断中有重要作用。支气管哮喘的常规治疗药物,如茶碱... 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性哮喘的发病率也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老年性哮喘是支气管哮喘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已给予了重视,肺功能和痰液中特异性蛋白在老年性哮喘的诊断中有重要作用。支气管哮喘的常规治疗药物,如茶碱、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等在老年性哮喘患者中的合理应用及测定呼出气一氧化氮观察老年性哮喘的治疗效果是目前的研究热点;特异性免疫治疗及靶向治疗的新进展对于老年性哮喘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哮喘 肺功能 炎性标志物 支气管扩张剂 糖皮质激素
下载PDF
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评价左心室舒张功能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志斌 孙兆家 +3 位作者 李艳 聂晶 孙品 王海燕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3,共3页
为探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 ( TDI)评价左室舒张功能的价值 ,将 5 7例左室舒张功能减退患者分为三组。应用 TDI测定其二尖瓣环运动速度 ;脉冲多普勒技术测定其二尖瓣口和肺静脉血流频谱 ,并与 32例健康志愿者 (对照组 )比较。结果舒张早... 为探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 ( TDI)评价左室舒张功能的价值 ,将 5 7例左室舒张功能减退患者分为三组。应用 TDI测定其二尖瓣环运动速度 ;脉冲多普勒技术测定其二尖瓣口和肺静脉血流频谱 ,并与 32例健康志愿者 (对照组 )比较。结果舒张早期心肌运动峰值速度在对照组、左室心肌松弛性减低组 ( 16例 )、左室充盈假性正常化组 ( 2 7例 )和限制性充盈组 ( 14例 )分别为 ( 12 .0± 3.6 ) cm/ s、( 7.9± 2 .3) cm/ s、( 7.6± 2 .2 ) cm/ s和 ( 7.5±3.1) cm / s;对照组与其他三组比较 ,P值均 <0 .0 0 1。认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照组 组织多普勒成像 左室舒张功能 临床价值 左心室舒张功能 心肌 早期 TDI 技术评价 程度
下载PDF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少见并发症9例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泉三 徐晓红 孙兆家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5期455-455,457,共2页
关键词 有机磷化合物 中毒 并发症
下载PDF
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P波离散度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泉三 孙兆家 徐晓虹 《齐鲁医学杂志》 2006年第2期130-131,共2页
目的通过观察口服缬沙坦前后原发性高血压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AF)病人P波离散度(Pd)的变化,评价缬沙坦对Pd的影响。方法选取69例高血压并发阵发性AF病人,口服缬沙坦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同步12导联心电图机测定Pmax和Pmin,计算Pd... 目的通过观察口服缬沙坦前后原发性高血压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AF)病人P波离散度(Pd)的变化,评价缬沙坦对Pd的影响。方法选取69例高血压并发阵发性AF病人,口服缬沙坦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同步12导联心电图机测定Pmax和Pmin,计算Pd并比较其差异性。结果口服缬沙坦治疗3个月后Pd明显减小(t=6.21,P<0.01)。结论口服缬沙坦能改善原发性高血压并发AF病人心房电生理异常,减小Pd,降低AF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缬沙坦 P波离散度 高血压 心房颤动
下载PDF
左室心肌松弛性对压差半降时间法判定主动脉瓣反流程度的影响
8
作者 王志斌 聂晶 +1 位作者 孙品 孙兆家 《齐鲁医学杂志》 2002年第4期294-296,共3页
①目的 探讨主动脉瓣反流时左室心肌松弛性对反流的压差半降时间 (PHT)与反流分数 (RF)相关性的影响。②方法 选择 55例主动脉瓣反流病人 ,应用脉冲波多普勒记录二尖瓣口和肺静脉血流频谱 ,测量舒张早期峰值充盈速度 (E)、心房收缩期... ①目的 探讨主动脉瓣反流时左室心肌松弛性对反流的压差半降时间 (PHT)与反流分数 (RF)相关性的影响。②方法 选择 55例主动脉瓣反流病人 ,应用脉冲波多普勒记录二尖瓣口和肺静脉血流频谱 ,测量舒张早期峰值充盈速度 (E)、心房收缩期峰值充盈速度 (A)、E/A比值、舒张早期充盈减速时间 (DECT)、肺静脉血流的收缩波与舒张波的峰值速度比 (S/D)和心房收缩波峰值流速 (Ar)以估测左室心肌松弛性。连续波多普勒记录主动脉瓣反流血流频谱以测量PHT .脉冲波多普勒和二维超声测定左右室每搏量以计算RF .③结果 在全部 55例病人RF与PHT之间存在低相关性 (r=- 0 .31 ,P <0 .0 5) ,在 2 5例无左室心肌肥厚的病人 ,RF与PHT的相关性显著 (r =- 0 .73 ,P <0 .0 0 1 ) ,而在 30例存在左室心肌肥厚的病人 ,RF与PHT之间无相关性。在左室心肌松弛性正常时 ,RF与PHT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r =- 0 .67,P <0 .0 0 1 ) ,而在左室心肌松弛性减退时 ,RF与PHT之间相关性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室心肌松弛性 压差半降时间法 主动脉瓣反流 影响 多普勒超声心动描记术
下载PDF
375例慢性脑出血后肺炎患者病原菌分布及其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王玉光 孙兆家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7-159,共3页
目的:探究并分析慢性脑出血后肺炎患者病原菌分布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山东省总工会青岛工人疗养院康复科2011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375例慢性脑出血后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痰液、血液和咽拭子进行细菌培养,直接免疫... 目的:探究并分析慢性脑出血后肺炎患者病原菌分布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山东省总工会青岛工人疗养院康复科2011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375例慢性脑出血后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痰液、血液和咽拭子进行细菌培养,直接免疫荧光法进行病毒检测,酶联免疫法进行非典型病原体检测,并采用自编问卷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分析慢性脑出血后肺炎患者病原菌分布及其预后影响因素。结果慢性脑出血后肺炎患者预后良好率为85.60%,病原菌以细菌感染为主,占42.5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吞咽反射障碍(OR=12.922,P<0.01)和合并呼吸系统其他疾病(OR=3.327,P<0.01)是慢性脑出血后肺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胸腹式呼吸训练(OR=0.695,P<0.01)是慢性脑出血后肺炎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结论慢性脑出血后肺炎预后尚可,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为主,预后因素有吞咽反射障碍、合并呼吸系统其他疾病和胸腹式呼吸训,在临床医疗过程中,可加强胸腹式呼吸训指导,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脑出血后肺炎 病原菌 分布 预后影响因素
下载PDF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玉光 孙兆家 《中国疗养医学》 2015年第10期1069-1071,共3页
目的对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将山东省青岛工人疗养院2008-01—2015-01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32例设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行治疗的COPD合并... 目的对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将山东省青岛工人疗养院2008-01—2015-01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32例设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行治疗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26例设为对照组。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血气分析治疗前后各项观察指标的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p H、Pa O2、Pa CO2、HR、RR均较对照组治疗后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无效6例,占18.75%(6/32),明显少于对照组无效例数(12/26,占46.1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达81.25%,与对照组的53.85%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Ⅱ型呼吸衰竭 无创正压通气
下载PDF
QT离散度对高血压心肌肥厚并发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
11
作者 张永萍 金理云 孙兆家 《齐鲁医学杂志》 2002年第4期326-327,共2页
①目的 探讨QT离散度对高血压心肌肥厚并发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②方法 随机选取心脏超声诊断为左心室肥厚的高血压病人 67例 ,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心肌肥厚并发心肌缺血组 (2 4例 )与单纯心肌肥厚组 (43例 ) ,对两组静态 1 2导... ①目的 探讨QT离散度对高血压心肌肥厚并发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②方法 随机选取心脏超声诊断为左心室肥厚的高血压病人 67例 ,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心肌肥厚并发心肌缺血组 (2 4例 )与单纯心肌肥厚组 (43例 ) ,对两组静态 1 2导联同步心电图测定的QT离散度值进行对比研究。③结果 心肌肥厚并发心肌缺血组的QT离散度均值较单纯心肌肥厚组明显延长 (t=3 .2 8,P <0 .0 1 )。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作对照 ,用QT离散度≥ 70ms作为心肌肥厚并发心肌缺血的诊断标准 ,灵敏度为 91 .7% ,特异度为 81 .8%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发症 心电图 QT离散度 高血压 心肌肥厚 心肌缺血 诊断
下载PDF
含服天然心房肽对47例心律失常的即刻疗效观察
12
作者 陈树儒 杨新博 +4 位作者 李国昌 李爱凤 赵玉军 张泉三 孙兆家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2期96-97,共2页
研究了心房肽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对47例各类心律失常患者舌下含服天然心房肽,结果较原有心率平均降低10%左右,显效率为38.3%。
关键词 心房肽 心律失常 含服 即刻疗效观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