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音乐起源于代偿性满足的心理需求 被引量:8
1
作者 孙兰鹃 《民族音乐》 2010年第3期8-11,共4页
音乐起源旧说 音乐起源于何时?要回答这个问题有一定难度,因为音乐属于声音形态,而在没有录音机的远古时期,声音是无法保存下来的。这与绘画不一样,古代的岩画是可以保存下来的,这就为后人研究绘画的起源提供了依据。不过我们可以通... 音乐起源旧说 音乐起源于何时?要回答这个问题有一定难度,因为音乐属于声音形态,而在没有录音机的远古时期,声音是无法保存下来的。这与绘画不一样,古代的岩画是可以保存下来的,这就为后人研究绘画的起源提供了依据。不过我们可以通过出土的乐器和陶器绘制的乐舞,推测音乐产生的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起源 心理需求 远古时期 录音机 声音 保存 绘画
下载PDF
声乐演唱的审美心理 被引量:3
2
作者 孙兰鹃 《民族音乐》 2010年第2期96-99,共4页
声乐艺术魅力 声乐是一门表演艺术,是艺术再现,优美动听的歌声令人心旷神怡。它是声乐技能的展现,是表演才能的现场发挥,是演唱者艺术修养的全面展示。从古至今,它在人类的音乐实践中一直占有突出地位,可以说声乐是一种最古老的... 声乐艺术魅力 声乐是一门表演艺术,是艺术再现,优美动听的歌声令人心旷神怡。它是声乐技能的展现,是表演才能的现场发挥,是演唱者艺术修养的全面展示。从古至今,它在人类的音乐实践中一直占有突出地位,可以说声乐是一种最古老的音乐表演形式,也是最受欢迎、最让人感动的基本的音乐表演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乐演唱 审美心理 音乐实践 表演形式 艺术魅力 表演艺术 艺术再现 声乐技能
下载PDF
比较与构想——中西方音乐教育的思考 被引量:2
3
作者 孙兰鹃 《红河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119-121,125,共4页
纵观中西方音乐教育,各有伟承,自成体系。常言道"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文章欲对中西音乐教育之利弊得失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取长补短,并结合我国教育现状从几个方面,提出符合我国国情音乐教育体系的新构想。
关键词 中西方音乐教育 创新人才 人格 教育体系
下载PDF
论柴可夫斯基音乐创作的表现特征 被引量:2
4
作者 孙兰鹃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88-92,共5页
柴可夫斯基的音乐创作善于把自己对社会、时代的深刻的内心体验和各种矛盾冲突,通过艺术化的提炼和加工,创作出个性鲜明,极富民族性和感染力的音乐作品,因此被称为"俄罗斯之魂"。柴可夫斯基的音乐创作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题... 柴可夫斯基的音乐创作善于把自己对社会、时代的深刻的内心体验和各种矛盾冲突,通过艺术化的提炼和加工,创作出个性鲜明,极富民族性和感染力的音乐作品,因此被称为"俄罗斯之魂"。柴可夫斯基的音乐创作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题材十分广泛,具有强烈的悲剧性和情感的宣泄性,具有震撼人心的抒情性和戏剧性。研究柴可夫斯基音乐创作的表现特征,有助于更好地领略俄罗斯的这位音乐大师的音乐创作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可夫斯基 音乐创作 特征
下载PDF
试论声乐的色彩美感 被引量:1
5
作者 孙兰鹃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2-95,共4页
声乐的色彩美感是歌唱者对歌曲的演绎或审美时通过内心听觉而产生的视觉色彩形象进而引发的情感共鸣的联觉反应。声乐艺术色彩美感的表现,开阔了人们的欣赏和创造美的领域。在声乐教学中许多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情感,可以通过对颜色的心... 声乐的色彩美感是歌唱者对歌曲的演绎或审美时通过内心听觉而产生的视觉色彩形象进而引发的情感共鸣的联觉反应。声乐艺术色彩美感的表现,开阔了人们的欣赏和创造美的领域。在声乐教学中许多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情感,可以通过对颜色的心理感受来体验音乐的思想情感,并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探索声乐色彩美的形成机制,对于提升演唱者、声乐教学和鉴赏的审美水平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乐色彩 美感
下载PDF
音乐欣赏新论——兼析“音乐的耳朵”
6
作者 孙兰鹃 《昆明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130-132,共3页
马克思所说的音乐的耳朵是指音乐欣赏者综合的审美心理功能。要培养听众欣赏音乐的耳朵,首先要专注凝神发挥听觉功能,要进行丰富的音乐想象与比拟,还要具有充分的情感体验以及对音乐的深层理解与感悟。一部音乐作品之所以成为欣赏对象,... 马克思所说的音乐的耳朵是指音乐欣赏者综合的审美心理功能。要培养听众欣赏音乐的耳朵,首先要专注凝神发挥听觉功能,要进行丰富的音乐想象与比拟,还要具有充分的情感体验以及对音乐的深层理解与感悟。一部音乐作品之所以成为欣赏对象,是因为人具备了欣赏这个作品的一定的主观条件,即"音乐的耳朵",而主观条件的来源基本上是艺术实践和生活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欣赏 音乐耳朵 审美功能 音乐想象 情感感悟
下载PDF
对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几点思考
7
作者 孙兰鹃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83-84,共2页
一 本文讨论的音乐教育主要是指普通音乐教育,非专业音乐教育.在学校开设音乐课,施行音乐教育,在我国,可以说孔子是第一人.孔子这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高瞻远瞩,站在哲人的高度,对音乐的艺术价值、教育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认识是前无古人... 一 本文讨论的音乐教育主要是指普通音乐教育,非专业音乐教育.在学校开设音乐课,施行音乐教育,在我国,可以说孔子是第一人.孔子这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高瞻远瞩,站在哲人的高度,对音乐的艺术价值、教育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认识是前无古人的.在他的学校里,音乐是主要课程之一.孔子认为,对于人才的培养"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①对于音乐,他的追求是"尽善尽美",思想性与艺术性并重.孔子还认为音乐是改变社会风气的最好的手段,主张把音乐教育推广到全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音乐教育 专业音乐教育 尽善尽美 艺术价值 求是 艺术性 音乐课 孔子 思想家 哲人
下载PDF
试论音乐触发的“视觉形象”
8
作者 孙兰鹃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1999年第2期83-86,共4页
音乐本是一种“听觉艺术”,但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音乐形象又可能与一定的视觉形象相联系。《吕氏春秋》里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 伯牙鼓琴,钟于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予期曰:“善哉手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 音乐本是一种“听觉艺术”,但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音乐形象又可能与一定的视觉形象相联系。《吕氏春秋》里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 伯牙鼓琴,钟于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予期曰:“善哉手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后人把这个故事称之为“伯牙遇知音”。钟子期之所以为“知音”,是因为他当时感悟中的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形象 音乐形象 鉴赏者 脑皮层 听觉形象 视觉分析 音乐鉴赏 审美经验 欣赏音乐 听觉分析
下载PDF
关于高等师范声乐教学的思考——指导学生建立美的声音形象
9
作者 孙兰鹃 《昆明学院学报》 1996年第3期42-48,共7页
本文认为,高师声乐教学必须指导学生建立美的声音形象,这是培养合格的中学音乐教师的重要要求,也是声乐教学的前提和宗旨,进而提示了美的声音形象形成的全过程:在正确的声音形象审美观指导下,建立外听觉的美的声音形象,同时对这一声音... 本文认为,高师声乐教学必须指导学生建立美的声音形象,这是培养合格的中学音乐教师的重要要求,也是声乐教学的前提和宗旨,进而提示了美的声音形象形成的全过程:在正确的声音形象审美观指导下,建立外听觉的美的声音形象,同时对这一声音形象进行内化、想象、感觉,通过训练,使发声机能的控制做到自然协调,进而发出想象的声音,即实现想象的声音造型、音色;再经过主、客体对声音进行审美检验,最终形成自我的美的声音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乐教学 美学 声音形象
下载PDF
论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
10
作者 孙兰鹃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9年第2期34-36,共3页
本文对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指出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并提出了进行艺术教育必须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素质教育 艺术教育 审美素质 意志素质 全面发展
下载PDF
托起明天的太阳——献给光荣的人民教师
11
作者 尹相知 孙兰鹃 《民族音乐》 2009年第6期59-59,共1页
关键词 人民教师
下载PDF
生命不息
12
作者 轶名 孙兰鹃 《民族音乐》 1999年第5期13-13,共1页
关键词 生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