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自然化改造对杉木人工林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43
1
作者 孙冬婧 温远光 +3 位作者 罗应华 李晓琼 张万幸 明安刚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2-208,共7页
在广西凭祥市热林中心青山实验场设置杉木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样地,进行3种间伐强度处理(75%、55%、35%),均匀套种4种阔叶树。改造5年后,研究不同间伐强度近自然经营对群落组成、物种多样性和林分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近自然化改造... 在广西凭祥市热林中心青山实验场设置杉木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样地,进行3种间伐强度处理(75%、55%、35%),均匀套种4种阔叶树。改造5年后,研究不同间伐强度近自然经营对群落组成、物种多样性和林分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近自然化改造5年后,乔、灌、草3层的物种数明显增加,灌草层的优势种有所变化,但各间伐处理的优势物种大致相同;各间伐处理的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无显著差异;改造后各处理草本层物种多样性指数均高于未改造的纯林,各处理草本层的Simpon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显著高于改造前的纯林。杉木胸径随间伐强度的增大而增加且差异显著,但各处理间树高无显著差异;套种的4种阔叶树的胸径、树高随间伐强度的增大而增加,大叶栎、红椎的胸径、树高生长量在不同间伐处理林分中有显著差异;高间伐强度改造的杉木人工林适合套种阳性树种大叶栎、米老排和中性树种红椎,中等间伐强度改造的杉木人工林适合套种耐阴性树种润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近自然化改造 间伐 物种多样性 生长量
下载PDF
近自然化改造对马尾松和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及其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41
2
作者 明安刚 刘世荣 +6 位作者 李华 曾冀 孙冬婧 雷丽群 蒙明君 陶怡 明财道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7833-7842,共10页
近自然化改造作为森林新增碳汇的最有希望的选择之一,将如何通过改变林分结构影响林分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而影响林分固碳能力和潜力目前尚不清楚,因此,了解近自然化改造对人工林生物量及其分配的影响,对人工林生态系统碳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近自然化改造作为森林新增碳汇的最有希望的选择之一,将如何通过改变林分结构影响林分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而影响林分固碳能力和潜力目前尚不清楚,因此,了解近自然化改造对人工林生物量及其分配的影响,对人工林生态系统碳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以马尾松近自然化改造林(P(CN))、马尾松未改造纯林(P(CK))、杉木近自然改造林(C(CN))和杉木未改造纯林(C(CK))4种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样方调查和生物量实测的方法,分析4种林分生物量差异,旨在揭示近自然化改造对马尾松和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及其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马尾松杉木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通过调整林分结构显著提升马尾松和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和生产力,8a后马尾松和杉木林分生物量分别增加46.71%和37.24%。乔木层生物量在林分生物量总量中占主导地位(95.48%-98.82%),并对林分生态系统总生物量变化起决定性作用。林分生物量和生产力的增加主要因为近自然化改造改变了林分群落结构,进而提高了乔木层生产力。研究结果表明,合理的经营措施不仅可以改善林分结构,提升林分生产力,并可为增强植被固碳能力创造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自然化改造 马尾松和杉木人工林 生物量 生产力 分配
下载PDF
不同坡位米老排人工林生长量与生物量的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明安刚 陶怡 +5 位作者 吴光枝 赵樟 孙冬婧 苏勇 吴燕萍 臧海珊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8期90-93,共4页
为了阐明坡位对米老排人工林生长量及生物量的影响,采用相对生长法分3个坡位对广西大青山28年生米老排人工林生长量及生物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坡位对米老排人工林胸径和树高生长量影响显著,且呈现出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的规律... 为了阐明坡位对米老排人工林生长量及生物量的影响,采用相对生长法分3个坡位对广西大青山28年生米老排人工林生长量及生物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坡位对米老排人工林胸径和树高生长量影响显著,且呈现出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的规律;人工林群落及各组分生物量和乔木各器官生物量均受坡位的影响,且差异显著,下坡位生物量最高,中坡位居次,上坡位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位 米老排人工林 生长量 生物量
下载PDF
岩溶石山降香黄檀人工林的天然更新 被引量:6
4
作者 农友 卢立华 +4 位作者 孙冬婧 黄德卫 李华 雷丽群 明安刚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3-68,共6页
为深入了解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人工林天然更新的特点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应用典型样地法,研究广西西南部岩溶石山降香黄檀人工林的天然更新,分析降香黄檀实生幼苗幼树的结构特征、空间分布格局,以及影响其种群更新的环境因... 为深入了解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人工林天然更新的特点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应用典型样地法,研究广西西南部岩溶石山降香黄檀人工林的天然更新,分析降香黄檀实生幼苗幼树的结构特征、空间分布格局,以及影响其种群更新的环境因子。结果表明:在20个5 m×5 m的样方中共调查降香黄檀幼苗幼树94株,其平均密度1 880株/hm^2,空间分布以随机分布为主。幼苗幼树的个体主要集中在DBH≤3 cm和H≤4.0 m以内,且胸径随树高的增加而增长;其多度随径级的增加而减少,随高度级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均呈现偏锋型曲线。用Canoco对可能影响降香黄檀幼苗幼树更新的9个环境因子进行主成分分析(PCA)表明,选取的环境因子共解释幼苗幼树分布信息的81.91%,影响降香黄檀幼苗幼树密度的主要因子依次为草本个体数、草本覆盖度、林窗面积、土壤含水率、土壤表层p H值、灌木覆盖度、岩石裸露率、土壤有机质含量、灌木个体数。其中,降香黄檀幼苗幼树密度与草本个体数及其覆盖度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土壤表层pH值、灌木覆盖度、岩石裸露率与降香黄檀幼苗幼树密度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石山 降香黄檀 人工林 天然更新 环境因子
下载PDF
基于林班尺度的森林立地类型划分与质量评价 被引量:7
5
作者 卢立华 冯益明 +5 位作者 农友 李华 农良书 孙冬婧 黄德卫 明安刚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8-57,共10页
在广西凭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哨平实验场,以林班为单元,按7hm^2/块密度布设样地调查获取立地因子与林木生长信息,以主成分分析确定立地类型划分主导因子,依据六级分类系统及利用ArcGIS分析叠加技术得到立地类型及图表... 在广西凭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哨平实验场,以林班为单元,按7hm^2/块密度布设样地调查获取立地因子与林木生长信息,以主成分分析确定立地类型划分主导因子,依据六级分类系统及利用ArcGIS分析叠加技术得到立地类型及图表,综合评价立地质量。结果表明:1)研究区划分2个立地类型小区,3个立地类型组,88个立地类型,其中:立地质量Ⅰ级为零;Ⅱ,Ⅲ,Ⅳ,Ⅴ级立地类型数、面积及占总面积百分数依次为4个,48.87hm^2,1.44%;11个,106.42hm^2,3.14%;52个,2 799.21 hm^2,82.65%;19个,432.36hm^2,12.77%。2)立地质量中等及以上立地类型15个,面积155.29hm^2,占4.58%;而较差或差达73个,3 231.57hm^2,占95.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班尺度 立地类型划分 立地质量评价 地位指数 肥力指标
下载PDF
大明山云贵山茉莉种群的冰冻灾害与测树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8
6
作者 朱宏光 孙冬婧 +7 位作者 赵金龙 李燕群 韦洁 林建勇 王磊 郑羡 阳永泉 温远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2期18210-18212,共3页
[目的]为研究亚热带森林对冰冻灾害的抵御能力、监测灾后云贵山茉莉种群的恢复和演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种群生态学角度评估了2008年初的冰冻灾害对大明山中山区常绿阔叶林优势树种云贵山茉莉种群的影响。[结果]样地内胸径≥1 cm的... [目的]为研究亚热带森林对冰冻灾害的抵御能力、监测灾后云贵山茉莉种群的恢复和演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种群生态学角度评估了2008年初的冰冻灾害对大明山中山区常绿阔叶林优势树种云贵山茉莉种群的影响。[结果]样地内胸径≥1 cm的云贵山茉莉植株共1 090株,其中697株受灾,占总株数的63.9%;受灾植株中以冠损的数量最多,占37.6%,被压弯株数次之,占13.0%,折干占10.2%,掘根的个体数最少,仅占3.1%。统计检验结果显示,林木受灾类型和程度存在显著的径级、树高级、冠幅和尖削度差异;冠损率和受灾率随着林木胸径的增大而增大,压弯率则随胸径的增大而减小;受灾率、压弯率和折干率随着高度级的增加而缓慢下降,冠损率则表现为正态分布;林木冠幅级越高受灾率和冠损率越高,折干率随着冠幅级的增大而减少;尖削度大的植株更易发生冠损、压弯、折干和掘根。[结论]云贵山茉莉种群对冰冻灾害的抵御能力受到多种因素如胸径、树高、冠幅、尖削度等的影响。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大明山云贵山茉莉种群表现出以机械损害为主的各种受灾类型,直接被冻死的植株极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冻灾害 大明山 云贵山茉莉
下载PDF
大明山云贵山茉莉种群的冰冻灾害与测树因子的关系(摘要)(英文) 被引量:1
7
作者 朱宏光 孙冬婧 +7 位作者 赵金龙 李燕群 韦洁 林建勇 王磊 郑羡 阳永泉 温远光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0年第7期113-116,共4页
[目的]为研究亚热带森林对冰冻灾害的抵御能力、监测灾后云贵山茉莉种群的恢复和演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种群生态学角度评估了2008年初的冰冻灾害对大明山中山区常绿阔叶林优势树种云贵山茉莉种群的影响。[结果]样地内胸径≥1cm的... [目的]为研究亚热带森林对冰冻灾害的抵御能力、监测灾后云贵山茉莉种群的恢复和演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种群生态学角度评估了2008年初的冰冻灾害对大明山中山区常绿阔叶林优势树种云贵山茉莉种群的影响。[结果]样地内胸径≥1cm的云贵山茉莉植株共1090株,其中697株受灾,占总株数的63.9%;受灾植株中以冠损的数量最多,占37.6%,被压弯株数次之,占13.0%,折干占10.2%,掘根的个体数最少,仅占3.1%。统计检验结果显示,林木受灾类型和程度存在显著的径级、树高级、冠幅和尖削度差异;冠损率和受灾率随着林木胸径的增大而增大,压弯率则随胸径的增大而减小;受灾率、压弯率和折干率随着高度级的增加而缓慢下降,冠损率则表现为正态分布;林木冠幅级越高受灾率和冠损率越高,折干率随着冠幅级的增大而减少;尖削度大的植株更易发生冠损、压弯、折干和掘根。[结论]云贵山茉莉种群对冰冻灾害的抵御能力受到多种因素如胸径、树高、冠幅、尖削度等的影响。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大明山云贵山茉莉种群表现出以机械损害为主的各种受灾类型,直接被冻死的植株极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冻灾害 大明山 云贵山茉莉
下载PDF
桉树林取代马尾松林后不同更新方式对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陈秋海 温远光 +7 位作者 周晓果 王磊 孙冬婧 黄旭光 汤里 许峻模 黄勇杰 邓少虹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04-512,共9页
为探究桉树(Eucalyptus spp.)林取代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后不同更新方式(植苗、萌芽)对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结合成对比较法,开展林下植物群落调查及土壤理化性质测定,分析不同林分林下灌草层的物种组成、重要... 为探究桉树(Eucalyptus spp.)林取代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后不同更新方式(植苗、萌芽)对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结合成对比较法,开展林下植物群落调查及土壤理化性质测定,分析不同林分林下灌草层的物种组成、重要值和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1)4种林分林下植物共有49科99属121种,其中灌木层有35科65属83种,草本层有18科36属38种;桉树林取代马尾松林后,植苗更新及萌芽更新方式下,林下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均发生了显著变化。(2)桉树林取代马尾松林后,植苗更新桉树林均显著提高灌木层及草本层的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而萌芽更新林分显著降低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但显著提高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植苗更新方式有利于桉树林灌木层物种的恢复和多样性的维持,萌芽更新方式则更有利于草本层植物物种的恢复和多样性的维持。(3)土壤含水量(Soil Moisture Content,SMC)和全氮(Total Nitrogen,TN)是影响4种林分灌木层植物物种组成的主要影响因子,土壤pH值、TN和全磷(Total Phosphorus,TP)是影响4种林分草本层植物物种组成的主要影响因子。在林地转变和经营时,可结合实际采用不同的更新方式恢复林下灌草植物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实现桉树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人工林 物种组成 植物多样性 植苗更新 萌芽更新
下载PDF
生态营林桉树人工林林木生长动态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许峻模 温远光 +7 位作者 孙冬婧 陈秋海 邓少虹 黄勇杰 农志 伍俊廷 黎祖贺 周晓果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94-503,共10页
为阐明轮伐期内不同类型桉树(Eucalyptus spp.)人工混交林的生长动态特征及变化规律,选择于2012年在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青山实验场采用生态营林制度营造的桉树×降香黄檀混交林(Eucalyptus×Dalbergia odorifer... 为阐明轮伐期内不同类型桉树(Eucalyptus spp.)人工混交林的生长动态特征及变化规律,选择于2012年在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青山实验场采用生态营林制度营造的桉树×降香黄檀混交林(Eucalyptus×Dalbergia odorifera,MED)、桉树×望天树混交林(Eucalyptus×Parashorea chinensis,MEP)、桉树×红锥混交林(Eucalyptus×Castanopsis hystrix,MEC)和桉树纯林(PEU)为研究对象,设置固定监测样地,基于桉树第一轮伐期内的3次林分调查(2014、2016、2018年),分析不同混交林桉树和珍贵树种的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和林分蓄积量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监测期内,4种林分类型林木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和林分蓄积量均随林龄显著增加;混交林中降香黄檀、红锥及望天树均可显著促进桉树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及林分蓄积量的生长,促进作用大小表现为MED>MEC>MEP;不同混交类型中珍贵树种的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及林分蓄积量均表现为MEC>MEP>MED,林分总蓄积量表现为MED(212.0 m^(3)/hm^(2))>MEC(203.7 m^(3)/hm^(2))>MEP(184.9 m^(3)/hm^(2))>PEU(141.1 m^(3)/hm^(2));4种类型林分中桉树的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和林分蓄积量年平均生长量总体表现为MED>MEC>MEP>PEU,珍贵树种则表现为MEC>MEP>MED。研究表明,混交可以明显促进桉树的生长,3种混交林分中桉树的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及林分蓄积量生长均显著高于桉树纯林,其中MED林分中桉树的生长更具优势,珍贵树种的生长则以红锥最优,望天树次之,降香黄檀最低。3种混交林均可作为今后桉树混交林经营的参考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珍贵树种 混交类型 林分生长 动态变化
下载PDF
稻鱼共作下不同有机肥对水稻养分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
10
作者 邓少虹 温远光 +8 位作者 孙冬婧 王磊 温俊 陈秋海 高惠 黄勇杰 许峻模 廖经球 周晓果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24-531,共8页
研究有机肥替代化学氮肥对稻鱼共作下水稻产量、养分吸收利用及土壤养分的影响,可为稻田化肥减量增效提供依据。田间试验设置常规水稻单作配施化肥(CK)、稻鱼共作配施化肥(CF)、稻鱼共作配施有机肥(OF)、稻鱼共作配施复合微生物肥(MF)4... 研究有机肥替代化学氮肥对稻鱼共作下水稻产量、养分吸收利用及土壤养分的影响,可为稻田化肥减量增效提供依据。田间试验设置常规水稻单作配施化肥(CK)、稻鱼共作配施化肥(CF)、稻鱼共作配施有机肥(OF)、稻鱼共作配施复合微生物肥(MF)4个处理,分析了相同施氮量下不同有机肥处理稻鱼共作水稻产量、干物质量、养分吸收与利用效率以及土壤性质的差异。结果表明:(1)与CK相比,CF和OF处理的水稻籽粒产量分别减少2.53%和0.16%,MF处理增加11.23%,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稻鱼共作下水稻氮收获指数显著提高,同时,水稻磷素和钾素的偏生产力、籽粒生产效率、干物质生产效率和收获指数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以MF处理的提升效果最好。(2)稻鱼共作下不同有机肥处理的水稻籽粒养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氮、钾含量均为MF>OF,磷含量则相反。(3)不同处理间土壤pH值、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稻鱼共作模式下以有机肥或复合微生物肥全量替代化学氮肥均能稳定水稻产量、维持土壤肥力、提高肥料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稻鱼共作 土壤养分 籽粒产量 养分吸收利用
下载PDF
尾巨桉与红锥混交对林下植被和土壤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王磊 温远光 +2 位作者 周晓果 朱宏光 孙冬婧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340-1349,共10页
以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纯林(PEU)、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纯林(PCH)和尾巨桉-红锥混交林(MEC)为研究对象,探究在生态营林方式下尾巨桉与红锥混交对林下物种多样性、生物量、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及其关联性... 以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纯林(PEU)、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纯林(PCH)和尾巨桉-红锥混交林(MEC)为研究对象,探究在生态营林方式下尾巨桉与红锥混交对林下物种多样性、生物量、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及其关联性。结果表明,(1)MEC林下植被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显著高于两种纯林,MEC和PEU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显著高于PCH,而MEC和PCH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显著高于PEU;MEC显著提高灌木层的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2)PEU显著提高灌木层的地上生物量,显著降低草本层生物量;PCH降低灌木层生物量,增加草本层生物量;而MEC则能在较高水平上维持灌草生物量和地上地下生物量的相对平衡。(3)MEC 0—20、20—40、40—60、60—80、80—100 cm土层的pH均显著高于两种纯林;PEU 5个土层的土壤容重均高于MEC和PCH,且0—20 cm土层达到显著差异;MEC和PCH各层次的土壤有机碳均显著高于PEU;除个别土层(60—80 cm)外,MEC和PEU各土层的全氮、全钾均显著高于PCH,3种林分各土层土壤全磷差异不显著。(4)影响林下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主控因子为灌木层地下生物量(SBB)、草本层地上生物量(HAB)、乔木层地上生物量(TAB)、土壤全氮(TN)、土壤碳氮比(C꞉N)、土壤氮磷比(N꞉P)和pH;其中,TAB、SBB、TN、pH、N꞉P与PEU和MEC林下植物群落、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呈显著正相关,HAB、C꞉N与PCH草本层物种丰富度呈显著正相关。综上所述,尾巨桉与红锥混交能显著提高林下物种多样性,维持灌草生物量平衡,改良土壤质量,有效提升混交树种和混交林分的生长量和生物量,是一种较好的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下植被 生物多样性 生物量 尾巨桉-红锥混交林 土壤理化性质
下载PDF
中国岩溶森林生态保护修复的理论与技术 被引量:3
12
作者 温远光 周晓果 +2 位作者 王磊 孙冬婧 朱宏光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1-70,共10页
全面总结了近年来中国在岩溶森林生态保护修复理论与技术实践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在理论方面,创新性地提出了基于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岩溶森林生态保护修复政策支撑体系,基于岩溶地区小生境高度异质性的多物种共存与生物多样性维持理论,... 全面总结了近年来中国在岩溶森林生态保护修复理论与技术实践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在理论方面,创新性地提出了基于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岩溶森林生态保护修复政策支撑体系,基于岩溶地区小生境高度异质性的多物种共存与生物多样性维持理论,基于岩溶地形地貌、土壤和自然干扰机制下的隐域性植被演替理论,基于岩溶植物萌生特性的群落构建机制和岩溶生态资源评估与生态产业发展理论。在技术方面,凝炼了岩溶天然次生林封育改造与结构功能提升技术、岩溶石漠化地区森林生态系统修复重建技术体系、岩溶地区森林景观修复与空间经营技术和岩溶生态资源评估与生态产业规划经营技术。形成了岩溶森林生态保护修复的理论与技术创新体系,对未来岩溶地区老龄林、天然次生林和石漠化治理区生态保护修复、生态产业化与可持续经营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护修复 理论与技术 生态产业 岩溶森林 石漠化
下载PDF
绿色“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广西与东盟国家林业合作探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梁萍 龙娟 +4 位作者 孙冬婧 朱慧 张幸 曾怡嘉 李开祥 《广西林业科学》 2020年第4期618-622,共5页
东盟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中重要的合作伙伴,广西是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双方均拥有丰富的林业资源,在林业发展方面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巨大。本文分析了广西与东盟开展林业合作的必要性,总结了广西与东盟林业交流合作的现状... 东盟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中重要的合作伙伴,广西是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双方均拥有丰富的林业资源,在林业发展方面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巨大。本文分析了广西与东盟开展林业合作的必要性,总结了广西与东盟林业交流合作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下一步林业合作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东盟国家 林业合作 建议
下载PDF
岩溶石漠化不同修复林分林下植被和植物多样性的变化 被引量:2
14
作者 周晓果 温远光 +8 位作者 王磊 孙冬婧 明安刚 贾宏炎 朱宏光 赵岩岩 李锦良 黄勇杰 梁佳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1-87,共17页
为阐明岩溶石漠化不同修复林分林下植被和植物多样性特征及其变化规律,选择2011年营造的顶果木(Acrocarpus fraxinifolius)纯林、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纯林和顶果木×降香黄檀混交林以及灌丛为研究对象,设置固定监测样地,... 为阐明岩溶石漠化不同修复林分林下植被和植物多样性特征及其变化规律,选择2011年营造的顶果木(Acrocarpus fraxinifolius)纯林、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纯林和顶果木×降香黄檀混交林以及灌丛为研究对象,设置固定监测样地,基于2013年、2015年、2019年、2021年的4次植被调查,研究了灌丛和3种修复林分林下植被和多样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3种修复林分灌木层植物科、属、种数目呈递增趋势,草本层的变化很小;灌丛中灌木层植物的科、属、种数目呈递减趋势,草本层植物却呈增加趋势;不同类型、不同年份灌木层和草本层植物总个体数存在显著差异。3种修复林分灌木层的优势种为黄荆(Vitex negundo)、苎麻(Boehmeria nivea)、金花茶(Camellia petelotii),重要值分别变化于11.59-23.91、5.89-28.48和9.04-11.61,灌丛的优势种为黄荆、苎麻和地桃花(Urena lobata),重要值分别变化于37.04-41.99、2.28-11.90和0-11.70(个别年份除外)。3种修复林分草本层的优势种为蔓生莠竹(Microstegium fasciculatum)、肾蕨(Nephrolepis cordifolia),重要值分别变化于3.20-39.64、3.20-31.48,灌丛的优势种为臭根子草(Bothriochloa bladhii)、肾蕨、兰香草(Caryopteris incana),重要值分别变化于3.21-22.65、0-38.38、2.29-12.51。3种修复林分灌木层的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呈先减少后增加再减少的趋势,而灌丛却呈先陡然减少后急速增加的趋势;3种修复林分与灌丛之间灌木层和草本层的Sφrensen指数和Cody指数均随林龄增加而增加。群落中物种数量的波动通常为偶见种或稀有种的增加和减少引起,优势种个体数量的增加和减少也会引起波动。人工林修复类型与灌丛共有物种数持续减少,群落演替速率持续升高。修复林分对环境的改善效应促进了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 植被修复 物种组成 物种多样性 群落动态
下载PDF
岩溶石漠化不同修复林分的生物量和生产力及其动态变化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晓果 孙冬婧 +7 位作者 温远光 王磊 明安刚 贾宏炎 朱宏光 赵岩岩 黄勇杰 梁佳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8-107,共10页
为阐明岩溶石漠化不同修复林分的生物量和生产力特征及其动态变化规律,选择2011年营造的顶果木Acrocarpus fraxinifolius纯林(PAFP)、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纯林(PDOP)和顶果木×降香黄檀混交林(MADP)为研究对象,设置固定监... 为阐明岩溶石漠化不同修复林分的生物量和生产力特征及其动态变化规律,选择2011年营造的顶果木Acrocarpus fraxinifolius纯林(PAFP)、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纯林(PDOP)和顶果木×降香黄檀混交林(MADP)为研究对象,设置固定监测样地,基于2013年、2015年、2019年和2021年的4次林分生物量测定,研究3种修复林分生物量、定期平均净生产力的特征及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3种修复林分生物量均随年龄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不同林分、不同树种各器官生物量的变化规律类似,但不同器官生物量的变化规律有所不同。(2)3种林分在2013-2021年的林分定期年平均净生产力以PDOP最高(8.68 t/hm^(2)),PAFP最低(2.36 t/hm^(2)),MADP(5.09 t/hm^(2))介于两者之间;3种修复林分在2015-2019年、2019-2021年和2013-2021年的林分定期平均净生产力均存在显著差异,PDOP显著高于MADP和PAFP,MADP显著高于PAFP(P<0.05);采用豆科固氮树种修复10 a的林分净生产力达到甚至超过了岩溶顶极、次顶极森林乔木层的净生产力,PAFP、MADP和PDOP在2019-2021年平均净生产力比2015-2019年分别提高53.65%、113.32%和38.36%,实现了岩溶石漠化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快速修复和提升。(3)PAFP林分树叶的年平均净生产力非常低,仅为0.08 t/hm^(2),分别占PDOP(0.62 t/hm^(2))的12.90%和MADP(0.30 t/hm^(2))的26.67%,这是随着时间推移PAFP逐渐衰退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 纯林 混交林 生物量 定期平均净生产力 动态变化
下载PDF
中国植被调查、分类与植被志研编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温远光 周晓果 +1 位作者 孙冬婧 王磊 《广西科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236-244,共9页
开展全国性植被清查、分类和植被志研编是一项重大的科学工程,可为山水林田湖草沙的系统性治理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本文介绍了中国植被调查的历史和现状,主要植被分类系统的分类依据、等级、分类结果和特点,以及国... 开展全国性植被清查、分类和植被志研编是一项重大的科学工程,可为山水林田湖草沙的系统性治理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本文介绍了中国植被调查的历史和现状,主要植被分类系统的分类依据、等级、分类结果和特点,以及国家和地方层面植被志研编进展,指出了我国植被科学研究中存在植被分类混乱、植被志研编体系尚不健全、缺乏统一的植被数据库建设、植被家底不清等不足,提出了加快建立国家数字植被大数据平台、进一步规范全国和地区植被志研编体系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志 植被调查 植被分类 数字植被 中国
下载PDF
广西植被调查、分类与植被志研编方案 被引量:1
17
作者 温远光 周晓果 +1 位作者 王磊 孙冬婧 《广西科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245-253,F0003,共10页
广西是我国植被类型较丰富的省区之一,开展《广西植被志》研编意义重大。本文在全面总结广西植被调查研究历史的基础上,将植被调查研究的进程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50-1980年,第二阶段为1981-1999年,第三阶段为2000年至今。对《广西... 广西是我国植被类型较丰富的省区之一,开展《广西植被志》研编意义重大。本文在全面总结广西植被调查研究历史的基础上,将植被调查研究的进程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50-1980年,第二阶段为1981-1999年,第三阶段为2000年至今。对《广西森林》《广西植被志要》和《广西植被(第一卷)》中的植被分类原则、等级、分类结果及各分类系统的特点进行分析比较。在遵循《中国植被志》的研编标准及规范的基础上,提出《广西植被志》的研编方案,建议以植被型组独立成卷,即可分为6卷:森林卷、灌丛卷、草丛卷、沼泽与水生植被卷、农林植被卷、城市植被卷。其中,森林卷可分为6册,即针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分册、落叶阔叶林分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分册、常绿阔叶林分册、季雨林和雨林分册、竹林分册;灌丛植被、草丛植被和沼泽与水生植被各独立成卷;农林植被卷分为两册,分别是农业植被分册和林业植被分册;城市植被独立成卷。此外,加上第一卷总论,《广西植被志》可由7卷13册组成。对建立10个植被信息数据库及广西数字植被大数据平台提出初步方案。《广西植被志》的研编及出版必将推动广西植被生态科学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志 植被调查 植被分类 数字植被 广西
下载PDF
岩溶石漠化不同修复林分的早期生长动态分析
18
作者 周晓果 孙冬婧 +7 位作者 温远光 王磊 明安刚 贾宏炎 朱宏光 赵岩岩 黄勇杰 梁佳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8-97,共10页
为阐明岩溶石漠化不同修复林分的早期生长动态特征及变化规律,选择2011年营造的顶果木(Acrocarpus fraxinifolius)纯林(PAFP)、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纯林(PDOP)和顶果木×降香黄檀混交林(MADP)为研究对象,设置固定监测样地... 为阐明岩溶石漠化不同修复林分的早期生长动态特征及变化规律,选择2011年营造的顶果木(Acrocarpus fraxinifolius)纯林(PAFP)、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纯林(PDOP)和顶果木×降香黄檀混交林(MADP)为研究对象,设置固定监测样地,基于2013年、2015年、2019年、2021年的4次林分调查,研究了3种修复林分胸径、树高、蓄积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监测期8 a内,3种修复林分平均胸径、树高和林分蓄积量均随时间推移显著增加;PAFP林分蓄积量增长率为137.23%,MADP为292.28%,PDOP为1090.39%;3种林分单株胸径、树高和蓄积量年平均生长量均表现为PDOP(0.76 cm,0.56 m,0.004 m^(3))>MADP(0.55 cm,0.53 m,0.003 m^(3))>PAFP(0.34 cm,0.30 m,0.002 m^(3)),3种林分蓄积量年平均生长量也表现为PDOP(5.49 m^(3)/hm^(2))>MADP(4.50 m^(3)/hm^(2))>PAFP(3.01 m^(3)/hm^(2)),3种林分间差异显著;3种林分的平均胸径与树高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01),顶果木与降香黄檀混交可以促进顶果木的胸径和树高生长,同时也能促进降香黄檀的树高生长。这一结果表明混交有利于促进顶果木和降香黄檀的生长,减缓顶果木的生长衰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 纯林 混交林 胸径 树高 蓄积量 生长动态
下载PDF
岩溶地区森林自然恢复过程中植物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关联分析
19
作者 陆志成 温远光 +4 位作者 周晓果 王磊 孙冬婧 朱宏光 李景文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8-119,共12页
本研究以岩溶地区森林自然恢复过程中的草丛(HL)、灌丛(SL)、灌乔林(SAF)、次顶极乔林(SCAF)和顶极乔林(CAF)为研究对象,对植物多样性与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进行关联分析,探究森林恢复能否促进整个生态系统的恢复,为岩溶森林生态保护... 本研究以岩溶地区森林自然恢复过程中的草丛(HL)、灌丛(SL)、灌乔林(SAF)、次顶极乔林(SCAF)和顶极乔林(CAF)为研究对象,对植物多样性与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进行关联分析,探究森林恢复能否促进整个生态系统的恢复,为岩溶森林生态保护修复和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随着森林的恢复,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显著增加,由HL阶段的最低值8.44种持续增至SCAF阶段的32.67种,至CAF阶段又降至17.33种。(2)随着森林的恢复,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的含量显著增加,土壤pH值显著降低,由HL阶段的7.51降至CAF阶段的6.45,而土壤容重呈“V”形变化,HL最高,SAF最低,CAF次高。(3)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生物量氮(MBN)和生物量磷(MBP)含量均随着森林的恢复而显著增加,其中MBC和MBN含量分别由HL的(425.53±51.05)mg·kg^(-1)、(61.26±16.96)mg·kg^(-1)持续上升,至SCAF达到峰值,分别为(1015.36±46.69)mg·kg^(-1)、(310.45±11.90)mg·kg^(-1),至CAF又分别回落到(901.95±75.29)mg·kg^(-1)、(242.55±26.60)mg·kg^(-1);土壤微生物群落磷脂脂肪酸(PLFA)的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也呈类似的规律,随着森林恢复持续增加。(4)线性回归分析表明,除物种丰富度指数外,不同恢复阶段植物群落与土壤微生物群落同一多样性指数两两间均呈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5)结构方程模型进一步揭示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存在多种调控路径,植物群落组成、多样性、土壤养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酶活性共同解释了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90%的变异。综上所述,岩溶地区森林的恢复能促进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恢复,有利于加速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地区 森林恢复 植物群落 土壤微生物群落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西南岩溶地区天然次生林群落不同层次的构建机制
20
作者 周晓果 孙冬婧 +3 位作者 温远光 王磊 陆志成 朱宏光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0-130,共11页
以西南岩溶地区天然次生幼龄林、中龄林和近熟林为研究对象,采取以空间代替时间的群落生态学方法,研究不同林分结构特征的变化规律和森林群落不同层次的构建机制。结果表明:岩溶地区天然次生林恢复过程中,林分的结构特征发生了显著变化... 以西南岩溶地区天然次生幼龄林、中龄林和近熟林为研究对象,采取以空间代替时间的群落生态学方法,研究不同林分结构特征的变化规律和森林群落不同层次的构建机制。结果表明:岩溶地区天然次生林恢复过程中,林分的结构特征发生了显著变化。由幼龄林、中龄林到近熟林,林冠层(林木胸径DBH>5 cm、树高H>5 m)的个体密度、胸高断面积和地上生物量显著增加,而林下层(DBH<5 cm、H<5 m)的各项指标均显著减少。岩溶地区天然次生林群落不同层次具有不同的构建机制。在幼龄林中,林冠层和林下层物种组成很相似,这与幼龄林中极高的个体密度、尚无明显分化、较高的岩石裸露率和过低的土壤容重阻碍了植物的定居和生长有关,主要表现为生境过滤驱动机制。在中龄林中,土壤性质和林分结构进一步改善,可为植物提供更多样的生境,此时,林冠层植物具有气候主导的生态位,而林下层植物则具有土壤和微生境主导的生态位,导致林冠层和林下层植物组成的差异。在近熟林中,生境过滤作用减弱,生物因子作用增强,树木地上生物量和冠层盖度成为林冠层和林下层植物组成分异的主要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地区 天然次生林 群落构建机制 林冠层 林下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