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组合式人工食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孙公甲 孙敏 +3 位作者 朱福秀 张书琴 吴镛 牛玉霞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266-269,共4页
组合式人工食管由内中外三管组合而成。硅胶管(内)、不锈钢丝弹簧管(中)和聚丙烯线编织管(外)。用该管代替犬部分食管实验10次,并用大网膜包绕以防止和减少吻合口漏和食管狭窄。
关键词 人工食管 组合式
下载PDF
博来霉素A_5抑制血管生成和抗肿瘤转移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武利存 孙公甲 +1 位作者 张维东 张庆慧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9-61,共3页
目的:证实博来霉素A5抑制血管生成和抗肿瘤转移作用。方法:将含有0.5μg博来霉素A5的载体置于胚龄7d的鸡胚绒毛尿囊膜(CAM)上,48h后观察抑制血管生成情况。Lewis肺癌皮下接种C57BL6小鼠6d后,在移植瘤周围及其基底部多处局部注射博来霉素... 目的:证实博来霉素A5抑制血管生成和抗肿瘤转移作用。方法:将含有0.5μg博来霉素A5的载体置于胚龄7d的鸡胚绒毛尿囊膜(CAM)上,48h后观察抑制血管生成情况。Lewis肺癌皮下接种C57BL6小鼠6d后,在移植瘤周围及其基底部多处局部注射博来霉素A5,每鼠每次0.6mg,每5天1次,共3次,接种后25d处死小鼠,观察皮下移植瘤血管生成抑制情况和对肺转移的抑制作用。结果:博来霉素A5可使载体周围CAM新生血管明显减少甚至消失。Lewis肺癌皮下移植瘤体积小,颜色苍白,毛细血管稀少,很少出血,坏死常见。肺转移抑制率为80%。结论:博来霉素A5能强烈抑制鸡胚CAM和Lewis肺癌皮下移植瘤的血管生成,瘤周局注具有抗转移作用。提示博来霉素A5是一有潜力的血管生长抑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来霉素A5 LEWIS肺癌 肿瘤转移
下载PDF
用鸡胚绒毛尿囊膜研究血管内皮细胞移动和增殖 被引量:3
3
作者 武利存 孙公甲 张维东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72-573,I000,共3页
关键词 鸡胚 血管内皮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移动
下载PDF
平阳霉素对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内皮细胞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武利存 宋守芹 +2 位作者 王丽 张维东 孙公甲 《细胞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87-90,共4页
利用鸡胚绒毛尿囊膜研究平阳霉素对血管内皮细胞移动和增殖的影响。(1)内皮细胞移动:采用组织学切片、常规H-E染色,通过观察不同胚龄鸡胚CAM的组织学结构即可判定毛细血管EC移动。发现鸡胚在第8、10、12天胚龄时CAM EC都位于外胚层绒毛... 利用鸡胚绒毛尿囊膜研究平阳霉素对血管内皮细胞移动和增殖的影响。(1)内皮细胞移动:采用组织学切片、常规H-E染色,通过观察不同胚龄鸡胚CAM的组织学结构即可判定毛细血管EC移动。发现鸡胚在第8、10、12天胚龄时CAM EC都位于外胚层绒毛膜上皮之下,随胚龄增大,EC逐渐由中胚层移向外胚层。而孵育至第14天后(16、18天)CAM毛细血管EC大都移至外胚层上皮之上,紧贴壳膜。PY可明显抑制EC移动,使第18天胚龄时早已该移至外胚层之上的毛细血管EC仍停留在外胚层上皮之下。(2)内皮细胞增殖:用放射自显影技术对第10天胚龄的鸡胚CAMEC进行~3H-TdR标记,标记率即反映EC增殖的程度。同时用血管生长抑制剂PY对比研究对EC增殖的影响。对照组和实验组EC^3H-TdR标记率分别为41.5±3.4%和20.3±1.5%,PY可使CAMEC的DNA合成减少,即抑制EC增殖。鸡胚CAM可作为研究EC移动和增殖的体内模型,用于血管生成刺激因子和抑制因子的筛选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 平阳毒素 实验方法 鸡胚绒毛尿囊膜
下载PDF
血管生长抑制因子 被引量:3
5
作者 武利存 刘凤云 孙公甲 《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4-8,共5页
恶性实体肿瘤的生长必须依赖新生血管持续不断地为其提供营养和排除代谢产物.因此,如能抑制或破坏这些新生血管就可防止恶性肿瘤的生长与转移,这是近年来癌症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国外为寻找效果好、毒性低的血管生长抑制因子进行了大量研... 恶性实体肿瘤的生长必须依赖新生血管持续不断地为其提供营养和排除代谢产物.因此,如能抑制或破坏这些新生血管就可防止恶性肿瘤的生长与转移,这是近年来癌症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国外为寻找效果好、毒性低的血管生长抑制因子进行了大量研究.血管生长抑制因子对癌症治疗具有良好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 生长抑制因子 肿瘤
下载PDF
乳癌VEGF表达、微血管密度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6
作者 武利存 张维东 +2 位作者 刘惠萍 张庆慧 孙公甲 《山东医科大学学报》 1999年第3期189-191,共3页
对 35 例乳癌石蜡切片分别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 E G F)和抗八因子相关抗原(Ⅷ F R Ag)单抗进行免疫组化染色,以探讨 V E G F 的表达水平、微血管密度( M V D)及腋窝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 对 35 例乳癌石蜡切片分别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 E G F)和抗八因子相关抗原(Ⅷ F R Ag)单抗进行免疫组化染色,以探讨 V E G F 的表达水平、微血管密度( M V D)及腋窝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腋窝淋巴结有转移者 V E G F 阳性率和 M V D 分别为 7778% 和 9382±2176,无转移者为1768% 和 4350±1103,二者呈正相关。 V E G F 表达和 M V D 不仅可作为乳癌预后指标,而且通过抑制 V E G F 表达和抗血管生成治疗可防止肿瘤复发和转移。对选择其他疗法亦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生长因子 微血管密度 淋巴结转移 乳癌
下载PDF
血管生长刺激因子
7
作者 刘凤云 武利存 +1 位作者 贾培民 孙公甲 《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194-195,共2页
血管生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许多因素如细胞外基质、炎症细胞及血管生成因子的调控。本文主要论述有关血管生成因子的生物学特性,调控机制及其生物活性鉴定方云方面的研究进展。以便利用血管生成机制,进一步探讨如何刺激或抑制血管生... 血管生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许多因素如细胞外基质、炎症细胞及血管生成因子的调控。本文主要论述有关血管生成因子的生物学特性,调控机制及其生物活性鉴定方云方面的研究进展。以便利用血管生成机制,进一步探讨如何刺激或抑制血管生成治疗临床有关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因子 生长刺激因子
下载PDF
抑制血管新生治疗癌症
8
作者 孙公甲 《科技信息(吉林)》 1991年第6期25-26,共2页
关键词 肿瘤病 血管新生 抑制
全文增补中
Immunohistochemical study on angiogenesis of axillary lymph node metastasis in human invasive breast carcinoma
9
作者 武利存 张维东 +3 位作者 刘惠萍 赵斌 宋守芹 孙公甲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3期76-78,共3页
Objective: To study angiogenesis of the axillary lymph node metastases including micrometastases in breast carcinoma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icrovessel density (MVD) and metastasis. Methods: Thirty-seven breast... Objective: To study angiogenesis of the axillary lymph node metastases including micrometastases in breast carcinoma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icrovessel density (MVD) and metastasis. Methods: Thirty-seven breast cancer tissues and 121 metastatic axillary lymph nod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patients and studied immuno-histochemically. MVD was counted by means of microvideo system under 100 magnification. The diameter of each micrometastasis was measured with a micrometer. Results: The mean diameter of 13 micrometastatic foci was 210±37 mm. No blood vessel formation was found. MVD of the primary tumor and that of metastatic tumor in the axillary lymph node were 93.8±21.8 and 89.3±18.4, respectively (P<0.05). The distribution of microvessels of the metastatic tumor in the lymph node and that of the primary tumor was similar, being higher at the periphery than at the center. Conclusion: Micrometastatic foci of breast carcinoma in the axillary lymph node do not have new blood vessel formation. Their further growth, however, depends on neo-angiogenesis. Treatment based on inhibition of angiogenesis may be efficacious in the prevention of micrometastatic foci from developing into metastatic tumor in lymph no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east cancer Lymph node metastasis ANGIOGENESIS IMMUNOCYTOCHEMISTRY
下载PDF
复方芦笋液抗肿瘤作用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10
作者 张亚华 孙公甲 《齐鲁中医药情报》 1989年第3期18-21,共4页
关键词 复方芦笋液 抗肿瘤作用 免疫功能
下载PDF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血管生成的免疫组化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武利存 张维东 +2 位作者 刘惠萍 赵斌 孙公甲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434-435,共2页
目的 研究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血管生成情况。方法 采用内皮细胞ⅧFRAg 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对37 例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切除的乳腺癌组织和121 枚腋窝转移淋巴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在100 倍视野下通过显微电视系统计数微血... 目的 研究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血管生成情况。方法 采用内皮细胞ⅧFRAg 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对37 例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切除的乳腺癌组织和121 枚腋窝转移淋巴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在100 倍视野下通过显微电视系统计数微血管密度( MVD) ,并用显微测量器测量转移灶的直径。结果 在121 个淋巴结中找到13 处微转移灶,其平均直径为(210 ±37) μm ,无血管生成。腋窝淋巴结转移瘤的MVD 为89-3 ±18-4 ,与乳腺癌组织MVD(93-8 ±21-8) 差异无显著性,且微血管分布不均,周围高于中央。结论 淋巴结微转移灶无血管生成,转移瘤有血管生成。为抑制微转移灶发展成转移瘤,以及抑制转移瘤的生长,抑制血管生成可能是控制淋巴结转移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淋巴结转移 血管生成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